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是誰要把長安城的百姓一網打盡?
字數:9413 加入書籤
六月二十。
長安城,務本坊。
“父親,我們還不動手嗎,再過十天,太子就要出征了。”
“眼下是最好的時機。”
房遺直開口問道。
他知道父親已經掌控了很有利的證據,可以很大程度上證實太子謀反。
在出征前,定下太子謀反的事。
那麽陛下肯定會收回太子兵權,不讓太子出征。
哪怕不能直接廢掉太子,也能很大程度上遏製太子的勢力。
陛下肯定不會讓有謀反嫌疑的太子帶兵出征。
那麽魏王的贏麵就很大了。
房玄齡聽到長子這麽說。
變得遲疑起來。
確實,從目前的情況來說,如果他想助力魏王奪嫡的話,現在是下手的最好時機。
如今整個大唐的軍隊,民夫,都已經在調動了。
東征高麗的事情,肯定是停不下來了。
這個時候把太子踢出局,魏王將會占據絕大優勢。
但房玄齡還要考慮到一個問題。
如果去指認太子謀反,那麽肯定要牽扯到侯君集。
而侯君集,已經被陛下欽定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
而現在,侯君集已經出發了。
如果指認太子謀反的情況下,侯君集得到消息,會不會有可能直接造反?
這將會對整個大唐都形成動蕩。
陛下那邊,肯定會考慮到這些因素的影響。
房玄齡此刻在心中,反複推演,權衡,自己如果做出這個決定,可能會帶來的後果。
看到父親沉默,房遺直道:“父親,我們已經沒有退路了。”
房玄齡考慮良久,最後還是搖頭道;“再等等吧,現在還沒到時候。”
房遺直不解:“那要到什麽時候。”
房玄齡歎息一聲:“如今太子掌有五千重騎,長期帶在軍營中。”
“太極宮中,亦是有不少太子眼線。”
“一旦我進宮上報陛下,以陛下的性子,很可能不會在第一時間,就收走太子的兵權。”
“消息泄露的話,太子則很有可能直接出發東征。”
“那些騎兵了,都是太子講武堂的學子統領,他們對太子極其忠誠。”
“在這個時候,必然會跟隨太子謀反。”
“五千重騎啊,以太子秉性,會配合陛下的審查嗎。”
“若其與侯君集匯合,必當會天下大亂。”
房玄齡終究還是沒下定決心,直接揭露太子謀反之事。
這些話,與其說是他的擔憂,不如說是他給自己找的借口。
房遺直麵色焦急,再次開口勸說父親:“父親,此時不行動,更待何時?”
“魏王對父親寄予厚望,若錯過此次良機,日後恐再難有如此好的機會助力魏王奪嫡。”
“父親所慮侯君集之事,雖有風險,但並非不可控。陛下聖明,若我們及時揭露太子謀反,陛下定能迅速做出應對,未必會讓侯君集有造反之機。”
“即便侯君集真的得到消息欲反,各路大軍,可不見得會跟隨。”
“再者,太子雖掌有五千重騎,可陛下若得知其謀反之事,必然會采取措施。”
“長安城中尚有諸多兵力可調配,未必不能阻止太子。且那些重騎雖忠誠於太子,但陛下之威,天下皆知,他們未必敢真的跟隨太子謀反到底。”
“父親,我們已經走到這一步,若此時退縮,不僅前功盡棄,還可能會遭到太子日後的報複。”
“魏王若不能登上大位,我們房家的未來也將充滿變數。為了家族的榮耀,為了大唐的穩定,父親應當當機立斷,揭露太子謀反之事。”
房遺直目光灼灼地看向父親。
房玄齡微微抬眼,看著滿臉急切的房遺直,緩緩開口道:“直兒,你隻看到了眼前的局勢對魏王有利,卻未深思這其中的凶險。”
“陛下的心思深沉難測,若我們貿然行動,一旦出現差池,房家便會陷入萬劫不複之地。”
房遺直急切道:“父親,孩兒自然明白其中風險,可若不冒險一試,又怎能為魏王爭得那至尊之位?”
“如今太子勢大,若任由其出征高麗,等他得勝歸來,那更是如日中天,到時候魏王還有何機會?”
