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太子再等二十年總是可以的吧

字數:10192   加入書籤

A+A-


    “為什麽!”
    “為什麽要這樣。”
    “父皇想要幹嘛!”
    魏王府中。
    李泰整個人都不好了,臉上的肥肉在顫抖,情緒麵臨崩潰。
    甚至是在害怕。
    柴令武在旁邊,房遺愛也在。
    最近房遺愛一直住在高陽公主府,得到消息後,立即就趕了過來。
    他們也有些緊張。
    魏王最大的根基是什麽?
    不是魏王黨,也不是文學館的大學士房玄齡。
    而是陛下啊。
    李泰所有的一切,都來源於二鳳的偏愛。
    這是他最大的底氣所在。
    一旦陛下不偏愛他了,李泰還能有什麽。
    隻需要收回他的不之官,那麽李泰現在所擁有的一切,都將會化作夢幻泡影。
    隻要被安排去就封,李泰等同於失去了奪嫡的資格。
    魏王黨相當於原地解散,五姓七望還會支持他嗎,顯然是不可能的。
    一道詔敕下來,房玄齡被調離,所有謀劃都成空。
    所有權勢都會煙消雲散。
    這讓李泰如何不緊張,不害怕。
    “怎麽辦。”
    李泰的聲音帶著很明顯恐懼。
    “也許事情沒有想的那麽糟糕,魏王。”
    “現在我們要做的,是打聽消息,陛下不可能突然間就偏愛太子。”
    “肯定是太子用了什麽陰謀才會如此。”
    柴令武冷靜的分析道。
    李泰突然想到昨天的事情。
    “會不會是,崔文聖勾結高麗王族的事情,讓父皇知道的。”
    “太子趁機添油加醋,所以父皇對我生氣了?”
    昨天李泰在崔盛玉的蠱惑下,去了右金吾衛大將軍府,然後拉著晉王李治,去了金吾將軍府陸仝那裏。
    一切都進行得很是順利,沒有意外的情況發生。
    抵達金吾將軍府的時候,晉王李治才知道此行的目的,雖然很無奈,但已經上了賊船,也下不來了。
    就像是柴令武猜測的那樣,李治沒有辦法當麵去拒絕魏王。
    然而當他們抵達金吾將軍府,要求陸仝把人交出來的時候。
    卻被告知,人已經被轉移到了東宮。
    這就徹底沒戲了。
    這種情況下,崔文聖已經不可能回來。
    他們隻能等著,看太子會怎麽出招,再來應對。
    頓時情況就變得被動起來。
    而到今天,又收到了這樣的消息。
    “魏王莫急,據我猜測,應該不是高麗王族的關係。”
    “若陛下因為高麗王族而懷疑魏王,那麽不應該是去到東宮。”
    “如果陛下對魏王有意見,應該是直接召魏王入宮對質,而不是轉而支持太子,這不符合陛下的秉性。”
    柴令武安撫著說道。
    聽到這麽說,李泰總算是心情平穩了一些。
    擔心則亂,人在害怕的時候,最容易的就是胡思亂想,想出各種壞的情況。
    “我也覺得應該不是高麗王族的關係。”
    房遺愛憋了半天,終於說了這麽一句。
    除此之外,他也不知道要說什麽。
    對於這件事,房遺愛倒是沒有魏王那麽擔憂,畢竟他現在已經是駙馬了,而且還是高陽公主,皇帝最受寵的女兒。
    雖然在公主府低聲下氣,可出了公主府,誰不給他房遺愛三分顏麵。
    高陽公主雖然下嫁,但聖人特許,高陽公主可隨時進宮。
    夫憑妻貴,房遺愛自然地位也跟著漲了。
    “那就速去打聽,東宮那邊,到底是個什麽情況。”
    李泰催促道。
    他現在吃不香,睡不好。
    就想知道到底是怎麽回事。
    ——
    皇城官署。
    尚書左仆射公廨。
    房玄齡清晨就已經在開始忙碌了。
    綜理朝政隻是簡單的四個字,然而這個工作,可不是普通人能夠勝任的。
    大唐三省六部製。
    作為尚書左仆射,須分管六部政務。
    公堂之中,是堆積如山的政務文書,房玄齡逐字逐句的斟酌著每一份奏報的內容。
    時而微微皺眉,思索著其中的問題,時而奮筆疾書,寫下自己的批注和意見。
    這些文書來自全國各地,涵蓋了稅收、水利、治安、軍事等各個方麵。
    簡短的審核與簽署,便關乎著大唐的穩定和百姓的福祉。
    文書還沒處理完,就要去參加六部議事,聽取六部今日要申報的各項內容。
