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七章 不死之草.失而複得.鍾山之左.拜謁孝陵

字數:11776   加入書籤

A+A-




    傅傳書和趙碧兒見這世子多福安神智失常,以致胡言亂語,一時心下歡喜多餘憂愁——因為這位世子平常一貫驕橫跋扈,不可一世的樣子,是個眼底無人的角色,今日神智失常,未始不是一件好事。

    多福安見兩個人不睬他,又近身來,手扯碧兒的衣裙,說道:“姊姊你非但人長得好看,而且衣裳也天仙一般!”趙碧兒聽他說這話,心中不由一蕩,說不出的歡樂,真覺這位世子也不如何可惡——其實她哪裏知道先前這位世子盡做渾帳事,便是多鐸王爺的晚晴側福晉也拿他沒辦法,隻有任他去做荒唐事;多鐸更是疏於管教,他隻一門心思自己將來的君臨天下,其它事也就姑且放在一邊了,不去理會,在他看來無管緊要,所以這世子無人看管,更加肆無忌憚,有時便去民間搶人家好兒女,在他隻不過平常事,因為天下莫非王土,所以這天下一切都是他愛新覺羅氏的,旁人豈能染指?

    傅傳書從多福安的身上搜出五毒噬魂散,讓碧兒服下,不一刻她便恢複如初,全身不再鬆乏力,碧兒道:“大師兄,你也給袁師弟和鄭姑娘他們服下吧?”傅傳書無可推辭,隻有勉強應充,雖然心中對袁師弟有成見,可是如果自己不去解救他們,又似乎顯得肚量太小,不為人道,所以隻有心不甘,情不願。

    待得袁承天和鄭蕭蕭恢複如常,便要帶碧兒隨多福安同去。趙碧兒自然不願同行,因為她心中牽掛著袁師弟。傅傳書見狀雖心中不滿,可是又無可如何,隻有攜同這世子離開這海島,也不去尋那不死之草,便既回轉中土。

    袁承天三人目送傅傳書他們遠去,心中總算鬆了口氣,不知為什麽有傅傳書在眾人心中懸著一塊石頭,讓人提心吊膽,說不出的擔憂,是怕他出爾反爾,還是忽然殺人,一時也說不清。袁承天忽然道:“但願大師兄,經此一事知過悔過,不再為惡!”趙碧兒聽他說的鄭重,便說:“大師兄未必如你所言,我看他內心還是良善,隻不過有時任以而為,也不是大奸大惡之人,咱們也不必對他抱有成見,再者他也是……”她住口沒有再說下去,因為傅傳書可是趙相承與白蓮花二人的孩兒,也可說是她的大哥,縱使他再惡毒,也不會對碧兒無情無義,所以有時她便處處衛護這位掌門大師兄,不讓別人詆毀於他,那是她所不能容忍的,更何況將來昆侖一派聲威全靠他來光大門戶,是以她要衛護大師兄名聲。袁承天心下不快,便走到遠處,長長呼息,心想:是不是自己太自以為是,自作多情了?碧兒未必喜歡,自己也未必非她不可?豈難道自己內心還是喜歡著清心。一想到清心,心中便痛,似乎被大鐵椎重重擊打,痛得無以複加——隻因為自從清心嫁於海查布……他便心不守舍,仿佛靈魂脫離軀殼,不歸自己所有,世上一切似乎都對他不太重要了,可是每當他心灰意冷,萬念俱灰時耳邊仿佛又聆聽到爹娘臨歿時所叮囑的話:孩兒,你雖出身寒微,卻然不可以自暴自棄,看自己不起;天下誰人生來也不是將相王侯,你要堅持自己心中的信念,莫忘了這天下原本是我漢人天下,非是滿夷的!天下人人都可以懈怠,唯獨你不可以——因為你是袁門後人,千萬千萬……先前他不明白,為什麽袁門後人便不可以懈怠?難道別人便可以了麽?這豈不是怪事,難道別人就可以懈怠了,唯獨袁門後人不可?直到後來他久經憂患,才知道自己原來是袁門少主,隻有擔起恢複家國之重任,可說是責無旁貸,誰教他是袁門少主,自然不可以灰心喪氣,縱使千萬挫折,還要在困難中站起來,迎難而上,這是他責任!有時他也想放棄,可是一想到天下百姓苦,便又打起精神,一無反顧投身到袁門事業中去。