房玄齡微微搖頭道:“你隻想著魏王的前程,卻忘了陛下對太子亦有父子之情。”
“即便陛下得知太子有謀反嫌疑,也未必會立刻廢太子而立魏王。”
“陛下或許會選擇先穩住局麵,待查明真相後再做決斷。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房家便可能成為太子眼中釘。”
“若太子發狠,未必不會直接對我們房家下手。”
這是房玄齡一直比較擔心的。
太子先前的種種行為,顯然是百無禁忌。
若告發太子,在查證的這個階段,則很有可能遭到太子的瘋狂報複。
房遺直咬咬牙道:“父親,難道我們就這麽坐以待斃?眼睜睜看著太子勢力越來越大?”
房玄齡輕歎一聲道:“為父並非坐以待斃,隻是此事需從長計議。”
“我們不能隻考慮眼前的情況,而不顧及長遠的後果。”
“且太子身邊也不乏能人誌士,若我們的證據不夠確鑿,很可能會被反咬一口。”
房遺直皺眉道:“那父親打算如何?難道就這麽放過這個機會?”
房玄齡沉默片刻,道:“等太子離開長安。”
“屆時太子在行軍路上,自然無暇顧及長安城中的情況,陛下也好安排審查。”
“就算是消息傳到太子那邊,太子也鞭長莫及。”
房遺直道:“可這樣,太子得到消息,還是會反。”
房玄齡道:“但卻無法波及到我們了。”
——
六月二十三。
長安轟動。
因為在最新版的邸報上,竟然出現了太子畫像。
要知道不管是皇帝像還是太子像,按照唐律的規定,是嚴格禁止百姓私藏,販賣。
私藏販賣皇帝或太子畫像,最輕也會被定為僭越之罪,重則定為謀逆之罪。
可現在,太子像就這麽堂而皇之的出現在了邸報上。
一開始買邸報的時候。
其實很多百姓並不知道這就是太子像。
因為他們不識字,也沒見過太子是長什麽摸樣。
隻是看到邸報中突然就出現了一張畫像,感覺很是好奇。
拜占庭的繪畫特點就是宗教,宗旨在於加深信徒對宗教的理解和信仰,具有強烈的宗教教育意義和精神感染力。
畫像上的人,雖然百姓們不知道是誰,但姿態端莊、表情肅穆,眼神望向遠方,給人一種莊嚴、神聖的感覺。
下意識的就會覺得非常尊貴。
當茶樓裏,說書人說出,這就是農澤聖睿太子殿下的本人畫像後。
嘩的一下,整個茶樓跪了一大片。
百姓們都嚇傻了。
私藏太子像是罪。
購買太子像更是罪。
這到底是誰啊,這麽大的膽子,如此售賣太子像。
這是要把長安城的百姓一網打盡,全部都送到大牢裏去嗎。????“諸位莫慌,莫慌。”
“邸報上說了,這太子像,是太子殿下命令拓印上去的。”
聽到說書人這麽說,百姓們這才安心下來。
不過對於此事,議論聲就更大了。
畢竟太子怎麽會突然把畫像拓印到邸報上。
不少聰明的百姓,已經奔向邸報亭,想要多購買一些邸報。
如果太子允許自己的畫像在民間流傳的話,那麽太子像的價值,那可真就無可估量。
誰也不知道,是不是隻有這一版的邸報,才會有太子像。
如果隻有這一版的話,那麽十文錢到手的太子像,轉賣出去,可能就是幾千錢,幾萬錢了。
一時間,長安坊內所有的邸報亭,都被哄搶一空。
禮部官員,監察禦史紛紛上書。
認為太子此舉,有違禮製。
懇請陛下立即收回長安城內,所有私藏太子像的邸報。
李世民其實感覺也不怎麽妥當。
太子現在是太子,未來就是皇帝。
皇帝像怎麽能隨便流傳到民間,還讓百姓們販賣跟私藏呢。
自古以來,皇帝被視為天子,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保持神秘的形象有助於強化這種權威性。如果百姓輕易見到皇帝的模樣,可能會覺得皇帝也不過是普通人,從而降低對皇帝的敬畏之心。
皇帝的神秘形象可以讓人們對其產生更多的想象和尊崇,有利於統治的穩定。
秦始皇嬴政,其行蹤常常保密,很少公開露麵,人們對他充滿敬畏和猜測,這種神秘性增強了統治權威,以後的皇帝就有學有樣了。
再就是安全方麵,保持皇帝的麵容不被廣泛知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皇帝的安全性。
曆史上許多皇帝在出行時會采取嚴密的安保措施,甚至使用替身或偽裝,以防止被人認出。
人人都知道皇帝長什麽樣子了,還有什麽便衣出行,微服私訪。
皇帝太子像,都屬於神聖之物,豈榮隨意販賣。
於是李世民召見太子,詢問緣由。
李承乾自然早就會想到有這麽一遭。
“荒唐!”
