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四萬頭豬也得抓幾天

字數:3948   加入書籤

A+A-




    成千上萬建鄴百姓還真不是北軍用刀槍脅迫來的,全都是用米招募來的。一人一碗粥就能調動積極性了,聽說隻要哭一哭就能有粥吃,全都顧不得什麽了。極為順利。
    也不是沒有人過了河就直接跑了的,但絕大部分百姓都不敢亂跑,他們還等著回去北軍會給派粥。
    因此,各個哭聲都極為慘厲,既有一旁北軍士卒恫嚇,也有悲哀自身境地原因。
    原本這些百姓是李如願打算等南軍有動作以後再發動,誰知道齊王桓琰坐擁優勢兵力還不敢先發製人,在這耗士氣。
    求穩不是錯,但上了戰場光想著穩是不行的,本來軍心士氣就有浮動的南軍這一下更是開始了議論紛紛,甚至南軍的前軍隊伍之中,許多人都失去了戰鬥意誌,因為他聽到家人呼喊了。
    “李老四,李老四...”
    “三狗子,你在哪啊,不要跟李將軍打仗了...”
    “大都督說了,投降免責,還有重賞,齊王才是要篡位的...”
    本質是,這計策跟四麵楚歌是沒什麽區別的,都是攻心計。
    南軍雖然處於兵力優勢,但也正因為如此,桓琰甚至都不知道前麵發生什麽了。因為他聽不到百姓們的嚎哭。
    南軍左軍右軍前軍,全都能看到建鄴百姓,聽到這些號泣的鄉音,軍中即便維持著陣型,也全都低頭垂泣。
    甚至有的士卒聽到親人的呼喊後,直接扔下長槍逃出軍陣,向著百姓的方向迎了過去。
    南軍的將領紛紛下令將逃卒射殺,但此刻後麵的弓箭手也都開始不執行軍令。
    看著出現動搖的南軍,李如願大手一揮,“全軍進擊。”
    一聲令下,傳令兵帶著令旗開始高聲呼喊軍令,“全軍進擊”,另一邊鼓角爭鳴。
    劉絳所在的左軍跟著全軍一起向前進發。
    他能明顯的看見前方的敵軍隊伍在動搖,如同水麵蕩起微波。
    己方的隊伍,則好像是移動的堡壘,排著整齊的軍陣進擊。
    一邊走,還一邊呼號。
    “呼,呼,呼”
    “呼,呼,呼”
    正麵是北軍整齊的呼號聲,兩側傳來的則是哭泣的鄉音。
    雙方列陣的距離不過一裏,越來越近的北軍和哭泣的父老鄉親,終於就連東籬城上的桓琰也知道這意味著什麽了。
    “傳我軍令,三軍齊出,我城內就有六萬大軍,就是踩,也把北軍這萬餘人踩死了。”
    桓琰下了一道孤注一擲的軍令,把自己的大半籌碼一下子全都壓上了牌桌。
    柳貴、桓世超、趙安平三人在收到軍令之後都無可奈何的執行,催令全軍向前,迎戰北軍。
    兩軍的距離不斷的接近,弓弩手開始了第一波拋射覆蓋,雙方都有零星的傷亡。
    直到雙方距離還有三十步的時候,北軍開始了發動衝擊。以弱勢兵力衝向了南軍。
    先聲奪人。
    南軍甚至在第一時間就發生了潰散,看著北軍如狼似虎的衝過來那一刻,許多南軍的第一個想法不是作戰,而是逃跑。
    因為親人就在兩側,南軍此刻的戰鬥意誌幾乎為零,北軍的打法又過於凶悍,第一排士卒出現鬆動之後,後麵更是不用說,紛紛丟下武器,邊跑邊解開盔甲的綁帶,以便逃跑更輕鬆些。
    劉絳還沒入陣呢,就見到南軍開始潰散。
    這仗就贏了?這也未免太容易了些...但劉絳仔細想了想,也就明白了其中的一些關鍵點。
    雙方配合的太好了,隻能這麽說。
    如果南軍沒有一上午的罰站,而是一上來就主動出擊,即便李如願發動了攻心之策,也未必就能這麽順利的讓南軍崩潰。
    但偏偏桓琰自作聰明,北軍是訓練有素,久經沙場的軍隊,南軍訓練水平首先就跟不上,更不用說雙方的戰鬥經驗以及戰鬥意誌。
    南軍要是列隊完了就直接進攻,贏麵依然是北軍大,但這仗可能就不會贏得如此輕易,傷亡一定會很大。
    但現在的局麵,完全就是一邊倒了。
    南軍經過一上午罰站,精氣神和體力都消耗的差不多了,再加上攻心計和軍隊整體素質的差距,很難不輸。
    北軍嗷嗷叫的衝鋒,南軍兵敗如山倒,軍陣後麵的士卒一看見前軍敗退下來,二話不說也加入了逃跑行列。
    如果約戰地點不在東郊,而在外郭城牆外麵,這仗南軍或許可以退下來再重整旗鼓。但外郭城牆的存在讓南軍的陣型極為狹窄,基本上後麵都是人挨著人,南軍的陣型厚度不足,是個狹長的陣型,南北約有十裏,但東西的厚度卻隻有二三裏,背靠的就是外城牆。
    這一點李如願在戰前就發現了,因此在戰前就做好了布置。此時時機一到,李峻和莊輔各率三百騎兵從南軍前軍和右軍,以及前軍和左軍的結合部就殺進去了,直接就讓前軍和左軍右軍同時失去了聯係,被對方的少量兵力完成了分割,無法建立連結。
    南軍開始自相踐踏,爭先從缺口處向著城外逃。
    劉絳跟著副將李曜、莊駿,還有軍主毛諄、淮州司馬張公健一起,督領左軍不斷的驅趕、迫降南軍。
    此刻北軍全麵展開,就像是一層薄薄的網,不斷壓製數倍於己的敵軍,讓對方的戰場空間不斷的變小,隻能選擇逃跑,或者投降。
    逃跑隻有那幾個缺口,爭搶不及,加上北軍素來軍紀嚴明,入城之後也沒有屠城和大規模劫掠的惡行,也就是這些士卒跟北軍並沒有深仇大恨,因此戰場上出現了大批量的降兵。
    至於原本的左軍主將毛襄,早就帶著數十騎兵直取鎮軍將軍桓世超的大纛,將其於萬軍之中打落下馬,並生擒之。
    此時,桓琰見到這種情形,直接嚇得出城逃跑。
    而原本桓琰預留的後手,是其子桓繹率領的八千精兵,匯合玄武湖一帶駐軍的高大年等人,則被另一支北軍擋在了北籬門外。
    這支北軍是參軍夏侯曾和李煦率領的,都是新軍,約有兩萬人,若是出城野戰或許力有不逮,但守在北籬門裝腔作勢,還是沒問題的。
    平東將軍高大年,任城王桓理、吳郡太守王士超三人兵馬加上桓繹所部也有三萬餘,這一部的任務是突破北籬門,包抄北軍後路,聚而殲之。
    但眾人看到北籬門這裏的北軍旌旗招展,人山人海,兵力似乎並不比聯軍少,因此都不敢主動出擊。
    桓繹雖然勇猛,但因為右軍全都撤離,也不敢獨自出兵,這一路後手也就廢了。
    坐擁十萬大軍的齊王殿下,從東籬門城樓上迅速南逃,城內大軍逃出城去的不足萬餘人。
    戰死者不過數千,北軍一戰抓到了俘虜四萬餘。
    而劉絳大概明白楚雲飛是什麽感受了,就是四萬頭豬,也得抓個幾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