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破城,劫掠三日

字數:14448   加入書籤

A+A-


    蓋牟城下。
    隨著鼓聲雷動。
    唐軍如潮水般向著蓋牟城的城牆衝去。
    空氣中彌漫起了令人窒息的緊張氣息。
    高麗守軍嚴陣以待,刀槍林立,盾牌緊密相連,宛如一道鋼鐵鑄就的屏障。
    這已經不是第一天攻城了。
    慘烈的攻城已經足足持續了八天。
    城牆下,堆滿了唐軍的屍體,已經發出一陣陣惡臭。
    侯君集跟李勣合兵,總共步騎八萬五千人,胡兵一萬餘,民夫四十餘萬。
    五十萬大軍聚集在一起的震撼場麵,一眼看去,真就跟大海沒有什麽區別了。
    而蓋牟城,所有人口加起來,也就十多萬人。
    攻城之戰伊始,唐軍的喊殺聲驚天動地。
    先鋒部隊扛著巨大的雲梯,在箭矢的掩護下,向著城牆奮勇衝去
    城上的高句麗守軍毫不示弱,他們彎弓搭箭,一時間箭如雨下。
    衝在最前麵的唐軍士兵瞬間被箭矢覆蓋,許多人甚至來不及發出慘叫,便倒在了血泊之中。
    雲梯靠近城牆時,守軍又推下巨石、傾倒滾燙的油水,雲梯被砸斷,士兵們紛紛墜落,摔得粉身碎骨,城下瞬間堆滿了殘缺不全的屍體,鮮血汩汩流淌,染紅了大地。
    後續的唐軍並沒有被眼前的慘烈景象嚇倒,他們繼續前赴後繼。衝車在士兵們的推動下,發出沉悶的撞擊聲,一下又一下地轟向城門。每一次撞擊,都伴隨著士兵們的怒吼與期望,可城門卻依舊堅如磐石。
    而城牆上的守軍,則用長杆、撓鉤等器械,不斷地攻擊靠近城牆的唐軍,將他們拉扯上城垛,然後殘忍地斬殺。
    一波波唐軍衝上城牆,又很快被殺退了下來。
    攻城方往往需要承擔更大的傷亡。
    後邊。
    侯君集跟李勣看著這一幕,眼神冷漠。
    大量唐軍的死亡,並沒有動搖他們的心神,這樣的場麵,早就已經司空見慣了。
    幾乎每天的攻城中,都會有數千人的死亡。
    這很正常。
    因為戰爭,本來就是這麽殘酷。
    曆史上,這次攻城,總共持續了十二天。
    雖然沒有記載具體死亡多少人,但絕對不會是個小數目。
    唐軍士氣旺盛,但高麗守軍也是意誌堅定。
    攻城方需要承擔更大的傷亡,往往數個唐軍才能換一個高麗守軍。
    八天的猛攻,唐軍損失不小,蓋牟城的守軍也損失很大。
    兩萬餘守軍,如今隻剩下萬餘。
    攻城之際尚且能看到,還有大量負傷參戰的高麗守軍,這意味著此刻的蓋牟城,已經是強弩之末了。
    “蓋牟城的守軍已經力有不逮,五天之內,必將破城。”
    李勣冷靜的說出自己的分析。
    侯君集點點頭。
    “三日後,精銳壓陣,一舉破城。”
    打到現在,其實侯君集跟李勣最為精銳的部隊,是一直沒有上場的。
    攻城的是各部折衝府衛士,還有胡兵。
    更多的則是臨時操練過的民兵。
    精銳軍不僅是將軍麾下最強的兵卒,更是需要穩定軍心。
    因為隻有精銳軍在,才能掌控其他民兵。
    打仗從來沒有,一開始就派出自己精銳軍的道理。
    用民兵進行消耗,這是很正常的現象。
    況且打完蓋牟城,還需要打遼東城。
    這邊蓋牟城不過守軍兩萬,遼東城可是有著五萬守軍,以及更加堅固跟高大的城牆。
    耗費的兵力會需要更多。
    雖然攻克蓋牟城損失會不少,但太子跟李道宗那邊,還有大量的兵力。
    隻要攻下遼東城跟蓋牟城,就等於徹底的打開了高麗門戶。
    往後的進攻就要輕鬆許多。
