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9章 四方匯報
字數:3045 加入書籤
李明坐在主位上,眼底帶著熬夜的紅血絲,卻依舊精神緊繃 —— 確認死者身份隻是第一步,找到藏匿在山林深處的凶手,才是對死者和家屬最大的交代。
“人都到齊了,按照分工依次匯報,先從張林開始,把解剖的核心結論跟大家說清楚。” 李明的聲音打破了會議室的寂靜,目光掃過在場的張林、小楊、小王、小周等人,每個人麵前都擺著筆記本,隨時準備記錄關鍵信息。
張林起身,將解剖報告投影在幕布上,專業術語隨著激光筆的紅點逐一呈現:“死者張海斌,男性,45 歲,市農機公司技術員,死亡時間經綜合判定為 8 月 20 日淩晨 2 點至 4 點。判定依據有四個方麵:一是屍腐特征,全身皮膚暗綠、出現腐敗靜脈網和屍綠,符合死後 79 天的高度腐敗表現;二是昆蟲學證據,頭發中提取的 3 齡蛆蟲及蛹殼,在山林環境溫度下日間 22℃、夜間 15℃需 57 天發育,結合屍腐進程縮小至 78 天;三是胃內容物,腸道內無未消化食物,僅殘留少量褐色糊狀物質,推測末次進餐時間為死亡前 812 小時,與家屬所述‘8 月 19 日晚 7 點在家吃飯’吻合;四是藥物代謝,胃壁組織檢測出布洛芬成分,藥物半衰期約 2 小時,結合血液中藥物濃度,推算服藥時間為死亡前 24 小時,進一步鎖定淩晨時段。”
“致命傷和關鍵損傷呢?有沒有能指向嫌疑人的直接線索?” 李明追問,手指在桌麵上輕輕敲擊,目光停留在報告的 “損傷分析” 部分。張林切換到損傷照片,語氣嚴肅:“致命傷為左肺單刃銳器刺創 —— 左胸第 34&n 的類圓形刺創入口,創道深度&n,貫穿左肺上葉並造成氣胸,胸腔積血約&nl,符合呼吸功能障礙死亡特征。刺創創角因腐敗略有模糊,但仍能看出‘一鈍一銳’的單刃器械特征,推測致傷工具為刃長&n 的尖刀或匕首。”
他補充道:“除致命傷外,還有兩處輔助性生前損傷:一是左側顳部&n 的不規則表皮缺損,伴有骨質輕微凹陷,邊緣有挫裂痕跡,沾有山林黑土,符合鈍器如石塊、木棒打擊形成,推測是嫌疑人先通過鈍器致張海斌短暫昏迷,再實施刺擊;二是右手掌心多處表皮擦傷,指甲縫內提取到黑色帆布纖維和男性皮膚組織碎屑DNA 已錄入係統,左手無名指指甲斷裂,均為搏鬥時的防禦性損傷,說明張海斌生前與嫌疑人有過激烈反抗。另外,左腕部發現不鏽鋼鏈條殘留痕跡,與現場提取的鏈條材質一致,確認是其佩戴的手表鏈,大概率在搏鬥中被嫌疑人扯斷。”
接下來是小楊匯報現場勘查情況,幕布上跳出的現場地形圖用不同顏色標注著關鍵痕跡:“在擴大勘查範圍後,我們有三個核心發現需要補充。第一,在北邊溝壑的積水潭中,提取到 5 根黑色帆布纖維,經檢測與張海斌指甲縫內的纖維成分完全一致,且纖維上沾有少量機油殘留 —— 張海斌作為農機技術員,工具包內常攜帶機油,推測纖維來自其黑色帆布工具包,嫌疑人可能在搬運屍體時導致工具包破損,纖維掉落。”
小楊切換到下一張照片,畫麵中是廢棄山道的摩托車輪胎印:“第二,在西邊廢棄山道發現完整的摩托車軌跡,輪胎寬度&n、橫向條紋花紋,與屍體旁的輪胎印完全一致;軌跡旁的草叢裏提取到一枚黑色金屬打火機,表麵無完整指紋,但內側檢測出少量 DNA,與張海斌指甲縫內的皮膚組織碎屑 DNA 分型不同,推測為嫌疑人遺留。另外,打火機品牌為‘砂輪式’,是周邊鄉鎮小賣部常見款式,可作為排查線索。”
“第三,在南邊鬆樹林發現的 40 碼女士布鞋印,經排查周邊 3 個村莊,確認是山林護林員周桂英的 —— 她 8 月 19 日下午曾在鬆樹林巡查,鞋印是當時留下的,與案件無關,已排除嫌疑。” 小楊收起激光筆,補充道,“還有一個重要細節,在拋屍點緩坡的腐葉下,發現少量褐色粉末,經檢測為農機專用潤滑油,與張海斌工作中常用的潤滑油型號一致,推測是其工具包內的潤滑油泄漏,或嫌疑人搬運時沾到現場留下的。”
小王隨後匯報周邊道路監控的排查結果,幕布上的監控點位圖用紅色叉號標注著已排除的線索:“我們重點排查了 8 月 19 日晚 8 點至 8 月 20 日早 6 點,山林周邊主路、鄉鎮小路的 12 處監控,共發現 9 輛可疑黑色摩托車,其中 3 輛符合‘橫向條紋輪胎、車身帶劃痕’特征,但經逐一核實,均已排除嫌疑。”
“具體說說排除原因,有沒有發現與張海斌相關的人員軌跡?” 李明問道,小王的語氣帶著一絲遺憾:“第一輛是東風村村民趙建軍的,8 月 19 日晚 10 點騎摩托車去鄰村接人,有同行證人,路線與山林無關;第二輛是農機站維修工孫亮的,他 8 月 20 日淩晨 3 點騎摩托車去維修站值班,監控顯示其未進入山林區域;第三輛是無牌摩托車,8 月 20 日淩晨 4 點出現在主路卡口,駕駛員戴著頭盔和口罩,無法識別身份,但後續追蹤發現其駛向市區,與拋屍方向相反,且車身無機油殘留,暫不關聯。”
他頓了頓,拿出手機調出一段模糊視頻:“唯一可疑的是 8 月 20 日淩晨 2 點 30 分,西邊廢棄山道旁的村民私人監控,拍到一個模糊身影推著摩托車走進山道 —— 因光線太暗,隻能看出身高約&n,穿著深色上衣,與現場鞋印推測的嫌疑人身高一致,但無法確認是否攜帶工具或屍體,後續也未拍到該身影離開的畫麵,推測其可能從山道其他出口撤離。”
小周最後匯報死者身份及關聯線索,幕布上跳出張海斌的社會關係圖,紅色線條標注著近期有矛盾的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