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偽造太子謀反證據

字數:10089   加入書籤

A+A-


    向二鳳闡明自己的政治主張,是很有必要的事情。
    這就相當於給二鳳一個訊號。
    我要去幹世家了,你可不要在拖我後腿。
    從局勢來看,能很大程度緩和二鳳搞幺蛾子。
    “還是不要做得太過分了。”
    李世民想了良久,最後也隻能憋出這句話來。
    他的思想跟李承乾不同,畢竟是既得利益者,本身李氏也屬於門閥。
    隻是現在當了皇帝,屁股的位置換了,想法就有些不同了。
    可在李承乾看來,轉變得還是不夠徹底。
    “那就要看他們怎麽做了,真要當刁民,我也攔不住啊。”
    “這麽大的胃口,也不怕給吃撐了,真是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
    李承乾笑嗬嗬的說道,頗有談笑殺人的意味。
    “也要考慮些影響,若下手太狠,屆時出了大亂子,四處動蕩不休,於民不利。”
    李世民也不好說,要是鬧大了,都逼著我廢你這個太子咋辦。
    那到底是廢,還是廢呢?
    李承乾咧嘴一笑,雪白的牙齒反射出淩厲寒光。
    “哪有什麽亂子,都是叛賊罷了。”
    太子很固執,二鳳心很累。
    其實李世民想說,就不能等等,等朕駕崩了,你再去幹。
    那你當個暴君,跟朕也沒關係了。
    他還是很在乎自己的名聲的。
    自從玄武門後,就更在乎了,不然這些年不至於被臣子騎在頭上,還笑嗬嗬的。
    人都有脾氣,但能夠忍住脾氣,才是本事。
    李承乾就沒有這樣的本事。
    也不想學這樣的本事。
    我也要麵子,但麵子這個東西,從來不是別人給的,而是自己掙的。
    諫官?
    遲早把這個官職都給廢了。
    留他作甚,給自己添堵嗎。
    宴席結束後,正旦大朝也算是結束了。
    下次熱鬧,就是十四天後的元宵佳節。
    那是休沐的快樂,跟今天不一樣。
    回去的路上,內侍文忠稟告道:“殿下,房玄齡很早就離了宴席,說身體不好。”
    “去哪了,直接回家了?”
    “務本坊盯著的人,沒看到其回家,應是換了馬車,不知去了哪。”
    李承乾微微沉吟。
    房玄齡連正旦大宴都不參加了,能去哪呢。
    李承乾有一種預感,這麽偷摸行事,很可能是在謀劃針對自己的陰謀。
    畢竟房玄齡雖然不夠果斷,但也不是傻子。
    確定下來的事情,肯定是會去想辦法完成。
    現在都明確站在魏王那邊了,總不至於還來討好自己。
    “你派人去大理寺問問,看房玄齡是不是去了那邊。”
    “還有,讓你策反房玄齡身邊的細作,怎麽到現在還沒消息。”
    內侍文忠無奈回道:“殿下,房玄齡身邊的,都是跟了他多年的老人,奴婢使再多錢財,他們也不應啊。”
    李承乾訓斥道:“蠢貨,想想那些校尉,為什麽能背叛我,錢財不能解決的事情,那就去想其他辦法,這等事,還需我教你嗎。”
    身邊的人,著實是不堪重用啊。
    內侍文忠除了忠心,其他的啥也沒有了。
    “是,奴婢立即就去辦。”
    李承乾道:“你好歹也是東宮的宦官頭頭,挑幾個精明懂事的,這很難嗎。”
    “自己沒本事,就把事情交給有本事的人去做。”
    “你在孤身邊這麽多年,還怕孤把你棄了不成。”
    文忠的心思,李承乾也是懂的。
    怕有了新人,忘了舊人。
    被其他人後來居上,就占著茅坑不拉屎。
    但一而再,再而三辦不好,李承乾的忍耐也是有限度的。
    “殿下教訓的是,奴婢這就去找能辦事的人。”
    內侍文忠趕忙回道。
    回了東宮,李承乾要處理的事務還挺多的。
    首當其衝的,便是煤礦的事情。
    思來想去,最後李承乾決定安排張思政去。
    怎麽說也是多年心腹,忠誠這塊不是問題。
    主要是煤礦開采一旦運營起來,裏頭油水太厚,容易滋生蛀蟲。
    張思政戀權不貪財,倒是勉強能用。
    想了想,李承乾把狄知遜叫來。
    “拜見殿下。”
    “孤準備辦個開采石炭的商號,叫你來,是幫孤寫個章程。”
    狄知遜恭敬道:“請殿下示下。”
    李承乾講述道:“萬人左右的規模,主要作於開采石炭,非徭役,結算工錢,類似於長工。”
    “孤仔細想了想,不打算以月錢的方式,而是多勞多得。”
    “每挖十斤石炭,便算作一文錢。”
    狄知遜有些驚訝,不由道:“殿下仁慈。”
    挖礦的工具主要是鐵鎬、鐵鍬,在賣力的情況下,每人每天挖個幾百上千今是能達到的。
    按每人八百斤算,每天能得八十文,每月就是兩千四百文錢了。
