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再戰邠州
字數:3713 加入書籤
做出決斷後,柴榮遂命李重進為主將,將兵五萬,出耀州沿涇水北上攻打邠州。
與此同時,柴榮還命令大將慕容延釗將兵兩萬進入奉天。
這個時代的奉天,並不是民國時代的奉天,而是乾州的州治所在的奉天縣。此時的乾州,也隻領奉天一縣。
(此圖為宋代的關中、陝北之地州縣分布圖,五代時乾州並不屬於耀州,屬於由奉天一個縣領一個州)
奉天縣即今X市的乾縣,地處鹹陽西北部,東接醴泉縣,南連興平縣、武功縣,西鄰扶風縣,北靠永壽縣、麟遊縣。在當今的戰略態勢下,奉天縣也算是一處關鍵位置。
大軍進駐這裏,稱得上是進可攻,退可守。
往北,可以威脅到邠州的永壽,往西北可以威脅到麟遊,還處於漠水的中遊,對武功也有一定的戰略優勢。
最重要的是,軍隊入住這裏之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看住武功的大虞軍,防止大虞軍北上救援邠州。
論起戰術布置能力,後周君臣還是很可以的,一下子就找到了關鍵點。
賈詡當然也知道奉天縣相對於此時局勢的重要性,但是卻沒有提前拿下奉天縣。
以當時高順所部攻略邠州等三州時大虞的軍力優勢,大虞軍拿下奉天縣其實是不成問題的,但是對於大虞而言,這座城市卻有些雞肋了。
奉天縣最大的問題在於無險可守,雖然臨近漠水,但漠水卻在奉天縣的西側,並不利於大虞軍展開,反而有利於後周軍,地理上,奉天縣對於大虞的總體布局很不利。
如果大虞攻克了奉天縣,到時候是不是要死守呢?以奉天縣的城池狀態,小兵力防守是守不住的,重兵防守的話,就不能隻是守城了,否則一旦被圍在城裏,到時候後周強攻武功,拿下武功一線的話,大虞就要全軍覆沒必敗無疑了!
所以,死守奉天,就意味著大軍也要在奉天周圍紮營,意味著大軍要在這裏與後周軍決戰!
幾十萬人的決戰不可控因素太多,賈詡對於麾下的將領的臨陣指揮能力可沒有足夠的信心。
不是賈詡看不起後蜀、大理的這些將領,實在是這些將領的能力的確不算太強,與後周這些年年征戰的將領比起來,終究差了一些。
甚至就連士兵的軍事素養,比起中原兵來也差了不少,後蜀軍相較於後周軍較為怯懦,南蠻部隊的新兵雖然勇氣可嘉,但更多是匹夫之勇、血氣之勇,軍陣布置集團作戰方麵至少以賈詡的標準來看,還是慘不忍睹。
就算是韓信再世,帶著一幫要麽一觸即潰要麽開了狂暴不聽指揮猛衝的部隊,也打不了勝仗啊!
綜合這些因素,在這個時候與後周正麵打一場大會戰,絕對是以己之短攻彼之長。
如果小兄弟還不如人家舌頭長,那就得學會使用工具。
必要時做個手術也是可以的。
否則,隻會自取其辱。
賈詡很清楚大虞最大的長處是什麽。不是在軍陣上,而是在君臣互信,而是在天下大勢上,而是在軍心士氣上。
大虞不用擔心國內的安全問題,賈詡也不用擔心來自朝堂的暗算,但是柴榮能夠信得過國內的地方大員嗎?能夠信得過西北的方鎮嗎?甚至,能夠信得過手下的武將嗎?
晚唐五代以來,中原是個什麽情況,還用多說嗎?驕兵悍將與無數的野心家,已經將君臣之間的信任徹底摧毀。
曆史上柴榮為什麽每次大戰都要親征?是三宮六院數千宮人不香嗎?
當然不是!
是因為他壓根兒就不信任武將們!
君臣之間沒有互信是很恐怖的,所以柴榮就算是再苦再累,也得親自帶兵。尤其是柴榮現在收攏了太多精兵,正處於馴化精兵的關鍵時期,更是不能夠放手。
否則,一旦這些精兵不認他這個皇帝,而認了其他將領,恐怕天下立刻就要易主了。到時候,就算是柴榮握著這些大將的家人都沒有用。
不要忘了,郭威是怎麽變成孤家寡人的!
有郭威的例子在,誰還敢相信帶大軍的武將會在乎妻兒啊?
至少家人同樣被砍了的柴榮是壓根兒不信!
退一萬步講,保全自己和手中的兵馬,妻兒說不得還有救,最起碼有給他們報仇的機會,但如果一家人整整齊齊了,那可就很難說了。
賈詡其實也早就算到了柴榮的這種心態。賈詡也很喜歡柴榮的這種心態。賈詡可是從董璜嘴裏聽說過柴榮早死的,柴榮願意事事躬親,賈詡高興還來不及呢!
對於賈詡而言,就算是戰場上無法取得大勝,能夠把柴榮耗得早死了,那就是大勝。
當然了,也不能過早的把柴榮累死,最好得等大虞滅掉南唐,沒了後顧之憂之後才死,要不然大虞想要接收後周的遺產,恐怕會麵臨契丹、南唐以及中原野心家的多方壓力,容易顧此失彼。
就戰術層麵而言,柴榮等人並不遜色於賈詡;但就戰略層麵而言,後周卻完全落入了賈詡的算計之中,就連柴榮的身體狀況,都被賈詡算計了!
與這戰略些層麵上的算計相比,一個奉天的得失,根本無關緊要。
事實上,正是因為後周順利的駐兵奉天,才會敢全力以赴去進攻邠州,而後周優先進攻邠州,本來就是賈詡的算計。
於是,李重進的疲憊之師,對上了高順修整了一個冬天,養精蓄銳、士氣高昂的部隊。
值得一提的是,高順是董璜軍中當之無愧的練兵第一人!
一個冬天的時間,他完成了對麾下三萬人的重新整編,最精銳的是以五千銀槍效節軍為核心的一萬陷陣營,戰力非凡;
剩下的兩萬人,則與小三千銀槍效節軍進行了整編、混編,並進行了嚴格的訓練;這其中,有一萬五千人戰鬥力已經很不錯;
還有差不多五千人因為年齡、身體素質等原因,戰鬥力稍遜,但也強過於一般的輔兵,達到正常的正規軍水準,在忠誠度問題不大的情況下,起碼用來守城是不成問題的。
這也就意味著,高順手下雖然隻有三萬人,但是精銳卻達到了兩萬五千人!
高順留下一萬人守城,兩萬人在五峰山設伏。
(五峰山)
李重進吸取王景多次中伏的教訓,這次沒有中埋伏。隨即雙方在五峰山北側位置對峙。
五峰山,位於這個時空的醴泉、乾縣、永壽縣交界處,後世在此地建設有五峰山林場;高順與李重進對峙的位置,位於五峰山以北,宋代在此地建設有常寧寨,後世則成為常寧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