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我朱棣怎會是欺侄謀逆之人?【求追讀】
字數:5534 加入書籤
次日。
朱棣雖知常朝改了規矩,今日不用上朝,可還是按在北平軍中的習慣,卯時早起。
他洗漱後,先在府中小校場練了拳腳刀弓,又去沐浴一番,這才吃早飯。
待他吃完飯,已辰時過半,於是進宮。
到了奉先殿,見大哥朱標也在,朱棣也不意外,規規矩矩地行禮問候。
然後便見父皇放下正批閱的奏本,問:“此番回京,可見過你三妹夫?”
朱棣搖頭,“不曾。”
若按民間規矩,妹妹結婚,當哥哥的肯定要到場。
但他們皇家到底不一樣——藩王就藩後不得隨意離開封地,三妹妹這婚事又頗為倉促,他和已就藩的二哥、三哥便都沒能趕上。
對於三妹婿,他隻知叫做劉寬,連其出身都不知曉,卻不知為何父皇會提起此人來。
就在朱棣疑惑時,便聽朱元璋道:“那跨江大橋你總見過了吧?”
“自是見過——兒臣昨日就是走大橋過江的。”
朱元璋問:“你覺得那跨江大橋和鐵路可是咱大明所能造出來的?”
“怕是不能。”朱棣先回答了,隨即不禁有些興奮地道:“父皇,兒臣聽聞那大橋乃是從天上墜落的仙橋,可是真的?”
朱元璋聽了眉頭一皺,斥道:“你沒長腦子?仙橋會是那般模樣?你也二十來歲了,竟還聽信謠言!”
朱棣再次覺得委屈。
這世上誰也沒見過仙橋,仙橋為啥就不能長那樣?
然後就忍不住問:“那跨江大橋若非仙橋,怎會無端出現在大明?凡夫俗子可造不出那般雄偉的大橋。”
聽見這話,朱元璋懶得再跟朱棣墨跡了,直接道:“那跨江大橋和鐵路都是從六百年後來的,並非什麽仙橋,不過是後世能工巧匠所造罷了···標兒,後麵的事你跟他說!”
朱標笑了笑,當即將劉寬和大橋、鐵路一起穿越過來的事細細說了。
朱棣聽完先是一陣興奮,“六百年後的人和物竟能穿越到我大明?真是奇事!”
隨後他腦中閃過一抹靈光,星眸一亮,道:“父皇,大哥,三妹夫既來自後世,應知曉史事吧?可曾向他問過我大明國祚?”
朱元璋沒好氣地道:“自是問過,咱大明享國隻二百七十六載。”
“才二百七十六?”朱棣有些失望,忍不住道:“父皇英明神武,在曆代開國之君中都能數得上號,大哥日後表現也定然不差,又有我們兄弟輔佐,大明國祚怎會才兩百多載,還不如那趙宋?”
他心裏則跟著道:‘難不成是因為大哥後輩太過無能、昏君迭出?’
他才這麽想,便聽朱元璋冷笑:“你倒是會說話,不過這後世大明國祚之事可扯不到你大哥身上,需得問你。”
問我?
朱棣聽得一時糊塗了。
隨即猛然想起昨日在這奉先殿內父皇奇怪的問話,不禁打了個激靈,腦中像扯過一道閃電般,浮現一個大膽的猜測。
‘聽父皇昨日那話,該不會是後來雄英無能,我起兵奪了皇位吧?’
‘不可能!絕不可能!’
‘我朱棣怎會是欺侄謀逆之人?!’
‘對了,這些事多半都是父皇聽那劉寬說的,萬一那劉寬說謊陷害於我呢?’
想到這裏,朱棣果斷朝朱元璋跪下,大呼:“父皇!兒臣冤枉!”
朱元璋見了皺眉,喝道:“好好的鬼嚎什麽?給咱起來!”
朱棣沒起,反而膝行兩步,道:“父皇,後世之事不能聽那劉寬一麵之詞,兒臣絕不可能行謀逆之事···”
“你給咱起來!”朱元璋似乎真的惱了,一拍禦案怒道:“不能聽咱把話說完?!”
見朱元璋真生氣了,朱棣不敢違逆,隻能站起,卻還是覺得委屈、冤枉。
同時也不解——那劉寬若真是六百年後的人,為何要構陷他?
難不成祖輩與他有仇?
可什麽大仇值得被記恨六百年?
