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七章 深入群眾搞基礎

字數:7595   加入書籤

A+A-




    大唐人生張陽李玥!
    “是呀,我現在都有女兒了和以前不一樣了。”張陽低聲回道。
    深夜又下起了雨水,從主屋的家門口可以看到弟弟妹妹的住處已經吹滅了燈火。
    小武和小慧有各自的房間,又過了半個時辰她們的房間也吹滅了燈火。
    隻有主屋的油燈還亮著,張陽坐在屋前,空洞的黑夜看不清遠處,隻能聽到雨水落在屋簷與華清池的動靜。
    李玥抱著女兒去睡了,張陽還在想著眼前耕種事宜,有道是萬事不能脫離群眾,需要深入群眾之中,才能了解群眾所需,深入了解現在鄉民的生活才能做出合適的舉措。
    就算要鼓勵農作物的多樣性,不能離開群眾的支持。
    果然萬事離開了群眾都很難,沒有群眾基礎什麽事都幹不成,鼓勵作物多樣性需要一步步來,各地各縣的民情也不同,需要慢慢來。
    離不開群眾,也離不開鄉縣當地的支持。
    還需要朝中給予各地記錄的水土狀況,思量完這些,張陽這才回屋,媳婦與女兒睡得真香。
    輕手輕腳關上屋門,自己在地上的鋪蓋上睡下,心中期待著媳婦肚中的孩子平安出生。
    長安城內,今日的早朝剛剛結束,李世民看到了驪山讓人送來的奏章,他低聲道“張陽這兩天都在做什麽?”
    王公公低聲道“回陛下,聽說昨日縣侯出了驪山去各地鄉縣看土地耕種的情況,還找了幾戶人家詢問。”
    “嗯。”李世民應聲點頭,繼續看張陽所書寫的奏章,作物調度之權,飯桌上的菜肴豐盛?
    這位皇帝不由地笑了笑,“這小子倒也是一番熱忱之心。”
    不多時殿前的侍衛稟報道“陛下,禮部侍郎許敬宗求見。”
    聞言,李世民放下了奏章,“讓他進來。”
    “喏。”
    開朝後的這些天,禮部上上下下將大朝會的事情都安排了下去,想著他現在也該來稟報了。
    現在便來了,見人入殿還未行禮,李世民拿起手中的奏章道“不用多禮了。”
    許敬宗頷首道“陛下,禮部已經派出了三位使者前往吐蕃,並帶著十位官學夫子前往吐蕃,按照陛下吩咐禮部也派出了使者前往遼東,一來傳旨意任張大安為禮部侍郎,繼續主持遼東事宜,二來送去陛下國書給高句麗王,令他來朝。”
    李世民深吸一口氣,“你在禮部辦事一直很得力,自從河間郡王離開禮部,張陽建立外交院之後,禮部許多事情都是你在忙碌,這些天辛苦你了。”
    許敬宗躬身行禮,“臣與張尚書一樣心係社稷,萬不敢怠慢。”
    正眼看著他,這是李世民第一次仔細看著當初的這位秦王府十八學士之一,“你是張陽的左膀右臂,有了你才有了現在禮部這個局麵。”
    “陛下,臣定當盡職,禮部上上下下皆是為了社稷,為陛下分憂。”許敬宗將身子放得更低了,他低聲道“陛下如此說,臣……臣惶恐。”
    李世民站起身走上前,輕拍了他的肩膀,“張陽對禮部不管不問,朕還讓他兼任了太府寺卿,他一個人也是分身乏術,如今他已入中書省,更是尚書省侍郎,朝中這麽多事情,不能都讓他一個人來做。”
    聞言,許敬宗將身子放得更低了。
    殿內宮人們低著身子,王公公收拾了一番桌案上散亂的奏章。
    陛下還在說著話。
    “禮部尚書這個位置不能空置,朕也不能看著你是侍郎卻一直要做著禮部尚書的事情,禮部尚書這個位置就是你的。”
    “臣定不負陛下所望,往後定當盡心盡力。”
    李世民笑著頷首,“朕也清楚,長孫無忌時常與朕說過你當初在秦王府品行不端,但朕也看重能力,這兩年朕也詢問過,現在你已成家有了家室,品行好了不少,在當年也沒什麽大錯,將來這禮部重任還是要交給你,至於遼東的事情一切可以照舊。”
    許敬宗低著頭不敢多言,聞言再言道“臣明白了,臣先告退了。”
    “嗯。”李世民應了一聲,便坐回去處理奏章。
    等走出甘露殿,許敬宗走到一處殿前,撫著自己的胸口平順著呼吸,在甘露殿在陛下麵前時候,被壓得喘不過去。
    陛下就幾乎要直說你是為張陽做事,還是為朕做事?