    忽地一陣冷風吹來,他身體一顫,便不自主倒下,因為先前舊疾又來,適才隻是心有所寄,所以無事,現在心下空虛,便自倒下。鄭蕭蕭正在他身後,見狀便急急奔來,大聲叫道:“袁大哥,你怎樣?”趙碧兒也在遠處聽到鄭蕭蕭呼叫,便也奔來,見到袁承天這情形,也是惶恐不安,一時不知如何是好。鄭蕭蕭是為白蓮宗的掌教,見識武功皆在趙碧兒之上,不加思索,盤膝而坐,以掌抵他命門穴,以無上之真氣輸入袁承天奇經八脈之中。過了片刻,袁承天悠悠醒轉,心中煩惡已去,眼見空明,得有大智慧,仿佛生死場中轉一回!

    趙碧兒也來扶持他。鄭蕭蕭收掌起立,說道:“要想袁大哥活命,隻有再找那不死之草。”趙碧兒道:“茫茫大海,哪裏可尋那祖洲之島?”袁承天道:“你們難道忘了,咱們在海上隨波逐流,來到這島上,你們見到這天龍地鳳二位前輩不覺得奇怪麽?”鄭蕭蕭道:“奇怪什麽?”袁承天道:“當時我並未在意,後來我見他們身體矍鑠,仿佛從來未生過病,後來也聽他們言語之中得悉此事。後來我一個人遍走這島上,發現小島左側一片岩石之後生長長草,葉色極青,而且有蘭花之香,仿佛是什麽仙草,本待仔細再看,忽聽你們喊我,你們說是采了蘑菇要回去好好吃上一頓,我便打消念頭,一同回轉,不意天龍地鳳二位前輩竟被多福安他們給害死了,——我想這長草像極了古籍中所載的那長生不死之草,可以讓人起死回生,咱們快去采來,將天龍地鳳二位前輩救活,豈不是好事?”

    趙碧兒聽他說的在理,便和鄭蕭蕭同去那裏。三個人目睹這些長草,人人都興奮得說不出話,隻見長草青青,又顯得青翠欲滴,幽幽之香讓人心神俱往。三人忙采摘來,負在背後,來到那埋葬天龍地鳳二位前輩沙灘之上,掘開隻見二人麵色如生——因為他們三人隻不過讓這兩位前輩剛剛理葬不過十二個時辰——自然麵如生人,也是不足為怪了。

    袁承天將二人並排放好,讓鄭蕭蕭和趙碧兒將兩人衣物整好,用布巾洗去臉上血汙。他沉思一下,想到師父說過故老相傳這祖洲之島上的不死之草,可以救人活命,起死回生之效,直是並未說明如何用這不死之草救人。趙碧兒見袁承天遲遲不肯下手,便催促道:“袁師弟,你猶疑什麽?還不下手救人。”鄭蕭蕭看過情形,便道:“袁大哥,事在人為,你隻管救治,反正他們人已死,便是救不活,也是不妨事,那是他們命該如此,這可怨不得旁人,你隻管出手相救。”袁承天心想不錯,便以己手控其齶,令天龍閉著口舌張開,然後再以不死之草送入,再以內息逼入,後以此草覆其創口,又將椰子灌入口中,便雙手控其背後,緩緩以內息逼進。過了盞茶功夫,這時天龍已微有呼息,緊著張口噴出體內之毒。這下實在三人意料,這不死之草竟有此神效,出乎意料。接著袁承天依法施為又將地鳳前輩救轉,並以丹藥和此草覆其創口。眼見二人起死回生,都是歡喜非常。

