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九章 豪俠氣概
字數:7953 加入書籤
大唐人生張陽李玥!
且說,紅拂女與李靖大將軍來了驪山,張陽總算是知道了兩位嬸嬸的身份來曆。
當年紅拂女暫居在楊素的府中,後來李靖,虯髯客結義之後,楊素便過世了。
之後便是李靖與紅拂女響應李淵的起事,與李世民共同平定中原。
期間紅拂女去了李秀寧麾下,成了李秀寧麾下的大將,在那之後兩位嬸嬸便一直跟隨,直到後來玄武門兵變。
大唐豪邁的開場下,玄武門的黑暗是籠罩在很多武德朝舊人心中的一個芥蒂。
放眼現在的這對夫妻倆,李靖還是那個令四夷膽寒的大將軍,令中原豪傑肅然起敬的英雄好漢。
尤其是李靖放下了兵權那一刻,令中原眾多豪俠感慨又對李靖敬佩。
一來是為了社稷安定,二來也到了馬放南山時候,當年的李靖是綠林好漢中的豪傑。
現在也是一個不貪名利的好漢,值得敬佩。
張陽瞧著氣質颯爽的紅拂女,即便可以看出她的氣色並不好,仍然可以想象,那在戰馬上一身甲胄的女將紅拂女張出塵。
紅拂女一樣,兩位嬸嬸也一樣。
紅拂注意到了一旁有個騎著熊在田地間嬉笑的女娃娃。
楊嬸躬身解釋道“張將軍,這位便是公主殿下與縣侯的孩子。”
李靖點頭道“這娃娃能夠驅使如此牲口,將來也是一位不讓須眉之輩。”
話語頓了頓,李靖又道“紅拂,不如你我收她為弟子。”
紅拂女笑道“甚善。”
李玥聞言笑道“代女兒謝過大將軍,謝過張將軍。”
見眼前夫妻倆的目光注意到了一旁的張陽,李玥連忙牽住夫君的手,神情帶著幸福的笑容,“這位便是我的夫君。”
紅拂先是上下打量,“很普通的一個男子。”
張陽錯愕,正想要解釋。
李靖也點頭道“嗯,很一般。”
兩位的評價很是中肯……
張陽不好再說什麽,隻能微笑相對。
村子裏現在看起來有些淩亂,尤其是剛剛開墾的菜地,東一片西一片的。
中間是一條村子裏的主幹道,兩側種著各式各樣的瓜果,隻是這些瓜果現在都耷拉著,正是入秋,枯黃的葉子看著有些煞風景。
還有村子裏的孩童很多,更有三兩隻家犬相互追趕著。
李靖又道“陛下說驪山有個很好的醫館?”
張陽解釋道“我們醫館一直都是以醫學為主,由孫神醫領頭,正在做著各種疑難雜症的歸類與醫學團隊交流經驗……”
正說著,李靖又道“聽說太上皇李淵也在這裏?”
話語被打斷,張陽隻好改口道“這個時候他老人家多半在打太極。”
李靖道“嗯,先去看看他老人家,再去看看你的身體。”
紅拂點頭沒有反對。
說罷,夫妻倆便走入了村子,張陽心說這大將軍還挺有主見的,說什麽都是一個樣子。
大唐豪俠果然都是說一不二之輩。
走入村子裏,夫妻倆的目光一直打量四周。
小清清騎著熊而來,“娘,我也想跟他們去讀書。”
孩子自然需要同齡人做玩伴,平時在驪山都是一群弟弟妹妹們陪著她。
說著要去讀書,說不定這丫頭多半要去玩耍。
小熊扭著豐碩的身軀安靜地走著。
李玥低聲道“你還想小,等你再長大一些,就去村子裏跟著歐陽詢老先生學寫字,跟著孫神醫學藝術,與兩位嬸嬸學騎射,還要與小慧小武姨姨學經營。”
從出生的那一刻,她就已經打算好了,等女兒六歲了就要跟著歐陽詢老先生學寫字,十歲之後便去和孫神醫學醫術,等滿十五歲了就去學騎射。
身為家中的嚴母,李玥一直恪守著女兒文武都要齊備的打算。
紅拂低聲道“小丫頭,以後跟著我學武藝可好?”