    許敬宗就要重新邁開腳步,腳步不自覺發軟,扶著牆走了好一段路。
    見過陛下之後,許敬宗來到禮部放鬆了片刻,匆匆讓人備了馬匹,先囑咐外交院的事,便急匆匆趕往了驪山。
    眼下,張陽還在為了田地裏耕種的事情發愁,聽著幾個老農議論耕種的事宜。
    這些老農的耕種經驗很多,聽著他們講述,張陽記錄著一些耕種的細節,就比如說水渠修建的時候,要重新平整地勢,種糧食與種蔬菜是有區別的,蔬菜會搶奪土地的肥力,而不論是種果樹還是種蔬菜,比糧食更需要土地的肥力。
    所以田畝和菜地要分開來,正記錄著這些,就聞到了茶葉蛋的味道,抬眼一看果然這個胖子吃著茶葉蛋而來,“姐夫,許敬宗在村口找你。”
    張陽接過他遞來的茶葉蛋,將手中的小冊子放入懷中,一路剝著蛋殼便問道“他來做什麽?”
    李泰嘴裏嚼著蛋,將剩下的茶葉蛋分給自己的侍衛。
    “魏王殿下現在一天吃幾顆茶葉蛋?”
    “一天也就一兩顆。”李泰悠然道“本王平時煮一鍋,餘下的都分給自己的侍衛。”
    話語頓了頓又道,“姐夫,咱們村子裏的蛋太多了,做鹹鴨蛋都吃不完。”
    張陽點頭道“可以拿到長安城去賣。”
    雞鴨蛋到了長安城賣得也並不好,鹹鴨蛋的秘方一直在驪山,到時都可以想辦法醃成鹹鴨蛋賣出去,也可以煮茶葉蛋賣出去。
    一來可以消耗村子裏的蛋存量,二來可以換一些銀錢。
    光是驪山的蛋就是一個頭疼的問題,別說改善民生了,養殖業更難。
    你要說送禮送一籃子雞鴨蛋,人家也不見得會收。
    但要是送一籃子鹹鴨蛋,對方就會很高興。
    兩人吃著蛋走到了村口,見許敬宗還穿著官服來來回回在這裏踱步,一副很憂愁的模樣。
    “老許,你這是有心事?”張陽笑著招呼道。
    “下官確實有些麻煩事。”
    “難道是你養外室的事情被你夫人知曉了?”
    許敬宗連忙解釋道“縣侯,莫要笑話在下了,家中有悍妻,豈敢養外室。”
    “那是你要去殺玄奘和尚了?”李泰也問道。
    “玄奘和尚怎能說殺就殺,魏王殿下說笑了。”
    許敬宗解釋著又歎道“是下官早朝之後去見了陛下,與下官說了一些話,這些話也想要告知縣侯。”
    李泰在一旁坐下,準備聽一聽。
    陛下安排吐蕃又安排遼東事宜,許敬宗說起了教化吐蕃諸部,由鄭公開口,禮部去辦,並且還要召見高句麗王。
    當然以現在高句麗的形勢,那高句麗王不見得會在這個時候離開,淵蓋蘇文此刻帶兵作亂,高句麗王能否繼續坐下去都是一個問題。
    還說起了陛下答應了讓許敬宗擔任禮部尚書。
    張陽低聲道“如此說來陛下讓你擔任禮部尚書,但沒有旨意,也沒有正式的任命,吏部也沒有登案造冊?”
    李泰坐在村口的石頭上,漫不經心道“既然父皇答應讓你任禮部尚書,你就一定是。”
    換作老師的角度會怎麽考慮這件事,如果換作是老師他一定能想到更多,張陽思量著,片刻後言道“陛下是在等你的成果,不論是教化吐蕃人還是平定高句麗,隻要你辦成這件事,禮部尚書這個位置便會交給你。”
    “下官還是以為禮部離不開張尚書。”
    張陽歎道“老許啊,你覺得陛下想要的是什麽?”
    許敬宗躬身道“社稷功業。”
    “社稷功業之前便是權力,禮部的外交權要交給一個絕對信得過的人,陛下信不過我,也不見得信得過你,隻有陛下什麽時候信得過你的時候,才會正式將禮部尚書這個位置交給你。”
    張陽又道“既然說了遼東的事情一切照舊,那麽驪山與外交院的關係也一樣照舊。”
    “就算下官升任了禮部尚書,禮部的一切還是如張尚書在時一樣,一切都不會改變,我等皆聽張尚書號令。”
    “老許,你還是不明白陛下的意思,等回去之後,你再好好想想,既然來了驪山,便一起用飯如何?”