除非他並非來自六百年後,而是百年之後···
就在朱棣胡思亂想之際,便聽朱元璋沒好氣地道:“標兒,你將那劉寬說靖難之事的前因後果原原本本轉述一遍!”
“是。”朱標答應了,然後向朱棣一笑道:“四弟,事情並非你想的那樣,且聽我慢慢道來···”
隨即,朱標就轉述了劉寬那日所講的靖難之事。
不說一字不差吧,卻也沒更改劉寬語義,至多是言語精煉了些。
然而朱棣依舊聽呆了。
‘雄英明年病死?’
‘大哥也會在十年後病逝?’
‘竟是允炆即位,而且即位就削藩?’
‘我幾個兒子都被允炆扣在京師,我裝瘋賣傻才讓允炆放鬆警惕,放回了我兒子?’
‘然後我竟敢以八百護衛起兵靖難?我真瘋了不成?’
‘可那劉寬竟說我成功了——攻破京師,允炆生死不知,我成了永樂皇帝?’
‘這也太不可思議了!’
過了好一會兒,朱棣才略微回過神,隻是麵上仍有些恍惚。
朱元璋見狀,沒好氣地哼道:“如今可還覺得咱冤枉你啊?”
朱棣下意識嘴強道:“靖難之事終究是劉寬一麵之詞。”
朱元璋道:“他這麽說可是對誰有好處?可是能害了誰?”
朱棣張了張口,想說他被誣陷了,卻終究沒能說出來。
因為在那劉寬話語中,他分明是被侄子允炆逼迫到了不得不反的地步,才起兵靖難的。
難道劉寬想構陷的是侄子允炆?
似乎也不對——換個位置想想,若是他即位後,其他藩王皆掌握不少兵權,還多有對他不服的,他也要削藩,唯有如此皇權才能穩固。
況且允炆如今才五歲,隻要雄英不死,皇位就沒他的事。
‘難不成劉寬所言靖難之事都是真的?’
想到這裏,再想想那鐵路、跨江大橋,朱棣一時沉默了。
···
因不是常朝之日,劉寬八點才到工部科技司上職。
結果他坐下不過兩刻鍾,便有宦官前來傳達老朱口諭,讓他去奉先殿。
劉寬到了奉先殿,見正殿中隻朱元璋一人,不僅朱標不在,就連宦官、侍衛也沒一個。
他頓覺氣氛有些微妙。
‘難道今天老朱想要詢問那種極為機密之事?’
心中如此想著,劉寬動作卻不慢,如常行禮,“微臣參見陛下。”
“平身。”
“謝陛下。”
朱元璋道:“咱今日難得清閑些,便想聽你再講講後世之事···你且往前站站,咱也能聽得清楚些。”
劉寬聽話地往前站了站,卻莫名覺得殿內氛圍更怪了。
於是略有點緊張地問:“不知陛下想聽哪方麵的事?”
朱元璋道:“當初在樓江門城樓上,咱本想讓你細講靖難之役,以及老四坐上皇位後的表現,結果得知鐵路之事,話題叉開就不曾再提起。”
“今日你便先細講下靖難之役,再講講老四把大明江山治理得如何吧。”
聽此,劉寬恍然。
‘原來是問朱棣的事,怪不得這殿內隻我跟老朱兩個。’
心裏如此想,劉寬便不怎麽緊張了。
可正當他要開口時,卻又心中一動。
‘不對,老朱怎麽忽然就想起聽靖難之役和朱棣的事了?’
‘按理講,這一時空靖難之役幾乎不可能發生了,老朱應該不會太關注才對。’
‘難道···朱棣來京師了?!’
想到這種可能,劉寬下意識就往禦陛後麵看去——如果這正殿哪裏能藏人,就唯有禦陛之後了。
那裏不僅能藏人,還可通過門廊前往奉先殿的後殿。
但抬頭見朱元璋正目光灼灼地看過來,劉寬便克製住了探尋的目光。
‘就算朱棣真在這奉先殿內,我也不必編造假話。’
‘一個謊言需要無數個謊言彌補,謊話說多了,在老朱麵前總有露餡的一天。’
‘再說了,朱棣的事就算照直說,也不會得罪他。’
理清頭緒,劉寬一顆心便安定下來。
他拱手道,“陛下,微臣在後世隻是對史事略有涉獵,至多是對明史更偏愛些,並非專業研究明史之人,並不記得靖難之役詳細過程。”
朱元璋道:“那你便知道多少說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