    議事結束後,就已經是過了晌午了。
    這個時候房玄齡才想起,今天陛下沒有召來君臣議事。
    “大內今天可有消息傳來。”
    房玄齡開口問道。
    旁邊是尚書左丞狄孝緒,也就是狄知遜的父親,狄仁傑的祖父。
    “回房公,大內來了信,說陛下昨夜整宿未眠,早上才睡,因此今天的議事取消。”
    尚書左丞總領吏部、戶部、禮部相關事務,也是尚書左撲射的心腹之人。
    作為重要助手,除了日常工作外,狄孝緒還需要幫房玄齡收集傳遞信息。
    “整宿未眠?”房玄齡有些疑惑道。
    狄孝緒解釋道:“聽說是太子造出了一種新的遊戲,叫兵棋推演,可模擬戰爭。”
    “陛下聽後很感興趣,就去了東宮查看。”
    “然後就跟太子對弈,一直到今日天亮,於東宮吃完早膳後,方才回宮歇息。”
    房玄齡皺眉道:“這個消息,可是已經在皇城傳開。”
    狄孝緒回道:“還未傳開,多數都隻知陛下過夜東宮,尚且不知具體情況。”
    房玄齡微微沉吟,道:“把太子造兵棋的事情傳出去。”
    狄孝緒自然明白房公的意思,問道:“陛下留宿對弈的事情,也傳嗎。”
    “傳。”
    房玄齡很明白,若是模糊不清,必然會魏王有所打擊。
    不如是把事情說清楚了。
    這樣群臣就不會認為陛下對魏王不偏愛,偏愛太子去了。
    重點是放在兵棋這個遊戲上。
    陛下喜歡象棋,本來就是人盡皆知的事情,現在太子出了個新遊戲兵棋,陛下沉迷片刻,也是正常。
    “對了,賀蘭楚石最近的情況,可是清楚了。”
    想起太子這邊的事情,房玄齡再度開口問道。
    他每天的政務太多,太多事情自然就沒有精力親力親為。
    狄孝緒跟隨他多年,很多事情都會交給他去辦。
    “賀蘭楚石自從出了大理寺監牢後,便沒有再回東宮。”
    “此前太子跟侯君集見過一麵,應該就是關於賀蘭楚石的事情。”
    “也許是賀蘭楚石在平康坊爭搶胡姬之事,讓侯君集覺得丟了顏麵,所以如今應該是關在家中反省。”
    “屬下還聽別人說,侯君集之女是個母老虎,強勢得很,知道這個消息後,直接把賀蘭楚石打了一頓,打得還挺厲害。”
    “可能這段時間在家裏養傷,所以沒臉見人。”????狄孝緒詳細匯報著關於賀蘭楚石的情況。
    房玄齡聽完後,陷入沉思。
    片刻後,突然看向狄孝緒問道:“狄知遜是你的兒子吧。”
    狄孝緒心頭一跳,道:“是,屬下第五子。”
    房玄齡語氣淡淡道:“聽說他在東宮很受太子器重,賀蘭楚石的案子,就是他找到了線索,證明盧思禮的死,並非由賀蘭楚石而為,乃是他人栽贓嫁禍。”
    “太子嘉獎,給他升了官。”
    狄孝緒感覺後背冷汗都出來了。
    房玄齡現在毫無疑問是魏王這邊的人,不管先前如何,現在已經明確。
    而他狄孝緒,是房公心腹,追隨多年,但兒子卻站在了太子那邊。
    這叫什麽事啊。
    房玄齡繼續補充道:“還有你的孫子,狄仁傑,聽說也很是出色。”
    “先前世家安排人,去東宮偷取製冰法,眼看要成功了,被狄仁傑察覺出了異樣,成功破解了這次的陰謀。”
    “前些日子,太子在講武堂推行俗字,換掉了講武堂先前的名士,而新的老師中,便就有你的孫子狄仁傑。”
    “這些事情,你聽說了嗎。”
    狄孝緒額頭上都出現了一層細汗,顫聲道:“屬下.聽說了。”
    遲疑片刻,狄孝緒還是說了實話。
    他明白,這種事情,是很難瞞過房公的。
    “怎的這屋內太熱了,你看你,都出汗了。”
    房玄齡突然笑了起來,打趣說道。
    “是,是,是有點熱。”狄孝緒也是快六十的人了,現在卻跟個犯錯的小孩一樣,躬身侍立。
    房玄齡語氣唏噓,道:“老狄啊,其實我是羨慕你的,幾個兒子都這麽優秀,孫子也優秀,這往後,狄家必然興盛啊。”
    “兒子優秀,就要多多照看,不要隻顧著長子,次子亦是親生的呀。”
    狄孝緒跟隨房玄齡多年,這話裏頭的意思,怎麽能不明白。
    其實狄孝緒是不想這麽做的,如果想要這麽做,早就去聯係狄知遜了。
    而不是聽到兒子升官的消息後無動於衷。
    朝廷上下,有資格選擇站隊的不多,狄孝緒也算一個。
    小兒子在太子那邊,也算是有一條出路。
