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太子:軍心在我這裏

字數:9060   加入書籤

A+A-


    貞觀十七年,八月初一。
    在即將抵達幽州時,李承乾趕上了李道宗。
    李道宗比李承乾提前了一個半個月出發。
    按照正常的路線安排,是應該在幽州兩軍會麵。
    不過由於李承乾是全馬車行軍,哪怕是普通行軍的速度,也要比李道宗更快。
    李道宗的軍隊裏,有著大量的步卒民夫,速度自然就快不起來。
    日光稍弱。
    李承乾坐在馬車上,遠方已經可以看到大量的民夫,正在緩慢的移動。
    一眼遠去,連天接地。
    幾萬人的隊伍,把前邊的道路都給堆滿了。
    隨著這邊騎兵的靠近,前邊的民夫也就停了下來讓路。
    連著一個月的長途跋涉,即便是強如李承乾的身體,也感到了一絲疲憊。
    若是平坦的大道,就坐在馬車上。
    若是崎嶇的小道,則騎馬而行。
    “他們竟都坐在馬車上。”
    “糧草輜重也是馬車在運。”
    “真舒服啊。”
    “這是太子的兵。”
    “我也想當太子的兵。”
    民夫們看向坐在公交馬車上的人,眼中的滿滿的羨慕。
    這種輕鬆的行軍方式,是他們不敢想的。
    而偏偏在太子這裏,就見到了。
    前方李道宗也收到了太子臨近的消息,騎著馬從前邊趕過來。
    “拜見太子殿下。”
    “皇叔上來說話。”
    馬車停下,李道宗翻身下馬,然後上了太子馬車。
    他是李世民的堂弟,也是李承乾的皇叔,在禮節上就比較輕鬆了。
    上了馬車,李道宗能感受到一絲清涼之意。
    雖說不算多,但在這炎日下,也算是舒服了。
    “太子這馬車真不錯。”
    李道宗讚歎道。
    李承乾笑道:“皇叔若喜歡,也可以打造一輛,我這裏還有不少消石。”
    “說起來,這還是青雀想出來的主意,先前我一直用來製冰,倒是沒想到還能給馬車降溫。”
    李道宗也不客氣:“謝過太子。”
    能夠更舒服的行軍,沒有人會拒絕。
    李道宗整體還是比較輕鬆的,按照這次的進攻安排,他跟太子負責佯攻。
    所以在行程跟戰鬥上,都不會很簡單。
    參戰的開始,是等到侯君集主力部隊抵達後。
    這個時間段還會很長,他們隻需要對遼東城進行牽製。
    理論上來說,至少還需要兩個月的時間。
    畢竟侯君集跟李勣攻克蓋牟城,也是需要不少時間的。
    攻城器械的打造就需要耗費不少時間。
    雲梯,衝車,投石車。
    都不可能說攜帶著走,長途跋涉的情況下,都是在抵達戰場後,才開始進行打造。
    當然,在接到東征高麗的命令後。
    幽州跟營州刺史,就已經在開始安排打造了。
    比如雲梯,大唐的雲梯經過改進後,底架有六輪,相對比較便於運輸。
    軍隊出征時可以將其拆卸後隨軍攜帶。在需要攻城時,能夠快速組裝並投入使用。
    “聽說在遼東城,有著很多隋朝的百姓,都是當年戰亂之際逃過去的。”
    “此番若能將高麗滅國,想來這些百姓,也可以回到大唐治下。”
    李道宗的語氣有些感歎。
    其實現在的高麗,比之隋朝時候,還要來得更為強勢一些。
    隋末戰亂不僅對高麗沒有影響,反而大量的工匠使得高麗的各項技術得到快速發展。
    距離上一次隋煬帝第三次征討高麗,已經過去了二十九年的時間。
    貞觀之治才十七年,而高麗已經暗中發展了二十九年。
    貞觀五年就在修高麗長城了,到現在還在修。
    不過很可惜,不管是曆史上李世民攻打高麗,還是這次李承乾炮轟高麗,這條長城都不會起到多大的作用。
    “皇叔說得對,這些百姓,一定會回道大唐治下。”
    李承乾嘴角帶笑,語氣自信且堅定。
    李道宗一驚。
    想到了不好的事情。
    “殿下,陛下的意思,是讓我們佯攻。”
