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李泰:拉晉王入夥
字數:9563 加入書籤
東宮,晨曦微露,寒風凜冽。
太子內侍文忠,已經在寢宮麵前等候了。
昨日平康坊頤指氣使,今日太子麵前卑微奴婢。
作為太子內侍,是需要全天候命的。
晚間,太子睡了他才能睡,清晨,太子未醒他就要醒。
這時,寢宮殿門打開,一宦官出來低聲道:“文內侍,殿下醒了。”
門口值夜的衛士微微退開兩步。
文忠點點頭,大手一揮,身後的三宮女三宦官,頓時行動起來。
跟著進入到寢宮正廳作準備。
井然有序的開始動了起來。
洗漱的水盆裏倒入熱水,調式水溫。
調好後會倒一些出來,文忠伸手探去,點點頭:“可。”
漱口的鹽水,也會倒一些在另外的碗裏,文忠倒入口中感受溫度,點點頭:“可。”
還有太子今日要穿的衣服,也需要先熱了。
這時,宦官再報:“殿下起床了。”
文忠便帶著宮女宦官進去寢房。
寢房內很暖和,數個火盆供暖。
除了文忠帶進來的人外,另有四名宮女,四名宦官。
這八人是在殿內侍寢值夜的,比如照看火盆,或是太子起夜等等,負責太子入睡後的事務。
後世影視裏行刺太子或皇帝是一件很搞笑的事情。
也許是編劇沒體會過,窮人難以想象富人的生活。
就像是百姓認為,皇帝種田肯定用的金鋤頭一樣搞笑。
李承乾此刻已經坐在了床榻上了。
大部分時候,太子妃蘇玉兒是不會同寢的,即便是皇帝,也不會天天跟皇後睡一塊,都是分床睡。
整夜侍寢那就是恩寵了。
“殿下,醜時末之際,兩名獵命郎君撬開樓板,試圖刺殺高麗王族。”
“紀縣尉適時阻止,進行抓捕。”
“現四人已經被陸仝押入金吾衛將軍府監牢中。”
“另,陸仝上報,昨日行動前,有人意圖擅闖平康坊西門,通風報信,是平康坊裏正。”
“奴婢鬥膽猜測,這裏正是崔文聖的人。”
“還好殿下運籌帷幄,提前布控,安排陸仝率領金吾衛鎮守,否則還真要被他們得手了。”
李承乾在洗漱之際,內侍文忠便在旁邊一邊服侍,一邊匯報。
聽到事情的發展,李承乾也沒什麽好意外的,要是這樣還能讓人跑了,那才意外。
紀昭還是有能力的,至少是個能辦事的人。
陸仝也算。
“他們也是運氣不好,都醜時末了,多等會宵禁就開了。”
李承乾洗完手說道。
內侍文忠道:“陸仝把守了萬國酒肆,那兩個獵命郎君,也收不到崔文聖的消息。”
“殿下,現在要把崔文聖進行抓捕嗎,若是再晚些時候,恐怕他就要逃走了。”
李承乾道:“抓他幹嘛。”
文忠有些疑惑:“如今高麗王族在我們手裏,有了人證,可定他叛國不難。”
李承乾搖搖頭:“如果我沒猜錯的話,得到消息後,崔文聖已經逃走了。”
內侍文忠連忙道:“他們跑不快的,可是要立即讓緹騎前去追捕。”
李承乾此事正在更衣,聞言道:“孤就是要讓他跑,他不跑,勾結高麗的事情,又怎麽能牽扯到魏王那邊去呢。”
“隻有他跑了,這事才能落下。”
“崔文聖是個聰明人,即便是把他抓了,也會死不承認跟高麗勾結,更不用說牽扯魏王。”
內侍文忠顯然是沒有明白太子的意思,一臉秘密。
李承乾也沒解釋的必要,吩咐道:“讓陸仝把人都送到東宮監牢來。”
內侍文忠道:“殿下要親自審訊嗎。”
李承乾搖頭道;“不必了,先關著吧,關一段時間再說。”
“分開關押,除了給吃的,不要讓任何人跟他們說話。”
“這事崔文聖肯定會告訴魏王跟房玄齡,等他們知道了再說。”
隱而不發,有時候威脅更大。
另一邊,灞橋驛。
就像是李承乾猜測的那樣,崔文聖已經攜帶家眷出發了。
寅時宵禁解開後,崔文聖就得到了消息。
