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貫陣而出複衝戰

字數:4190   加入書籤

A+A-


    李世民佯裝掉落,重新上馬之後,馳還本陣。韁繩後勒,胯下颯露紫揚蹄長嘶,李世民後顧定楊兵陣,見三陣步卒俱皆開動,呐喊聲震動天地,塵土飛揚中,已在向本陣殺來。他重新此前的軍令,喝令道:“令與長史、梁實,務必堅守;劉弘基、段誌玄、柴紹,無我令不可擅動!”兜馬側走,奔朝列於步卒陣右的千餘騎兵處,暫收弓矢,拔劍前指,“公等從我破賊!”
    丘行恭、羅君副、長孫順德、史大奈、侯君集、李道玄諸將呼叫著,便跟從他一並奔去。
    他們是從竇軌、梁實所督的唐軍步卒主陣前而過,沿途所經,可以看到,原先也是坐地的陣中步卒,在鼓聲、軍令的命令下,絡繹亦都起身,盾牌手前移,弓弩手張弓開弩,矛手等組以三疊矛陣,盡皆做好了迎戰的準備!已馳至陣左,李道宗等這支騎兵的騎將紛紛迎上。
    “做好進戰之備了麽?”李世民問道。
    李道宗等應道:“隻待殿下令下!”
    “從我殺賊!”李世民沒有多餘的廢話,簡短地下達了進攻的命令,轉過馬頭,當先前馳。
    丘行恭、羅君副等這三四百騎,與李道宗等所率的這千餘騎,合為一部,紛雜的呼哨聲動人心魄,奔行的馬蹄聲,蓋過了左邊唐卒三陣的迎戰之音,塵土蔽日,就好像翻騰的黑龍,緊隨李世民!當此之際,隻見得這片方圓十幾裏的戰場上,大部分的地方都是定楊兵的步卒如似潮水,向著唐軍的陣地湧來,而唯此千餘唐騎,緣戰場最南的邊沿,向著敵人衝去。
    迎著疾風,李世民激昂慷慨,這麽痛快的感覺,讓他回想起了殲宋老生、敗薛舉等戰時的豪情。人生在世,下馬治民,上馬破敵,大丈夫當如此也!他大呼令道:“我的旗呢?”
    早有數將,各打起旗幟一麵。
    旗上或書“秦公”、或書“太原道大元帥”、或隻鬥大地書了一個“李”字!
    因是在馬上,旗幟隻能一人舉,故這幾麵旗比之步旗,不算大,但色彩鮮豔,夾在這千餘多披玄甲的疾馳騎士中,颯颯在滾滾的塵土中,卻非常引人眼目。緊從李世民左右的這一眾將士裏邊,最年輕當然的就是李道玄,雖是策馬急奔,他的目光難以離開前頭的李世民身上!觀其英姿,聞其鼓舞鬥誌的話語,李道玄熱血衝頭,男兒七尺,建功立業,生當如這位兄長!
    沿著戰場的邊緣,很快越過了敵我兩軍對陣間的空地,——馬速太快了,從李世民至唐步卒陣右,到這點距離的馳過,總共也就才用了幾刻鍾,壓根沒有給劉武周任何反應的機會。這千餘唐騎,在李世民的親率下,已經奔到了全軍開動,正在向唐陣殺去的定楊兵步卒的側後。
    還劍入鞘,李世民再次持起大弓,大羽箭搭上,連射三四箭,射死了三四個較近處的定楊步卒的軍將,然後將弓矢暫且再次收起,挾槊在手,——下達的命令更加簡潔了,顧喝令道:“殺!”不等丘行恭、羅君副、史大奈、侯君集等先衝,自撥馬北進,頭個闖入了定楊兵陣!
    ……
    殺向唐軍步卒陣的左翼定楊兵,早看到了李世民等的馳至。但劉武周應變的命令尚未傳達,這部分的定楊兵不知所措。盾牌、兵器、鎧甲碰撞的脆響中,起伏著陣中校尉們慌亂的口令。有的口令在命令本團的步卒轉向,以抵抗李世民等;有的口令在命令本團的步卒加快速度,以望可以擺脫李世民等。李世民等還沒殺入,當麵的定楊兵左翼的這數千步卒已是亂成一團。
    李世民看得真切,距離最近的一個敵團校尉正揮著橫刀嘶吼,腰間的牛皮水囊在奔跑中晃出弧線。他猛踢馬腹,颯露紫如離弦之箭,馳向這個敵團校尉。馬槊尖端的三棱矛頭在陽光下劃出冷冽的光弧,首當其衝的三名長矛手半點招架之力沒有,兩個被李世民挑死,一人被撞得倒飛出去。飛起的長矛,誤傷了旁邊的戰友;噴濺出的鮮血,瞬間染紅了地麵。
    “破賊!”
    李世民大呼聲裏,猛地拽緊韁繩,颯露紫會意地向右急轉,避開迎麵刺來的長矛,馬槊卻借著戰馬的衝勢橫掃而出,幾個試圖反擊的定楊兵被掃斷臂骨、打傷麵門,慘叫著倒在血泊中。
