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太子給陛下擋了一劫
字數:9467 加入書籤
李世民聽著金吾衛匯報芙蓉園的情況。
麵色陰沉得都快要滴水。
這還是朕的長安嗎,這還是大唐的長安嗎。
芙蓉園,長安著名繁華之地,竟然混入了五百個刺客。
還全部都帶著強弩。
即便沒有在現場,李世民都能想到,當時的情況有多麽危急。
如果不是太子鎮壓當場,箭術高超,射殺刺客首領。
指不定一大堆已經成年的皇子,全部都要交代在那裏。
高麗,好個高麗。
“退下吧。”
“是,陛下。”
李世民的聲音很平靜,就好像聽了個尋常的故事。
然而張阿難卻能明白,陛下的心裏,正醞釀著滔天怒火。
“阿難。”
“臣在。”
李世民眼中寒光閃現,聲音低沉道:“立即去查,現在就去徹查。”
“芙蓉園的那些刺客,跟魏王有沒有關係。”
張阿難躬身道:“是,陛下,臣現在就去。”
看著張阿難的離開的背影。
李世民喃喃道:“青雀啊青雀,你可不要讓朕失望啊。”
拿魏王跟太子打擂台,是無奈的選擇。
然而如果魏王是這次刺殺事件的主謀,那麽李世民也不能再保魏王了。
也不可能去保魏王。
這已經不是簡單的兄弟闔牆,而是魏王要把所有成年的皇子全部殺絕。
所以即便再是偏愛,也沒有辦法。
如果不是主謀,隻是參與,也得把魏王外放封地了。
至於壓製太子的事情,就隻能是交給晉王去做。
不過就現在來說,晉王勢力薄弱,太子如日中天,很難有所效果。
但有總比沒有好。
當然,對於李世民來說,最好的結果,就是魏王完全不知情。
這樣朝堂的局勢也能按照現在的情況安穩下去。
——
芙蓉園內。
元宵詩會圓滿結束,雖然發生了一些意外的大插曲。
但也給這次的元宵詩會,增加了許多談資。
尤其是關於太子的談資。
可以預見,太子的名望,將會在今夜之後,得到巨大的提升。
人們會發現,原來大唐的太子,文韜武略,竟如此之高。
一首青玉案元夕,一手神乎其神的箭術。
今夜的元宵詩會,將對締造一個傳奇故事。
亦是會在史書上,留下濃厚的一筆。
“今晚,可是要跟我回東宮。”
蘇玉兒笑著對羅馬公主狄奧多西問道。
聽到翻譯的話後,狄奧多西很是驚喜道:“我真的可以嗎,太子妃殿下。”
蘇玉兒聽到翻譯過來的話,捂嘴輕笑:“當然可以,不過你應該好好的學一下我大唐話了。”
這個確實是硬傷。
總不能讓太子去學羅馬話吧,這顯然不可能。
“當然,尊敬的太子妃殿下,我會努力學習的。”
“就是,大唐話,真的好難。”
狄奧多西其實已經在學習洛陽漢音了,雖然她很聰明,也很優秀。
但在她的眼裏,那一個個形態各異的方塊字符,宛如神秘的密碼符號。
發音更是一道高山,對於習慣了沒有聲調語言的外國人來說,準確地發出這些聲調簡直如同在走鋼絲,小心翼翼卻又時常出錯。
多音字,多義字,更是如同迷宮一般,讓人在其中暈頭轉向,不知該如何選擇正確的表達方式。
蘇玉兒笑著說道:“太子殿下整理出了一套比較容易學習的簡體字,也許會比較適合你。”
講武堂推廣的簡體字,蘇玉兒也是很清楚的。
對於初學者來說,確實要比繁體字,洛陽漢音更為友好,最主要的是還有拚音的發音標準。
“太感謝太子妃殿下了。”
這一刻,狄奧多西是真的感受到了天父庇佑。
下邊的納倫德得到消息後,興奮的對阿曆克斯說到:“阿曆克斯長官,我們成功了,你聽到了嗎,我們成功了。”
“這是今晚最好的消息,也許是因為公主殿下站在了太子妃的前麵,但不管怎樣,我們成功了,不是嗎。”
阿曆克斯神情激動:“是的,天父庇佑,公主殿下得到了太子妃的認可,接下來的事情,我想一定會很順利的。”.