    要知道長安外的百姓,在沒有天災人禍,種地豐收的情況下,按照一家五口人,種地所得糧食除了滿足自家消耗外,有一定剩餘可出售的情況來估算,每月也就幾十文到幾百文錢不等的收入。
    除此外,農閑時也可能通過參與一些手工業、商業活動或者給富戶打工等方式獲得收入。
    而去挖礦,每月能得兩千文往上,幾乎相當於正常家庭大半年的收入了。
    這個價格,不可謂不高。
    消息一旦傳開,必然使得大量百姓蜂擁而至。
    狄知遜遲疑道:“殿下說的,是粗石炭,還是加工後的石炭。”
    這裏頭水分很大,十斤粗石炭,經過加工篩選後,可能就一半都不到了。
    李承乾笑道:“當然是粗石炭,難道挖礦後,還要守在旁邊看著加工不成。”
    狄知遜有些羞愧,知道問題問傻了。
    主要是太子的價格,給的委實離譜。
    李承乾繼續道:“除此之外,所有挖礦的匠人,必須要有我大唐戶籍,無戶籍者,不可結算工錢。”
    狄知遜眼睛一亮,頓時就明白了太子為什麽給出這麽高的價格了。
    沒有戶籍不得入工,這分明是針對那些隱匿人口。
    百姓沒有戶籍,為什麽不願意自己要官府去辦理戶籍。
    是因為世家阻攔嗎,並非如此。
    幾千萬人呢,誰能攔,又怎麽攔。
    有著本事,不如自己當皇帝了。
    關鍵是在於,給世家種田,不需要交稅,隻需要交租,交租的價格,遠低於朝廷的賦稅。
    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家都甘願當黑戶了。
    比如五姓七望的地盤,甚至是一整個村都不在官府的登記上。
    可是現在,有了新工作,比種田賺得更多,那就是完全不同的情況了。
    “殿下英明。”
    狄知遜由衷感歎道。
    李承乾繼續道:“采礦的匠人,包吃包住,一日三餐,每餐有油水,血條湯。”
    “入礦工作者,必須佩戴口罩,違者一次警告,兩次罰款三十文。”
    煤礦工人很容易得塵肺病,這是不可逆的。
    就現在的工作條件來說,也沒有什麽好的防護方式。
    口罩能防止粉塵,動物血能排塵。
    就不差這點成本了,算是積德行善。
    狄知遜用紙筆進行記錄,沒有詳細去問血條湯跟口罩的作用。
    但包吃包住,日供三餐,這個誘惑確實很大。
    意味著隻要努力幹,月入三千錢不是夢。
    寫完後,狄知遜思索回道:“殿下雖有規定,無戶籍者不得入工,然而晉州距長安甚遠,必然會有不法之徒暗中假借他人名義上工。”
    “臣認為,可以限定每人每日所采的石炭量僅為千斤,超出千斤之後便不再計酬。”
    “如此一來,便能有效杜絕那些想要借助他人戶籍上工之人。”
    李承乾點點頭:“不錯,便按你說的,把這條也加到章程中去,回去後,若有其他好的想法,也可隨時通稟於孤。”
    “是,殿下。”
    能為太子辦差,狄知遜還是很高興的,這意味著以後升遷的路不遠了。
    招工的事情安排完,還有關於煤礦加工的問題。
    李承乾慶幸前世去過煤炭博物館,對於古法加工這塊,還是有一定的認知。
    比較關鍵的流程,隻要是在水循環的洗煤這塊,能夠快速有效的提高精媒的產量。
    便就召集東宮的工匠,探討設計這些工具。
    一直忙到晚上,工匠們也摸清了思路。
    晚膳時,李象也回來了。
    講武堂上午休沐,今日雖然沒有操練,但兵法課還是要上的。
    而且晚上還有掃盲課程,不過李象就不用去了。
    為了更好的培養長子李象,現在每次就膳,李承乾都會讓李象跟著一起。
    還有蘇玉兒,小李厥。
    也算是闔家歡樂,熱鬧一堂。
    今年五歲的小李厥,總是能嘰嘰喳喳說個不停。
    原本有些內向的李象,這段時候感受到父愛,也開朗了許多。
    吃飯時,蘇玉兒試探著說,要給太子尋側妃。
    李承乾笑著拒絕了。
    並非不好色,男人本色,隻是現在事情多。
    況且有需要的時候,東宮裏還怕沒漂亮的胡姬宮女嗎。
    來個興致,隨便拉一個就成。
    能入東宮的胡姬跟宮女,相貌身段,自然是不差的。
    這對於胡姬宮女來說,哪有拒絕的道理,能接住就是潑天富貴。
    若是能誕下子嗣,即便是庶子,也是攀上枝頭當鳳凰。
    況且這樣的事情,李承乾也不是第一次幹了。
    要不然也沒有現在的李象。
    “這段時間,講武堂的學子們,在識字這塊進度如何。”
    李承乾吃著羊肉夾蔬菜夾胡餅,順口問道。
    對於講武堂還是很關心的。
    但不識字,確實是硬傷,字都不認識,學兵法完全是扯淡了。
    李象搖搖頭說道:“父親,講武堂的學子們識字進度甚是緩慢。識字一事,於他們而言,實乃艱難。”
    李承乾微微皺眉,放下手中的食物,問道:“為何如此艱難?”