小清清倒是咧嘴一笑,很懂事地沒講話,主要是母親在身邊她不敢在外人麵前多說話。
紅拂眼神中對小清清越發滿意。
張陽心中不免捧腹,別看女兒隻有三歲出頭,她在兩位嬸嬸與媳婦的教導下,如今可機靈了。
她那是懂事嗎?她是怕她娘罰她亂說話,去寫字。
這孩子怕極了寫字。
還要她跟著歐陽詢老先生學書法,張陽隻覺得心中很累,養孩子不容易呀,她的師父都是當今一等一的人物。
這孩子怎麽看都不像是會安安靜靜練書法的樣子。
張陽帶著李靖夫妻倆來到村子裏的一處開闊地,李淵與歐陽詢,張公瑾三人剛打完了太極。
三個老家夥坐在一起,聊著各自的身體的狀況。
人都到了這個年紀了,他們的話題往往都是睡覺時起夜幾次,能吃多少飯食。
等李靖到了近前,張公瑾和歐陽詢都沉默了。
李淵抬眼道“藥師,紅拂你們來了,去朕的院子坐一坐吧。”
小清清對李淵很是親切,當即讓熊大跟在李淵身邊,如此她就可以騎在熊背上,給老人家整理整理白發。
隻是走到李淵的宅院前,兩位嬸嬸與李玥停下了腳步。
她低聲道“夫君,我們且在這裏等吧。”
張陽看了眼院內,也明白了其中意思,便幹脆與媳婦站在一起,“你說我們女兒拜李靖大將軍為師是不是不太妥當?”
李玥眨眼疑惑道“為何?”
“你想呀,這太上皇整天教導我們女兒如何造反,再有李靖大將軍教導兵法與身手,她以後真的要造反怎麽辦?”
聞言,她看了看正在梳理熊大的毛發的女兒,笑道“夫君多慮了,女兒怎麽會造反,她不會的。”
“我這心裏不踏實。”
“張出塵將軍與李靖大將軍也會教小郡主忠義的。”
嬸嬸也講著。
李靖大將軍是個忠義的人,他是豪俠,又頗有名望。
這樣的人來做小清清的師父確實很好,但也有不好的地方,萬一她真想造反了該怎麽辦?
以後的事情以後再考慮,孩子現在也才三歲大。
張陽幹脆將這個問題拋到了腦後,不去考慮這些煩惱,還是想著怎麽讓媳婦多出一些銀錢,來修建書院,這才是眼下的頭等大事。
哄好了媳婦才能讓她多拿出一些銀錢來,畢竟家裏的所有銀錢都在她手中。
而自己呢,回了長安城想要東市買點菜的時候,才知道自己已經身無分文好幾年了。
院內傳來了爭吵聲音,紅拂女與李靖在爭吵著,話語中還帶著平陽昭公主的名諱。
之後話語聲逐漸低了起來,也不知道李淵與他們說了什麽,直到夫妻倆走出來。
張陽再帶著這夫妻倆去醫館。
都說李靖大將軍腿腳不便,如今看來與常人沒有區別,一點都不像是有腿疾的樣子。
等這兩人走入醫館,張陽與李玥便等在門外,人家是詢問病情去打擾並不好。
安靜地坐在門外,張陽揣手道“李靖大將軍還是因為當年平陽昭公主的事爭吵吧。”
李玥暗自點頭,“想來是的。”
張陽感覺有些惆悵,眼前是一種很現實的局麵,別人的家事不能多問,包括紅拂女的身體狀況。
這是人家的家事,雖說兩位嬸嬸與當年的李秀寧也頗有淵源,但事涉宮中秘聞,不論是誰議論起來都是諱莫如深。
等夫妻倆重新出來,張陽便道“大將軍不妨暫住驪山,養病也很重要。”
李靖板著臉,“太過叨擾。”
早就料到對方會這麽說,張陽又道“大將軍不必有顧慮,就當是照顧張將軍的病情,這就讓女兒拜師。”
李靖沉默半晌,再看紅拂沒有拒絕的意思,“那便好,隻是我們夫妻二人隻是暫住驪山,來日等紅拂病有好轉,便離開。”
看來紅拂女的病還有好轉的機會,張陽便順勢點頭。
便是李玥帶著小清清向紅拂拜師,還有兩位嬸嬸陪著。
孩子不懂事,拜師也是扭扭捏捏的。
關於以後她還要去宮裏拜皇後為老師,這都不重要,以媳婦讓女兒德智體美全美發展的架勢來看,她的老師越多越好。
