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3章 準備抽水

字數:2852   加入書籤

A+A-


    灌溉渠的水不深,約半米,流速緩慢。小楊沿著渠邊仔細觀察,在一處水草叢生的位置,發現水麵漂浮著半片透明塑料膜,膜上沾著少量褐色汙漬。“撈上來看看,能不能提取到指紋或 DNA。” 他用特製撈網小心將塑料膜撈起,發現膜邊緣有撕裂痕跡,像是從某個包裝袋上撕下來的,汙漬呈油性,暫時無法判斷成分。
    另一邊,小孫在南側的田間小路上也有收獲。小路是村民勞作時踩出的,寬約一米,路麵多是泥土和碎石。他在小路中段發現一組車輪印,輪胎寬度 30 厘米,與農用三輪車尺寸吻合,且輪胎花紋為縱向條紋 —— 正是案發現場田埂上提取到的輪胎印類型!
    “輪距約 1.2 米,符合常見農用三輪車的輪距,” 小孫用標尺測量車輪印間距,“車輪印邊緣沾著玉米地泥土,且印記新鮮,邊緣清晰,應該是近期留下的,很可能是嫌疑人運輸屍體時留下的。” 他順著車輪印向東西兩側追蹤,東側車輪印延伸至村口公路後消失(公路車流量大,痕跡被覆蓋),西側則通向玉米地方向,與田埂上的輪胎印完美銜接。
    在車輪印旁的碎石堆裏,小孫還發現了一枚煙蒂 —— 煙蒂品牌為 “紅塔山”,過濾嘴上有咬痕,且未完全燃盡,推測丟棄時間不超過 48 小時。“提取煙蒂上的唾液樣本,看看能不能匹配到嫌疑人 DNA。” 他將煙蒂裝進證物袋,“另外,碎石堆裏還有少量金屬碎屑,像是從工具上掉落的,一起帶回化驗。”
    兩人匯合時,已近中午,勘查包裏裝滿了新發現的證物 ——43 碼皮鞋印模型、黑色纖維樣本、透明塑料膜、縱向花紋車輪印模型、“紅塔山” 煙蒂、金屬碎屑。小楊擦了擦額頭的汗:“這些線索看著多,但都需要化驗才能確定價值。比如纖維,得檢測成分,看是不是和死者衣物或嫌疑人衣物一致;煙蒂和塑料膜上的樣本,也得靠 DNA 比對才能縮小範圍。”
    小孫點頭,翻看著勘查記錄:“車輪印雖然確定了是縱向花紋的農用三輪車,但周邊村鎮這種三輪車太多了,沒有更多特征,排查難度很大。而且死者身份還是沒頭緒,衣物腐爛嚴重,沒找到任何能證明身份的物品,口袋裏空空的,像是被嫌疑人刻意清理過。”
    李明聽完兩人的匯報,看著桌上的證物袋,眉頭緊鎖:“把所有樣本立即送回支隊技術科,優先檢測纖維成分、煙蒂唾液 DNA 和金屬碎屑材質。另外,針對縱向花紋的農用三輪車,聯係周邊村鎮的派出所,協助排查近期有異常使用記錄的車輛 —— 比如剛更換過輪胎、車鬥有清洗痕跡,或者車主近期行蹤不明的。”
    “死者身份方麵,” 李明補充道,“把死者的衣物特征、身高體型(根據屍體骨骼推測約 175180 厘米)整理出來,發給全市的失蹤人口登記部門,尤其是周邊縣區,看看有沒有近期失蹤的符合特征的人員。”
    小楊和小孫立刻帶著證物趕往支隊,技術科的工作人員早已做好準備,接過證物後迅速投入檢測。“纖維樣本初步判斷為棉質,與死者身上的黑色外套材質一致,但需要進一步檢測是否來自同一件衣物;金屬碎屑是鐵製,可能來自鋤頭或鐵鍬等農具;煙蒂上的唾液樣本正在提取 DNA,預計 6 小時後出結果;塑料膜上的褐色汙漬,經初步檢測為機油,可能來自三輪車或農具。” 技術科負責人向兩人匯報初步檢測進展。
    而此時,小王排除張老三嫌疑的消息也傳到了支隊。小楊和小孫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一絲無奈 —— 剛縮小的嫌疑人範圍又擴大了,唯一的好消息是,新發現的線索至少排除了 “嫌疑人無交通工具”“無掩埋工具” 的可能,為後續排查提供了方向。
    下午 3 點,兩人再次返回玉米地現場,對新發現線索的位置進行二次標記,並用警戒線將樹林、灌溉渠等關鍵區域也封鎖起來。“得安排人在這裏值守,防止村民誤入破壞痕跡。” 小楊對李明說,“另外,灌溉渠需要抽幹水仔細排查,說不定還能找到作案工具,比如掩埋屍體用的鐵鍬,或者嫌疑人丟棄的其他物品。”
    李明點頭:“已經聯係了市政部門,明天一早來抽渠水。今天先到這裏,你們回去盯緊技術科的檢測結果,一有消息立即匯報。”
    夕陽西下時,勘查隊伍撤離了玉米地,隻留下兩名警員在警戒線旁值守。小楊和小孫坐在警車裏,看著窗外漸漸暗下來的田野,心裏清楚,這些看似零散的線索,很可能就是解開案件的關鍵 —— 但在化驗結果出來之前,所有推測都隻是猜想,死者身份的謎團、嫌疑人的蹤跡,仍隱藏在迷霧中。
    “希望煙蒂的 DNA 能有突破,” 小孫靠在椅背上,疲憊地說,“不然這麽多三輪車,排查到什麽時候都不知道。” 小楊看著手裏的纖維樣本袋,輕聲回應:“別急,至少我們離真相又近了一步。隻要化驗結果出來,總能找到關聯,死者也不能一直無名無姓地躺在那裏。”
    警車駛離鄉間小路,朝著市區方向行駛。車窗外的田野漸漸被夜色籠罩,隻有遠處村莊的燈光零星閃爍。技術科的檢測還在繼續,一場與時間的賽跑,仍在刑偵支隊的實驗室裏悄然進行 —— 每個人都在期待,這些小小的樣本,能帶來案件偵破的關鍵轉機。
    刑偵支隊解剖室的恒溫係統穩定在 18℃,比常規解剖溫度低 2℃—— 這是張林特意調整的,為了減緩腐爛屍體的腐敗進程,盡可能保留更多檢測線索。晚上 8 點,載著屍體的冷藏車緩緩駛入解剖室外的通道,兩名工作人員穿著防護服,小心翼翼地將屍體抬到解剖台上。屍體被厚重的密封袋包裹著,即使隔著袋子,仍能隱約聞到腐敗產生的惡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