    天龍微微睜開眼睛,問道:“我可是到了陰間,咦,奇怪——怎麽陰間和陽間一般無二?”當他轉頭看到袁承天、趙碧兒和鄭蕭蕭時更是驚詫莫名。袁承天道:“前輩你死而複生,按一下肚子是不是還痛?”天龍依言所為,覺得痛,這才明白自己雖死猶生,被他們救轉來,心下自是感激非常。這時那老婦人也已′醒悟,雖然創口不免生痛,可是終究又活轉來,自然是喜之非常。當袁承天告訴他們自己用島上的不死之草救了他們時。天龍沉默了一會,說道:“少俠,你真是聰慧過人,如果沒有你們援手,我和老太婆二人恐怕已死多時,來年便是祭日了。”

    袁承天道:“吉人自有天相,該兩位前輩得享百年,這是天意,抑或人為!”天龍笑道:“晚一輩後起之秀中有你們這些少年英俠,是為江湖幸事,更是天下百姓的福祉,隻望你們莫忘了本來麵目,莫認他鄉為故鄉,否則便要沉淪於萬世了?”趙碧兒這時說道:“但求有所為,必不忘驅除韃虜,恢複中華。”天龍道:“好,有誌氣,但願人人如此,那有前途有希望,世人便不會沉淪於萬世,世人劫難便可避免了。”鄭蕭蕭聽他們說話,並不插言,隻是心中想:隻是這理想能否實現,尚未可知。滿洲人入主中土百多年,他們一直防著漢人起事,一直不將重要官職委任於漢人,因為在他們看來,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所以處處提防,事事謹慎。想雍正和乾隆年間文字獄牽連甚廣,無辜之人死亡枕藉,這是從來未有之事,可憐天下蒼生苦!可天下偏偏有些門派甘心為朝廷役使,忘了民族大義,忘了自己的本來麵目,甚為可悲。

    這時地鳳恢複一切氣力,將自己髻之上的一對釵頭鳳取下來,交到鄭蕭蕭手中,語重心長道:“鄭姑娘我看你宅心仁厚,人又長得好看,將來有了意中人便委身於他,豈不是好?這是老身年輕時的陪嫁信物,你一支放著,另一支交給你的如意郎君,以為成龍為鳳!”鄭蕭蕭聞言,臉紅了紅,偷偷看了一下袁承天,心想:人家已有如意的人,我又算什麽?這時正巧袁承天回頭,見鄭蕭蕭赧紅了臉,不知何為,隻是覺得她眼神之中滿是期待,原來在世間喜歡一個人也難!

    趙碧兒無意間見鄭蕭蕭真情流露,心想:原來鄭姑姑也心儀袁師弟,而袁師弟又對清心格格心心念念,不忘於懷,這可真是,剪不斷,理還亂,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晚飯時,天龍和地鳳兩位前輩時不時打量這三人,似笑非笑,神情說不出詭異。袁承天發覺這兩位前輩舉止怪異,以為是大疾初好之人常有之態,所以也未怎麽放在心上。隻到趙碧兒和鄭蕭蕭同時夾了魚塊放入他碗時,——其實她們兩個人倒不是胡意為之,隻是為著袁承天多吃些飯,好恢複體力,倒沒別的意思。地鳳終於輕笑出聲,因為她覺得這趙姑娘和鄭姑娘同時喜歡這袁承天十分有趣,——皆是這位袁少俠人物出眾,可說是玉樹臨風,更兼嶽峙淵嵉,更兼有浩然正氣,讓人歡喜。天龍見兩位姑娘,便起身拉起地鳳走出石屋,來到一處僻靜之處,這才開口說話:“阿鳳,你為什麽在席間失態,讓他們年輕人不好意思?”地鳳道:“見到她們那種情形,我便想到我們初遇時的樣子,不覺輕笑出聲。這本來也沒什麽?難道我便不可以笑麽?”天龍道:“地方不對,不合時宜,以後不要再這樣無所顧忌隨意了!”地鳳嘻嘻笑道:“謹尊相公之命。”天龍道:“你還頑笑,為老不尊?”地鳳忙收了笑顏,不再插諢打科。兩個人並排坐在山石之上,望著遠處海水拍打沙岸,似乎又憶起了他們那個失去的孩兒……

    晚飯後,袁承天和趙碧兒她們分別,獨自一個人來到海邊,在一塊青石上坐下,托頤想著心事,再看茫茫天宇,繁星如織,各個星辰各司其職,各個在自己的軌道運行,從不越軌,是以天道常清,互不相擾,便如世間之人,善者常存,惡人常銷,是以天地雖有洪荒之時,終必澄清天下之一日,所謂天道煜煜,忠義常存,誠不欺我!

