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6章 開始屍體解剖
字數:2967 加入書籤
“紋線流向是順時針旋轉,符合右手操作特征,中心花紋是鬥形,但細節特征不足,無法直接比對。” 他檢查道岔機的鎖閉狀態,“處於解鎖位置,說明昨晚有人動過這裏,鐵軌的位移量約 5 厘米,剛好能讓車輛改道進入廢料處理區。”
“廢料處理區的地麵有組平行的輪胎印,” 小楊的激光筆指向片壓實的泥土,“胎麵寬度 20 厘米,間距 180 厘米,符合中型貨車的參數,花紋是橫向鋸齒紋,與報警人描述的卡車特征吻合。” 他用石膏翻模,“輪胎的磨損程度顯示行駛裏程約 8 萬公裏,右前輪的胎麵有處 2 厘米的切口,與鐵軌接縫處的擦痕形態能對應上,應該是同一輛車留下的。”
小孫突然在油桶堆放區的角落喊了一聲:“林哥,這裏有處異常的土壤濕度!” 他用探針插入地麵,“深度 15 厘米處的含水率 25%,比周圍高 10%,而且土壤顆粒的排列有擾動,像是被人挖過又填回去的。” 他讓技術人員進行土壤剖麵分析,“沒有發現掩埋物,但土壤裏的有機質含量異常,可能是某種液體滲透導致的,需要帶回實驗室做成分分析。”
“鐵道旁的排水溝裏有金屬反光,” 小楊舉著勘查燈走過去,光束在溝底的積水處映出片銀白色,“像是塊手表,表帶是不鏽鋼材質,表殼有撞擊痕跡。” 他用物證袋小心地將手表撈上來,“表針停在 11 點 07 分,表蒙內側有霧氣,說明進水時間不長,與報警人聽到的卡車發動時間吻合。” 表帶上的磨損痕跡顯示使用時間超過兩年,表扣內側刻著模糊的字母,暫時無法辨認。
小孫的對講機突然響了,是技術人員在倒塌的磚牆後有了發現。“這處鞋印是 42 碼的,” 他蹲在地上測量,“前掌花紋是圓形顆粒狀,與 43 碼鞋印完全不同,步長 65 厘米,步寬 8 厘米,推算身高約 165 厘米,應該是另一個人留下的。” 他用多波段光源照射,“鞋印邊緣有汗液殘留,需要提取 DNA 樣本,但沒有發現與案件直接相關的特征。”
勘查進行到下午,陽光開始西斜,車間裏的光線漸漸暗淡下來。小楊和小孫匯總著新發現的線索:鐵軌擦痕、柴油殘留、42 碼陌生鞋印、停在 11 點 07 分的手表、被翻動的土壤…… 這些線索像散落的珠子,暫時還串不成完整的鏈條。“最奇怪的是這手表,” 小楊擦了擦額頭上的汗,“表針停的時間與卡車發動時間吻合,但表主人是誰?為什麽會掉在這裏?”
小孫正對著輪胎印的石膏模型皺眉:“中型貨車的載重應該在 5 噸以上,但這輪胎印的深度顯示載重不超過 3 噸,減去車身自重,說明車上隻拉了不到 1 噸的東西,不太可能是用來運屍體的,除非……” 他突然頓住,“除非屍體是被另外的交通工具運到車間門口,再用貨車轉移到軋鋼機旁的。”
小楊的目光落在那片被翻動的土壤上:“如果隻是埋了些無關緊要的東西,沒必要這麽費勁,” 他用探針再次插入地麵,“深度剛好能埋下個工具箱,說不定就是車間裏丟失的那隻,裏麵的扳手和鋼鋸可能藏在這裏。” 但挖掘了半小時,隻找到些碎石和鏽釘,沒有任何工具的蹤跡。
當最後一縷陽光消失在車間盡頭時,小楊和小孫的勘查本上已經記滿了 47 條新線索。他們將所有樣本分類裝箱,深藍色纖維、輪胎印石膏模型、手表、土壤樣本…… 每樣東西都貼上了詳細的標簽。“雖然發現了不少痕跡,但缺乏能直接指向凶手的物證,” 小楊合上勘查本,聲音裏帶著些許疲憊,“42 碼陌生鞋印的出現是個新變量,可能是共犯,也可能是無關人員,需要進一步排查。”
小孫收拾著勘查設備,勘查燈的光束在空曠的車間裏晃動:“鐵軌擦痕和道岔機的異常,說明凶手對鋼廠的鐵道係統很熟悉,可能以前在這裏工作過。” 他抬頭望向窗外的星空,“接下來得查鋼廠的離職人員名單,尤其是右腳有舊傷、穿 43 碼鞋的男性,或許能有突破。”
夜風從車間的破窗灌進來,帶著絲絲涼意。小楊最後看了眼那堆廢棄的油桶,3 號桶在月光下泛著冷光,像是藏著什麽秘密。他知道,雖然這次擴大勘查沒有找到重大線索,但這些細碎的痕跡 —— 鐵軌擦痕、陌生鞋印、停擺的手表,終將在實驗室的分析中顯露出真相,隻是現在,他們還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時間。
小楊和小孫在這邊進行現場的細致勘查的時候,屍體被運回了刑偵支隊準備進行解剖。
支隊解剖室的不鏽鋼台麵上,腐敗氣體正從屍體的口鼻處汩汩溢出,淡綠色的屍綠已經蔓延至胸腹,與軋鋼機夾縫裏沾染的鋼灰色粉末形成刺目的對比。張林戴著雙層防毒麵具,橡膠手套捏著解剖刀懸在屍體胸骨上,刀刃映出助理小林發白的臉。“腐敗程度達到晚期,” 他的聲音透過濾毒罐變得沉悶,“角膜完全混濁,鞏膜出現腐敗靜脈網,皮膚表皮與真皮分離,呈手套狀脫落,這些特征符合死亡 4872 小時的表現。”
小林將溫度計插入屍體直腸,數字在 24℃左右跳動。“環境溫度 32℃,屍體溫度 24℃,” 她在記錄板上標注,“但腐敗產熱會幹擾屍溫推斷,是不是該結合其他指標?” 張林用鑷子掀起腹部皮膚,皮下組織的腐敗氣泡破裂,發出細碎的聲響:“看這腐敗靜脈網的分布,從臍部向四周呈放射狀,網眼直徑約 0.5 厘米,這種形態在夏季死亡 60 小時左右出現。” 他讓技術人員采集皮下組織樣本,“做組織化學分析,測量脂肪酸敗程度,能更精準地推斷時間。”
體表檢查在多波段光源下展開,張林的解剖刀輕輕劃過屍體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