    誰能想到,房玄齡竟然被陛下逼著,走到了太子的對立麵,雖說房玄齡也從未站在太子那邊過。
    “屬下明白。”
    狄孝緒的聲音有些沉重。
    房玄齡輕輕歎氣,揮了揮手,讓狄孝緒退下。
    陛下逼他,他也隻能逼狄孝緒。
    誰都沒有選擇。
    ——
    太子造兵棋的消息傳開,據說是象棋的升級版本。
    這勾起了很多人的心思。
    畢竟陛下是象棋迷,象棋就是政治正確。
    尤其是象棋高手,相當於要多一條晉升的門道。
    前些年,李世民就曾經舉行過象棋比賽,那些象棋高手,後來升官飛快。
    有時候,升官不一定是要把政務辦得好,其他門路找準了,也是不錯的。
    很多人開始打聽起兵棋來。
    能讓陛下如此沉迷,顯然又是一條晉升的道路。
    魏王李泰也得到了消息,提著的心,終於就放了下來。
    陛下的舉動,牽扯到朝廷局勢變化。
    有時候不經意間的措施,對於有些人來說,就是一場風暴。
    “消息準確吧。”李泰問道。
    “準確,是尚書省官署傳出來的。”
    柴令武說道。
    李泰明白,這是房公發力了。
    這個時候,他是真的感謝房公。
    “遺愛,最近跟高陽可是過的還舒坦。”
    李泰關心起房遺愛來。
    房遺愛是他跟房公唯一的關聯。
    可以說如果沒有房遺愛,房公是很難會站到他這邊的。
    也是因為房遺愛的關係,所以房公才不可能跟太子攪合到一塊去。
    “還還好吧,多謝魏王關心。”
    房遺愛有些扭捏的回道。
    他總不能說,從結婚到現在,已經好幾天的時間,別說洞房,連高陽公主的手都沒碰過吧。
    在公主府,房遺愛一天都不能跟高陽公主說上兩句話,被嫌棄的很。
    房遺愛覺得,肯定是因為洞房那天,醉酒失態,從而讓高陽公主對自己有了厭惡。
    都怪太子。
    李泰聽出了些不對勁,道:“高陽性子傲,想必你肯定是受了些委屈。”
    “不過既然已經成了婚,都是會過去的。”
    “明日本王親自去你那一趟,高陽這點麵子,還是要給本王的。”
    對於這些弟弟妹妹,李泰還是很有自信的。
    當年他跟太子,可是皇宮小霸王,都得是乖乖聽話,威信自是不用多說。
    “謝謝魏王。”
    房遺愛由衷的感謝道。
    有魏王過去,高陽公主怎麽也要給幾分麵子。
    他感覺自己或許有機會一親芳澤,修成正果。
    對於高陽公主,房遺愛是真喜歡啊。
    這個時候,有宦官過來傳話。
    聖人召魏王入宮覲見。
    “看來是陛下醒來,也聽到了風聲,所以特別召魏王入宮。”
    柴令武拱手作揖恭喜道。
    李泰聽到這話,很是開心的跟隨宦官入宮。
    太極宮內。
    李世民確實是聽到了風聲,召魏王入宮,也是有表達親近魏王的意思。
    也算是打擊太子的聲勢了。
    平衡,是關鍵。
    李世民現在可不行這麽早禪位成為太上皇。
    即便是真的不可避免,太子也要等到自己七老八十吧。
    今年李世民才四十五歲,當年父皇李淵禪位太上皇時,好歹也到了六十歲。
    李世民覺得,自己的功績是比父皇高的,不說七十,六十五太子總要等的吧。
    那就是再過二十年的事情。
    屆時太子四十三,也都差不多。
    李世民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想法,也是感覺到太子的崛起不可阻擋。
    而避免後世子嗣效仿自己發動玄武門之變的最好辦法,那就是太子正常即位。
    當了皇帝,才知道皇帝這個位子並不是那麽輕鬆。
    李世民當了十六年的皇帝,深感其中的壓力跟責任。
    況且就算是禪位,李世民也不覺得自己會毫無權力。
    當年父親李淵居住於大明宮的時候,也是有一定權力的,隻是不管朝廷政務罷了。
    屆時太子繼位,李世民也可以垂簾聽政。
    六十五歲,也該是放下所有,好好享受了。
    至於現在,自然是不行的。
    該壓製還是要壓製,該平衡還是要平衡。
    在李世民看來,皇位這東西,我可以給你,但你要是動手搶,那可就不同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