    忽然有人捱他坐下,軟語輕聲道:“袁師弟,你發現鄭蕭蕭神情有些不對?”袁承天道:“她有什麽地方不對麽?”趙碧兒道:“她看你的神情我總覺怪怪的,仿佛她有著滿懷心事,卻又不願對人提及,我覺得她對你一往情深,似有難已自拔……”袁承天道:“那有的事?她是白蓮宗的掌門,不可以有私欲——你要知道白蓮宗的門規極嚴,不可以有男女之情,更況且她為一派之表率,怎麽可以罔顧門規,做出不義之事?”趙碧兒道:“袁師弟我總然不會看走眼,要知道在世上喜歡一個人也。”袁承天輕輕歎口氣道:“可是,在我心中,我一直把她當妹妹看待,從來未有非分之想啊?”趙碧兒嗤笑道:“可是鄭姑娘不這樣以為啊?”袁承天道:“可是我心中從來沒有她,我隻……”他不再說下去,因為見鄭蕭蕭便在不遠處,神情落寞地走過,仿佛有著重重心事。袁承天待要喊她,卻又不能,因為有趙碧兒在身邊,怕她心生誤會,那樣豈不得不償失,所以話到口邊又生生咽了回去,直到她消失。趙碧兒見他欲說還休的樣子,冷冷道:“袁師弟,你有些不舍?”袁承天被趙碧兒問的有些不好意思,說道:“我隻是覺得她身世可憐,我……”趙碧兒此時已不聽他說話,起身走去。袁承天一時怔在當地,一時間更不知道自己那裏錯了,以致惹得兩位女孩子鬱鬱而去,一時不得要領。他一時茫然無著,喃喃道:“難道是我錯了,我為什麽這樣笨,不懂女孩子的心思,惹得碧兒和鄭姑娘兩個人都不開心,難道真的是我錯了?”

    次日,陽光杲杲照著小島,一切又複生機盎然,一派欣欣向榮。

    袁承天伸了下懶腰,覺得這些時日自己實在困乏的緊,終於可以好好睡上一覺。隻見四下依舊,隻是奇怪不見趙碧兒和鄭蕭蕭?他心想莫非兩個女孩子去海邊去撿五色海螺和貝殼?可是他遍尋海邊也不見有兩個女孩子身影,心下不免擔憂,便又自奔回石屋,向天龍和地鳳兩位前輩問起她們的行蹤?

    天龍從袖中取出一封書信,交給他說是趙姑娘和鄭姑娘已然離島而去——因早上有路過海船便乘船而去。袁承天心想她們剛剛離去未久,自己追趕還來得及。天龍道:“袁少俠你已然睡了二天二夜,今日是第三日,我先前見他酣睡,不忍喚醒你,所以……”袁承天直呼後悔。天龍微微一笑,知他少年心性,便好言安慰,——她們二人都是身有武功之人,決然不會有危險,更況且她們都有隨機應變之能,無需為他們擔心。袁承天聽了,心中才放下來,心想:自己一時不智,惹她們兩個女孩子傷心,都是自己罪過,真是罪莫大焉,可說是無可救藥!當務之急,自然是要離開此島,回輕中土。

    天龍和地鳳二人豈有看不出他心中所想,便也不相挽留。袁承天又帶上這不死之草,便既離開這島嶼,駕著艘帆船離島而去。天龍和地鳳遠遠還在向他招手,頗有不舍之情。袁承天心情頗為沉重,竟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是悔恨,是懊惱還是……

    大海之中盡是波濤駭浪,幸好有海鷗同行,頗不寂寞,有時也提了魚蝦投食這些海鷗,一時頗不寂寞,讓心中愁緒忘去,有時在夜晚上一個人獨獨數星星,直到後來便不知不覺睡著了,讓小船在海中肆意橫流,有種天地悠悠,千古如一日。有時他便心想這明月曾經照古人,隻是今人不見古人麵,甚為憾事,有無聊時頭腦之中便會出現袁督師的絕命詩:一生事業總成空,半世功名在夢中。死後不愁無勇將,忠魂依舊守遼東!便不由得心中熱血沸騰,心想自己比之袁督師可是天差地別,怎麽可以灰心喪氣,自己可是袁門少主,還要領導袁門眾弟兄,為了反清複明的事業自己也不可以懈怠!

