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天家母子

字數:3995   加入書籤

A+A-


    窗外暮色漸沉,光影交界之處,賀恂半邊身子溺在昏黃天色裏,他躬身垂首道“兒子都聽母後的。”
    “崔家姑娘如何?”太後拿起案幾上的燈簪,漫不經心地撥動燭火,“就是你皇嫂的娘家妹妹。”
    賀恂眸光稍暗,指腹微微用力扣住拇指上的暖玉扳指,如常道“能讓母後記住,自有她的長處,母後滿意,兒子便滿意。”
    “你就不問是哪一個?”
    賀恂稍怔,旋即道“自有母後為兒子掌眼。”
    豆燈暖融的橘色光暈裏,太後心頭倏然湧起一股倦意,她闔眸道“你去吧。”
    素心看著皇上遠去的背影,將燒熱的掐絲琺琅手爐捂到太後掌心,勸道“娘娘今日累了,不若早些安寢吧。”
    “你說他終日待在佛堂,究竟在求什麽?”太後突然笑了聲,聲音輕若呢喃。
    素心聽得心驚,卻很快反應過來,這並不是要自己作答,她低下頭,默默替太後揉起額角。
    “終究還是走到了這一步,若是慎哥兒……”太後闔著眸,神情悵惘,“若我的慎哥兒尚在,何至如此!”
    她念著孝惠太子的乳名,先帝朝時那悲慘的一幕仿若重新在太後麵前上演,長子溫熱的血就那樣噴濺在自己身上,他說“母後,兒臣冤枉,您告訴父皇,兒臣是冤枉的!”
    可他的父皇溺在陶氏的溫柔鄉,連最後一麵也不願相見。
    就連她這個母後,就連她這個母後……
    太後的手指不可自抑地顫抖起來,她目光陡然變得淒厲狠辣,隔著闕宇瓊樓,直直望向詔獄的方向,“那賤婦留下的孽種如何了?”
    “娘娘放心,戾王夥同陶庶人謀害先太子,死罪雖免活罪難逃,錦衣衛會盡職監察,使他日夜贖罪的。”
    “叮囑他們看牢些,別讓他有機會尋死。”太後聲線冰冷。
    “娘娘放心吧。”
    素心覷著太後神色應聲,她顧慮太後鳳體,小心地試著岔開話題,“奴婢許久未見娘娘如今日這般誇讚哪家的姑娘了,說起來,還是靖陽侯府的姑娘有福氣,竟先後都入了娘娘的眼,投了您的緣。”
    “瑛姐兒啊……”太後收住話頭,語氣卻隱有鬆動,又道“日後她召崔家四姑娘敘話的時候,你也多去瞧瞧。”
    “娘娘這是挑中她了?奴婢也覺得崔四姑娘生得出眾,果然是個有福緣的。”
    太後聞言稍頓,終究沒有多說什麽。
    今日一見,崔瑜跟她先前所聞所想的不同。
    甚至,她隱約覺得這個姑娘今日的表現有些矛盾,可真要說矛盾在哪,太後一時竟也想不出來。
    刻意守拙?
    這念頭一出來,太後都差點被自己逗笑了,看來今日真是累糊塗了。
    這天下,就沒有不想做皇後的女子!
    她搖頭失笑,緩緩道“今日瞧著是有些意思,且仔細看看吧。”
    另一頭,崔珍和崔瑜挽著手,躲開數個妄圖攀談結交的貴女,朝著宮門的方向碎步疾行。
    “站住!”
    褚妙清陰沉著臉,終於趕在崔瑜上車前將人攔住,冷冷道“請崔四姑娘認清楚自己的身份,不要妄想不屬於自己的東西。”
    崔瑜拉著崔珍繞過褚妙清便走。
    “你什麽意思?!”褚妙清臉色更沉。