獵命郎君跟高麗王族,都已經落在了金吾衛陸仝的手裏。
陸仝是太子的人,說明太子已經知曉了他跟高麗王族勾結的消息。
事情到此,已經沒有了回轉的餘地。
崔文聖唯一的選擇,就是逃離長安,才能保全性命。
“信已經送過去了嗎。”
“已經送到公子那邊了,想來現在公子已經看到了。”
聽到這話,崔文聖才放下心來。
清河崔氏在長安不能沒有代表,現在隻能讓崔盛玉去主持了。
此時,馬車已經開始動了起來。
崔文聖有些留戀的看了一眼長安方向。
貞觀五年來到長安,至今已近十二年。
崔文聖以為,這輩子都會在長安一直生活下去。
一直到咽下最後一口氣。
誰能想到,如今隻能灰溜溜的逃走。
‘我會回來的。’
‘太子你且等著。’
崔文聖咽不下這口氣,他要魏王贏。
隻要魏王贏了,他就能再次堂堂正正的返回長安。
回到那住了十二年的府邸。
——
魏王府。
“魏王,清河崔氏長公子,崔盛玉求見。”
“請到正廳等候。”
李泰有些奇怪,這大清早的,怎麽崔盛玉就來了。
他不是每天都在給自己操練府兵嗎。
等李泰去到正廳的時候,崔盛玉已經在了。
“見過魏王。”
崔盛玉起身,作揖行叉手禮。
李泰笑道:“崔公子客氣,這麽早來,可是有什麽好事要跟本王說。”
崔盛玉聞言,有些尷尬。
“家門不幸,崔文聖勾結高麗,如今已然逃出長安。”
“什麽?”
李泰聽到這個消息,大吃一驚。
“這是怎麽回事!”
崔盛玉解釋道:“原本世叔是想跟高麗暗中虛與蛇委,等魏王跟太子征討高麗之際,以為魏王助力。”
“或也想著,借高麗之手,助魏王奪嫡。”
“然而事與願違,那太子手下,萬年縣縣尉紀昭,曾從營州帶回了兩名新羅貴族。”
“好巧不巧,這兩新羅貴族,見過那高麗王族,給認了出來。”
“世叔收到消息,連忙安排獵命郎君,行滅口之事。”
“然卻遭到太子算計,如今那兩高麗王族跟獵命郎君,都已經被抓進了金吾衛將軍,陸仝府邸的監牢中。”
李泰聽完,頓感不妙。
崔文聖是他魏王黨的核心人物,他做出的事情,很大程度上,是會代表魏王黨,也代表他的意願。
若傳出崔文聖勾結高麗,別人一定會想,是他魏王授意。
要是傳到父皇那裏。
可就糟糕了。
更何況,人都在太子手裏。
李泰臉色頓時陰沉下來。
“崔文聖!好大的狗膽!”
“這是要陷害本王不成,做出這等事情來,事先也不跟本王商議。”
“難道他暗中投靠了太子不成。”
看到魏王發怒,崔盛玉也不多說。
說投靠太子,他也不辯解。
李泰感覺自己就像是一拳打到了棉花上,更難受了。
對仆從吩咐道:“速傳柴令武過來。”
崔盛玉冷眼看著,半晌,這才開口道:“魏王息怒,世叔也是一番好意。”
“也許原本隻是想先把事情談成,這才稟告魏王知曉。”
“誰知這麽快就被太子的人發現,運氣太差。”
李泰冷哼一聲,道:“你們清河崔氏,給本王捅了這麽大的簍子。”
“可是想好了,要如何挽回。”
崔盛玉道:“如今人在金吾將軍府,如果魏王願意出麵,速度快一些的話,想來能把人先拿出來。”
李泰冷聲道:“誰不知道,那金吾將軍陸仝,是太子的人,又怎麽會聽本王的吩咐。”
“本王過去要人,即便是威逼,他也定然會快速通知太子。”
“且時,本王豈非是要蒙受這不白之冤。”
崔盛玉解釋道:“在下聽說魏王跟晉王關係好,何不叫上晉王一起。”
“晉王如今身為右金吾衛大將軍,若跟魏王一同去了,難道那金吾將軍陸仝,還敢違抗上官的命令不成。”
“隻要人出來了,以高麗細作之名,就地格殺。”
“如此魏王還能有發覺高麗細作之功。”
李泰這麽一聽,頓時感覺有些道理。
晉王是右金吾衛大將軍,再加上自己這個魏王,難不成那陸仝還敢不放人?