    有時也想起清心巧笑倩兮的模樣,在他頭腦之中怎麽也揮之不去,不知為何今生偏偏讓他遇上她,成了不死不休的姻緣,可是造化弄人,又讓清心下嫁海查布,讓有情人勞雁分飛——是天意,抑或是人為,一時不得而知,也許也正如元大人的詞中所說: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有時他也想這一生孤獨飄零,仿佛居無定所,飄海謾嗟籲,仿佛天地一沙鷗,悲鳴隻有自己知!遠在京都的清心可知世間一顆為她跳動的不死之心——原來在世間喜歡一個人不因時間消逝而改變,他一如初衷,可是天地都在改變,人心不古,世道變了,再也回不到從前,隻有他一個人受這苦,折磨他本已淒淒慘慘戚戚的心!不知何處是歸途,仿佛隻有淚眼望前程!

    這日小船抵岸,袁承天棄舟登岸,但見灰牆碧瓦人家,市井之中人來人往甚是熱鬧,忽見遠處城門之處有布告懸賞,細看之下卻是緝拿袁門逆黨。袁承天心中一動,心想此處難道也有我袁門中人。他不覺轉身到了茶樓,胡亂要了饅頭和一壺龍井,一個人飲茶吃饅頭,心不在焉,隻是想著那懸賞通告——通緝之人乃是朱雀堂主朱嘯山,其實袁承天與他有一麵之緣,記得此君不過弱冠,形容?麗,曾說自己是朱氏後裔,隻是年代久遠不可考察,隻有故且認之,——隻是此人自認先祖身世皇家,所以為人行事便有些自命不凡,處處顯得與眾不同,有時對袁承天這位袁門少主陰奉陽違,心中似有不滿,還以為自己是明室皇室貴胄,處處透著桀驁不馴,對袁承天很是輕視,——雖然未說出口,但是袁承天一樣可以感受到他的倨傲之氣,私下有門人便心生不滿,提醒袁承天將他調離堂主之位,因為他有時自以為是,處處難為袁門兄弟,所以袁門中兄弟對他心生不滿——心想你還以為現在是從前,沒有少主奔走經營,那有今日之袁門,這些還不是拜這位年輕有為的少主?你非但不感激,還心生怨恨,以為少主非你莫屬,你也不想想你何德何能,武功人品更是難以與少主相提並論,遑論其它……隻是礙於你是朱氏後裔,再者有少主一力衛護,否則便是我們也不答應……當然此種情形袁承天不是不知道,但是自己是袁門少主,隻有協調他們關係,決不可以打壓,否則恐生事端,所以這件事情便被袁承天壓了下來,誰想今日又見朝廷緝拿於他——罪行便是他膽大妄為殺了江寧的兩江總督和善和大人,你說朝廷能不震怒,提督總兵是為漢人官員名字叫做羅維山——他一向忠心於清廷,以為是自己的父母邦國,極為效力,所以今次聽聞總督和善大人被袁門亂黨朱嘯山所殺,如喪考妣,便巴巴上告朝廷。嘉慶皇帝自是震怒,須知和善身為兩江總督,可說地方封疆大吏,竟為亂黨所殺,那麽朝廷顏麵何在,所以天下遍出緝拿榜單,以為警戒。嘉慶皇帝心中更是生嗔,心想:袁兄弟你怎麽不知道約束門下弟兄行為,今次竟自闖下彌天大禍,你讓朕躬如何向臣民交代,看來這次拿住這朱嘯山以正國法,以儆效尤,否則天下豈不岌岌可危?