    高麗總共有176座城池,但可不是每座城池都能有這麽堅固的城防跟兵力。
    大多數的城池,也就兩三千,乃至於更少的守軍,城牆也不過一丈高,根本無法阻擋唐軍破城。
    攻城持續到差不多日落之際,侯君集下令鳴金收兵。
    還有一口氣的傷員會被安置到傷兵營進行救治。
    傷兵營總是充斥著哀嚎呻吟之聲。
    每天晚上,都會有不知多少人,死在黑暗的夜裏,而後被就地掩埋。
    戰爭的殘酷在此刻體現得淋漓盡致。
    工兵也要負責打造新的器械,還有對用過的攻城器械進行維護。
    晚間。
    侯君集,李勣等將領,則開啟軍事議會。
    分析今天高麗守軍的情況。
    在明日的攻城中,如何攻打高麗的薄弱之處。
    包括對新的攻城兵進行補充事宜。
    次日。
    飽餐一頓的攻城兵恍然一新。
    再次發動了對蓋牟城的進攻。
    雖說蓋牟城已經是搖搖欲墜,但依然頑強的堅守下來。
    隻是隨著攻城的加劇,已經明顯不如之前那麽強勢,這一點可以從唐軍逐漸減少的傷亡數量中能夠看出。
    然而很快就有一條不好的消息傳來。
    高麗方麵安排了四萬步騎。
    於明日可抵達蓋牟城。
    當然,現在的蓋牟城已經被圍困了,高麗援軍不可能說進入到城內。
    隻能是跟唐軍發生野戰,以達到救援蓋牟城的目的。
    又是一日攻城。
    晚間。
    營帳內燭火搖曳,光影在地圖上晃蕩不定。
    侯君集緊蹙雙眉,目光如炬地盯著地圖上蓋牟城的標記。
    “高麗援軍四萬奔赴蓋牟城救援,諸位如何看?”
    “是先行停止攻城迎敵,還是同時作戰。”
    聽到這話,眾多將領議論起來。
    “城破在即,此時給蓋牟城喘息之機,無異於使我軍傷亡更大。”
    “那高麗援軍如何。”
    “兵力充足,如何不能兩麵作戰。”
    “高麗援軍無堅城之防,難道正麵對戰上,我等還怕他高麗不成。”
    “或可主動擊之。”
    討論了一段後,李勣開口道:“敵軍遠道而來,人困馬乏且恃眾輕敵,應果斷出擊。”
    四萬援軍對五十萬大軍,好像如同以卵擊石。
    但實際上不是這麽來算的。
    高麗本土作戰,四萬援軍急行軍的情況下,基本上都是以戰兵為主,後勤自有其他城池進行補給。
    侯君集跟李勣這邊,真正算得上兵卒的隻有九萬,攻城損耗近乎兩萬。
    在攻城的同時還要麵對高麗援軍的情況下,局勢自然不怎麽算好。
    一旦高麗援軍站穩腳跟,唐軍這邊就隻能把大部分精力用來對付高麗援軍。
    而蓋牟城得以有了恢複,很容易把局勢拉到不樂觀的情況。
    侯君集略作商量後,便決定了先行發動對高麗援軍的攻勢。
    這樣的強攻突襲,自然是以騎兵為主,步兵為輔。
    由李勣與行軍總管張君乂,共同率領四千騎兵,對高麗援軍進行突襲。
    次日。
    四千騎兵直奔高麗援軍營地。
    就像是李勣所猜測的那樣,高麗援軍不僅沒有絲毫防備,反而因為急行軍的緣故,戰鬥力極具下降。
    雖然唐軍這邊隻有四千騎兵,高麗援軍是四萬步騎,兵力相差十倍。
    然而四萬騎兵也不是能一下子就能全部發兵的。
    尤其是在被突襲的情況下,許多士兵甚至來不及穿甲。
    而唐軍隻需要對一個個營地進行突襲。
    騎兵對步兵的優勢太大了,幾番衝鋒下,一個個營地接連被唐軍踏平。
    李勣這等將領,深諳突襲之道。
    但凡看到哪裏的士兵正在被組織起來,立即就帶著緹騎衝鋒,將其陣型衝碎。
