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章核查帳目
字數:4730 加入書籤
張曉峰聽到那名工作人員的話,轉過身,冷冷地訓斥道:“你給我住口!就因為有你這樣的官員太多,才造成了生產事故接二連三的發生,難道你就不好好從根本上想一想嗎?”
“我……事實如此嘛,這些年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征地拆遷難免經常發生,每個地方總有那麽幾個釘子戶的……”那應急管理局的官員是一位科長,被張曉峰一頓訓,臉上掛不住,強辯道。
“你說的事情其他地方也許會有,但你別忘了,房產是人家的,土地也是人家承包的,憑什麽你要去強行占有?別人不願意那是他的事情,當然,也不排除有人想借此發財,可是和某些官員與開發商比起來,他那點心思連毛毛雨都不算。”張曉峰打斷那位科長的話。
“可是,這條鄉村公路是為當地人民而修的,他們應該為社會的發展,為大局著想,而不應該斤斤計較。”那位科長還是不服氣。
“鄉村公路?哼!鄉村公路也是為了全鄉人民而修的,有的鄉村公路別的鄉鎮也會從此通過,那我問你:憑什麽讓少數村民來承擔?公路侵占土地,是連片的,有的村民一點也沒有被占地,而有的村民,家裏的承包田地被侵占了大部分,如果不進行賠償,那他們以後的日子怎麽辦?
“田地是農村人家的命根子,他們得為子子孫孫後輩著想,為了多要那幾萬塊錢,你們就認為別人是獅子大開口了?是頑民了?我看你是在辦公室裏待得太久了,不了解農民的疾苦,動不動就用官本位的思想看問題。
“經濟要發展,道路是要修,征地拆遷是難免的,但是,也要把補償補到位,思想工作要做得全麵,做得透徹,不能馬虎了事,如今,造成了嚴重的事故,修路反而停滯了,這就是欲速則不達的因果……”
張曉峰越說越氣憤,有的單位官員,官僚主義太嚴重,想當然的思想作崇,不調查了解,就隨意拍腦袋決策,不出事才怪。
那名科長被張曉峰一陣搶白,臉色微紅,低下頭去,不敢再吭聲。
同行而來的交通局鄉村道路管理中心的主任叫郭光遠,是一個副科級別的人,張曉峰問他:“郭主任,這條道路的建設是怎麽分包出去的?”
郭光遠說:“是這樣的,這條路是省統籌修建的鄉村公路,我們中心負責技術指導和規劃走向,具體的承建是當地政府負責的。”
張曉峰說:“你的意思,這個出事故的施工單位是夾排鄉政府找的?”
郭光遠說:“沒錯,征地拆遷,青苗補償,道路修建等,都采取分段負責的方式,我們隻是作個大概的評估,然後分配每一個路段的所需金額多少……”
“等等!”張曉峰聽著聽著就皺起了眉頭,說,“你們這種分段實施的方法,從工作效率來說,是個好辦法,但你們想過沒有,如果這條路經過某個鄉是五公裏,那你們評估給他們一千萬,修好了以後,實際上隻花了五百萬,那剩下的五百萬就歸那個鄉了,是不是這樣?”
“理論上是這樣。”郭光遠點了點頭說。
“怪不得,”張曉峰恍然大悟,質問道,“這跟建築工地的大小工頭級級分包有區別嗎?省裏下發的經費,到了你們交通局,要截留一點,到了鄉鎮政府,要截留幾成,然後包給承建商,承建商又分給小工頭,這樣做,村民的補償款就不多了,他們一阻攔,小包工頭為了掙錢,隻好采取野蠻手段了……”
“當初,我們也預見過這種情況,但修建這條道路涉及到的方方麵麵的工作太多,沒有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幫助,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郭光遠低聲解釋說。
“那現在的問題基本上清楚了,當地鄉政府不想多給補償款,動員工作也沒有做到位,而施工方又想在規定的時間掙那筆承包費,所以就出了人命!”張曉峰下了結論。
一行人很晚的時候,才開車回了縣城。
第二天早上,張曉峰去找郭書記做了專門匯報。
郭丹丹聽了張曉峰的匯報,也很生氣,指示道:“查,給我好好的查,不論涉及到誰,絕不能姑息遷就!”
