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章:太子緣何謀反!(求首訂求月票)

字數:8912   加入書籤

A+A-


    謀反!!!
    當這個詞從李承乾的嘴裏說出來後,整個大殿突然間就變得一片死寂。
    李世民抬手指向太子,手指都在顫抖,嘴角更是哆嗦個不停。
    他一直都是不信的,對於太子,李世民自認是從來沒有虧待過。
    最多是這幾年,稍微有些偏愛青雀了一點點,隻是這也是對青雀的補償啊,太子應該要理解的。
    高士廉一臉的不可置信。
    他怎麽都不會想到,太子真的要謀反。
    而且還要當著陛下的麵說出來。
    就算你想謀反,也不能當麵說啊。
    除非
    突然想到什麽,高士廉瞳孔收縮。
    除非太子早有準備。
    難道,外麵已經全是太子的人了嗎。
    高士廉有些緊張起來,甚至還有些期待,畢竟他都已經半截身子埋入土裏了,能看到兩次大場麵,那也是不錯。
    對比嚇得瑟瑟發抖的紇幹諾,李泰滿臉興奮,嘴角都要翹成歪嘴了。
    什麽叫山窮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這就是了。
    原以為頂多讓父皇對太子有所猜忌,沒想到太子直接原地自爆。
    “太子緣何謀反!!!”
    李世民的怒氣值,已經臨近爆表。
    這是他一直以來最為擔心的事情,沒想到現在要成了現實。
    怒吼聲在整個大殿內回蕩,門外偷聽的李安儼內心一跳,手下意識的搭在了劍柄上。
    這一刻,終於要來了嗎。
    隻等太子一聲令下,他就要破門而入。
    殿內。
    李承乾麵色自然,好似絲毫沒有因為謀反的事,有什麽太大的情緒波動。
    眾人的反應,本來就在他的預料之中。
    “父皇在說什麽?我謀反?我什麽要謀反?”
    “哦,是父皇誤會了,我說的是紇幹承基謀反。”
    這番解釋,頓時讓李世民拔升的怒氣停歇。
    質問道:“太子這話是何意?紇幹承基難道不是你的心腹嗎。”
    李承乾點頭道:“對,他是我的心腹衛士,所以我在發現他謀反的事情後,便第一時間就將他處死了。”
    事情好像有了反轉,李世民眉頭皺起,道:“太子你把話說清楚一點。”
    李承乾看了一圈眾人,而後解釋道:“早先一段時間,大概是在去年年底吧,我就發現紇幹承基似乎有什麽事情在瞞著我。”
    “一開始我並未太過在意,直到前段時間,才發現紇幹承基好像突然多了許多錢財。”
    “這讓我有些好奇,原以為是其受賄,然而通過調查後便發現,他竟然在準備謀反之事。”
    “於是我就把他賜死了。”
    這話一出,眾人自然是不信的,主要是太過玄乎了。
    紇幹承基不過是東宮衛士,他謀的哪門子反?
    這不純屬扯淡嗎。
    李泰陰惻惻在一旁說道:“大兄這番說辭,可有些站不住腳。”
    “紇幹承基是大兄的心腹衛士,沒少得大兄賞賜,他謀反是為了什麽,他又有什麽能力謀反。”
    李泰的話雖然不好聽,但個中道理沒錯。
    謀反這種事情,誅九族的大罪,也不是隨便什麽人就能幹的。
    高士廉此時聽出來了一些端倪,道:“太子還是講述清楚些為好。”
    李世民沒有說話,隻是看向太子,等待其如何述說。
    李承乾掃了一眼李泰,而後道:“紇幹承基自然不是主謀,主謀另有其人。”
    李世民追問道:“是誰!”
