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先解決有沒有的問題
字數:4136 加入書籤
【正因如此,赫魯曉夫一上台,就將住房建設列為國家優先任務。】
【他甚至還提出了,“1980年每戶家庭在獨立住宅迎接共·產·主·義”的目標。】
“這口號喊得倒是響亮。”皇帝和大臣們忍不住笑了起來。
他們也喊過口號,但也僅僅隻是喊喊罷了。
喊口號最多的時候,恐怕也就是在開國和篡位之類的事情上,喊“均田免賦”或者“清君側”之類的。
“那蘇聯的赫魯曉夫把口號喊得那麽大,也不怕扯到蛋。”
“是啊,那個蘇聯就算再怎麽強大,難道他還真準備讓所有百姓都住進那樣的房子裏?”
【為了兌現承諾,赫魯曉夫開始全麵推行工業化的現代主義風格建築。】
【彈幕:土木專業的風口時代啊】
“啊?”
“不是,這赫魯曉夫還真打算兌現這個承諾啊?”
“他難道不知道這得花多少錢嗎?”
官員和皇帝們被赫魯曉夫的耿直給震驚得不知該說什麽好。
而古代的百姓們,看著那毛發有些稀疏的禿頭,以及缺了顆牙齒的笑容,一種發自內心的委屈感湧上心頭。
他們受了太多的委屈,原以為自己已經麻木了,已經過去了,不在意了。
但現在看來,這隻是一直以來沒有人在乎過他們,甚至就連他們自己,也被迫不在乎自己所造成的假象。
他們也是人,受了欺負也會委屈,也會難受。
【在斯大林時期,蘇聯建築界的主流思想是,追求宏偉華麗的古典主義風格。】
【這種風格的建築,外觀華麗,裝飾繁瑣。】
【但是造價高,工期長,並且因為過度追求外部造型,內部空間浪費嚴重。】
【莫斯科的“七姐妹建築群”,就是這種建築的代表作。】
【彈幕:蘇式建築】
【彈幕:好看是真的好看,但貴也是真的貴】
【彈幕:藝術性真的很高,但可惜那個時代確實沒辦法這麽浪費】
“哦?”一個魏晉時期的上品世家的公子被天幕上七姐妹建築群的照片勾起了興趣。
“看來那個蘇聯也不是一無是處嘛,他們也是懂得享受的。”
“就是不知道,是什麽人住在裏麵。”
【彈幕:七姐妹建築群分別是:莫斯科大學、列寧格勒飯店、勞動模範公寓、重工業部大樓、烏克蘭飯店、文化人公寓、外交部大樓】
【彈幕:這些建築雖然確實很奢華,但卻並不是給高官享受用的,而是解決實際問題的】
那被勾起了興趣的公子不屑地撇了撇嘴,一把拉過旁邊的侍女,“真是一群不懂風雅享受的蠻子。”
“那麽好的房子,竟然用來幹那種實事,而非給清雅名士居住。”
在兩晉時期,整個華夏門閥士族的圈子裏,所有人都喜好清雅。
一個人越想當官,就越是要表現出淡泊名利不欲為官的誌向,在九品中正製的評級中,才能獲得更高的評級和官職。
而在官職體係中,越是務虛越是沒有實際事物的官職越是清貴,越是受到頂級門閥士族的追捧,地位自然也就越高。
【赫魯曉夫覺得,在蘇聯百姓還住在棚屋裏的時候,造華而不實的漂亮房子,實在是不合時宜。】
漢武帝劉徹很是認同這句話。
就像他要北伐匈奴一樣。
國朝休養生息七十餘年,民富國強,不去北伐匈奴,也太不合時宜了。
那不是白瞎祖宗給他打的好基礎了嗎?
……
春秋時期齊國。
管仲看著天幕,感覺自己有了一個新點子。
他曾經提出,在國家經濟不好的時候,國君需要大興土木,修建華麗的宮殿。
如此,百姓們修宮殿有了錢,國家的經濟也就會好轉。
而如果不修宮殿,蓋房子,建造新的城池呢?
蓋好的房子分給軍士,蓋好了城池去抓野人填充進去,不僅國家的經濟會變好,國家的軍隊也會變得更加願意為國君效死,國家還能增多幾座城池。
一舉三得啊!
【彈幕:確實是這樣】
【彈幕:先解決有沒有的問題,然後再解決好不好的問題】
【彈幕:先得讓人民有房子住】
【彈幕:玉米隻是菜,不是壞】
【彈幕:確實,玉米小夫對勞動人民的感情是真實的,他隻是理論不太好,在高層中顯得有些天真】
夏雨雪點了點頭,赫魯曉夫確實很天真。
他在被退休的時候,麵對蘇聯“群體領導”的猛烈批評,赫魯曉夫流著眼淚說:
“在座的各位,從來沒有公開地、誠實地指出我的任何缺點和錯誤,你們總是隨聲附和,對我的所有建議都表示支持,你們也缺乏原則性和勇氣!”
【於是在1949年,斯大林還活著的時候,他就開始大力推進研發,使用鋼筋混凝土構件和流水線生產作業法建造的房屋。】
【這種裝配式房屋的主體結構,全部由工廠流水線生產。】
【建設時,工人隻需要像搭積木一樣,將預製板拚接起來。】
【雖然裝配房屋具有建設周期短,成本低的優點。】
【但當時的建築師們,大都青睞更能彰顯個性的古典主義風格建築。】
【對這種如同複製粘貼一般的,醜陋的工業化建築,很多人都持反對態度。】
“可這房子也很好看啊。”
“是啊,一個個的多板正,多堅固。”
自古以來的百姓們都是如此的樸實,對於他們來說,堅固、可以禦寒、能夠遮風擋雨的,就是好房子。
大明。
飛元真君朱厚熜有些癲狂地與被他召來的工部尚書與工匠們說道:
“我大明現在還沒有後世的那個鋼筋混凝土,但這並不代表我大明現在就無法用這種方法蓋房子!”
“鋼筋混凝土構建沒有,那就用木頭做,你們回去就議一議,蓋一個能夠用流水線的方法,將房子所有零件全部生產出來的廠子,然試著生產一批這樣的房子。”
“如果能降低百姓們蓋房子的成本,也是好事一件嘛。”
朱厚熜既然打算要發展科技,那當然要盡一切可能,將整個大明的沉重官僚機器給調動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