然後,由張曉峰牽頭,縣審計局和財政局的派人加入,從交通局的財務開始進行審計,從源頭清查資金的下撥情況。
查完交通局鄉村公路管理中心,張曉峰等人又開車去夾排鄉,這次直接到鄉政府去查帳。
審計局和財政局的專業人員在查帳,張曉峰在鄉政府院子裏抽煙,忽然,隻聽到身後有輕輕的叫聲:“張縣長,張縣長……”
張曉峰回頭一看,隻見一扇窗戶伸出一隻手向他招了招,定眼一看,這不是夾排鄉的程鄉長麽?當下微微一笑,走進程鄉長的辦公室。
夾排鄉的鄉長叫程大全,三十五六歲,長得還挺不錯,但由於喝酒太多,麵部有些浮腫,看來有點像眯起來的樣子。
“程鄉長,找我有事?”張曉峰笑道。
兩人也算是熟悉,就是以前在縣裏開會的時候,也打過招呼,算是熟人了。
“沒什麽事,就是看到張縣長你到我們這個偏僻的小鄉來檢查工作,有些辛苦,想送一點土特產給你嚐嚐。”程大全看著他的眼睛說。
“哦,什麽土特產呀,我倒是想看看,看你們這裏出了什麽稀罕的東西?”張曉峰笑道。
“也沒什麽好東西,希望張縣長不要嫌棄才好。”程大全說著就遞一個大號的公文袋給他。
張曉峰接了過來,打開一條縫,看了看,笑道:“多謝程鄉長的土特產,有機會的話,我一定回贈。”
“張縣長不嫌少就好。”程大全看到張曉峰收了公文袋,明顯鬆了口氣。
張曉峰出了程鄉長的辦公室,看到審計局的一個工作人員也在外麵抽煙,就問:“老王,你的工作完成了嗎?”
審計局的老王說:“張縣長,我的那部分工作已經做完了,您還讓我做什麽嗎?”
張曉峰笑道:“暫時沒有,要不,你陪我去一個地方吧?”
老王倒也爽快:“沒問題,張曉峰。”
兩人上了車以後,張曉峰把那個大號的公文袋遞給老王:“你幫我看看,有多少?”
老王數了數,問道:“這是五萬塊,哪來的?張縣長。”
“程鄉長給我的。”張曉峰笑笑。
夾排鄉翁進村那戶出了事故的人家,愁雲慘淡,嗚咽密布,很多親戚朋友聞訊紛紛前來吊孝。
家族中,三親六戚中一些德高望重的、見多識廣的人卻憤憤不平,罵聲不斷。
“你們怎麽聽從別人的安排,把人抬回家了,還準備安葬,到時找誰說理去?”一個六十多歲的老人抖著花白胡子說。
“金伯,那個縣裏來的張縣長說他會為我們主持公道的……”死者的孫子李興元低聲說。
“公道?這年頭,哪裏還會有公道?你說說,那什麽張縣長你認識他嗎?他的衙門朝東還是朝西?……這些你都不清楚,憑什麽相信他說的話?”花白胡子的老頭訓道。
“是呀,是呀,現在當官的都是上下嘴皮一碰,紅口白牙說得天花亂墜,到時你把你奶奶下葬了,你去找他們的時候,他們就推三阻四,互相踢皮球,難呐!”來幫忙的村民也說。
“依我看,我們幹脆把棺材抬到縣政府門口,在那裏設靈堂,他們什麽時候處理好,我們什麽時候再抬回來安葬。”有村民提議說。
李興元的父母親也外出打工,因為路途遠,現在還沒有趕回來,如今家裏能做主的就是他了。但他也就才二十多歲,還沒有結婚的年輕人,沒有什麽處世經驗。現在聽到這些長輩們七嘴八舌的議論,一時也沒有了主意。
“你真是個傻孩子呀,那個縣裏來的張縣長,估計也就和你差不多大,他能給你做主嗎?你怎麽就稀裏糊塗相信他了呢?”一個當時在事故現場的老婦人顫顫魏魏地說。
“哦,在議論我呢?”正在這時,張曉峰帶著那個審計局的老王過來了,聽到村民正在說他的壞話,也隻是笑了笑。
“張縣長,您來了?”心裏正懊悔不已的李興元看到張曉峰,像遇見了大救星,當下激動地喊道。
張曉峰點了點頭,拍了拍他的肩膀,讓他放心,然後又給死者上了柱香,作了個緝,完了才從老王手上拿過公文袋,遞給他:“這是五萬塊,點點,先用來安葬你奶奶,有我,你放心!”
然後張曉峰對著周圍的群眾說:“鄉親們,我昨天就說了,這件不幸的事情發生,我們政府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我們一定會給他們家一個滿意的交待。但這件事情,比較嚴重,處理問題還要經過很多手續和程序,不可能一兩天就能完成。
“我在這裏可以給大家交個底,那個開推土機的人肯定逃脫不了法律的嚴厲製裁,李興元家裏也會得到應有的補償,這個補償金額嘛,我現在也不知道具體有多少,總共加起來不會少於一百萬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