    “遼東城高牆城厚,當初隋朝百萬大軍都沒能攻下來,我等不過數萬兵馬,若強行攻之,便是死傷慘重,也不見得能打下來。”
    之所以突然說到這個話,李道宗是擔心太子心高氣傲,外行人指揮內行人。
    想要破除高麗,以證軍攻。
    太子不需要軍功,然太子又需要軍功去威壓魏王,這個事情,李道宗怎麽不知曉。
    臨出發時,李道宗麵聖,就被李世民特意囑咐過了幾件事。
    首先自然是保護太子安危,不得讓太子受到任何傷害。
    其次就是監督太子,不要讓太子胡搞,亂了東征大計。
    太子的兵法戰術都很厲害,可畢竟是第一次上戰場。
    戰爭這等事,最是急不得。
    一急,就容易出錯,一旦犯錯,很有可能影響到整個大局。
    當初的隋煬帝就是如此,目空一切,好大喜功,結果就是整個隋朝都被玩崩了。
    現在的太子,在李世民的眼裏,就有幾分隋煬帝的影子。
    “皇叔莫怕,我怎會用將士百姓們的性命,來鑄成自己的台階呢。”
    李承乾笑著安撫道。
    李道宗鬆了口氣,隻是又感覺,太子這話裏,好像有幾分不對勁。
    在接下來的行軍裏,李承乾的軍隊跟李道宗的軍隊合並而行。
    本來這其中的民夫,就有不少是李道宗為了減輕太子負擔,幫著太子帶著走的,現在還給太子統領,自然是理所應當。
    不過很快,李道宗就感覺到頭疼了。
    大唐行軍,部分輜重是由百姓以人力背負的方式運輸。一般會使用背簍或者包袱等工具。
    山區等道路不便的區域,百姓就會將糧食如粟米、幹糧、箭矢等較輕的物資放在背簍裏,背在身上跟隨軍隊前進。
    李承乾這邊接受了民夫後,立即就安排隨行的工匠,包括府兵也要協助,造手推車。
    這就是後世的手推小鬥車,現在煤礦廠也是在用這個。
    三個民夫的負重,都能堆積到一個手推車上,大大減輕了民夫的負擔。
    兩個輪子推著走,怎麽也要比背著走要舒服。
    因為同時減少三人負重,李承乾就更改了形式,讓兩人輪流推一個手推車,不僅更輕鬆,也能更好得到力氣恢複。
    除此之外,歸到太子這邊的民夫,夥食也被加強了。
    晚上的營地裏。
    一口口大鍋被假起來,裏麵是一些肉食,還有動物的內髒。
    每個民夫都能喝一碗肉湯,用以恢複體力。
    配上肉湯,哪怕隻是一點點的葷腥,也讓民夫們對太子感恩戴德了,紛紛稱讚太子仁德。
    人就怕沒有對比,另一邊啃著幹糧的民夫,眼裏全是羨慕。
    李道宗很快就感覺到,自己這邊軍心在動搖了。
    於是連忙請示太子。
    “百姓的命,就不是命嗎。”
    “如今快到了豐收的季節,他們卻要為大唐在外奔波,這讓孤的心裏,實在是心生愧疚。”
    “心裏掛念著妻兒父母,還有準備收割的稻田。”
    “孤見不得百姓如此淒苦。”
    “皇叔按照孤的方法去做吧,也是讓百姓們能稍微過得好點。”
    聽到這番解釋,李道宗也不免有幾分心折。
    能體諒百姓的太子,是好太子啊。
    隨即,李道宗就安排人,按照太子的方法造手推車,加肉湯,全軍實行。
    “太子仁德無雙啊。”
    “能為咱們這些小民著想,有這樣的太子,真是咱們的福氣。”
    “曲轅犁也是太子造的啊,當時春耕的時候,官府要推行曲轅犁,我都覺得是亂搞事,但用了後,才知道是真的好。”
    營地裏議論紛紛,都在念叨太子的好。
    一時間,所有營地,都成了誇讚太子的聲音。
    李道宗自然也不存在製止,這可是太子,去製止幹嘛,造反啊。
    行軍很無聊,現在有了談資,百姓們興高采烈的,士氣都在大漲。
    有人感歎道:“如果能當太子的兵,那該是多好的事情,為太子戰死,也是榮耀加身了。”
    當即有人嘲笑:“就你,還想當太子的兵,做夢的吧。”
    那人氣極:“我對太子忠心耿耿,怎麽就不能了。”
    說罷,從懷中掏出一張紙來,得意的給眾人展開。
    “你們看,這就是太子的畫像。”