    她向前幾步,繼續擋住崔瑜去路,不屑道“你以為太後娘娘誇讚你幾句,你便能受封入宮了?我告訴你,娘娘不過是看在你家長姐的份兒上垂問你幾句,又看你穿戴得可憐,不忍斥責,就你這副落魄樣子,趁早回你的冬州去,少留在京城丟人現眼!”
    “褚姑娘,”崔瑜緊緊拽住氣得麵色發青的崔珍,淡淡道,“我是何身份,用不著褚姑娘界定,冬州邊陲重鎮,更輪不到褚姑娘置喙。反倒是褚姑娘你,若是不想被太後娘娘厭棄,還是快些回府的好。”
    她伸手示意褚妙清看看四周的宮人,便再不多言,趁著對方愣神的空檔,拉著崔珍登上馬車。
    “她是瘋了不成?”崔珍掀簾衝褚妙清翻了個白眼,“也不知永成侯夫婦怎麽就養出了這麽個女兒,還敢放出府來咬人,你方才便不該攔我,看我不罵她個狗血淋頭!”
    “永成侯夫人還是常年病在府裏嗎?”
    “好像是吧,反正這些年裏,各府的宴會詩會她是從不參與的,”崔珍愣了下才道,“不過她這個女兒也夠叫人頭疼了,這還不是娘娘呢,若真讓她進了宮,會不會欺負你呀?”
    崔珍越想越擔心,“說起來,從馮大姑娘不再露麵,不少人都覺得她最有可能登上那個位子了。”
    “她不會的。”
    崔瑜有些疲倦地靠在軟綢引枕上。
    天子大婚,後妃人選最要緊的還是家世,馮姝月之所以能成為大熱人選,是因為她的祖父是先皇欽定的輔政之臣。
    可無論是太後還是皇帝,都不會想讓門生故吏遍布朝野的馮家再出一位皇後,所以她們要從世家大族裏再擇一位同馮姝月分庭抗禮。
    前世,便是崔瑜頂著靖陽侯孫女,都指揮使嫡女的名銜,與馮姝月同日入宮,雙雙被冊封為貴妃。
    可今生馮姝月出了意外,馮家又沒有其他適齡閨秀參選。
    在這個時間,永成侯府尚未重新得勢,平心而論,相較父親手握重兵的崔瑜,空有顯赫出身的褚妙清甚至更加適合那個位子,太後大可以直接欽定她為皇後,正位中宮,那即便日後馮姝月病愈,也不可能再入後宮,屈居褚妙清之下,這才是對皇家來說,最好的選擇。
    但崔瑜就是知道,褚妙清不可能進宮的。
    因為太後厭憎她,更準確的說,是厭憎整個永成侯府。
    崔瑜清楚地記得,前世在太後人生最後的歲月裏,連與她半生針鋒相對的政敵馮家、夥同自己將她架空的親子賀恂,太後都有種千帆過盡的釋然。
    唯有褚家,仍能得她仿若全無理由,卻超脫理智的憎惡,這對半生身處皇權之巔的太後來而言,太不尋常了。
    可惜背後的緣由隨著太後的薨逝徹底埋藏,褚家也自那時起逐日淡出崔瑜的生活,直到多年之後,永成侯再度起複,天子嫁妹,永成侯世子娶妻,再後來,賀恂北伐重傷,崔瑜便也死了。
    馬車緩緩駛入鬆溪巷時,天色已完全暗了。
    侯府掌起了燈燭,仆從們上前打簾扶崔瑜姐妹下車換乘軟轎。
    兩人先到鬆鶴齋給老夫人問安,用了膳,沈氏便留崔瑜在身邊說話,芙蕖將小風爐上煮得軟糯的銀耳蓮子羹端過來,便引著丫環們退下了。
    老夫人半摟過崔瑜,撫著她的發梢問“見過大姐姐了?”
    崔瑜點點頭。
    老夫人神色認真了些,“瑜姐兒,祖母還未曾問過你,你自己是怎麽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