    李承乾對上李世民的目光,毫不避讓,然後輕輕歎息一聲,道:“是五弟。”
    這話一出,眾人皆驚。
    李泰更是道:“大兄切莫胡言,五弟尚且在齊州封地,又如何做這等謀反之事。”
    高士廉聽到這裏,放鬆不少,畢竟齊王李祐跟他沒有血緣關係。
    李世民麵色有些怪異,如果太子說別人,他肯定不信,但齊王李祐的話,還真是有可能。
    李祐的外祖父陰世師,隋末與代王楊侑留守長安。
    李淵太原起兵後,李淵幼子李智雲被陰世師所殺,年僅十四歲。
    李淵是最為注重親情的,四子李玄霸早夭,他都要想讓李世民的兒子李泰過繼,又何況是疼愛的幼子李智雲。
    並且陰世師、骨儀又讓京兆郡訪李淵家族的五廟墓葬所在並發掘。
    挖人祖墳啊,此仇不共戴天。
    李淵入長安後,亦以陰世師、骨儀等拒義兵為由將其殺害,但他也沒把事情做絕,留下了陰氏姐弟。
    陰氏因長相貌美,賜給了李世民為妃。
    然陰氏與李唐可謂國仇家恨。
    畢竟是自己的兒子,李世民沒有因為上一輩的恩怨就有所虧待。
    且陰月娥頗得寵愛,授陰妃正一品,陰弘智揭發隱太子李建成昆明池之變陰謀有功。
    又得到姐姐照顧,遷吏部侍郎、禦史中丞。
    可謂榮寵至極,隱隱有與司空長孫無忌分庭抗禮之勢,不少勳貴子弟與之交攀。
    “太子可有證據。”
    李世民已經內心已經有所猜測,太子這般冷靜,應當是手上早就有了鐵證。
    李承乾點頭道:“自然是有的,亦是因為看到了紇幹承基與陰弘智,還有五弟之間的來往書信,鐵證如山,因此這才將紇幹承基賜死。”
    李世民此刻是已經信了,內心隱約有些煩躁。
    雖然不是太子謀反,可齊王李佑也是自己的兒子。
    問道:“齊王意圖謀反,太子為何幫其隱瞞。”
    這般三番兩次的質問,李承乾有些不爽。
    “難道陛下是覺得我跟五弟一同謀反嗎?”
    李世民也感覺到自己的語氣有些過分了,便軟了下來:“朕當然沒有這個意思,那些證據可還在你手上。”
    李承乾點點頭:“在,我這就讓人拿來。”
    隨後看向一直跟個木頭人那樣,杵在李世民身側的張阿難。
    “勞煩去趟東宮,讓太子妃到我寢宮下,把先前我藏起來的箱子裏,那些書信拿來。”
    張阿難沒有回答,而後看向陛下。
    李世民點點頭,張阿難這才離去。
    有來往書信的鐵證,很顯然,齊王李佑是真的在準備謀反了。
    轉頭看來,所有的一切都說得通了。
    太子突然賜死紇幹承基,是因為發現了其跟齊王共同謀反之事。
    紇幹諾可能聽到過隻言片語,但不了解事情經過,紇幹承基也不可能帶著兒子一起謀反。
    所以下意識認為,賜死父親,是因為暴露了太子謀反的可能。
    至於紇幹承基刺殺魏王,在李世民的眼裏,則是成了齊王的暗中指使,意圖挑撥加深魏王跟太子的矛盾,從而混亂長安,讓他有機可趁。
    如此說來,太子完全就是被冤枉了啊。
    李世民內心是有些愧疚的。
    因為在此前,他一直覺得太子的謀反可能性很大,所以很不相信。
    現在有了反轉,就感覺對不起太子了。
    “朕知曉你,是比較在乎兄弟情誼的,隻是謀反這樣的大事,你不應該為其掩蓋,應該及時的告訴朕。”
    這個時候,李世民的語氣,已經變得很是溫和。
    對比李泰暗中的咬牙切齒,高士廉則心情舒暢,內心大石落地。
    “我並非是要替齊王隱瞞謀反的事,而是不想引發太大動蕩,以至於事情鬧得過大。”
    “早些時日,我已經派人前往齊州,讓齊王秘密趕回長安,我沒有跟其說明緣由,想必齊王雖有遲疑,但在這個時候,還是會回來。”
    “我是準備屆時將他控住,再將其帶到父皇麵前,如此便能簡單的覆滅一場謀反之事,也不會鬧得人盡皆知。”
    “他畢竟是我的兄弟,我不忍心看到他做下這等大逆不道之事。”
    “對於齊王的事情,通過紇幹承基,我也有少許了解,謀反並不是他的本意,而是受到了陰弘智的挑撥。”
    “齊王在還沒有就藩的時候,陰弘智就讓齊王暗中招募衛士,紇幹承基便是在那個時候,被陰弘智重金賄賂。”
    “齊王就藩後,陰弘智一直還為其出謀劃策,慫恿鼓動,這才有了如今之事。”
    李承乾一番話說完,李世民是又喜又怒。
    喜的是太子沒有辜負他的期望。
    怒的是陰弘智竟然如此狡猾,枉費了他的信任。
    昆明池政變,是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布置的一場鴻門宴。
    李建成在昆明池設宴並邀請李世民,為李元吉將去平亂的大軍踐行,實則是要殺李世民。
    當時,李淵已經將秦王府的大將尉遲敬德,秦叔寶等人,調與齊王李元吉,幫助平亂。
    而坑殺這些大將,也屬於是政變的一部分。
    甚至李建成還想好了事後這麽應對李淵,就與齊王串通,說李世民因病暴斃,而他自己,則想辦法遊說李淵讓位給自己。
    其實也是跟李世民一個路子,逼宮!
