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李世民:太子你這是要起飛啊

字數:8938   加入書籤

A+A-


    安市城城主府。
    賀蘭楚石一臉擔憂的離開。
    侯君集那邊的情況,已經傳了過來。
    是陛下詔敕,廢除了丈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的職位。
    陛下此舉,其實已經很是明顯了,這是在告訴太子,你跟侯君集之間的那點事情,我已經知道了。
    李承乾不在乎,可賀蘭楚石很在乎。
    因為他的所有權力,地位,都是來自於丈人侯君集。
    原本來說,在太子這邊,丈人是他最大的依靠。
    如今,依靠沒了,本來就不怎麽重視自己的太子,自然就會更加忽視。
    他想請太子出兵,阻攔李勣,然太子卻拒絕了。
    一時間,賀蘭楚石不知如何作好。
    府內。
    李德謇道:“殿下英明,此刻若發兵阻止李勣,便是跟陛下翻臉了。”
    “陛下如今,大概是不想跟殿下翻臉的,所以隻是讓班師回朝。”
    李承乾點點頭:“侯君集這塊,確實沒有辦法,父皇給了密詔,在侯君集被拿下後,誰又敢反抗。”
    不管從哪方麵說,營救侯君集,肯定是利大於弊的。
    隻是這樣做,他跟二鳳之間僅存的那點平衡就被打破了,等於是明著反對二鳳,這不值得。
    “好了,不說這事了。”
    “侯君集即便被押回長安,至少在我跟父皇鬧翻之前,性命還是能有所保障的。”
    “現在繼續說說關於軍製的事情,諸位可是有什麽想法。”
    李承乾繼續道。
    侯君集的罪名,就是謀反罪,但李承乾知道,二鳳暫時不會給他定下謀反罪。
    一旦定下,等於他這個太子也隻能廢了。
    如今李承乾手中有製造雷火之法,還有平定高麗的大功勞,加上本身手中的軍隊數量。
    若二鳳逼反,大唐將會內戰不斷。
    就像是太子打高麗這樣,雷火落在唐軍陣營中,一樣會有巨大的殺傷。
    二鳳能不能穩贏,這也是個未知數。
    “殿下,這等軍製,對於俘虜來說,是否過於優待了。”
    李德謇問道。
    李承乾的軍隊改革,主要就是在紀律,供應,俸祿這塊。
    大唐的府兵是沒有固定俸祿的,閑時為農,戰時為兵。
    高麗的軍隊自然也是差不多。
    但是現在,李承乾要打造職業兵,首先就是五萬數目的軍隊,名神武軍。
    這五萬兵,其中三萬為高麗兵,兩萬為大唐兵,采取混合編製,軍官九成就是漢人。
    而這支軍隊,不僅是有固定的俸祿,包括餐食都有嚴格的標準。
    甚至是戰死的撫恤,後代子女贍養,老父母贍養問題,都有所安排。
    而在這其中,並不區分大唐兵跟高麗兵。
    隻要是這五萬軍中的一員,都能享受差不多的待遇。
    軍官方麵,會略微優厚一些。
    還有一係列的福利政策,比如戰死後,子女可免費上學,男子十六歲後,若能通過選拔考試,則能直接加入神武軍。
    家庭每月還能從當地官府,領取一定的口糧,並且賜予上告之權。
    所謂上告之權,便是但凡是神武軍或神武軍的家屬,若遇到不公平的事情,都可以直接上訴神武軍高層進行處理,類似於軍事法庭差不多的概念,但稍微有些不同。
    這是為了保障神武軍的家屬,不會收到當地官府的欺負。
    “以後不要說俘虜這些話,德謇,你要記住,從今往後,再沒有誰是高麗人的說法,都是大唐的子民,不能搞區別對待,當一視同仁。”
    李德謇微微低頭:“是,殿下。”
    蘇定方想了想道:“殿下給予將士們這般厚待,誰還敢不為殿下舍生忘死。”
    “神武軍的名號,必然在以後響徹寰宇。”
    “隻是咱們現在手裏的錢糧也不多了,或是要想點其他辦法。”
    五萬職業軍,不僅是一筆開支,而是屬於長期開支,哪怕說每個士兵的俸祿都不算高,可疊加在一起,也不是個小數目。
    現在來說,李承乾定下的俸祿,是按照銅錢算,神武軍每人每月三百錢。
    五萬軍,意味著李承乾每月要發放一千五百萬錢的軍餉。