    令其無法組織起有效的抵抗。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
    高麗那邊的騎兵,約莫有三千騎左右,突然從側翼奔襲過來。
    正好是應對的唐軍右側。
    右側率領騎兵的長官,是行軍總管張君乂。
    很顯然,這支騎兵隊伍,是高麗援軍的精銳騎兵,裝備精良,騎術精湛。
    在行軍總管張君乂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就已經到了眼前。
    隻是一個衝鋒下。
    行軍總管張君乂的騎兵隊伍,就被衝垮了陣型。
    這些高麗精銳騎兵精通戰術。
    衝垮唐軍陣型後,立即展開分割,要把行軍總管張君乂率領的騎兵進行圍殲。
    要知道,在這個時候,唐軍不僅是麵對騎兵。
    還要麵對隨時會組成陣型的步兵。
    一旦步兵形成方陣,對騎兵的限製就很大了。
    行軍總管張君乂見此,突然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
    在麵對強勢的高麗騎兵時,心生膽怯,竟然扭頭就跑。
    張君乂這一跑,跟隨的騎兵自然緊隨撤退。
    可是這樣的話,就是賣隊友了啊。
    李勣此刻已然頗為深入,張君乂這一走,等於是把李勣的後路給斷了。
    高麗騎兵統領也是個精明的人。
    見此情況,當即放棄對張君乂的圍殲,轉而對立即的騎兵隊伍進行衝刺。
    “張君乂,你個狗娘樣的。”
    李勣忍不住破口大罵,這可是真的要害死他了。
    就算是撤退,怎麽也得掩護他一下,共同撤退才是。
    這麽直接跑路,他要如何能走。
    高麗騎兵動作很快,直接對李勣隊伍迎頭痛擊。
    三千對兩千,優勢在高麗。
    況且李勣這邊,破開數個高麗營地後,不管是人力還是馬力,都有了巨大的消耗。
    高麗騎兵初入戰場,精力充沛,張君乂那邊也沒造成多大困擾。
    即便是李勣勉力抵抗,也擺脫不了騎兵陣型被衝碎的結果。
    然而作為大唐名將,打了幾乎一輩子的仗。
    什麽逆風局沒有見過。
    哪怕敗勢已定,依舊穩定心神,有效的組織騎兵陣型,跟高麗騎兵進行對抗。
    唐軍騎兵在個人技藝,包括軍備這塊,是要略高於高麗的。
    尤其是李勣的上百親衛,皆身穿明光鎧,氣勢十足。
    僅多一千騎兵數量,高麗方麵並不能形成絕對優勢,對李勣形成碾壓般的勝利。
    李勣依舊能進行頑強抵抗。
    隻是現在情況很不妙,時間稍長,李勣在跟高麗騎兵纏鬥的情況下,就無暇顧及那些步卒了。
    現在,這些高麗步卒在沒有被牽製下,正在迅速進行著列陣。
    而且已經有部分列陣的步卒,開始對李勣騎兵進行逼近。
    步兵可以有效的占據唐軍騎兵的位置。
    騎兵對已經列隊的步卒,是很難進行衝鋒的,直接衝撞上去,很容易就會陷入到步卒的方陣中,而後被亂刀砍死。
    “將軍,突圍吧,弟兄們送你出去。”
    親衛大聲喊道。
    在這樣的危機時刻,親衛能做的,就是拚死殺出一條血路,護送李勣離開。
    李勣微微咬牙,看了眼來路方向。
    那邊已經有大量的高麗步卒聚集,要徹底切斷他的後路。
    這個時候進行突圍,確實是有一定可能衝出去。
    但李勣麾下的兩千,幾乎要全部交代在這裏,最後能逃出去的,不足十之一二。
    以騎兵換步兵,怎麽算都是大虧。
    “不。”
    李勣拒絕了親衛兵的建議,轉而做出了個大膽的決定。
    “眾將士,隨我衝鋒!”