    袁承天將氈帽壓低,悄然入城,心中直埋怨這位朱雀堂主朱嘯山兄弟,行為太過魯莽,毫無分寸,不知取舍,自己如果遇到,定當加以戒免,勸他以後事事小心在意,不可胡亂作為,不可太露鋒芒,因為先前袁門失石萬濤、趙三槐幾位好兄弟,一時一蹶不振,還好近來袁門重又網羅天下英雄為我所用,隻可惜紫微堂主趙謙身死,一時空缺,隻待自己回轉中土再命袁門中有為兄弟補任。袁門在袁承天的經營下,日漸好轉,其勢逆轉,似乎遠越先前的情形——其實這一切都是袁承天苦心苦詣所至,否則袁門也不會好生興旺。先前袁門之所以無所作為,全因袁門中各位堂主其心不齊,各自為政,所以一盤散沙,毫無凝聚之力,所以被朝廷四下緝拿追捕,不得安寧,這也是眾人心不齊,各懷異誌所致;而今袁承天重回袁門,要一力擔負起民族大義的重擔,其實這也隻有他一力承擔——因為放眼天下,丐幫已投誠清廷,那複明社已不複存在,洪武門朱世英更是不知行藏,似乎難有大的作為,天下反清複明的幫派隻有袁門了,他不努力誰努力?似乎世上之人,人人都可懈怠,唯獨他不可以,否則真的沒希望了!

    入城之後,他專揀偏僻之處走去,七轉八轉來到一處山崗,隻見樹木叢籠,登高一望,隻見城中民舍仿佛盡在煙雨中,不知何時天下了細雨。他又走下山崗,轉入一家雜貨店,買了一把油紙傘。他獨自在城中閑走,一時頭腦亂得很,一會兒想起趙碧兒和鄭蕭蕭二人不知現如何?一會兒又想起這朱雀堂主朱嘯山,可說一切雜念紛至遝來,不可排除。

    他正百無聊賴走時,忽聽前麵有人低聲呼喝喊殺聲,隻見一幹眾官兵正圍著幾人殺得性起。袁承天遠遠見了心中不由一動,腳步不由加快,片刻之間到了切近,隻見是圍攻幾個江湖漢子。加之雨夜黯然,所以看不真切,心中不免疑惑。忽然一個聲音道:“咱們今天合力殺了這些為非作歹的鷹爪子,為天下受苦的百姓出口惡氣!”袁承天聽得熟悉,不覺張叫道:“你朱嘯山——朱兄弟?”這被一眾官兵圍困惡鬥的人卻便正是朱嘯山。

    朱嘯山揮刀砍死一名搶攻上官兵,因為這人想要立功——因為他們此次圍殺朱嘯山——便衝著朝廷的封賞,否則他們才不會冒著身家性命緝拿人犯;隻可惜他們還是太小覷了這朱嘯山,以為人多勢眾,便可以輕而易舉拿下,豈料袁門中人個個勇敢,大有舍生取義之舉,所以對這些官兵便不心慈手軟,砍翻不少官兵。帶隊的是位遊擊將軍阿濟格——是為滿洲人——他一向心中鄙視漢人,更加痛恨反清複明的人士,在他看來隻要拿到便格殺勿論,寧錯殺一萬,決不放過一人,江寧城百姓稱他為鬼剃頭——意思便是殺人無算的狠角色,人人雖恨,但是無由下手,所以隻有徒自歎息,為什麽不是天道好還,讓惡有惡報!今日他見這朱嘯山揮刀砍翻許多官兵,見自己再不下場,隻怕難以交代,便從身後一官兵手中奪過一柄大刀,呼喝一聲,揮殺而來,氣勢不可謂不凶。朱嘯山冷笑一聲,心想:你一向養尊處優,能有多大本領,心中不免小視於他。豈料二人一交手,便心中吃驚非小,因為這阿濟格竟不是泛泛之輩,先前朱嘯山揮刀砍翻幾名官兵,都是無名之輩,現在麵對的卻是遊擊將軍,想這阿濟格為軍營長官,自然不是無能之輩,否則也不能服眾!