    三百錢很少,但在夥食這塊,實行包吃包住,包括醫療免費,甲胄軍服等軍備都由軍隊提供。
    在神武軍服役的士兵,三百錢完全是屬於白拿,可以直接補貼家用。
    本身隻要是神武軍的士兵,家裏麵還能享受一定程度上的賦稅減免政策。
    不過暫且來說,這些政策在高麗這邊,會比較好的實行,但在大唐,當地官府認可不認可,就是另外回事了。
    “審判的事情,可以全麵開展了。”
    “相信我,高麗的貴族們,隻會比你們想象得更加富有。”
    二鳳那邊自然不可能給軍費開支了,高麗國庫這邊,想都不用想,就是個大窟窿。
    但李承乾可沒打算就此停止,那就隻能從高麗貴族的袋子裏拿錢。
    哦,還有新羅。
    直接讓新羅女王過來,不過是再來一次鴻門宴,反正最後曆史上,新羅王族,也就是聖骨傳承也會斷絕。
    現在不過是早一點罷了。
    如果聽話,還能稍微保留一點特殊地位,不聽話就怪不得李承乾辣手摧花了。
    次日。
    有關於神武軍的製定方案,很快就在全軍通傳。
    那優厚的福利待遇,聽到的士兵,根本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當兵不僅包吃包住,每個月還能拿錢?
    這樣的事情,在如今的時代,完全是不可相信的。
    隨即,大選拔開始。
    不是什麽人都能進入到神武軍的。
    首先就是年齡限製,十六歲至三十五歲。
    超過三十五歲,除軍官外,神武軍不再招收。
    這年頭普通百姓的身體狀況一般不怎麽好,到了四十,便開始下滑厲害。
    三十五歲這個年紀,也是剛剛好。
    畢竟這是經過後世科學計算出來的最佳年齡。
    因為大選拔的關係,原本定於三日後出發高麗王都的事情,又延遲了幾天。
    一直到十月初九,李承乾這才開始啟程出發。
    這個時候,大量的民夫已經被遣散了。
    更多的大唐民夫們,也開始逐一被安排到高麗的各個城池中去,擔任武侯,縣尉等官職。
    雖說很多城池還沒有去攻打,但已經不需要去攻城了。
    隻需要一道文書過去,自然而然就投降了。
    ——
    長安。
    高麗大捷的消息傳了回來。
    滿城沸騰。
    關於高麗戰場的情況,報紙是會經常有消息傳出的,這讓長安的百姓們,也能知曉大概的情況。
    比如蓋牟城被攻破,又比如太子半日破遼東城。
    那個曾經隋朝百萬大軍,三征高麗,都沒有打下來的地方,如今隻是花費了三個月,就已經全麵平定。
    作為大唐子民,都為此感到驕傲。
    大量的文人書寫詩詞進行讚頌,不少商鋪都趁機推出優惠活動。
    李世民也進行了一次大赦。
    各國使臣對大唐的態度,更加的卑微了。
    這次大唐東征高麗,讓許多國家看到了如今的唐軍,是多麽的強盛。
    尤其是大唐的太子,吸引了幾乎所有人的目光,那雷火攻城之物,如今這天下,還有什麽城池能夠阻擋。
    雖說李世民廢除了侯君集,讓李勣奪兵權,並且令平壤道行軍也班師回朝。
    但大多數人,是察覺不到這行為下,大唐皇帝跟太子之間的那些微妙關係。
    按照正常人的角度來看,高麗被平定,大部分兵力回國,讓民夫也能回家團圓,是大唐朝廷的恩賜。
    這就是明麵上的妥協。
    不管別人怎麽去猜測,隻要李世民跟李承乾沒徹底翻臉,那就能維持目前的和平穩定。
    宮廷大內。
    君臣議事。
    李靖帶來了最新的消息。
    “陛下,李勣已經率領大軍離開安市城,向營州行軍。”
    “侯君集其所屬軍隊,已盡歸李勣所掌控。”
    李世民麵色平靜,問道:“太子呢,他有什麽動作。”
    “是否要派兵進行阻擾?”
    李靖回道:“暫且沒有任何動靜,太子傳令讓新羅女王金德曼,即日前往高麗王都迎接車架。”
    李世民微微沉默。
    傳令新羅女王,這其中含義,不言而喻。
    不由冷哼一聲道:“這般大的高麗還不能滿足他,難道還要去折騰新羅嗎。”
    “諸卿覺得,太子此舉,是何用意?”