    丘行恭、羅君副、長孫順德、史大奈、侯君集、李道玄等緊緊跟隨、護衛在他周邊,長槊紛刺。眼前的這團定楊兵,隻呼吸之間,就被衝擊的狼狽四竄。史大奈催馬如電,擦過李世民的身邊,奔到了這團定楊兵的校尉近前,大槊揮刺,這校尉橫刀太短,何能抵抗?登死槊下!
    ——要說這先以步卒列陣,誘敵進攻,隨後以輕騎自敵陣側後殺入,“必出其陣後反擊之”,從而最終取得勝利,固是李世民慣用的戰術,但史大奈卻也曾經用過這樣的戰術。李淵起兵,渡河入進關中之前,其先渡河的王長諧等部,在飲馬泉與屈突通帳下的大將桑顯和打過一仗,當時形勢危急,幸得史大奈與孫華等以勁騎數百,自桑顯和部陣後進擊,遂乃反敗為勝。史大奈是突厥王族子弟,本姓阿史那,亦是因此戰之功,後從平長安後,被李淵賜姓為史。
    “殿下!請領後隊。”侯君集高聲叫道。
    李世民殺得興起,怎肯後退?反而令道:“順德、君集,你倆引率後隊,我為公等開道!”
    乃是戰前,就殺入敵陣後,該怎麽衝陣,李世民已有部署。他將這千餘騎,分作了前後兩隊。前隊組成楔形陣,是為突擊的隊伍;後隊保持雁翎陣,是擴大戰果的隊伍。
    侯君集、長孫孫德盡管擔心李世民的安危,但李世民不肯後撤,命令既下,值此戰事已起,沒有功夫多作爭執的關頭,兩人也隻好聽令。便兩人稍緩馬速,等到了李道宗引統的後隊趕到,即引領後隊,按照既定陣型迅速展開,緊密跟隨李世民親率的前隊,形成前後響應之勢。
    殺是正殺在興頭上,但李世民不愧是天生的帥才,仍存著冷靜的理智。
    突破了當麵的這團定楊兵後,他略作張望,從前、左、右三側臨近的定楊兵的人頭簇擁中,望到了幾麵別的團的團旗。長槊指之,他喝令問道:“誰為我奪此敵旗?”
    史大奈剛轉馬還來,聞得令聲,當即撥馬再馳。丘行恭、長孫順德、李道玄、秦武通、公孫武德諸將你追我趕,亦分別朝這幾麵敵旗殺去。卻史大奈諸人,盡是一當百之勇士,加上馬又好、披掛精甲,定楊兵的步卒人數雖眾,無人是彼等一合之將,真如狼入羊群,李世民的命令幾乎是剛下,這幾麵被他指點的敵旗,就相繼被史大奈等奪下,順帶多了幾顆人頭獻回。
    兩軍交戰,本軍將士的陣型拉開,要想能夠指揮順暢,所靠者,旗鼓也。且大多時候,旗更要緊。這幾麵敵團的團旗一被奪掉,周圍的這些定楊兵立刻就如無頭蒼蠅,徹底陷入了混亂。
    李世民抓住戰機,縱馬揚槊,率領前隊,繼續突進。
    如前所述,劉武周的三個前排步卒陣,所列之陣,占地方圓十幾裏,——隻是列陣,占地就十幾裏方圓,轉為衝鋒後,隊形分散,占地麵積就更大了。東西麵不說,南北麵寬達四五裏。卻李世民等所向無前,若從半空望下,此際可見,他們這支千餘騎的隊伍,前後兩隊,配合默契,前突後擴,簡直是在橫衝直撞,不到兩三刻鍾,就由南到北,穿透了整個定楊步陣。
    不知手殺了多少敵兵,敵人的鮮血飛射到李世民的衣甲上,此刻他的鎧甲已染滿血汙!
    北邊,是定楊兵的陣右,其部的主力騎兵位列於此。但這個時候,大多的騎兵,如尉遲敬德所率之精騎、鬱射設所率之突厥騎,都已向唐陣發起衝鋒,因在定楊兵的陣右,這時卻已是沒有多少騎兵。分了羅君副部前去阻擊、牽製定楊兵餘在陣右的預備騎兵,李世民單手撐著馬槊,另一手摘下水囊,打開麵甲,灌了兩口水,左眺劉武周留下的步卒預備隊情況,右眺正在奮力迎擊殺到的定楊兵主力的竇軌、梁實陣,又往前,看了看才剛殺過來的血路。
    “賊兵陣厚,我等隻殺透一回,不足破賊。公等可還有氣力,從我再殺一陣?”
    丘行恭、長孫順德、李道玄等同聲回應:“敢從殿下再戰!”
    李世民觀望了片刻人山人海一般,湧向本軍主陣的定楊兵步卒,遙指向了東南方位的一部定楊兵,說道:“望其部旗,是尋相部。前次蒿澤,讓尋相逃走了,這一陣,我等便破其部!”
    帶回麵甲,輕鬆地水囊放好,李世民馳馬舉槊,引率這千餘精騎,再度殺入敵陣!
    戰馬再次加速,馬槊前頭,是望之無盡的敵兵,李世民卻不僅不覺得疲累,熱風撲麵,敵兵驚恐的神情映入眼簾,他戰意更熾,胸中唯激蕩著破敵的暢快,——這是屬於他的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