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章 癖好越來越古怪了

字數:8044   加入書籤

A+A-




    大唐人生張陽李玥!
    體能訓練很痛苦,張陽要將她們的體能極限練出來,以後再慢慢提高。
    終於做完俯臥撐,她們躺在地上隻留下了呼吸的力氣。
    張陽心滿意足地收起自己的記錄冊子,點頭道“休息半刻,準備用飯。”
    孩子們有氣無力地答應著。
    家裏也就小清清與小兕子最閑,除了還在地上爬著的兒子,她倆年紀最小,還處在識字的階段。
    上午的體育課結束,吃飯時孩子們都是狼吞虎咽的。
    鍛煉的多,吃得也多。
    李玥與三個弟子很忙碌,她們要規劃好今年的生產,小慧和麗質進出賬房已經好幾次了。
    小武時常拿著賬目出來,又放入藏書閣。
    午後監督弟弟妹妹睡了午覺,閑暇之餘,張陽站在門口看著賬房內的忙碌。
    李玥拿起茶杯喝下一口茶水之餘,注意到了目光。
    夫妻倆相視一笑,她繼續埋頭製定今年的生產計劃。
    今天的天氣很好,好得有些不像話,蔚藍的天空美得晃眼。
    如藍寶石般純淨的天空找不到雲彩的蹤跡。
    拿著自己的小冊子,整理上午的體育課成果,孩子們的鍛煉成果說不上好。
    在驪山生活其實他們的飯食一直很不錯,就是身體底子差了。
    在宮裏生活的時候,恨不得將皇子公主們供起來。
    那樣的生活真不適合養孩子。
    德智體美要全麵發展,最重要的就是身體了,孩童時期缺少運動對以後的成長會有很大的影響。
    張陽將體育課記錄的冊子放在一旁,朝著窗外看去,弟弟妹妹正在午睡。
    目光看到東陽起身,先用池水洗了洗臉。
    顯然是沒了睡意,之後又獨自一人走向了藏書閣。
    弟弟妹妹中東陽還算是比較文靜的一個,平日裏話也少,喜歡在藏書閣看書。
    不多時,清河公主也睡醒了,她比東陽小一歲,今年也才十三。
    張陽思量著現在的學習進度,她們的年齡差距還是挺大的。
    想到李玥教導時,更多時候是讓她們互相學習。
    也就有了李麗質能夠成為小老師,時常給她們講課。
    李玥多有教授她們理論,張陽覺得自己應該多教她們實踐。
    下午的課程就比較簡單了,張陽要帶她們了解一些簡單的化學實驗,讓她們認知水平再提高一些。
    這一次帶著孩子們走入了實驗室。
    弟弟妹妹很好奇這個昏暗的實驗室,姐夫總能在這裏變出一些寶貝。
    張陽在桌案上放三個碗,碗中放入一些粉末。
    在孩子們還在狐疑的目光下,張陽又拿出一根棍子,棍子的一頭用油布包好,將其點燃。
    張陽往嘴裏灌了酒精,對著棍子一噴。
    一團碩大的火焰瞬間噴出,火光照亮了孩子們的臉。
    “啊!”當即被嚇得大聲叫了起來。
    那一團火來得突然,消失得也很快。
    李治揉了揉眼,大聲道“姐夫會噴火,姐夫不是人!”
    張陽用水漱口,聞言差點噴出來。
    剛剛放了粉末的碗正在燃燒著,燒著妖豔的火焰,因為剛剛的火焰就是朝著這碗噴出去的。
    現在碗中的火焰是紫色的,顏色很漂亮。
    當驚訝過去之後,孩子們的目光都停留在妖豔的火焰上。
    張陽對孩子們道“這是銅燃燒的顏色。”
    不多時火焰就熄滅了,助燃還是差了一些。
    張陽又簡單做了一個酒精燈點燃,解釋道“其實我不會噴火。”
    “還有……晉王殿下!我是人!”