    李勣帶領著騎兵隊伍,轉向朝著高麗騎兵,直接撞了過去。
    在各方麵劣勢的情況下,李勣選擇騎兵對殺。
    這不是他有婦人之仁,而是李勣明白,哪怕是真的突圍出去,依舊要麵臨高麗騎兵的追殺,以逸待勞的情況下,逃生的機會也是非常渺茫。
    但換個角度去看,隻要能打散乃至於打退高麗騎兵,沒有了高麗騎兵的牽製,才能真正的突圍出去。
    兩條腿怎麽能跟四條腿比,屆時高麗隻能眼睜睜的看著李勣領兵離開。
    且還有另一方麵。
    李勣是先鋒隊,侯君集已經在領兵過來的路上了。
    隻要堅持的時間夠久,他就有了援軍。
    “死戰不退!!!”
    李勣大聲咆哮。
    同時在奔襲的過程中,側身與馬同行,腳尖挑起一根地上的長矛,翻身上馬緊握長長矛。
    再是單手擲出,強大的力道直接把前麵一名高麗騎兵的戰馬,直中馬頭。
    戰馬側翻,高麗騎兵翻滾到底,還沒起身,就被一眾騎兵馬踏踩死。
    釘上了馬蹄鐵的馬掌,顯然踩踏的力量要更加強力。
    馬蹄鐵的製作方式,是李世民在知曉後,快速命人傳遞給前些的。
    暫且來說,隻有少數的騎兵才打造了馬蹄鐵。
    李勣麾下騎兵的戰馬,都裝備了。
    李勣的精彩個人單殺,大大振奮軍心。
    近乎兩千騎兵,大聲同喝:“死戰不退!”
    強大的意誌,令高麗騎兵感到動容,麵對這般死亡衝鋒,高麗騎兵們竟然出現了一絲慌亂。
    所謂名將,便是能夠準確的把握住戰爭各個時機。
    李勣很好的把握住了這塊,原本隻是準備衝擊側翼,臨時改變了路線,朝著高麗騎兵核心衝去。
    高麗騎兵統帥一時遲疑。
    在他的眼中,李勣這支騎兵隊伍,已經成了困獸。
    這個時候去跟他們拚命有些不值得。
    於是下令避其鋒芒。
    狹路相逢勇者勝。
    避其鋒芒的同時,也代表高麗騎兵士氣的跌落。
    哪怕是有著更加充沛的人力跟馬力,卻在麵對唐軍騎兵的衝鋒下,顯得有些難以招架。
    一時間,高麗騎兵紛紛被唐騎兵斬落馬下。
    高麗騎兵統領對剛才的決定後悔不已。
    錯誤的決定致使造成了許多原本不該有的損失。
    然而現在再想組織起來就比較難了。
    無奈之下,高麗騎兵率領騎兵隊伍進入步兵方陣,轉而從新整頓。
    對唐軍圍而不殺。
    這給了李勣喘息之機。
    因為戰馬不能一直衝鋒,也是需要休息的。
    但哪怕片刻的歇息,讓戰馬恢複些許體力,李勣突圍出去的可能性就越大。
    然而就在此時。
    遠方突然傳來喊殺之聲。
    是侯君集率領大軍過來支援了。
    潮水般的唐軍趕到。
    最前方是侯君集率領的三千騎兵。
    連綿不絕的唐軍步卒,至少有兩萬餘。
    且這裏麵,是侯君集等一眾將領的精銳兵馬。
    高麗方麵臨時組織起來的方陣,根本無法抵抗精銳唐軍的襲擊,頓時就被衝得支離破碎。
    堵在前邊的高麗士兵紛紛丟盔棄甲而逃。
    阻礙李勣突圍的方陣就這麽沒了,然而此刻李勣已經不需要突圍了。
    “眾將士,可還能戰否!”
    李勣放聲大笑,大喊詢問。
    眾將士高聲回應,氣勢十足:“戰!戰!戰!”
    李勣再度劍指高麗騎兵:“殺!”