    阿濟格本來見這朱嘯山砍殺官兵便心中有氣,所以出招不可謂不狠,一時迫得朱嘯山呼息維艱,一時竟招架不了,大有敗勢。袁承天想也不想,提足躍入,手起手落之間已然拿住阿濟格手腕寸關節,輕輕一轉,喀地一聲脫臼,手中刀嗆然落地。袁承天手一轉,點他穴道,喝退眾官兵,大聲說誰敢上前,便手起掌落取其性命。眾官兵見這少年神威凜凜,雖身材不甚高大,卻透人神不可侵犯的正氣,而且見他於旋踵之間便將主帥拿下,都是不敢造次,悄悄退下,卻又不離不棄,遠遠望著阿濟格,怕他有了閃免,他們全要吃罪不起,所以他們便不敢離長官太遠,可是又不敢過於迫近,害怕袁承天一個不對,一時性起殺了這遊擊將軍阿濟格,所以人人都顯得局促不安。袁承天見他們乜乜些些,神不守舍的樣子便覺好笑。

    袁承天一手要挾這清兵首腦——遊擊將軍——阿濟格,一邊引領朱嘯山袁門弟兄向著山城外撤去,不忘看著清兵陣勢,隻要一個不對,便行應變,廝機殺敵;因為他對袁門弟兄情同手足,雖為異姓,然而心意相同,都懷抱著家國之念,內心終究不忘民族大義,因為凡是有血性的人,豈是甘心為奴?

    阿濟格不識袁承天真麵目,見他竟膽大包天,肆意妄為,劫持朝廷的亂黨,便斥道:“你是什麽人?膽敢挾持長官?而且劫走朝廷要犯,——你要知道這朱嘯山可是殺害江總督和善和大人的罪魁元凶,你要知道殺害朝廷命官——而且是朝廷地方上的大員,那可說是十惡不赦的重罪!你這樣做不怕引火燒身,恕我直言,你現在放了我,不再與袁門逆黨為伍,尚有活命機會,否則朝廷震怒,誅爾九族!”袁承天聽他說話,笑了笑道:“我豈有不知他的身世來曆?便是殺害有廷命官又怎樣?殺便殺了,難道還要株連旁人不成?我輩又豈是懦弱之輩!閣下也許先前威風慣了,以為別人都是奴才,隻是低聲下氣的份,可是你須知大義真當以死爭,不是每個人都是懦弱,有時柔弱勝剛強,將來天下未始不是重歸大明!”阿濟格聽他說出大逆不道,忤逆反上的話勃然大怒道:“你竟不知死活,須知現在是清國不是你們的大明,你們還枉想複辟,這怎麽可能?你是什麽人?今日你幫肋袁門逆黨,將來總有你後悔的時候!”

    袁承天一邊走,一手拖他,又覺好笑,說道:“我又怕著何來?明人不說暗話,我便是袁門中人。”阿濟格怔了怔,他實在未想到這出手不凡的少年竟是袁門中人。這是一名袁門弟子道:“他可是我們袁門少主,又怕著你何來?”朱嘯山見弟子多嘴,橫了他一眼。這名弟子忽覺自己失言,私下吐了吐舌頭,心想:少主會不會責罰自己?袁承天道:“被朱兄弟所殺的這位總督和大人,未必是好人。”阿濟格聽他出言不遜,怒道:“大膽……”朱嘯山道:“這位和善大人,名字倒好,隻是人卻一點也不和善,而且是個酷吏,在他任上江寧百姓苦不堪言,他私加稅賦,以至民間百姓哀哀以求,幾乎朝不保夕!少主你說這樣的人該不該殺?”袁承天道:“梟首示眾,不足泄憤!”朱嘯山道:“我一怒之下便殺了這奸賊,便死也不後悔!”袁承天擊節道:“好漢子,便是被我撞到,也是一刀了帳,否則世間哪有天道好還?”阿濟格見他們二人說得義憤填膺,雖心中猶有不服,可是一時也無法直斥其非,似乎隻有不言語。