    李治很尷尬地撓著頭。
    “在我們驪山有一種叫做酒精的東西,它遇火就燃,所以剛剛將酒精含在嘴裏,噴出去的是酒精,但它遇火就會燃燒。”
    高陽連忙道“姐夫,我也要噴火。”
    張陽擺手道“你們不能玩,會咽下去的。”
    見孩子們目光還有些沮喪,張陽又將酒精燈掐滅,將其中的酒精倒在一個木盆中,再用火苗一碰,木盆上方的酒精便燒了起來。
    看孩子們對這種實驗很有興趣,張陽耐心與她們解釋著其中原理。
    下午的課別開生麵,張陽對她們道“這些天你們皇姐都很忙,沒有閑心上課,明天還是我上課,今天的課就到這裏,你們可以去玩了。”
    孩子們哄地一聲衝出了實驗室,在華清池邊玩鬧起來。
    張陽最後一個走出實驗室,關上門上鎖。
    有道是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尊空對月。
    可人生也有忙不完的事情,要將車床的圖紙送去村子裏的大車間。
    驪山的生產力與鑄造工藝需要再一次提升,那就離不開車床。
    再掃視一眼家裏,哪裏還有她們的身影,這孩子總是這樣,搶著第一個跑去吃飯,第一個要去玩。
    皇帝讓人傳話告誡驪山之後,驪山又送了奏章過去。
    李玥從賬房出來的時候,見夫君正看著天空。
    “我們驪山今年的生產規劃都準備好了。”她在一旁坐在講著。
    這位驪山的女主人掌握著驪山經營,這小小地界上百口人的勞作都是她來安排的。
    張陽低聲道“明日可能要下雨了。”
    “是嗎?今日的天氣這般晴朗。”
    “我昨日看了朝中交給太府寺送來的奏章,西南川蜀諸多地下了雨水,這個時節的天氣多受東南的暖濕氣流影響,季風帶來的大量水汽與西北冷空氣相遇就會形成雨水。”
    李玥安靜聽著,這是太府寺這兩年來研究成果,可以通過中原南北的氣候情況,來推斷關中未來幾天的天氣形勢。
    昨日送到的蜀中降雨,按照腳程來算,在蜀中下雨的三天之後,消息快馬加鞭送到太府寺後,隻要加以推算便可知東南季風的狀況。
    張陽皺眉道“又因為關中自東向西,地勢起伏很大,在這種地勢下就更容易形成雨水,黃河的汛期就要來了。”
    當年的秋雨完全符合夫君的預測,她好奇道“這是如何推算出來的?”
    張陽簡略地畫出一張中原的地圖,一邊畫著又講述道“北方是冷空氣積蓄地,東南季風是從海上來的,東海沿線出現高溫的時候,太原,淮南,淮西等地就會出現雨水。”
    “如今大唐的氣候變暖,在南方支槽的暖風減弱,東南季風的暖濕便可以大肆進入中原。”
    又畫出兩個圈,張陽就解釋道“這是雲係的分布,其實簡單就能理解冷暖空氣的走向,中原的季風也是有跡可尋的……”
    說起天氣,小清清和小兕子也在一旁聽著。
    聽著夫君講完天氣,李玥大致明白了,她低聲道“如果北方溫暖,關中則會無雨,南方的季風西進關中就會形成雨水。”
    張陽點頭道“關於西伸北抬,等以後得了空閑,再與你說說關西秋雨的成因。”
    小清清與小兕子對天氣的成因沒有太多的興趣,她們又去與家裏的熊玩了。
    她拿出一篇策論,一邊講著,“與小武小慧,還有麗質商議過,驪山要發展要擴張就需要藍田縣與高陵縣的兩地上千鄉民擁護。”
    張陽稍稍點頭,“嗯……”
    李玥又道“打算讓高陵與藍田縣的縣民種菜養殖,想要他們擁護驪山就需要有競爭和比較,比生產,比建設。”
    仔細看完這篇策論的內容,她們發現若隻是讓藍田與高陵兩縣來合作,能夠產生多少效益與生產的積極性,隻能全靠他們自覺。
    驪山可以不計成本來推動生產,但他們不行。
    用一種分紅和生產獎勵的方式,以驪山的資源輔助來激勵,讓兩地的鄉民競爭。
    礙於各地受縣丞管轄,在用人上李玥不想涉及官府,打算讓兩地鄉民來推選組長,以後若在監督上若有什麽不對的地方,可以通過生產人員的投票,來改換人手。
    為生產,兩地一種內向的競爭力,兩地可以競爭驪山的生產資源。
    而驪山掌握著的生產技術正是富裕的關鍵。
    如此一來,兩地的發展依舊是驪山主導,而驪山擁有最高的話語權以及生產資料。
    張陽瞧了一眼媳婦,她心情不錯正在教著女兒寫字。
    現在的李玥有了小武,小慧作為左膀右臂,她的成長速度越發恐怖了。
    小慧和小武也就十六,十七歲,她們通過學習汲取知識,再用知識轉換成能力,提升的速度實在恐怖。
    隻要給她們一些指點,她們就能順著這個方向作出安排。
    這倆丫頭就像是一張空白的紙隻要沾上墨水,就停不下來了。
    或許對朝堂來說一件事要換著方式來做,且不說這個方式的好壞,朝堂上肯定有人反對。
    而驪山不同,驪山的根基從無到有都是夫妻倆一手建立的,朝堂上會有的阻礙在這裏就沒有。
    楊嬸走來打斷了思緒,張陽抬眼看去,是嬸嬸提著一個骨架。
    “縣侯,這是孫神醫讓送來的。”楊嬸將骨架放下,還有一些零碎的骨骼。
    張陽好奇道“孫神醫是哪裏來的骨架?挖出來的?”