隻是晉王會答應跟自己一起去嗎。
李泰有些遲疑。
崔盛玉見魏王猶豫,補充道:“如今形式緊急,還請魏王早作決斷,若延誤了時辰,怕人就要到東宮去了。”
聽到這話,李泰當即應下:“好,就聽你的。”
說罷,也不遲疑,起身就吩咐仆從準備馬車,先行前往晉王那邊。
現在李治沒有住在自己的晉王府了,畢竟太遠。
右金吾衛大將軍府,則是在崇仁坊。
出門的時候,柴令武正好趕了過來。
“魏王這是去哪。”
看到李泰匆匆忙忙跟崔盛玉一起,柴令武不由問道。
“來不及解釋了,先上車。”
李泰招呼一聲,柴令武跟著上了馬車。
魏王的馬車很快,裏頭有個小案幾,坐四個人都不顯得擁擠。
馬車上,柴令武聽完崔盛玉的講述,亦是眉頭緊皺。
誰能想到這麽穩重的崔文聖,竟然會出現這樣的岔子。
隻是現在人都已經跑了,再怪罪也沒用了。
幸虧是人跑了,不然要是被抓起來,還更加麻煩。
“魏王,待會去了晉王那邊,先不要跟他說放人的事情。”
“屆時先帶晉王上車,然後直接去金吾將軍府。”
柴令武思索一番局勢後說道。
李泰自然明白這意思,道:“你的意思是,晉王會拒絕本王?”
柴令武道:“晉王肯定是不想摻和到魏王跟太子之間的事情來,不會說明著拒絕魏王,但或許會找其他借口。”
“所以不如是先斬後奏,找個借口,先把晉王帶過去。”
“到了地方,晉王自然就沒有拒絕的道理了。”
柴令武的小算盤很精,這是吃準了晉王雖不想參與,但也不好意思拒絕魏王。
崔盛玉讚同道:“如此最為穩妥。”
聽到兩人都這麽說,李泰也點頭道:“好,便是如此行事。”
右金吾衛大將軍府。
李治正在查看先前的一些卷宗。
自然擔任了這個職位,自然就要做好。
右金吾衛負責整個萬年縣的治安,巡查,抓捕犯人。
不看不知道,右金吾衛的甲庫中,涉及到的卷宗,竟然已經堆積如山。
這裏頭有很多,是犯罪之後跑了人,而金吾衛又沒抓到的犯人。
對於金吾衛來說,如果犯人逃離長安城,基本上就是擱置了。
實際上因為人手不足的關係,如果不是有人提供消息,很少會有金吾衛去搜捕罪犯。
右金吾衛聽上去人很多,常備一萬五千多人。
實際上單單是宵禁巡查,就要去掉五六千人。
再加上武侯鋪的人員,又是幾千人。
而大將軍府,跟左右將軍府,又各掌一府之兵,這裏就有三千餘人。
剩下兩千人左右,要負責整個長安城一半的區域,五十四個坊,自然是管轄不過來。
所以這就衍生了一個特殊的職業:捉刀人。
協助金吾衛抓捕罪犯,換取賞金。
“義府,你說要如何才能快速的清掉這些卷宗呢,堆積這麽多。”
“要是再放些年,恐怕甲庫都要裝滿了。”
李治向李義府問道。
李義府想了想,道:“金吾衛編製已然固定,晉王若增兵肯定是不行的。”
“或是可以借助外力,那些捉刀人我曾見過,有些還是不錯的,本事不差。”
“對於重犯,可提高賞金,那些捉刀人,也可以給他們一定的權力。”
李治微微皺眉:“給哪方麵的權力?”
李義府道:“若有捉刀人在武侯鋪接了案子,則登記在冊,在一定時限內,給予其臨時搜查之權。”
“可以打造一些腰牌給他們,作為辦案的憑證。”
“若超過時限未能完成,則予以收回。”
“如此自可快速將罪犯抓捕歸案。”
李治沉吟一番,道:“好,還是義府有辦法,此時便交由義府去操辦吧。”
“是。”
李義府現在跟隨李治,任職右金吾衛大將軍府長史。
這時,門外傳來一陣腳步聲。
“稟大將軍,魏王來坊。”
ps:國慶出門,堵車回來晚了,目前欠4更。感謝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