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賢人種稻,科學科技【求追讀】

字數:6137   加入書籤

A+A-




    劉寬並沒有直接回答朱標的問題。
    他道,“據我所知,大明如今水稻產量一畝約莫有三四百斤吧?”
    聽這話,朱標不禁露出奇怪神色。
    並非他不知道大明水稻畝產多少——朱元璋為培養朱標成為合格的皇位繼承人,並未溺愛,反而經常讓朱標深入民間,體會百姓疾苦。
    也曾讓朱標隨他一起種田。
    所以朱標是知道水稻畝產多少的。
    正因為知道,朱標才對劉寬的話感到奇怪。
    隨即道:“劉公子怕是記錯了,我大明水稻如今畝產不過一石多,兩百來斤而已,即便是最上等良田,畝產也難達到三四百斤。”
    劉寬愣了下,然後恍然道:“那三四百斤應該是大明中晚期江南水稻的畝產了。”
    聽了這話,朱元璋頗為高興地道:“如此說來,這水稻畝產在我大明治下提升了近兩倍?”
    劉寬點頭道,“應該是這樣——一則在此期間,百姓耕種技術有所提高;二則是穩定的農耕環境下,糧種一代代精選,畝產自然有所提高。”
    “不過跟雜交水稻相比,三四百斤的畝產就不值一提了。”
    三四百斤畝產還不值一提?
    聽此,朱元璋臉上微笑變成了驚訝、懷疑。
    劉寬接著道:“在我穿越前,曾看過一則新聞,嗯,類似朝廷的公告、邸報。說在四川涼山州隨即抽取的三塊稻田,單季畝產已達到了兩千五百斤。”
    “而雜交水稻畝產即便放在全國範圍內,其單季畝產平均值也接近千斤。”
    畝產兩千五百斤?!
    全國平均畝產也近千斤?!
    大善殿內,朱元璋、朱標、馬皇後乃至周圍侍奉的宮女、宦官,一時都聽呆了。
    若非之前劉寬曾明言他來自後世,朱標等人怕是壞真的以為他來之天上。
    因為在他們想來,水稻畝產上千斤,乃至兩千多斤,根本不是凡間能有之事,隻有天上仙稻才有這般產量。
    朱元璋最先回過神來,不由質疑道:“劉公子確定沒有記錯?水稻畝產如何能達到一兩千斤?!”
    劉寬一笑道,“以大明如今那些不識文字、不懂科學、全憑經驗耕種的農夫,自然是種不出畝產上千斤的水稻。”
    “但在後世,科學發展、科技發達,有類似如今大儒身份的賢人,專門研究如何提高農作物產量。”
    “這樣的賢人在後世不止一個,其中一位在我穿越時的幾十年前,埋首農田十數年,終於研究出了高產雜交水稻。”
    “隨後他又深入研究,不斷改良糧種,才有畝產上千斤的成就。甚至於,他還研究出了能在鹽堿地、在海水中生長的稻種。”
    “我們後世中國人口超十萬萬,即便那時有紅薯、玉米、土豆等作物,依舊有不少百姓吃不飽飯,饑荒也時有發生。”
    “但在雜交水稻誕生後,以及其他農作物也接著因科學研究而提高產量,中國的糧食問題遂得到解決,百姓再無饑荒之憂。”
    “甚至還能將多出的糧食返銷往海外,解決一些落後國家的饑荒問題。”
    朱元璋、朱標等又雙叒一次震驚了。
    大儒去研究如何種田、提高農作物產量?
    若非劉寬說,他們都不敢想這種事——在此時,大儒都是飽學之士,每日不是辯經講學,便是暢談國家大政。
    即便有種田者,那也是用來陶冶情操的,體現耕讀傳家的格調。
    至於說埋首田間十數年,隻為鑽研如何提高農作物產量的,似乎從未有過。
    “好!”回過神後,朱元璋忍不住激動地鼓了下手掌,“此等賢人才是稱得上真正的大儒!”
    “比那些整天暗地裏對咱指手畫腳,說這不仁,那不合禮的腐儒強多了!”
    “可惜此人不是生在我大明,若在大明,咱必封他為聖哲!”
    朱標亦有感慨:此前他覺得老師宋濂乃是一等一的大儒。
    但得知後世那位賢人之事,他卻覺得,即便是他的老師宋濂,與之相比也差了一大截。
    宋濂儒學水平雖高,卻也沒法讓糧食畝產上千斤,沒辦法解決十萬萬人口的糧食問題。
    劉寬則道:“那位賢人的貢獻固然極大,但當時中國已經有相當的科學基礎,有一定的科技條件,也是重要原因。”
    “陛下若想大明也出現這樣的賢人,還需弘揚科學,發展科技,才能培養得出來。”
    朱元璋聽了眼睛一亮,道:“咱大明也能培養出此等賢人來?”
    劉寬再次重申道,“隻要陛下願意弘揚科學,發展科技,肯定是能培養出來的。”
    “何謂科學、科技?”
    “額···”
    劉寬一時沉吟,他並無過目不忘的本領,大學畢業後更是習慣依賴於網絡查詢各種資料,懶得去記憶。