“太子緣何做出這等荒唐事來。”
李世民語氣斥責,但也沒有太過生氣。
畢竟太子最近一直都在為大唐立功,他也沒有賞賜什麽東西給太子。
這麽算下來,也能算個功過相抵了。
“哪裏荒唐了?還請父皇明言。”
李承乾麵色平靜的回道。
李世民眉頭一皺:“把自己的畫像印在邸報上,讓民間流傳,這難道還不荒唐?”
“你為大唐太子,國之儲君,任由畫像在民間流傳,豈非是有失皇家威嚴。”
李承乾回道:“為什麽父皇會覺得,畫像流傳民間,就會有失皇家威嚴?”
李世民眼睛一瞪:“這還用問?”
李承乾毫不示弱:“當然要問。”
李世民講述道:“你的畫像,會被商人販賣,乃至於標上價錢。”
李承乾道:“應該會挺值錢的。”
李世民氣急,差點一口氣沒上來。
深吸一口氣,壓下心中的怒火:“你身為太子,怎可如此不知輕重!”
“皇家威嚴豈容如此踐踏!”
換個意思就是,你不要臉,我還要臉。
李承乾解釋道:“寺廟中的佛像,道觀中的神像,他們尊容也展現在世人麵前。”
“我身為太子,如果我的行為,得到百姓的認可,他們就會為我上香。”
“如果我德行有失,那麽百姓唾棄,也是理所應當。”
李世民聞言沉默,語氣稍緩:“即便如此,此舉亦不合禮製。”
李承乾道:“父皇,禮製亦當因時而變。”
“自古以來,禮製傳承如今,有了多少變化,從來沒有一成不變的禮製。”
“這天下的規矩,朝廷的法度,也從來不是一成不變的。”
“古往今來,任何朝代,規章製度,向來是與時俱進,就如同一代代王朝那般,不斷更替。”
“自始皇橫掃六國,一統天下,這天下大勢,就在於一統。”
“陛下自稱聖人,位比神佛,為何這聖人之顏,就不能為天下人所見。”
李世民微微眯起眼睛:“若被別有用心之人利用,又當如何?”
這裏指的是被刺殺的事情。
畢竟不管是皇帝還是太子,很容易成為刺殺對象。
畫像的傳播,無疑是讓刺客有具體目標。
李承乾道:“就算沒有畫像,別有用心之人難道就沒辦法了嗎。”
李世民遭遇的刺殺,李承乾遭遇的刺殺,顯然跟畫像沒有太多關係。
這麽一說,李世民感覺自己無法說服太子。
沉默一番後,道:“僅此一次,下不為例。”
李承乾拱手作揖:“謝父皇。”
李世民是個開明的君主,也比較容易接受勸諫。
大唐的風氣,本來就是開放和包容的。
太子的舉措,看似有些荒唐,但這麽一說,確實也有些道理。
目前來說,李世民還不知道會產生怎樣的影響,是好或是壞。
暫且看看往後的情況再說。
最讓李世民有所感觸的,還是太子那句,神佛尚且顯出尊榮,聖人為何要避諱自身。
難道聖人不及神佛?
夜。
務本坊。
房玄齡回府後,看著邸報上的太子像陷入沉思
為什麽在這個時候,即將要東征的時候,太子要把自己的畫像拓印在邸報上。
房遺直看著父親一直在看太子像,不由說了一句。
“也不知太子怎麽想的,就把自己的畫像拓印在邸報上。”
“聽說現在有很多人,高價收購太子像,很多百姓,還特地在家中給太子立長生牌。”
太子怎麽想的?
這番話猶如一道亮光,在房玄齡的腦海中閃過。
他頓時就明白了,太子是怎麽想的。
驚呼道:“不好,太子已準備謀反。”
房遺直有些疑惑:“父親這話是什麽意思。”
房玄齡眼睛緊緊的盯著畫像,喃喃道:“太子這是要學劉據啊。”
“不行,我當立即入宮。”
“等不到日後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