    然而這一切被東宮的一個小人物王晊,聽到了,更不幸的是,他還是李世民的臥底。
    所以,這個計劃沒有成功,反倒成了李世民“玄武門之變”的一個導火索。
    話說回來,無論李世民的是“玄武門之變”,還是李建成的“昆明池政變”,都是置對方與死地。
    而最悲劇的是高祖李淵了,無論誰成功,他都被兒子趕下台。
    從這個角度來看,謀反繼位,還真就是大唐的祖宗之法。
    這也是李世民在殺掉太子李建成跟齊王李元吉後,李淵最終沒有對李世民出手的原因之一。
    畢竟兒子們都一個樣,哪怕是除掉李世民,再換個兒子,也不可能好到哪裏去。
    心灰意冷之下,李淵幹脆放手了,任由李世民當了太子,把朝堂大權都交給他。
    實際上李淵是有能力除掉李世民的,雖說李世民功勞很大,得到了軍中將領的擁護,但長安城內,也不過隻有八百衛士。
    若李淵狠心殺子,隨便調動幾千兵馬圍了秦王府,李世民也沒有什麽反抗的能力。
    這就是李家人的特點了,殺得厲害,卻又很注重親情。
    一如現在的李世民,何嚐不是如此。
    陰弘智的功勞,則是在當時站出來,向李淵揭露了太子李建成等人昆明池政變的陰謀。
    這也使得原本要領兵平亂的李元吉,因此被李淵取消了統兵權,救下了李世民麾下,原本要被坑死的大將們。
    這個時候,李泰感覺到非常憋屈。
    他想盡辦法要打擊太子的計劃,反而是成全了太子。
    他看到,父皇看向太子的眼神中,很是滿意跟愧疚。
    再想要從謀反這塊去打擊太子,可就不是現在這麽簡單了。
    在紇幹承基這件事上,太子竟然隱藏如此之深。
    李泰瞧了一眼紇幹諾,原本他也猜測過是不是太子特意派過來的臥底,現在看來,這分明是太子用來撥動此事的棋子。
    當事情全部展開後,李泰就明白,不僅是自己,包括房玄齡,都遭到了太子的算計。
    在太子拿到紇幹承基跟齊王來往的書信,賜死紇幹承基的同時,這個局就已經在謀劃了。
    不,可能更早,甚至紇幹承基跟齊王的來往,說不定太子早就知道了。
    原本李泰想的是,哪怕不能廢掉太子上位,也至少能讓父皇對太子有所猜忌,可現在這樣,全都泡湯了。
    父皇心中,必然對太子可能猜忌蕩然無存。
    連自己被刺殺這樣的事情,也完全讓齊王李佑成了擋箭牌。
    李泰聽完太子的話後,甚至自己都覺得,紇幹承基刺殺自己,就是齊王在暗中挑撥。
    齊王是有這個需要跟動機的,目的也很明顯。
    但他清楚,肯定是太子幹的。
    然紇幹承基已死,死無對證,已經完全沒有了辦法。
    到時候,就算是齊王不承認也沒用,父皇對其已經完全沒有信任。
    隻會覺得其臨死前,還想要鬧上一番。
    殿外,李安儼緊繃的神經,終於是放鬆了下來,一直搭在劍柄上的手也放下,手心已然滿是汗水,後背都有些濕透了。
    一直在門口偷聽殿內的動靜,大致的情況,還是聽明白了,這幾次反轉,讓他心跳加速。
    難怪杜荷說讓他放心,太子自有應對之策,原來竟是這般。
    謀反的人,竟然是齊王,而不是太子。
    同時,李安儼也對太子印象大改,這等謀劃算計,簡直讓人目眩神迷。
    哪怕對房謀杜斷加在一起,也毫無遜色。
    如此太子,何愁大事不成。
    “大哥?”
    李安儼旁邊心腹有些疑惑的低聲問了一句。
    畢竟這次臨時換崗,是李安儼進行的安排。
    他們雖然不知道太子謀反的事情,但也隱約察覺到可能有大事發生。
    李安儼可是在殿外偷聽,旁邊的心腹都看著的。
    “無事,好生當值。”
    “是。”
    不多時,張阿難也從東宮返回。
    同時手上還有一遝書信,足足有十多封。
    李世民麵色難看的接過書信翻閱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