孩子的命運終究是要掌握在自己手中,做皇後弟子的事是李世民的心思,此事往後再做打算。
李靖也在一旁看著向紅拂行禮的小清清,“說來家中有兩個兒子,紅拂她一直想要個女兒,正好圓了她的心願。”
“孩子不添亂就算不錯了。”
再看張陽的神態,李靖又道“當初在秦王府,紅拂女見過她的生母,當初她還在繈褓中就失去了母親,汝南公主小時候便是個很堅強的孩子,你好好待她。”
張陽拱手道“大將軍的話,在下定當銘記。”
期間紅拂女又與李玥說了什麽,隻見她擦了擦眼淚,隔著太遠,聽不到她們之間的言語。
關於李玥的生母長孫皇後已經說過一次了,如今紅拂女又與她說過往的事,她難免有些觸動。
不過都過去這麽多年,張陽笑道“我更喜歡與她的後半生可以安安靜靜地度過,以前的事情可以緬懷,可不能沉浸在悲傷與過去之中。”
李靖重重點頭,“沒想到你年紀輕輕便有此感悟,實在難得。”
“大將軍說笑了,在下不年輕了,如今年近三十,二十有七八了。”
“哼。”李靖哼了一聲,言道“男兒是否成長斷不能看年齡。”
沉默片刻,他又道“老夫還聽說你有一樣可以破城池,平山川的利器?”
見張陽詫異,李靖又解釋道“是老夫聽陛下說起,便來相問。”
“在下手中確實有此物。”
“拿來看看。”
一陣秋風吹動了衣袖,張陽沉默良久。
李靖撫須頷首道“你善使陰謀詭計,難道都不將此物呈於老夫麵前嗎?”
“誰說我善使陰謀詭計嗎?”
“嗬嗬……”李靖笑道“老夫聽陛下說過你的事情,自當認為你善用詭計,你又是張公瑾的弟子,張公瑾其人乃謀士,善用計謀,如此你也該如此。”
“這些都是陛下說的吧?”
李靖沒有否認。
張陽一臉的哀愁,“大將軍誤會了,在下一身浩然正氣,行事向來光明磊落,天可汗心胸狹隘,善於背後說人壞話,斷不可聽信一家之言,就斷定他人的人品,這樣是不好的。”
李靖又道“老夫聽房玄齡說你害死了高昌王父子。”
“嘶……”
張陽倒吸一口涼氣,“那是他們自作孽不可活與我何幹。”
李靖的神色平淡,“嗯,你果然有謀士風範,不論他人說什麽,你都能一力辯之,世人皆知謀士謀算天下,有大成者如蘇秦,張儀,老夫是欣賞謀士的,至少你不是匹夫。”
這印象怕是消除不了了,張陽痛苦地扶著額頭,“我是一個好人,至少在大唐的這輩子,我盡做好事了。”
李靖沉聲道“你還是不願意拿出那破城利器嗎?”
“還請大將軍給我點時間。”
“怎麽?你這是與母雞下蛋般,還要等嗎?”
張陽一臉地犯難,“火器鑄造很複雜,需要時間。”
“嗯,老夫願等。”
不多時紅拂女抱著小清清回來了,“從此以後這丫頭就是我們的弟子了。”
張陽行禮道“孩子不懂禮數,在下代為謝過李靖大將軍與張將軍照拂了。”
紅拂將孩子交到李玥的懷中,囑咐道“如今她還年幼,以後每月的月初五日來尋我夫妻倆人,鍛煉筋骨。”
張陽點頭道“驪山其實也是個風景宜人,養人的好地方,在下帶著兩位將軍走走如何?”
“不必。”紅拂斷然拒絕道“我們夫妻自己可以走動,不需要你領著,住處可安排好了?”
與豪俠說話,果然輕鬆許多,說拒絕就是拒絕,說答應就是答應,也不會彎彎繞繞,就說講話太直了。
李玥親自給李靖大將軍與紅拂女挑選了房子,村子裏的空房子本來就很多,也是為了將來給驪山繼續收攏人才之需準備的。
適當也可以接納朝堂退下來的老人,隻是大唐一朝的文人經曆過亂世之後,大家都有一股豪邁的文氣。
不會輕易接受他人的好意,就像是歐陽詢老先生也都是李泰半綁半請帶來的。
還有王珪老先生,寧可去終南山隱居,也不願意來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