    楊嬸慈眉笑道“之前縣侯與孫神醫說想要個人體的骨架,孫神醫便將這件事放在了心上,先前就有前隋將士的屍骨送到關中,還有不少沒有人認領的,便挑揀了一番讓人送來。”
    明白了事情來由,李玥的眼神十分擔憂,夫君的癖好真是越來越古怪了,平時也就不計較,現在怎又開始喜歡這種死人骨頭了。
    光是看著就怪滲人的,李玥感覺到吹過驪山的山風更冷了幾分。
    張陽仔細打量著拿起一根骨骼仔細打量,又拿起另外一根,“原來是前隋將士的屍骨,失敬失敬。”
    楊嬸又道“本來這些屍骨都要拿去埋葬的。”
    言語中帶著對這副骨架的敬意。
    張陽釋然道“嬸嬸放心,我不過是想要骨骼做個參考,做個人體的骨骼的畫像,事後我也會將這屍骨安葬的。”
    李玥神色還是很凝重。
    張陽輕拍她的後背安撫道“放心,我就是參照參照。”
    “唉……”
    先是長歎一聲,李玥惋惜道“看來夫君又要有人議論夫君了。”
    外界可能對驪山的議論更多。
    驪山縣侯本來在外界的傳聞就不好,現在加上還搜集死人骨頭。
    不是誰都是正人君子,李玥扶著額頭又有些釋懷了,應該說是無奈又無能為力。
    為了這些骨頭不嚇到孩子們,張陽將骨架拿去了實驗室。
    醫術上的事情離不開人體的構造,孫神醫挑選的骨骼多是完整的。
    他老人家對骨骼很是熟悉,各個部位的骨骼都齊全。
    看來孫神醫也沒對人體構造沒少研究。
    就是這個腿骨有些不對稱,再仔細一對比肋骨。
    張陽撓了撓頭,他老人家是不是東拚西湊的?
    不過無妨,能夠用就行。
    張陽用木板和線將骨骼連接的各處固定,為了讓骨架可以立起來還要專門做個架子。
    “這位兄弟,你們當年東征高句麗一定也不容易。”
    李玥站在實驗室門外,聽著夫君對這骨架自言自語,心裏越發擔憂他現在的狀況。
    “可惜你們投了楊廣,隋煬帝狂放不羈太有個性,就是不夠穩重。”
    “兄弟!往後借你骨架一用,我呢用來專研學識,教教孩子,等我做好了一個骨架的仿造品,就會將你入土為安。”
    李玥皺眉站在門外繼續聽著。
    “對了,你們沒打下的高句麗,大唐幫你們拿下了,皇帝已經昭告天下了,我希望以後高句麗會是大唐的一個州郡,你覺得如何?”
    骨架的頭骨一動不動。
    這時候要是傳來另一個人的說話時,李玥覺得自己會當場跳下華清池。
    或者讓兩位嬸嬸現在就將那骨架給燒了。
    癖好古怪也就算了,就連言行都古怪起來了,還跟一個骨架說起了話。
    “兄弟,我看不到你在戰場上的樣子,可我敬佩你,往後我讓袁道長給你找個好地方。”
    話語說完,張陽要去做個架子,剛走出實驗室,就看到了媳婦一臉擔憂的模樣。
    張陽看了看四下道“家裏丟東西了?”
    見媳婦搖頭,張陽又問道“那是孩子們闖禍了?”
    “那是身體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