    李象思索片刻後回答道:“父親,這些學子大多來自平民之家,自幼未曾有良好的讀書環境。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每日所慮皆是溫飽生存之事,哪有機會識字習文。”
    “且識字需從最基礎的筆畫、讀音開始,猶如搭建高樓需從一磚一瓦壘起,這過程極為漫長而枯燥。”
    “再者,識字並非一蹴而就之事,需反複記憶、書寫,方能牢記於心。可他們平日裏還要進行操練,時間本就緊張,分給識字的精力便更為有限。”
    李承乾聽後,陷入沉思。
    在古代,識字確實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情。沒有後世的教育體係和教學方法。
    即便是有了學習的環境,進度也非常緩慢。
    轉念一想,既然沒有,那為什麽自己不弄一本出來呢。
    想到這裏,李承乾也沒了繼續吃的興趣,起身去書房,吩咐內侍文忠,去拿一冊千字文來。
    千字文是現在主要啟蒙教育書籍,南北朝時期梁朝的周興嗣編纂,從皇室貴族到普通百姓家庭都用。
    內侍文忠拿來千字文的書冊。
    李承乾提筆抄錄。
    但寫下去的字,卻不是繁體字了,而是簡體字。
    且在每個簡體字上,加上了拚音標注。
    簡體自古有之,簡稱俗字,又稱俗書。
    簡化的俗書並不屬於朝廷規範用字,主要是民間所用。
    用得最多的,就是賬房先生了。
    簡體字筆畫少,速度快的特點,用於記賬,快速記錄更為實用,省時又省事。
    因為流行民間,寫法就比較隨心所欲了,一個字就會有很多種寫法,除此外還有異體字,錯別字的衍生,比如貳貮貳。
    為了讓講武堂的學子,更快更好的識字,李承乾決定推廣一套標準的簡體字。
    簡體字比之繁體字,優勢在於易識易記,簡體字筆畫相對較少,結構更加簡潔,大大降低了認讀和記憶的難度。
    對於初學者來說,更容易掌握和識別,能夠加快識字的速度,提高學習效率。
    例如“馬”字,簡體隻有三筆,而繁體“馬”有十畫,簡體的“馬”明顯更容易被記住。
    除此外,還有更為特殊的好處,當講武堂都在用太子創辦的簡體字時,在思想上,就更加容易統一了。
    簡體字的千字文寫完,李承乾就讓內侍把李象,薛仁貴,裴行儉,蘇定方,還有狄仁傑全都叫來。
    五個學子班,正好安排五名老師。
    至於先前負責教導講武堂學子的老師,那就撤了吧。
    ——
    務本坊,房府。
    “父親,這等事你親自去,恐是過於危險。”
    “一旦被太子知曉,怕是”
    房遺直小心勸說道。
    房玄齡無奈道:“我若不冒險前往,陰弘智又會信得過嗎。”
    “正值正旦,太子那邊自然無法顧及。”
    房遺直沒在繼續說,其實還是有可能被知道的。
    這裏頭最大的危險就在於,如果太子知道父親在謀劃揭露其謀反之事,會不會惱羞成怒,強行打殺。
    這種可能性,對於太子的秉性來說極大。
    “齊王那邊,都是太子的人,父親要如何見他。”房遺直問道。
    房玄齡搖搖頭:“齊王就不必見了,其膽小如鼠,最易壞事。”
    “況且他知之甚少,也不需要他,我已問過陰弘智,紇幹承基其實是沒有跟齊王通信過的,太子先前所言,純屬捏造。”
    “如今紇幹承基已死,隻需要拿到他生前字跡,加以偽造,再有陰弘智的回信,便能確定太子嫌疑。”
    房玄齡隻需要在這些真的書信裏,參上一份假的就行。
    也不算是全假,畢竟陰弘智的筆跡是真,太子謀反也是真。
    房遺直擔心道:“單是如此,僅憑書信,怕不能扳倒太子。”
    房玄齡道:“我也未曾想過,僅靠一封書信就讓陛下廢太子。”
    “這隻是需要準備的小部分證據罷了。”
    ps:月底求月票,規矩我懂。200月票加一更,目前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