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8章 宰相教誨

字數:4937   加入書籤

A+A-


    天下之人,悠悠眾口。
    北昌城,並沒有因為葉梟的離開而產生動亂。
    原因也很簡單,當朝廷的力量足夠強大,是不存在說有人敢去叛亂的。
    而且即便是葉梟,在整個國家運行體係之中,也主要是把握整體走向,不可能事無巨細的處置。
    換句話說,大方向定下,在沒有外敵的情況下,政務交由蘇銘軒這種老手處置,也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隻是當葉梟離開一段時間之後,很多言辭,又開始議論起來。
    最受讀書人議論關注的,依舊是吏治!
    畢竟老百姓是沒有時間議論這些東西的。
    家長裏短,自家孩子的武道天賦,學業,這些才是大多百姓關注的事情。
    甚至說,那些破事都不如聽聽前線傳回來的戰報來的激動人心。
    但是讀書人和官員則是不同。
    他們研究的東西,是製度,是政策。
    而對官員管製之嚴苛,懲處之嚴厲,亙古未有。
    很多時候,官員們本身便是政策的製定者,所以曆朝曆代,對於貪官汙吏,其實大多數時候,懲處並不是說太過嚴厲。
    至於原因,那是懂的都懂!
    北昌城,法場之上。
    又是一家貪官被滿門抄斬。
    圍觀人群散去之後,在酒樓裏,許多人也議論起這件事。
    “哎,方才那個孩子,何其可憐,又何罪之有?陛下...這律法,太過分了一些。”
    “就是啊,對主犯淩遲,並無錯處,哪怕便是將其子嗣家眷,貶做奴籍,也好過這般啊!殺伐甚過啊。”
    “那群愚民百姓,居然還紛紛叫好,更是離譜。”
    “那些朝中大人,也不知道勸勸陛下!長久以往,陛下豈不是要背上暴君之名號?”
    讀書,為了什麽?
    明理?
    拯救蒼生?
    為國為民?
    實現理想抱負?
    其實不管是什麽,其中繞不開的一點,就是要讓自己過上好日子,出人頭地。
    最終目的,也隻有一個。
    就是當官!
    因為長久以來的吏治汙濁,甚至說,在很多人眼中,當官貪錢已經是天經地義。
    可是呢。
    一個個案例,下場淒慘。
    震懾之力,不僅僅是讓官員們害怕,便是這些預備官員,也都是膽戰心驚。
    隻是葉梟的威望,還是極高的。
    縱然這些人在私下議論,言辭中也沒有對葉梟的半點不尊敬。
    隻是在從各個方麵,去說這些事情。
    其實這種議論,並沒有錯!
    隻是呢,有些時候,言辭是可以被引導的。
    比如人群中一個時不時發言的書生,便是如此...
    “老師多次談及吏治嚴苛,亦有扼腕,上天有好生之德,陛下這般,確實過分....”
    書生名叫李育恩。
    正是當朝翰林學士之弟子。
    甚至已經中了秀才,算是有功名在身。
    隻是說呢,他這話裏,多少也是有些私心的。
    因為他的老師就曾多次歎息,說現在官員清苦...
    吏治又過於嚴苛,盡可能想辦法去稍微改動一下。
    也能給一些犯錯之人,一個改過的機會。
    最起碼讓那些“無辜”的家屬不要說被牽連...
    李育恩也正是如此,思想也被影響了許多。
    很快,他酒足飯飽,與幾位好友從樓上向樓下走去。
    隻是剛出酒樓大門,便被一群人圍了上來!
    “李育恩,跟我們走一趟!”
    為首的官差神情嚴肅。
    “我怎麽了?為何要跟你們走?”
    “你三天內,已經多次在公開場合談論吏治過嚴之事,宰相大人偶然聽見,要請你入府,對你進行教誨!”
    李育恩頓時一愣!
    宰相?
    蘇銘軒?
    教誨?
    一時間,李育恩有些想不明白。
    這件事情,到底是要向怎樣的方向發展,隻是眼前這個情況,顯然官差不會給他多說話的機會。
    其好友也是麵色大變。
    有人開口說道:“自古文人議論朝政,未有因言獲罪者,育恩兄不過多說了幾句,豈能就因此將其帶走?”
    “那我們不知道,這是蘇相命令!”
    官差冷冷說道。
    李育恩無奈,隻能跟隨官差離開。
    等到其被人帶走,一眾書生大怒:“豈有此理!豈有此理!這蘇銘軒到底要做什麽?”
    等到李育恩被帶到蘇銘軒府上之時,才發現被帶去的書生,遠不止他一人。
    一群人,零零總總數十個,都被集中在院子裏。
    有些年輕,有些年歲大,但是不管怎樣,反正是都在院子裏站著。
    這一戰,就是小半個時辰!
    雖然冬天已經快要結束,但是外麵到底還是剛剛下過雪。
    頗為寒涼。
    這些人穿的不少,可是站在外麵,還是難抵寒涼。
    大多數人,都抱著雙臂,來回跺腳。
    終於,隨著一聲下人的通稟,蘇銘軒領著一眾差役來到了眾人麵前!
    蘇銘軒並未著朝服,而是穿了一身書生服裝!
    滿臉肅然,來到眾人麵前,目光環顧!
    冷聲道:“汝等這些日子,多議吏治律法,爾等是何居心?”
    一聲質問,讓現場眾人皆是默然!
    身份地位的差異,讓他們有些不敢辯駁。
    說白了,誰也不是傻子。
    蘇銘軒這個樣子,擺明了是對他們很不滿意。
    現在站出去.....
    當然,讀書人,也總有骨頭硬的。
    人群中,一青衫書生大聲道:“我等皆是為國思慮,為陛下思慮!
    陛下整治吏治,固然是好事,可是手段未免有些過激,動輒滿門抄斬....禍連家人,著實有傷天和,陛下乃是仁厚之君,如今天下官員,亦知陛下恩情,不該行此酷律!”
    蘇銘軒冷笑道:“不貪便不會傷天和!爾等難道這點淺顯的道理都不懂?
    官員位高權重,本就需要多加限製,如果一味放縱,其心,其行勢必更加大膽!
    便是陛下行如此嚴苛律法,依舊有人鋌而走險,若是再有緩和,豈不是又是沆瀣一氣,汙濁不堪?”
    目光掃視在場所有人,蘇銘軒冷聲訓斥:“爾等皆是讀書人,也都有功名在身。
    分明是不思忠君報國,隻想著自己將來寬鬆,打著為國思慮的口號妄議朝政,實乃自私自利之徒,聖賢之書,皆被讀到狗肚子裏了嗎?
    今日我便替聖賢,教訓爾等!
    每人二十戒尺!
    把手伸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