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是要射瞎我這個太子的眼睛嗎

字數:9364   加入書籤

A+A-


    太子不斷破城。
    侯君集這邊也不敢耽誤,休整了幾天就開始整兵出征。
    太子那邊兵分三路破城,兼之霹靂火這等攻城神器。
    侯君集很懷疑,自己要是再等上一段時間,是不是太子的兵馬都要打到王都去了。
    出征之時,李勣來跟侯君集密談。
    “候總管,太子那邊的消息傳來了。”
    “李道宗的兵權,在營州的時候,就被太子設下鴻門宴,全部給收走了。”
    “此事我已命人火速稟告陛下。”
    “我等也要小心啊。”
    “太子怕是野心很大。”
    李勣一直以為,即便是有霹靂火,李道宗在裏頭的功勞也不少。
    且作為宗室名將,自然會景從太子。
    可誰能想到,太子下手這麽狠,直接設鴻門宴,把李道宗跟他手下的都尉,全部都一網打盡。
    且太子大量收編高麗士兵。
    原本出發的時候,太子手中隻有五千重騎,到了現在,已有十萬精銳。
    十萬兵力啊。
    此番東征高麗,陸路這邊,總共也才十萬兵力。
    到了這個時候,但凡有點腦子的都能明白,太子這是要擁兵自重。
    “李副大總管是什麽意思。”
    “是認為太子會也來奪我們的兵權嗎?”
    侯君集沉聲問道。
    其實現在的侯君集,心裏頭也是有些擔憂的。
    當初跟太子暗中合作,是為了前途,算得上強強聯盟。
    但是現在,強弱懸殊。
    太子這般強勢,感覺比陛下還要強勢。
    侯君集還真有些擔心,太子會奪他兵權。
    “不可不防啊。”
    李勣語重心長的說道。
    侯君集微微沉默,而後道:“這般,先行請示陛下,我等向東北方向進軍,迂回從南部進攻高麗王都,避開太子大軍。”
    “但看陛下詔敕如何。”
    李勣同意道:“好。”
    ——
    高麗的軍情抵達長安,加急情況下,驛卒晝夜兼程,六天可達。
    六天後。
    高麗局勢,還有太子奪走李道宗兵權之事,送到了李世民的龍案上。
    根據唐律第六篇《擅興律》。
    奪權的行為,幾乎等同於叛國罪。
    可這是太子,大唐都是他家的。
    太子教令隻低於皇帝詔敕,情況又有些不同。
    除非說李世民廢李承乾太子位,否則這個事情就隻能叫家事,而非國事。
    這讓李世民有些頭疼。
    君臣議事。
    情報給諸大臣看。
    長孫無忌,魏征,褚遂良等人麵麵相覷。
    房玄齡沉默著也沒說話。
    事情發展到現在,太子的行為,從某種意義上說,擁兵自重很明顯了。
    擺明了要奪取高麗全境大權。
    李世民有些把握不準,心裏有些怒意,但還沒到廢太子的地步。
    從另外的方麵來看,這樣的太子也確實很優秀。
    長孫無忌是個聰明人,直接開始裝糊塗。
    “恭喜陛下,如今太子攻略城池數十座,今遼東城,蓋牟城已入我大唐疆域,等同於打下了高麗半壁江山。”
    “張亮那邊也按照既定路線,占據了卑沙城。”
    “或許年關之際,便能平定高麗,以壯我大唐聲威。”
    這麽一說,完全避開太子的話題,轉移到整體局勢上。
    就現在的局勢來說,大唐自然是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覆滅高麗,不過是時間問題。
    太子現在的攻勢,完全想不到高麗能有什麽像樣的抵抗。
    如果高麗選擇跟唐軍打野戰,那就更加求之不得了。
    且那霹靂火,可不僅僅隻能攻城。
    平原上那麽一炸,敵方還有什麽士氣可言。
    長孫無忌現在看明白了。
    哪怕是太子謀反的事情暴露出來又如何,陛下眼下可不敢廢太子,那就意味著徹底翻臉,大唐都要動蕩起來。
    情報裏可是說,太子現在掌十萬精兵。
    這股勢力,太過強大。
    長孫無忌如此油滑,讓李世民微微皺眉,但有些事情,不是說不看,就沒發生的,直接問道:“太子奪李道宗兵權,該當如何。”
    長孫無忌一愣,隨即道:“這應該是謬傳吧,李道宗是宗室名將,自然是聽從太子號令。”
    “太子有霹靂火神器,李道宗明白個中厲害,受太子指揮,也是正常之事,何來奪兵權之說,還請陛下明察。”
    長孫無忌知道,現在去針對太子,沒有任何意義,還不如當做不知道。
    隻要太子不是擺明了造反,再是擁兵自重,又有什麽關係。
    李世民冷哼一聲,對於這樣的回答,顯然有些不爽。
    遂問道:“太子暗中造霹靂火,倒是藏得挺深,偷偷在東宮裏造,誰都不知道。”
    “難道太子覺得,他把霹靂火的事情說出來,朕還會搶他的霹靂火不成。”
    “若早知有這等攻城利器,又何須調動如此之多的兵馬,損耗國庫。”
    長孫無忌小心的看了眼陛下。
    心中無語。
    難道陛下不會搶嗎?