    眾人不識字,但那太子畫像,逼真得很,一下子就引起了眾人驚歎。
    “你大逆不道,你膽敢私藏太子畫像。”
    有妒忌的,當即就喝問起來。
    那人毫不在乎:“你可不要汙蔑我,這叫邸報,是太子在長安發的,十文一張。”
    “這邸報上的畫像,也是太子讓人印上去的,讓我等小民也能瞻仰天顏。”
    “我家娘子上次給我送吃的,特意把這邸報送來,就是為了能得太子庇佑,安然回家。”
    這個庇佑,不是說太子會照顧他,而是如同神佛一眼,冥冥中庇佑他。
    被征徭役的百姓,吃食主要是軍隊提供,但隻是基本食物,並不夠吃。
    所以不僅需要自帶幹糧,家人還會通過驛站郵寄錢財和食物。
    自秦朝的時候開始,就是這樣了。
    出征在外的百姓跟將士,還可以給家裏人寫信。
    家書抵萬金就是這麽個說法。
    這一說,頓時引來眾人羨慕。
    也有人不信,去打小報告,不過反而挨了一馬鞭。
    太子像印在邸報上這事,已經不是多大的秘密了。
    因為改進了負重工具,加上軍心大振的關係,行軍隊伍氣勢高昂。
    於八月初二,提前一天抵達幽州。
    這個時候,侯君集等隊伍,已經從幽州出發,開始針對高麗城池進行戰略進攻。
    ——
    中東。
    木爾坦地區。
    這裏是戒日帝國跟如今的阿拉伯帝國的緩衝帶。
    生活著不少小國跟部落。
    波斯薩珊王朝亡國後,亡國之君伊嗣埃三世為了躲避阿拉伯騎兵的追殺,就逃亡到了這裏。
    其實伊嗣埃三世並不算是個昏庸的皇帝,他也是想要勵精圖治,恢複帝國昔日榮光的。
    但波斯帝國內部政權黨派林立,積弱已久,腐朽不堪。
    又遇到阿拉伯帝國的興起,哪怕伊嗣埃三世想要有所作為,也無濟於事,抵抗不住曆史的洪流。
    有些像三國的劉禪,又像是明末的崇禎。
    現在的伊嗣埃三世身邊,妻女不在,隻有幾個忠心的親衛跟隨。
    錢財所剩無幾,也變得窮困潦倒,麵對阿拉伯帝國的通緝追殺,亦不敢暴露自己的身份。
    是夜。
    伊嗣埃三世虔誠的跪在月光下進行祈禱。
    “偉大的阿胡拉馬茲達冕下,您是否能聽到您子民的呼號?”
    “我,伊嗣埃三世,曾經是波斯的王,如今卻如喪家之犬般流亡。”
    “我的國家,那片您曾庇佑的土地,已被戰火吞噬,黑暗如安格拉曼紐的陰影籠罩其上。”
    “我曾試圖守護我們的榮耀,我們的信仰,我們的人民。”
    “但命運似乎如脫韁之馬,不再受我掌控。難道這是您對我的考驗,還是波斯已被您所遺棄?”
    “尊貴的密特拉冕下,我曾在陽光下向您許下守護波斯的誓言。如今陽光不再眷顧我,我在這清冷的月光下祈求您的指引。”
    “高貴優雅的阿娜希塔冕下,為何您的子民如今遭受如此苦難?難道我們的過錯已讓您收回了慈愛?”
    阿胡拉馬茲達,是波斯祆教,也就是大唐俗稱的拜火教所信奉的最高神。
    在祆教的教義中,阿胡拉馬茲達與代表黑暗和邪惡的安格拉曼紐進行著永恒的鬥爭。
    密特拉是光明與誓約之神,也是太陽神。
    阿娜希塔是一位重要的女神,被視為生育、健康、水、智慧和戰爭的守護神。
    到了窮途末路,伊嗣埃三世也隻能是像各路神明禱告,祈求他們降下垂憐的目光,拯救他這頭迷路的羔羊。
    也許是他的祈禱真的有了效果,在第二天的時候,親衛得到了一個消息。
    大唐的使團即將抵達天竺,並且已經放話,大唐太子令,願意給波斯逃亡在外的皇帝提供庇護。
    “這是真的嗎,你沒有在欺騙我嗎。”伊嗣埃三世不可置信。
    他曾經多次派遣使臣去大唐求援,卻沒有得到任何回信。
    “所有人都在傳,我打聽過了陛下,確實是有大唐的使團前往天竺。”
    伊嗣埃三世當即跪在地上,向著太陽跪拜。
    “阿胡拉馬茲達冕下,密特拉冕下,阿娜希塔冕下。”
    “感謝垂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