    轉過小山坡,已到了城效左近,後麵清兵尾隨,害怕這位遊擊將軍有什麽閃失,他們可吃罪不起,所以時遠時近,不離不棄,以保護這位遊擊大將軍阿濟格。

    袁承天見時機一到,左近正好脫身而去,便自雙手一送,說道:“去吧。”直將這位遊擊將軍阿濟格擲出。阿濟格身子一得自由,便淩空一個翻身,穩穩落地,便要發號施令捕殺這幹袁門亂黨,隻是轉頭不見他們的蹤影,隻有兀自生氣,也是無可奈何,隻有回頭向眾官兵喝道:“沒用的東西,平常朝廷拿奉祿養著你們,一到緊要關頭,一個個嚇得烏龜縮頭,朝廷要你們何用,真是酒囊飯袋,一群無用的東西,隻會在自家虎假狐威,一遇強敵個個畏死如虎,你們還是朝廷的官兵麽!”一名清兵低聲嘀咕道:“自己沒本事,被人挾持,反而怪我們,也真是無能之極。”不料他雖說話聲小,還是被阿濟格聽到,戟指道:“你——趙得材出來,你心中不服是吧!”這名叫做趙得材的官兵那敢與上司頂嘴,隻有低聲道:“標下不敢。”阿濟格睥睨四下,大聲道:“量你也不敢。”他們一眾铩羽而歸,隻是心中憤怒,廝機來日再複這仇。

    袁承天帶領朱嘯山他們出了城,回首隻見殘月掛於中天,灑下清輝,照耀世間每個人。他心想:上天對人總然是公道的,在世時每日日照月落,照在好人身上,也照在不義人的身上,不因你高貴多些,不因你低賤而少些,上天總算公平公道了一回!

    朱嘯山忽然下跪,嚇得袁承天慌忙扶起,說道:“朱兄弟何故如此?”朱嘯山愧然道:“此次屬下闖下大禍,如果不是少主出手,隻怕我們死於人手,丟了袁門的誌氣。”袁承天道:“這又何足道哉!所謂勝者王侯,敗者寇隻是欺人之談,當年國姓爺鄭氏敗走台灣,仍奉大明,可惜旋既失之,不可謂是為憾事,勝者不足以誇耀,敗也不氣妥,便是有此種誌氣,我漢人有誌之士雖百多年間顛沛流離,然而不忘初衷,不忘大明。世間但凡有此念者,那怕隻有一人,也不會亡國,總有陰雲破,明月出之一日!”朱嘯山見袁承天眉目之間透著家國民族大義,不覺對這位少主心敬之,心想自己的想法可都錯了,那時自己以為這天下便應回歸朱氏大明,還存著一人一姓之天下,從未想過這天下理應是人人之天下,看來是自己私心重了,那如這位少主心有天地,網羅宇宙乾坤之誌,眾生平等,沒有貴賤之念,真是個真英雄,看來自己真的自愧不如。當下他收起小覷之心,油生敬仰之念。

    袁承天又敦敦教導他要以大義為重,莫為自己私情而亂性,否則於事無補,隻會禍事叢生。朱嘯山見袁承天說得鄭重,便欣然領受,便問他是否要與他同行。袁承天心中念著趙碧兒和鄭蕭蕭二人,便說不必了,就此別後,隻道後會有期。

    袁承天本意取道北行,可是忽然心血來潮,想到左近鍾山有明孝陵,心想自己既然來了江寧,不能不拜謁這明孝陵,以懷故國之情。

    明孝陵巍巍如山,一派氣象萬千,可說是威嚴盡出,帝王風範。清自入關以來,占有中土,並未毀壞明陵,因為滿洲人自認承有天下,以為名正言順,所以反而對明孝陵加以維護,以為正統;可是在天下百姓心中,大明雖亡仍為正朔,滿清仍為披發左衽,不認可為正統,所以有清以來三百年間反清複明之舉從未斷絕,這也是漢人堅韌不拔之精神,昭昭日月,感天動地所在之原因。

    袁承天見了孝陵古木森森,不由心頭悲傷,不由吟道:“大地無主任沉浮,哀哀眾生不到頭。有心乾坤事不成,無力回天歎未休。夜裏夢醒濕枕衾,長劍空鳴事可哀。我心本將付明月,奈何明月不照人!”袁承天上香三柱,清新果品,拜祭以畢,心中不免又生惆悵,覺得人之一生於螻蟻,出生入死,世上再無人知,世路艱險,隻有一個人,苦捱天涯不到頭,煌煌舉火照青天,奈何青天不長久!(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