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九章 江顏的父親
字數:3761 加入書籤
官場分手後我轉身考上省組部梁江濤吳宏!
梁江濤跟省發計委主任薑偉並算太熟悉,以前宴清書記當省委組織部部長的時候薑偉很少來匯報工作。
當然,李宴清升任副書記後薑偉來匯報的次數變多了,但梁江濤又下去掛職了,所以接觸並不多。
相反,梁江濤對薑偉女兒薑橙的印象更為深刻。
想到那個不安分的女孩子,吃飯的時候竟然用絲襪腳蹭他的腿,大膽地表白,想要玩兒三角戀,給他兄弟戴帽子,真是讓人想捂臉,遭不住啊
不知道,楊思遠跟她最後能不能走到一起,能不能鎮得住她?
真是替自己兄弟捏一把汗。
看著薑偉和薑橙有五分相似的臉,頓時覺得有些出戲。
好想問一句,老哥,你知道你女兒想對我做什麽嗎?
薑偉身材高大,儀表堂堂,要不然也生不出如白天鵝一樣的女兒。
他雖然對梁江濤和林暮雪的關係並不知情,但這並不影響他的熱情。
梁江濤隻靠李宴清秘書以及趙文龍幹兒子的身份,在漢東都能暢行無阻!
所有的市委書記和省政府廳局長都會很給他麵子。
薑偉作為“第一廳長”,也不例外。
跟上午在財政廳一樣,召開座談會,讓一眾分管領導、對口處長參加。
他著重向梁江濤介紹了江明遠,一個同樣儒雅帥氣的領導,也就是現在分管基礎產業和經濟運行的委領導,馬上就要到台莊任市長。
不過,這個任命,梁江濤第一時間就親耳從省委書記趙文龍那裏聽來了,比他們知道得都早。
梁江濤恭敬地跟江明遠打招呼。
他對江明遠的尊敬,不隻是因為他是個有作為的領導。
他跟著李宴清當秘書,聽起很多人說起過江明遠,都是眾口一詞地誇讚。
江明遠是漢東大學經濟係教授出身,能力水平很高,經濟方麵很有見地,是省發計委數得著的專家型領導,在書記省長那裏都掛得上號。
當年,江明遠是經濟學界很有名氣的青年學者,年紀輕輕就當上了漢東大學經濟係副主任、教授、博導,在國內頂級期刊上發表過多篇很有影響力的論文,在學界很有名氣。
有一年,還成為“孫冶方經濟科學獎”的候選人,差點兒獲獎。
這個獎由中國社科院主管,可是經濟學領域的最高獎項啊!
是趙文龍親自到漢東大學請他出山,由係副主任、教授直接擔任省計委下屬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
再後來,提任省計委副主任,機構改革後成為省發計委副主任。
而且,江明遠為官清廉,為人敦厚,絲毫不拿架子,一點兒沒有發計委領導高高在上的樣子。
饒是如此,梁江濤真正尊敬江明遠的地方是因為他是江顏的父親。
當年,作為一個小透明,他極為欣賞江顏。
不過美人如玉,高高在上,他也不敢有什麽非分之想。
看到江明遠如此溫文爾雅,生養出如清冷仙女一般的江顏就絲毫不令人驚訝了。
對待江明遠,梁江濤多了一種別樣的情感,他自己都有些說不清。
抬頭突然看到了薑偉和江明遠坐在一起,頓時感到有些怪怪的。
他們的女兒,跟自己都有一些別樣的緣分,隻是他們此時渾然不知。
不過,兩人都很帥,其他領導也都差不多,還有上午財政廳的領導,果然官兒當到一定程度,都是有官相的。
相由心生,不是騙人的。
梁江濤同樣打開了t,慷慨激昂地把剛才在省財政廳匯報的東西又重新匯報了一遍。
一回生,二回熟。
這次匯報的水平更高了,更加流暢,也更加有側重點。
省發計委領導的能力水平不在省財政廳之下,事實上,關於地區發展規劃方麵的水平還要更高,因為他們的工作就是做這個的,更加專業,因此,他們更能了解梁江濤這一通匯報的質量和價值。
梁江濤說完,全場喝彩。
一些領導更是被激發起了興致,深入地梁江濤溝通交流。
這個過程,也讓梁江濤學到了很多,並且不斷修改完善他的施政藍圖。
這一趟沒白來啊,不僅能要到項目,要到錢,而且還讓一大幫專家給他提了好多珍貴的意見。
這樣一來,他的施政藍圖就更加科學清晰精準。
一個字,幹就完了!
尤其是孫明遠,他跟梁江濤溝通交流地做多,也一點兒不吝嗇認可和誇讚。
提了很多寶貴的意見。
兩個人你來我往,互相輸出觀點,相互印證,如同多年不見的老朋友。
“梁書記,你這個想法太好了,如果換個角度”
“江主任,您的意見太寶貴了,我之前就覺得有些問題,您這麽一說,我就知道症結在哪裏了,這樣改您看行不行?”
理不辨不明啊!
在眾人溝通交流,火花碰撞中升華,轉眼間,兩個多小時過去了。
省發計委一幫主任副主任和處長坐在一起圍觀討論一個鄉鎮的發展規劃,說出去絕對引發嘩然一片,這不是高射炮打蚊子嗎?殺雞用宰牛刀?
“梁書記,你年紀輕輕,竟然能有如此見識,是哪裏畢業的?”江明遠問道。
“江主任,我是漢東政法大學本科畢業,民商法學?”
“哦?這麽巧嗎?你是我閨女的師兄啊,我閨女叫江顏,也是漢東政法大學民商法專業的,不過他今年才畢業,已經考上水木大學的研究生了,繼續深造。”江明遠道。
他絲毫沒有想到梁江濤跟江顏是一個係的同學,因為梁江濤思想太成熟了,而且又是個鄉鎮黨委書記,他本能地以為梁江濤應該已經畢業很多年了,根本無法想象他也是一個應屆畢業生。
“嗬嗬,很榮幸啊!”梁江濤笑笑,沒有多說。
“我看你很有思路,也很有學術天賦,為什麽不繼續深造一下呢?”孫明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