    不過話肯定不能這麽說。
    “陛下,臣覺得,太子恐怕是擔心霹靂火現世,引發高麗警覺。”
    “畢竟長安城中,尚且有不少高麗奸細,要是讓他們把太子造霹靂火的消息傳了回去,高麗那邊自然會有應對之策。”
    “太子能半日破城,最為重要的,便是高麗對於霹靂火全無防備,轟鳴之下,這才令高麗守軍膽氣盡失,一舉功成。”
    “想來太子就是考慮到這一點,才將霹靂火之事徹底隱藏下來。”
    這麽解釋,聽起來還是很有道理的。
    按照長孫無忌的解釋,李世民的怒氣,略微有些消散。
    不過想到太子早就在準備謀反了,心裏頭又感覺很是鬱悶。
    如果太子沒有謀反的心思,那該是多好啊。
    眼下這情況,李世民就沒再多說了。
    再怎麽說,也不可能說去定太子什麽罪過,毫無意義。
    李世民清楚,可他心中不爽,這才發問。
    長孫無忌等大臣心頭門清,所以肯定不能說。
    真要說點什麽,那也得等到太子班師回朝後了。
    再多的兵馬,也不可能進這長安城。
    隻是,太子會回長安城嗎。
    房玄齡心中隱約猜測,恐怕到了如今,太子可能已經有不回長安的打算了。
    ——
    李承乾還真沒打算回長安城。
    回長安幹嘛。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如今天高海闊,大權在握。
    回長安城,隻有一種可能,那便是兵戎相見。
    是夜。
    遼東城宮殿中。
    皇長孫李象,正在給李承乾匯報最近情況。
    “父親,這些高麗貴族,可真是太有錢了,他們還喜歡挖地窖,把錢財都藏於地窖之中。”
    “堆積如山的黃金白銀,銅錢不計其數,更有大量的臘肉,大米。”
    “我找人算了算,就這些貴族藏匿下來的肉米,都夠全城人吃小半年了。”
    李承乾淡淡點頭:“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大唐尚且如此,何況於高麗乎。”
    “石炭廠缺人,青壯年都押過去挖石炭,女子賞賜給有功之士,老者貶為庶民,賜予些田地,讓他們自己勞作得食。”
    “你再去建個少管所,未滿十二歲的男孩,送入改造。女孩送教坊。”
    這些貴族大戶的人數還是不少的,大約有幾千人。
    現在大部分青壯年勞動力,都已經被征調為士兵,再從百姓裏去征集兵源,顯得有些過分了。
    暫時來說,李承乾也需要足夠多的兵力,展現自己的仁慈。
    本來就人口缺少,除非是罪大惡極的,一般都不會殺掉,通常判決服徭役五十年。
    審判這些案子,李承乾都是交給自己的長子李象來負責。
    這也讓李象得了仁義的名聲。
    畢竟就現在來說,遼東城裏,判處死刑的還不足十人,比起他們所犯下的罪行來說,這就已經很是不錯了。
    “是,父親。”
    李象稚嫩的臉龐上,經過數月行軍,還有對遼東城的管理,已經多了幾分成熟。
    現在的他,得到了很多在經史典籍上學不到的知識,也有了更為廣闊的見識。
    對於父親的行為,不管是起兵造反也好,還是擁兵自重也好,李象都表現得比較支持。
    因為李象清楚,他是皇長孫,不是皇太孫。
    如果父親倒了,皇爺爺可不會說讓他來繼位。
    因此這些基本的分寸,李象還是很明白的。
    況且父親對他足夠好了,嚴格說起來,他並非是父親的嫡長子,而是庶長子,荒唐之舉所誕下的產物。
    生母不過是個侍女,他連母親的家庭是怎樣的都不知道。
    現在認太子妃蘇玉兒為嫡母,得皇爺爺賜皇長孫,這才有了如今的顯赫身份。