    高麗這邊一片混亂,在麵對唐軍下節節敗退。
    因為急行軍的緣故,本來很多士兵就很疲憊,且戰爭突發,後麵的士兵支援不過來。
    騎兵方麵又被唐軍徹底壓製。
    軍心一散,還怎麽打。
    無奈之下,紛紛撤退。
    哪有什麽窮寇莫追,這是痛打落水狗的最佳時機。
    侯君集跟李勣合力之下,追殺高麗軍隊三十餘裏,直到臨近日落,這才停歇收兵。
    高麗援軍方麵,損失過半,收攏兵力後,來時四萬,現已不足兩萬。
    兩萬兵力,又如何能對蓋牟城進行支援,隻能是先行撤退。
    晚間。
    侯君集就地紮營。
    同時讓士兵們進行清理收集。
    軍營之中,一片開懷大笑之聲。
    “高麗這是深知我等輜重軍備不足,特意給咱們送禮來了。”
    將士們哈哈大笑。
    四萬人的輜重,哪怕因為在本土作戰攜帶的數量不多,這數目也非常客觀了。
    最重要的是,此番唐軍俘虜過萬。
    這上萬人,完全可以充當炮灰,去攻打蓋牟城。
    用高麗的兵去打高麗,想想就舒服。
    李勣卻很是憤怒。
    找了半天沒看見張君乂的人影。
    於是向侯君集問道:“張君乂臨陣脫逃,該當何罪。”
    張君乂是侯君集麾下的行軍總管。
    李勣自然是找侯君集問責。
    侯君集聞言,隨即對旁邊親衛道:“把東西拿來。”
    李勣有些莫名其妙,不知道侯君集搞什麽鬼。
    很快,親衛就抱著一個木匣子走了過來。
    侯君集隨口道:“自己看吧。”
    李勣冷哼一聲:“故弄玄虛,我倒要看看你耍什麽花招。”
    說罷,便打開匣子。
    隻見裏頭好大一顆頭顱。
    真是張君乂。
    “這”
    李勣頓時無話可說。
    侯君集道:“臨陣脫逃,陷袍澤於危難之境,這等小人,要他何用,自是以軍法處置。”
    李勣拱手作揖:“李某佩服。”
    侯君集微微搖頭:“是我錯看他人,才叫這等小人得誌。”
    “當時我見他你率騎兵回轉,頓時大感不妙,逼問之下,才得知此獠如此荒唐行事,於是直接斬了他的狗頭,令大軍急行軍。”
    “好在還是趕上了。”
    話到了這份上,李勣的心頭怒火,自然也就消散了。
    轉而談論其攻城的事情來。
    “高麗援軍大敗,蓋牟城必然士氣更加低落。”
    “或可一舉破城。”
    侯君集笑道:“我也是這般想的。”
    次日,侯君集率領大軍回轉,再次發動了對蓋牟城的攻勢。
    這次大量被俘虜的高麗士兵被充當炮灰,驅趕攻城,令蓋牟城軍心大亂。
    瞅準時機,侯君集直接壓上本部精銳,勢如破竹。
    比之曆史上,李勣和李道宗用了十二天的時間,這次侯君集提前了兩天。
    於第十天日落前,便攻入蓋牟城中。
    很顯然,在用兵上,侯君集的能力是要超過李道宗跟李勣的。
    而侯君集的本部軍隊,也是大唐最強精銳。
    曾經跟著侯君集連續破滅吐穀渾,高昌兩國,大敗吐蕃。
    在攻城戰這塊經驗很是豐富。
    也是如今繼李靖後,大唐名將中威望最盛的人,隻是在品德上,少許差了些。
    此番破城後,侯君集就要下令,讓麾下士兵劫掠三天。
    聽到這個提議,李勣當即進行勸阻。
    “候大總管難道忘了當初高昌的禍事?”
    “如今朝堂上的那些文臣,恐怕緊盯著候大總管。”
    侯君集卻很無所謂:“隨他們說去,弟兄們這般辛苦,破城了還不能快活一下?”
    “好了,此事李副總管就不要過問了。”
    雖說侯君集德行不咋滴,但對自己的屬下是真好。
    大戰之後放鬆一二,這不是很正常嗎。
    這也是為什麽侯君集的部將很是忠誠。
    跟著這樣的老大混,誰還不往死裏賣命,有好東西,那是真給啊。
    對於普通的士兵來說,打仗發財,不就是在此時嗎。
    這就跟當年隋朝時的宇文成都那樣。
    誰不想當宇文成都的兵呢。
    傷兵營裏,但凡還能動的,此刻都掙紮著爬起來,怎麽著也要感受一番這快樂。
    也是在這個時候。
    遼東城破的消息,終於傳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