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講座
字數:3301 加入書籤
最新網址:.. 蛋白質的結構決定了它的功能,如果我們能搞清楚蛋白質是如何折疊的,就能理解許多生物過程的本質,甚至是疾病的起因。”
史老師指了指了一張圖,顯示的是一個蛋白質的複雜三維模型。他指著圖上幾個交錯纏繞的α螺旋和β折疊,說道:“這裏你們看到的,是一個蛋白質在細胞中的真實形態。
而apd的強大之處在於,它能夠通過算法和數據,幾乎完美地預測出這樣的結構。
過去,科學家們需要花費數年時間,用x射線晶體學或者冷凍電鏡去解析出這樣的結構。而現在,apd可以在幾小時內搞定,精準度幾乎達到實驗驗證的水平。”
“你們也許會問,蛋白質結構為什麽這會如此重要?”
史老師的語氣變得更加嚴肅。
“在醫學領域,許多疾病都是因為蛋白質的結構異常引起的,例如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症和許多癌症。
這些疾病的蛋白質要麽錯誤地折疊,要麽形成了有害的聚集體。
而通過了解蛋白質的結構,我們可以設計出針對性的藥物,阻止這些有害的蛋白質聚集,從而治療疾病。”
他頓了頓,給大家留下了思考的時間。
接著他深吸一口氣,繼續說道:“未來,ai不僅會加速藥物開發,還將改變我們對生命本質的理解。你們這些未來的科學家,將會站在這個革命的最前沿。”
接下來的討論轉向了更為實際的應用領域。
史老師提到,ai不僅僅是工具,更是你可以信賴的研究夥伴。
“它會幫助你們更快地生成假說,測試假說,並在實驗數據中找到你們忽略的細微變化。未來的科學研究將是人機合作的時代。”
他微微一笑,“你們在座的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是下一代生物學革命的推動者,而ai將是你們手中最有力的工具。”
然而,史老師並沒有隻談論ai的光明前景。
他嚴肅地指出,隨著ai與生命科學的深度融合,必然會帶來一係列倫理挑戰。“例如,基因編輯技術已經讓我們能夠修改生物的dna,但我們必須非常謹慎。
如果ai在基因編輯中的應用不加以約束,那麽未來我們可能會麵對一係列的道德困境:我們是否應該允許設計嬰兒的誕生?誰有權決定這些技術的使用?”
他停頓了一下,掃視著全場,“作為未來的科學家,你們不僅要掌握技術,還要思考這些問題。ai是工具,而我們如何使用它,決定了它對社會的影響。”
陳飛不由得思索起來,確實,技術越強大,責任就越大。這種思想引發了他對未來科研工作的更多深思,不僅僅是追求技術的突破,更是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最後,史老師回到一個核心問題:“ai不僅會改變我們做科學研究的方式,還會改變我們思考科學的方式。
ai能夠幫助我們解讀基因組數據、模擬複雜的細胞信號網絡,甚至預測進化的趨勢。”他將目光投向在場的每一位學生,“也許你們中的一些人,將會站在這一革命的最前沿。”
講座接近尾聲,史老師的話語帶著一種殷切的期望:“ai不會取代科學家,但它會成為我們最強大的工具。你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做好迎接這個時代的準備。”
在一片熱烈的掌聲中,史老師結束了他的演講。
提問的同學們非常激烈,陳飛雖然努力舉手,但並沒有搶到機會。
講座結束。陳飛和同學們仍在回味剛才的內容,激動與思索交織在他們的心中。ai的前景與挑戰仿佛是一扇通往未來的門,等待著他們去開啟。
在陳飛的腦海中,一股新的動力湧現出來。隨著ai的迅猛發展,生命科學的未來似乎充滿了無限可能,而他,也將是這一未來的見證者與參與者。
他們緊接著參加另一場激動人心的學術分享。
講座的主講人是世界著名的神經科學家——東強教授。
東強教授以他在神經再生領域的突破性研究聞名,尤其是他通過敲降ptb蛋白將非神經元細胞成功轉化為神經元的發現。在陳飛進入講座會場時,教授已經站在講台上,神情自若,手中的激光筆劃過屏幕,展示出一係列神經元與星形膠質細胞的顯微圖像。
“大家好,今天我要分享的主題是‘神經再生:異常顛簸的發現之旅’。”東強教授開場說道,語氣中透出穩重與自信,“十年前,我們的團隊在偶然間發現了通過抑製一種rna結合蛋白——ptb,能夠使非神經元細胞轉化為神經元。這一發現給我們帶來了全新的神經再生策略。”
陳飛和同學們立刻被吸引住了,特別是對於那些對神經生物學有一定了解的同學們來說,敲降ptb使細胞直接轉變為神經元的研究簡直就像是打破了常規的奇跡。東強教授用簡潔但深入淺出的語言,詳細講述了這一發現的經過。
“我們原本並沒有刻意研究神經元再生,”東強教授回憶道,“當時我們團隊主要在研究rna結合蛋白ptb的功能。在一個實驗中,我們發現,當我們抑製了這個蛋白,細胞的特性發生了劇烈的變化。我們起初以為這隻是意外,但進一步的實驗結果顯示,抑製ptb後,星形膠質細胞,甚至纖維母細胞都可以被誘導轉化為神經元。”
陳飛認真地聽著,眼神中透出好奇。東強教授展示了一些關鍵實驗的圖片和數據,包括從星形膠質細胞轉變為神經元的過程。屏幕上,原本具有纖維狀結構的星形膠質細胞開始逐漸變為神經元,細長的軸突和突起逐漸清晰可見。
“通過這種方法,我們能夠將體內的非神經元細胞轉化為功能性神經元。”東強教授繼續說道,“這為神經再生提供了全新的希望,特別是對於像帕金森病這樣的神經退行性疾病。”
接著,教授介紹了他的團隊如何在帕金森病的小鼠模型上進行實驗。
親,點擊進去,給個好評唄,分數越高更新越快,據說給香書小說打滿分的最後都找到了漂亮的老婆哦!
:httpap..,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