    此時,他便下意識地想拿出手機問問度娘,可惜他在橋上便看過了,手機已經斷網。
    他的筆記本電腦、平板、手機中倒是各自存了一些對大明有用的資料,但其中並不包括“科學是什麽”的解釋。
    於是,沉吟之後,他隻能道:“科學可以概括為一種認識宇宙,嗯,天地自然的實踐方法;亦是反應自然、社會、思維等的客觀規律的分科的知識體係。”
    “它包括了很多方麵,便是儒學,也包括在科學中的哲學、社會科學等類別中。”
    朱標道,“儒學也包括在科學之中?”
    劉寬點頭,“儒學在我們後世人看來,是先賢體悟人生、社會、天地自然的心得,是一類內容的聚合體。”
    “而科學卻是一種認知宇宙、自然的方法,既是方法,自然也可以用它來學習、研究儒學。”
    朱標對儒學在科學之中這種說法顯然頗為欣喜,隨即又問:“那除了儒學,科學還包括哪些類別?”
    劉寬道:“那可就多了,包括數學、天文、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心理學、社會學,等等。”
    朱元璋雖不知什麽是科學,卻敏銳地看出,劉寬這一番言論太過籠統,語氣也不那麽自信。
    ‘這小子該不會在後世學藝不精,才說不明白何謂科學吧?’
    這念頭一產生,朱元璋便忍不住問:“劉公子可能助我大明發展科學?”
    劉寬拱手道,“責無旁貸!”
    劉寬是難以描述何謂科學,但他卻知道怎麽引導科學誕生——畢竟他生長於一個弘揚科學的年代,對當年西方科學誕生的過程也有所了解。
    朱元璋聽劉寬答應得如此自信,雖不知為何,卻還是鬆口氣,微笑點頭,又問:“那何謂科技?其與科學可有關係?”
    這次劉寬回答就順多了。
    他道:“科技是科學技術的簡稱。一般而言,以科學研究天地自然各個方麵獲得的是理論,那麽科技則是對理論的應用。”
    “比如說,我先前所說的蒸汽機,他就是一種科技。而蒸汽機如何運行,又為何能帶動火車行駛,便是一種科學理論。”
    朱標道,“那豈不是可以將科學看成‘道’,而科技則是‘術’。”
    劉寬笑著道,“殿下這麽想也可以。”
    這問題聊到這裏便算告一段落了。
    接下來,朱元璋、朱標都很克製地沒再提別的問題。
    於是過了會兒,這次“家宴”終於結束了。
    朱元璋道:“劉公子,你雖不願任我大明工部尚書,但既願為咱大明效力,咱便不能虧待了你。”
    “這樣,咱便賜你府邸一座、城外莊園一處,另賜寶鈔千貫、綢緞百匹,男仆二十、女婢十二。”
    雖然這賞賜遠不如之前讓劉寬造大橋時的許諾,但對在後世連個房子都沒有的劉寬而言,已經很不錯了。
    劉寬並非清高之人,當即躬身作揖道:“謝陛下!”
    朱元璋又道:“趙成。”
    一個太監站了出來,應聲道:“奴婢在。”
    “一會兒就有你帶劉公子去太平街竹橋北邊兩百步處那座府邸,另外找人將裏麵收拾一番。”
    “奴婢遵旨。”
    趙成麵色略有怪異,可惜他此時側對著劉寬,劉寬沒注意到。
    朱元璋又道:“傳毛鑲。”
    “傳毛鑲——”
    隨著宦官接力通傳,沒多大會兒,一位精幹的“將軍”就進入大善殿。
    “微臣參見陛下!”
    毛鑲行禮,朱元璋隻是略微點頭,示意其平身後,便道:“你從儀鸞司挑選一個精銳總旗,隨身保護劉公子。”
    “另外,再持朕的令旨,從親軍都尉府調一百人負責駐守劉公子府邸。若劉公子要出城,這百人親軍須得跟隨護佑,保其安全!”
    “微臣領旨!”
    旁邊劉寬驚訝得嘴巴微張。
    待毛鑲退下後,他忍不住道:“陛下,我一個人用不著這麽多人保護吧?”
    朱元璋道:“你可是上天賜給咱延續大明國運的關鍵,容不得絲毫閃失。”
    “若非你眼下在京師,咱非得派個三五千人保護你才能放心。如今隻派了一百多人,算得了什麽?”
    聽朱元璋這麽說,劉寬便知道不可能讓那些保護他的親軍撤走了。
    不過這樣倒也好,起碼他被歹人殺掉的可能大大降低了。
    正準備告辭時,劉寬忽然想起一件事,當即道:“陛下,那跨江大橋上有幾座橋頭堡樓,我想去裏麵看看。”
    朱元璋聽了好奇,“那裏麵有什麽?”
    劉寬搖頭,“我也不知道。”
    本來,劉寬計劃騎車在跨江大橋上欣賞完“滾滾長江東逝水”,就去橋下公園買張門票,到橋頭堡觀景台上看看的。
    沒成想竟隨著一場大霧穿越了。
    ‘現在去那裏參觀倒是不需要買門票了。’如此一想,劉寬心情頗為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