第二百九十八章 愛情故事對女人的吸引力

字數:7913   加入書籤

A+A-




    大唐人生張陽李玥!
    “聽聞青雀剛剛回宮來見陛下?”長孫皇後低聲道。
    “他向朕回複了這一次治理的事情。”李世民看到了繈褓中小兕子的臉心情好了不少,這個皇帝的臉上又有了笑容。
    在父皇麵前說話要謹慎謹慎再謹慎,這一次吸取了教訓,以後要更加地謹慎才行。
    回到自己的府邸之後,李泰的心情很不錯。
    一群府中的下人前後伺候著。
    “魏王殿下,請坐。”
    “魏王殿下,剛剛泡好的茶水。”
    “魏王殿下需不需要捏腿。”
    ……
    這是自小以來,李泰感覺自己做的最大的一件事就是治理雪災,享受著自家下人享受,“你們知道本王為何能立下如此大功?”
    “因為魏王殿下的姐夫?”
    有個下人非常不合時宜地說了一句很不合時宜的話語。
    李泰冷哼道“那是本王有一身正氣。”
    “對對對……”
    幾個下人笑臉盈盈,對他們來說魏王殿下說什麽都是對的,隻要魏王風光了,府中的下人們也都跟著風光,大家以後走在朱雀大街上都有威風,但凡聽到是魏王府的下人,誰敢不給幾分麵子。
    李泰又清了清嗓子“有道是福無雙至,其實也有不好的事情。”
    “再不好的事情哪有魏王的功勞大。”
    “現在長安城有不少人都在說魏王的功勞呢。”
    “就是,還有什麽不好的事情。”
    李泰點頭道“你們能這麽說本王就放心了,其實也沒什麽大事,就是這一次驪山工廠支出太多,以後的日子我們的魏王府的進項又要停了。”
    眾人臉上的笑容凝固,進項停了也就是大家的工錢都要停了。
    李泰品了一口茶水,“你們怎麽都不說話。”
    眾人苦著臉不言語,這才過了幾天的好日子,眼下又說沒進項了……
    真是人生大落。
    李泰一臉感慨道“你說說你們,看看你模樣,還說再壞的事情都沒有本王的功勞大,現在怎麽一個個苦著臉不說話了?”
    眾人沉默著低著頭。
    “虛偽,都太虛偽了!”
    李泰說完這句話便離開回到了自己的房間,打算再睡個回籠覺。
    長安城的另外一邊,長孫衝坐在府邸中正在聽著府中的文人們的恭維。
    “全靠長孫公子的提前未雨綢繆,這才讓霸水的一方生民可以從這次雪災中得以保住田畝。”
    “長孫公子料事如神。”
    “相比朝中匆匆應對,長孫公子提前籌謀有條不紊才是最好的安排。”
    “雖說朝中隻是給了一個門下省的文吏的官職,將來一定會有更大的成就。”
    ……
    這些人的恭維聲聽得長孫衝很懊惱,拍桉喝道“都出去!”
    眾人這才閉口不談,紛紛離開。
    四周安靜下來之後,長孫衝往嘴裏灌著酒水,這一次去霸水修繕河道也是半個月前的事情,本以為隻是裝個樣子就可以把事情辦好。
    沒想到大雪封路,要不是朝中給了政令,就連自己也不知道事情這麽嚴重。
    好在及時安排了人手,不然這一次霸水下遊的田畝怕是都要遭殃。
    這一次的事情功勞全部都在驪山和魏王。
    現在太子又不待見自己,長孫衝心中有莫大的挫敗感,隻是一個小小的門下省文吏?
    長孫衝苦笑著,這根本就不是封賞,這就是父親的安排而已。
    隨著積雪消融,長安城也漸漸有了活力,陽光下朱雀大街人來人往,祿東讚看著熱鬧的大街,“我想明白了,如果不是禮部引見,張侍郎根本不會見我。”
    雪災度過了,朝中又清閑了下來,許敬宗坐在街道旁嗮著太陽,“以前張侍郎在禮部任職,自然可以隨時見你們這些使節,今時不同往日,如今張侍郎在東宮任職。”
    “在儲君身邊,想必張侍郎的地位更高了吧。”
    許敬宗笑道“那是儲君,將來的大唐皇帝,你覺得地位會低嗎?”