    李世民沒有給太子下詔敕的意思,他清楚,即便是下達了詔敕,現在的太子,也不會聽他的,反而是鬧得尷尬。
    長孫無忌倒是沒有太多忌諱,直言道:“怕是太子想趁此機會,順勢吞並新羅。”
    房玄齡眉頭微皺,本想開口,遲疑了一下,又停止了下來。
    現在這樣的局麵,已經不是謀反不謀反的事情了。
    太子已經成了個難題,陛下現在都無法去解決。
    隻要太子不回長安,謀反的事情證據再是確鑿,都隻能暫且按下去。
    逼反太子,對誰都沒好處。
    李世民眉頭微皺:“太子是不是吞並了新羅,還要去征討百濟,難道他以為他的霹靂火,真的是無敵的嗎。”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那些高麗士兵,真的會聽從他的命令?”
    “別給朕到時候鬧出了什麽笑話來。”
    想了想,李世民繼續道:“傳信給太子,告訴他過猶不及,要記得,他的手裏,隻有兩萬五千唐軍。”
    李世民是吃過虧的,所以很清楚,要想壓製異族,須恩威並施,一味的施恩,隻會讓其越發囂張。
    聽聞這話,眾人不語。
    最後目光集中於魏征身上。
    勸諫陛下,還是要靠魏征啊。
    魏征不負眾望,作揖道:“陛下,臣認為此舉不妥。”
    李世民沉聲道:“魏卿有何高見啊。”
    語氣有些不滿,但魏征不在乎。
    他早就習慣了。
    回道:“如今太子攜大勝之勢,鎮壓高麗,圖謀新羅,此時陛下傳書信過去,必然不會被太子所看重。”
    “臣聽說,太子最近在大肆招聘大唐學子,前往高麗從官,不如陛下順其意,多安排些國子監的學子過去,一是可以更好的治理高麗,二是能在太子遭遇挫折時,能更好的幫助太子渡過危機。”
    有些話魏征也不好明說,這段時間,各路求官的,都求到他的頭上了。
    有些人情沒辦法,魏征也隻能是寫一封舉薦信。
    誰叫魏征是太子太師呢。
    現在高麗那邊當官,都已經被看作終南捷徑了。
    李世民這邊得知消息後,也沒有反對的意思,這便使得從者雲集。
    其實對於魏征,乃至於房玄齡,長孫無忌看來,太子吞並新羅,再征討百濟是好事。
    贏是好事,敗也是好事。
    贏,則大唐開疆擴土,一統遼東半島。
    敗,則散太子驕傲之心,或陛下跟太子之間,尚且有所緩和。
    事到如今,很大程度上,廢太子都已經不是李世民能說了算的,影響太大了。
    本身李世民雖然對太子的舉措感到很氣憤,但就目前來說,還沒到廢太子的程度。
    這麽優秀的繼承人,是真舍不得。
    “就由著太子這般胡鬧?”
    李世民有些不情願,總感覺很傷麵子。
    “也許太子有自己的想法,如果真能一統新羅百濟,亦是幸事。”
    長孫無忌遲疑幾分,還是站出來給太子說話。
    這局勢,變來變去的,讓長孫無忌都有些把握不住了。
    原本覺得太子被廢是肯定的,現在太子這麽鬧騰,陛下又如何下得去手,又怎麽去下手。
    昨天長孫無忌還在考慮,是不是要給太子偷偷傳信,把他謀反已經暴露的事情告知,也好讓太子早作安排,不回長安。
    有這樣的想法,說到底還是太子在戰場的表現,獲取的軍功太誇張了。
    比當年的陛下,還要強勢幾分。
    算下來,太子繼承大統的可能性,又要多上幾分。
    長孫無忌也不想跟太子去對著幹了。
    李世民沉吟片刻,對房玄齡問道:“房卿如何看?”
    房玄齡現在,想哭的心都有了。
    早知道是這樣的太子,他還苦心積慮去跟他作對幹嘛。
    現在棄暗投明,還來得及嗎?
    陛下問我怎麽看?
    我得躺著看了。
    太子若即位,還能有他的活路嗎。
    思索一番後,房玄齡道:“新羅一直心慕我大唐,聽從我大唐號令,太子若強行吞並,怕是師出無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