    “也罷,下官謝過魏王殿下,謝張尚書。”
    李泰人備了宴席,許敬宗坐下來之後便一次次舉杯敬酒,驪山的酒烈度高,他還不停地灌著。
    直到他醉醺醺站不穩,李泰才讓侍衛送他回去。
    許敬宗被送到家,稍稍醒了醒酒,這才從昏昏沉沉中回過神,這哪裏是任命,這就是一次張陽與陛下之間的交換。
    說來說去就是利益的互換。
    陛下用一個禮部尚書的位置與張陽達成了交易。
    許敬宗自嘲地笑了笑,自己就像是個傳話的人,說不定陛下早就料到了會去驪山見張陽。
    所以張尚書這才一直顧左右而言他。
    陛下想要禮部這麽多年建設出來的果實,而現在禮部這棵樹還要依仗張陽。
    外交權力一年比一年重要,陛下難道會熟視無睹嗎?
    如此一來便有了這場交換。
    陛下需要一個信得過的人來執掌禮部,這個人不能是別人,而是禮部中需要有個信得過的人。
    許敬宗想得明白,陛下為什麽會選擇自己。
    還不是我許敬宗最早進入禮部,是參與禮部一步步壯大至今,直到現在張陽退出朝堂。
    而陛下想要架空張陽的權力,才會想著謀奪禮部尚書這個位置。
    這一來二去之間,便有了這場交易。
    禮部交出了都護府職權,任由朝堂去爭奪,而為了保住遼東形勢張陽一定會將都護府職權交出去。
    陛下讓禮部棄車保帥,同時為了穩住張陽,並且還要繼續號令高句麗王來朝賀天可汗稱臣的同時,提拔我許敬宗任職禮部尚書,並且讓現在的禮部一切照舊。
    陛下得到了都護府職權,張尚書得到了他想要脫身朝堂的目的。
    同時陛下得到了禮部尚書這個位置,而保留了張尚書多年在禮部的謀劃。
    一前一後,張陽與陛下之間的交易就達成了。
    一切進行得有條不紊,這貞觀十一年第一個月還沒過去,許敬宗就感覺整個禮部地震了一般。
    一朝一夕之間,一句承諾,一句回應便達成了。
    張陽與陛下的交易就行得很隱晦。
    許敬宗自認自己不是一個蠢貨,酒醒之後他終於看明白了。
    權術鬥爭之下,張陽為了禮部支撐了這麽多年,現在終於也要撤手了,禮部大勢已成,就算是沒有張尚書,一切也能有條不紊地進行。
    而就當那些高昌兵馬去了波斯之後,禮部也發現了與這些高昌人斷了聯係。
    這一切早有預謀,這一切早有安排。
    許敬宗感覺到脊背被汗水浸濕,君臣之間可怕的鬥爭在不動聲色中進行,而自己就在這場局中,先前還得意不自知。
    張大象和大素在禮部也有些年月了,張大象本是鄒國公的長子,他要承襲家中爵位,也早晚會離開禮部。
    大素已經被封為中書舍人,兼任禮部侍郎,他也早晚會走。
    而遠在河西走廊的狄知遜,此人治理河西走廊有功,此等人才回來之後便是禮部侍郎,但以後不會一直在侍郎這個位置上。
    還有大安和裴行儉,兩人一個遠在波斯,還有一個遠在遼東。
    這倆人的才能非常之高。
    放眼整個禮部,不知不覺從當年的破落禮部,現在儼然人才濟濟。
    此刻,驪山上,張陽每天都會去自己新建設的車間忙碌一兩個時辰,弟弟妹妹對車間很好奇,也不知道姐夫整天都在裏麵忙什麽。
    問起時姐夫說他要造一個十分了不得的東西。
    隻有李玥知道,還不是之前的燧發槍造得不好,需要重新打造。
    忙裏偷閑陪陪女兒,張陽還要繼續專研耕田之策,並且打算見一見現在太府寺任職的一個主簿和那兩位監丞。
    身為太府寺卿,也是一把手,總不能連自己的下屬都不見。
    先推動渭南各縣搞種植蔬菜,散養計劃,並且深入群眾聽取意見,往後慢慢改良,張陽相信隻要有成效,便可以廣而告之,群眾的能力才是最強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