    祿東讚點頭道“當初讚普說過,張陽是個不容小覷的人,現在果然沒錯,張陽在朝中的位置越來越高。”
    要說吐蕃人對朝堂的理解也太過片麵了。
    張陽確實是太子身邊的近臣,可不論怎麽說那都是在東宮任職,在朝中沒有實際的官位。
    和以前的禮部侍郎根本不是一回事。
    許敬宗歎道“那吐蕃是承認當初在驪山的眼線就是你們讚普安排的?”
    祿東讚開口道“都說了,那都是誤會。”
    不論怎麽說他也隻會這麽回答,探查驪山的事情不論怎麽盤問,就算是那些眼線承認了,鬆讚幹布和祿東讚也都不會承認了。
    反正在吐蕃也有禮部的眼線,許敬宗暫且不計較這事,就當是扯平了。
    “大唐可以在兩天時間平定雪災,實在是了得,我們吐蕃做不到這種事情。”
    許敬宗慵懶道“吐蕃是吐蕃,大唐是大唐,你們吐蕃是一個個的部落組成,在人心這方麵是分散的,現在那些部族都願意聽從鬆讚幹布,以後就說不定了。”
    “看來你很了解我們。”
    “就隻能你們了解大唐?就不能大唐了解吐蕃嗎?我們中原從來不做厚此薄彼的事情。”
    “在下佩服。”
    “彼此彼此。”
    又沉默了半晌,祿東讚接著問道“禮部什麽時候會帶我見張侍郎。”
    “現在正是休朝時期,除了必要的事情,大家都在休息等著過年,張侍郎同樣,過了除夕再提見張侍郎的事情。”
    “那便等著。”
    許敬宗瞧了他一眼,這個祿東讚倒是不著急,其實自己心裏也打鼓,張侍郎會不會見他,就連自己也很長時間沒有見過他了。
    看著藍天,心中暗想,張侍郎你不能不管禮部呀,咱們背地裏做了這麽多事情,你不能不管不問呀。許敬宗也很惆悵,他也怕自己有一天扛不住了。
    難得的晴天,張陽從東市買了不少肉菜回來,這個季節是囤肉的季節,盡管家裏已經不缺吃食,該買還是要買,需要有過年的樣子。
    雪災的平安過去了,看李世民對這件事的宣傳花了大力氣,想來這件事的結果是很好的。
    生民對皇帝是感恩戴德的,他們對皇帝的稱頌是最樸實的。
    隻要李世民為萬千黎民著想,得到勞動群眾的民心是遲早的事情。
    張陽在廚房忙碌著,把整塊整塊的肉放進去煮著,煮好醃製做鹹肉,小熊很愛吃鹹肉,它正是最需要補充鹽的時候,需要鹽分來讓它長大。
    李玥把寫好的題目交給小武,讓她自己做完。
    “最近博陵崔氏出了一件事。”
    “和我們有關係嗎?”
    知道夫君對外麵稀奇古怪的事情從來不打聽,他隻對自己有用的事情感興趣,就比如說夫君最近又在畫圖紙了,說是要再改進一下生產線。
    每到了夜裏都會全身心投入。
    而且心無旁騖。
    李玥低聲講述著,“這件事還是博陵崔氏的人送消息給朝中學士崔仁師的時候,這才被旁人聽懂,而後便傳開,說是崔氏第三房中有一個次女,這個女子看上了家裏的一個下人,而後想要與這個下人一起離開,從此生活在一起。”
    張陽一邊往土灶中添著柴火點頭。
    “而後這件事被人發現,已經派人去尋找了。”李玥笑道。
    “之後怎麽樣了?”
    “之後便沒有消息了,也不知道事情怎麽樣了,崔仁師也隻是知道這些,然後匆匆寫了一封家書,送到了族中,現在也隻能等消息了,倒是聽說那個女子讀過紅樓。”
    紅樓即便是被列為禁書,但還是深入人心,那個充滿人心陰暗的大觀園,善良難以生存。
    張陽又問道“我們的西廂記他們看過嗎?”
    “不清楚,按照市麵上書籍流通的速度,想來也應該到博陵,若是他們真喜歡這種故事,會有人不遠千裏求一見書中故事。”
    愛情是一種很玄妙的感情,人不可能沒有感情。
    就像是愛情是對人影響最大的一種感情,往往可以決定自己的終生大事。
    崔家女的事情,也成了人們茶餘飯後的笑談。
    一個世家女子和一個小人有了感情。
    這就說明即便是世家再過龐大,他們也是人,他們也會把情緒左右。
    張陽笑道“西廂記的下半卷可以開始印了。”
    李玥點頭道“除了西廂記還有什麽樣的故事。”
    一手搭在媳婦的肩膀上,張陽惆悵道“媳婦啊。”
    李玥眨了眨眼,不解道“怎麽了?”