納倫德提議道:“阿曆克斯長官,也許我們該找個地方,好好的喝上一杯。”
“聽說長安的平康坊今天會很熱鬧,我們應該去感受一下,這長安的狂然。”
阿曆克斯點頭道:“當然,李倫德,這是個好主意。”
詩會散場後。
芙蓉園外。
楊妃一襲淡雅的宮裝,裙擺輕輕搖曳,滿心忐忑的走到太子麵前,微微欠身,神色愧疚。
眼眸中閃爍著不安和歉意:“太子殿下,此次芙蓉園刺客之事,實乃我的過錯。”
“原本邀請殿下參加元宵詩會,本是一番好意,卻未料到會有此等意外發生,還請殿下恕罪。”
先前吳王跟她說有可能會出現刺客,楊妃就一直很緊張了。
原本看到太子戒備森嚴放鬆不少,沒想到竟會有數百強弩手冒出來,要強殺太子,真是駭人聽聞。
現在想起來,楊妃都有些後怕。
不僅是太子,那些刺客殺了太子,她跟兩個兒子,又怎麽可能被放過。
李承乾麵色平靜,刺客的事情對他沒有絲毫影響,聞言回道:“楊妃不必如此,此事也非是楊妃所能預料。”
“雖有些波折,但好在是有驚無險。”
這個事情,李承乾自然不會算在楊妃的頭上,嚴格來說,這也是楊妃的好意。
從結果來說,不管是青玉案元夕詞,還是對於這次刺殺的應對,對於自己的名聲來說,都是巨大的提升,是好事。
同時還能增強大唐子民的同仇敵愾,為征討高麗師出有名。
“多謝殿下體諒。”
“楊妃言重了。”
楊妃放下心來,這才上了馬車。
車隊原路返回皇宮。
這次道路上的戒備,就更加森嚴了,大量的金吾衛進行護衛。
雖然再被刺殺的可能性很小,但陸仝可絲毫不敢放鬆警惕。
李承乾的太子車架上,氣氛稍微有些尷尬。
很顯然,翻譯是沒有資格坐上太子車架的。
沒有翻譯,李承乾跟蘇玉兒,也不知道怎麽跟狄奧多西交流。
蘇玉兒拉著狄奧多西的手,笑著對李承乾道:“殿下放心,她很聰明,會很快學會漢語的。”李承乾看了一眼狄奧多西道:“讓她學簡體字吧。”
蘇玉兒笑著道;“我也是這麽想的。”
——
另一邊,魏王車架上。
跟太子不同,魏王自然沒有戒嚴的特權,不過也有十多個緹騎進行護衛。
馬車上,李泰對麵坐著的是崔家長公子盛玉。
柴令武跟房遺愛,都在外麵騎著馬。
“你們是想把我也一起殺掉嗎,崔大公子。”
李泰即便是現在想起來,都感覺有些後怕。
他可不覺得,那些高麗武士再殺死了太子後,會放過他。
“魏王,這是個意外,我也沒有想到他們會這麽瘋狂。”崔盛玉解釋道。
李泰厲聲道:“意外,你現在跟我說是個意外?”
“如果不是太子謹慎,帶了足夠多的兵力,所有人都要死在那裏。”
“數百強弩啊,你怎麽敢的啊!”
崔盛玉道:“魏王誤會了,這跟我們崔家沒有關係,事先對此我毫不知情。”
“魏王應該知道的,為了避免被牽連其中,所以我們從來不會跟他們正麵接觸。”
李泰追問道:“崔文聖呢,那兩個現在還被關在東宮監牢的高麗貴族呢。”
崔盛玉微微沉默:“他壞了規矩,所以離開了長安。”
“如果太子把那兩個高麗人交給陛下,那麽他會在清河畏罪自殺,頭顱送到長安,給陛下謝罪。”
李泰微微一滯,他跟崔文聖的關係還算不錯,畢竟對方這兩年對他大力支持。
府兵的事情,還有揚州造船,都是崔文聖帶頭幫他周旋。
這幾年,同樣是崔文聖聯合各大世家,不斷給魏王府提供資金支持。
李泰沉聲道:“太子不會放過這次機會,肯定會把那兩個高麗人交給父皇。”
崔盛玉點點頭:“是,所以崔叔注定身死。”
李泰有些擔憂:“不會牽連到我們身上吧,這件事影響太大,太子肯定不會輕易放過這個機會,但凡查出絲毫端倪,父皇都保不住我。”
崔盛玉溫聲道:“魏王放心,這件事本來就跟我們沒有關係,真金不怕火煉,不管怎麽查都沒事。”
“那條密道,去年陛下把芙蓉園賜給魏王,魏王讓崔叔安排人進行修繕,修繕的事情,是交給下麵人去安排的,所以被人鑽了空子。”
“那些收了賄賂的人,會被交給大理寺審理,崔叔沒有接觸過那些人,是他們自己的貪婪,才出了這等紕漏。”
“包括這次被混進來,充當婢女仆從的刺客,也是他們自作主張。”
李泰有些不信,問道:“你沒參與?崔文聖也沒參與?”