    他的身份,完全是憑借父親而來。
    父親,便是他所有的一切。
    即便父親真到了起兵造反的那天,李象心中也已下決心跟隨。
    當初在長安城外軍營的時候,李象就已經做好了這個打算。
    哪怕說今年的他,才十三歲。
    隻是在如今這個時代,十三歲的男孩,都已經要承擔家務事了。
    略微遲疑後,李象問道:“父親,高麗覆滅在即,打完高麗後,我們就回長安嗎。”
    李承乾沒想到李象會這麽問,笑著道:“你覺得呢。”
    李象回道:“孩兒覺得不應該回長安。”
    李承乾感覺有些意思:“你為什麽會這麽想,不回長安,那我們回哪裏。”
    李象想了想,道:“近些日子,孩兒在處理高麗貴族這些案件中,發現如今的高麗百姓,對父親感恩戴德。”
    “也許父親可以盤踞高麗,靜待時機。”
    “長安太危險了,想來如今,皇爺爺對父親很是忌憚,父親又立下這般大功,若回長安,皇爺爺可能會奪走父親的兵權。”
    “四叔自然會添油加醋,在皇爺爺那邊說父親的壞話。”
    “若父親盤踞遼東,皇爺爺就不敢拿父親怎樣。”
    自小生長在政治中心,在政治敏感度這塊,李象是很有天賦的。
    李象平時很安靜,什麽事都是靜靜的聽著,沒有發表過自己的意見,但這並不代表他什麽都不懂。
    他也是有野心的。
    誰不想當皇帝呢。
    如果父親能順利即位當皇帝,那他就是新的大唐太子。
    “你是想讓我造你皇爺爺的反嗎。”
    李承乾淡笑著問道。
    李象一頓,趕忙道:“孩兒不敢。”
    李承乾起身,走到李象身邊,拍了拍他的肩膀。
    “你還小,這些事情,不應該你來操心的。”
    “我知道你在擔憂什麽,但你要相信為父。”
    “有些事情,其實也沒那麽複雜。”
    “高麗不是個好去處,待在這裏,就意味著跟大唐脫節,哪怕我現在正在招大量官員過來。”
    “打完高麗後,去哪裏,我自有打算,不要多問,太早知道,可不是什麽好事。”
    李象心中鬆了口氣,他真擔心父親打完高麗後返回長安。
    作揖道:“是,父親。”
    李承乾可沒打算學宋江。
    對於起兵造反,現在是沒什麽想法的。
    是否起兵,這要取決於二鳳了。
    若二鳳執意要廢他太子位,少不得就要領兵數十萬,走上清君側的道路。
    不過二鳳也是個聰明人,想來還不會如此愚蠢。
    說到底,這大唐,還不都是李家的。
    還能有誰,比他這個嫡長子,更具備繼承大統的資格呢。
    魏王?
    晉王?
    如今已是相差甚遠。
    倘若李世民鐵了心要廢太子,說不得就要提著青雀稚奴的人頭,去見父皇了。
    不過是再走一遍二鳳曾經走過的路,吹吹二鳳曾經吹過的風。
    九月二十。
    侯君集兵分兩路,破城十座。
    李承乾這邊更狠,已拿下百城。
    高麗方麵緊急調動軍隊,大莫離支淵蓋蘇文,領兵五萬,親自坐鎮。
    高麗北部耨薩高延壽、高惠真率十五萬萬高句麗、靺鞨兵前來救援安市城。
    加之城中兩萬守軍,高麗方麵在安市城投入了二十二萬大軍。
    曆史上,安市城就是阻擋李世民親征高麗的頑石,圍攻了三個月,最後還是沒能攻克,因為糧食的問題,最後隻能退兵回唐。
    後世影視中,新羅後裔拍攝的電影安市城之戰裏,李世民就是在這個地方,被射瞎了一隻眼睛。
    聽聞消息後,李承乾從遼東城親自出征,發兵安市城。
    所以,這次是要射瞎我這個大唐太子的眼睛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