    “你的眼睛真清澈,我都可以從你的童孔中,看到我自己的臉。”
    李玥伸手擰著夫君腰間的肉,“說正事。”
    張陽忍受著痛楚,“你的擰人功夫用精進了幾分。”
    有些得意地笑了笑,李玥又收起神情,“小心,不要把肉燒湖了。”
    “從白蛇到白雪公主,再到紅樓,你現在是不是喜歡上這種淒涼的愛情故事了。”張陽咳了咳嗓子,又道“我承認這種故事確實很吸引人。”
    “白雪公主的故事明明很好,都是你自己瞎加的。”
    “其實還真有這麽一個淒涼的愛情故事。”
    “什麽故事?”
    張陽糾結著,“有個叫做梁祝的故事,都是反對禮製衝破束縛為了愛情一往無前的故事,對!沒錯!為了愛情。”
    看李玥一臉的糾結。
    張陽思量著“從這一次崔家女的故事我們往後推敲,寫文章也要跟上實事,我們就先寫梁祝吧。”
    用故事書來衝擊世家的禮製。
    為了愛情會有人如飛火撲火奮不顧身。
    張陽小聲問著“媳婦,你覺得像崔家女遇到這種事情,如果是你……”
    看媳婦的神情不悅,張陽連忙解釋道“我隻是打個比方,如果你是崔家女,你會選擇怎麽做?”
    李玥坐下來看著土灶中的火焰,“我會從長計議,首先我要殺了反對這件事的族長,並且扶持一個我能夠信任的人去當上下一任族長,抓住新族長把柄以此要挾他,之後我便可以和自己相愛的人在一起了。”
    故事是絕望的,至少現實是有希望的。
    一邊說著一個悚人的陰謀,她還能笑得這麽明媚,張陽總覺得媳婦變了,而且變了很多,也亭亭玉立了。
    李玥早已準備好的西廂記故事交給了王嬸,把故事送到村子,就可以照著排字印刷了。
    到了夜裏,張陽向李玥講述著梁祝,其實梁祝的故事很簡單,比複雜的紅樓夢,西廂記都要簡單。
    但梁祝確實是一個為了愛情,十分淒慘的故事。
    紅樓中至少賈寶玉還活著。
    西廂記中至少有情人終成卷屬。
    張陽一邊講著梁祝,李玥耐心地記述著,她落筆很快,經常照著歐陽詢的字帖練字,她的字一樣很漂亮,倒不像是女孩子那般寫得娟秀,有點像是男子行文中鐵畫銀鉤的感覺,一筆一畫幹淨又淩厲。
    說到梁祝倆人被迫害,李玥稍稍停下手中的筆,抿嘴收了收心神繼續寫下去。
    直到寫到祝英台穿著嫁衣路過梁山伯的墳前,她擱下手中的筆,抹著眼淚,“怎麽會有這種故事。”
    梁祝的故事來源不好考證,張陽看過了國子監和崇文殿這麽多書籍也沒有找到梁祝的故事。
    按照史料來說梁祝的故事也在唐朝中期有提過一句。
    或許這就是坊間流傳的隻言片語中的故事,到了後世才被人真正地寫下來。
    張陽看著李玥的字跡,故事躍然在紙上。
    或許讓梁祝的故事早點出來也有好處,至少自己可以將整個故事完整地寫下來。
    平時做事果決,在處理事情上也不猶豫的媳婦竟然哭了。
    她哭得很傷心,平時就算是把小熊餓一天也不會留情的女子,現在竟然有這麽柔弱的一麵。
    李玥擦著眼淚哽咽著,“祝英台和梁山伯好苦呀。”
    難道看到媳婦流淚,張陽滿意地欣賞著,李玥從小就是一個非常堅強的女孩子,很少見到她哭,上一次哭還是奶奶過世的時候。
    自己哭著,見夫君也不來勸,無動於衷好似在欣賞,李玥擦了擦眼淚,瞬間恢複澹定神情,開口道“後麵是怎麽樣的,夫君接著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