崔盛玉笑道:“這等小事,又怎會讓崔叔親自去管轄,當然都是下麵的人在辦。”
“我來長安才多久,專心為魏王操練府兵,又哪裏會去管這些旁枝細節之事。”
世家行事,向來謹慎,尤其是在刺殺這等事情上,絕對不會留下任何把柄,隻是暗中推動事情的發展,甚至連具體的過程都不會參與進去。
但凡出了事,不管是怎麽查,都不可能查到他們身上去,都是下麵人被賄賂了。
這跟讓手下人背鍋不同,是真的毫無漏洞。
崔文聖的情況是個意外,崔家嫡女的事情,讓他昏了頭。
老一輩的,把家族榮譽看得比什麽都重。
崔盛玉倒是沒感覺有什麽,他認為家族應該是順從朝廷的發展,而不是一味的去跟朝廷作對。
順應天命,這才是家族傳承的根本。
真要去跟皇帝對著幹,那還不如直接造反呢。
“既是如此,本王就放心了。”
李泰安心不少,至少查不到他頭上,頂多就是被父皇訓斥一番。
——
東宮內。
今日太子遭遇刺殺,趙節,李元昌,自然不可能還有心思去享樂。
“這些高麗人,真是該死,竟然藏了這麽多強弩。”
李元昌也是有些後怕的,刺客陣容過於強大,差點就要全部交代在那裏了。
還好太子神勇。
“恐怕這些人,可不是特別來對付殿下的。”
“他們是想要行刺陛下。”
趙節說出了自己的推測。
數百人,還暗中打造了數百強弩,這可不是一下子就能籌齊的。
前兩年太子名聲可不好,高麗人不至於為刺殺太子準備。
顯然這個刺客團隊,是為陛下準備的。
本身陛下那邊,也經曆過多次刺殺,規模一次比一次大。
“那他們幹嘛要行刺殿下,刺殺陛下不好嗎。”
漢王李元昌的話,有些大逆不道。
他是希望陛下被刺客殺死的,這樣太子就能名正言順的繼位,少了許多波折。
“是因為殿下最近風頭太大,尤其是曲轅犁的事情。”
“高麗人也能偷走曲轅犁,但他們可跟咱們大唐比不了。”
“現在咱們大唐越強,對於高麗來說,就越害怕。”
“況且殿下一直主張征伐高麗,若等到殿下登基,高麗哪還有活路。”
趙節分析道。
李元昌不屑道:“難道他們刺殺了殿下,陛下不會滅掉高麗嗎。”
趙節解釋道:“陛下自然會起兵攻打高麗,但怒而興兵,茲事體大,若不能一舉殲滅,則不見得會強行攻打。”
“但殿下不同,即便戰事不利,也會要強行滅絕高麗。”
大唐一直想滅掉高麗,隋朝也想。
但高麗易守難攻,打下來耗費太大,還要考慮到民生問題。
一旦拖久了,朝廷上下都會反對浪潮。
曆史上,李世民也打了三次高麗,也沒能滅掉高麗。
最後是高麗內部出了問題,有了內鬥,而後求助唐高宗,這才把高麗拿下。
堅固的堡壘,往往都是從內部開始崩壞的。
“這次算是殿下給陛下擋了一劫。”
李元昌癟癟嘴說道。
話是這麽說,但李承乾知道,高麗人想這麽明目張膽的刺殺二鳳,幾乎不可能。
曆史上李世民沒有遭遇過這麽嚴重的刺殺事件。
說明高麗人一直都沒找到機會。
刺殺皇帝,本身就是個很難的事情,不是說想要刺殺就能刺殺到的。
就算是二鳳前往芙蓉園,也頂多是臨時起意。
最主要的是,魏王跟世家,不希望在魏王奪嫡成功前,李世民會被刺殺駕崩,這樣隻會便宜太子。
不管魏王黨勢力多強,隻要陛下駕崩,登基的一定是太子。
一旦太子登基,想都不用想,首先清算的就是魏王黨人了。
所以根本不會允許芙蓉園這樣的刺殺事件出現。
也隻有太子能享受到這個待遇了。
“這件事肯定跟魏王脫不開幹係。”李元昌語氣篤定道。
他沒說魏王是主謀,畢竟那批高麗刺客,可是打算連魏王一起幹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