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獨裁

字數:9160   加入書籤

A+A-


    洛陽。
    太子告天下書一經洛陽報發表,宛如一顆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麵,在洛陽城內激起了層層波瀾。
    這篇言辭懇切、慷慨激昂的文章,如同野火般迅速在百姓中傳播開來,引發了一場激烈的討論與思想的碰撞。
    許多百姓在聽過太子告天下書的內容後,內心的想法發生了巨大的轉變。
    畢竟對於如今大部分的洛陽百姓來說,是太子的到來,給了他們生活的希望。
    要知道,單說在洛陽,李承乾打造了十幾個工廠,每個工廠都是上千人的規模。
    而這,就意味著洛陽境內,有上萬家庭,都是在給太子做事。
    換個詞匯,那就是太子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
    這一點,不僅是在如今,還是在後世,都有著巨大的影響力。
    總不能吃著太子的飯,還要掀太子的鍋吧。
    早在先前,就有很多百姓擔憂,太子起兵造反,要是失敗了,他們這些人的飯碗,還能保住嗎。
    太子給的福利待遇太好了。
    單單是管飯這點,就讓能夠進入工廠的人,受到街坊鄰居的羨慕。
    況且每月的工錢,也成為了家庭的重要收入。
    民心,有時候很簡單。
    給口飯吃,自然就得賣命。
    這年頭,忠義也沒那麽複雜。
    工廠內,有人大聲說著。
    “我不懂什麽造反不造反的,我吃的是太子給的飯,給太子做事。”
    “太子這麽好的人,還能關心咱們這些苦哈哈,就這樣的太子,提著燈籠都找不到,怎麽會造反呢。”
    “肯定是朝廷中有奸妄小人,迷惑了陛下。”
    隨即有人附和。
    “沒錯,咱們現在的日子越來越好過呢,想先前,逢年過節,才能吃上一口葷腥,現在過幾個幾日,就能砍點肉吃,這可是從前不敢想的日子。”
    “咱家那口子,天天念叨著太子的好,誰不給太子刻個長生牌的。”
    “這樣的太子,怎麽可能是謀逆。”
    兩人一挑起話頭,立即就是議論紛紛。
    “聽說廠裏要辦學堂了,太子下的教令,讓滿六歲的娃,都去上學,書不要錢,學堂還管頓飯。”
    “真的假的?這麽好啊。”
    “太子教令,那還有假,咱娃也能讀書了,指不定以後還能當個官。”
    “你就想吧,讀書人那麽多,當官的才幾個。”
    “這有什麽,你沒聽說嗎,在遼東那邊,隻要能讀書寫字的,就能當官,遠點就遠點,這可是祖墳冒青煙的事。”
    “嘿,你以為就你家娃能學,大家都能學,誰當官還不一定呢。”
    “我娃肯定比你家娃官大。”
    “走著瞧。”
    吵鬧中,有人歎息:“真是好日子啊,可太子要是敗了呢,咱們這些還有嗎。”
    這話頓時讓氣氛變得安靜下來。
    有人驚疑不定的說道:“陛下應該也會如此吧。”
    那人搖搖頭:“這可是太子這邊才有的,那誰不是去過長安嗎,你問問他,長安有沒有這等好事。”
    被點到的人搖頭道:“莫說長安,天下都沒這等好事。”
    一時間,大家都沉默了。
    良久,不知是誰開口道:“太子不能敗啊。”
    這話,頓時讓所有人都變得激動起來。
    “太子可不能敗!”
    ——
    蘇玉兒乘坐的馬車在塵土飛揚的官道上疾馳,車窗外,景色如飛般掠過,田野、村莊、山巒,都在向她展示著大唐廣袤的土地。
    左丘名和紀昭騎著馬,緊緊跟隨在馬車兩側,警惕地觀察著四周的動靜。
    如今紀昭的官職相當於沒了,但他並不可惜。
    本身作為太子的人,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陛下說是不會打壓太子舊部,可事實上就沒這麽簡單的,多的是人來刁難。
    比如魏王黨。
    當然,魏王自然不會關注他這樣的小人物,可魏王黨人,卻沒有放過他的意思。
    即便是本職工作兢兢業業,想挑毛病,還是很簡單的事。
    這可是縣尉。
    空出來的官職,多的是人想上。
    以前太子照著,沒人敢動心思。
    現在太子造反,區區不良人,又有什麽資格擔任縣尉之職。
    所以,幹脆是跟著太子幹吧。
    好歹也是享受了兩年。
    左丘名有些不同。
    他還沒吃到太子的好處,太子就去東征了,他這邊的安排也就落下了。
    等來等去,沒想到太子造反了。
    當然,先前掛著太子麾下的名頭,在長安城裏還是很吃得開的。
    而左丘名想要更多。
    對於他來說,如果太子功成,那他就有從龍之功,真正的跨越階級。
    在這樣的誘惑下,這些風險算得了什麽。
    兩人各懷心思,但目的是一致的。
    經過數日的奔波,一行人終於遠遠望見了洛陽城的輪廓。
    洛陽城,這座古老而繁華的城市。
    馬車上的蘇玉兒,眼睛都發亮了。
    因為她的男人,就在這座城中。
    對於一介女子而言,夫君便是全部。
    蘇玉兒自然也是如此。
    馬車緩緩駛入洛陽城,街道兩旁的百姓紛紛投來好奇的目光。
    蘇玉兒透過車窗,看著這座陌生又熟悉的城市,心中感慨萬千。
    她知道,這裏將是她和太子新的開始,也是他們命運轉折的關鍵之地。
    馬車停在了宮城門口,蘇玉兒在單瑤的攙扶下,緩緩走下馬車。她抬頭望去,隻見宮城巍峨聳立,氣勢恢宏。
    此時,羅馬公主狄奧多西和新羅公主金勝曼早已在城門口等候多時。
    見到蘇玉兒下車,狄奧多西和金勝曼一同上前,微微屈膝行禮,齊聲說道:“姐姐,我們在此迎接姐姐多時了。”
    蘇玉兒微微一怔,旋即臉上露出溫和的笑容,她走上前去,分別握住兩人的手,說道:“妹妹們客氣了,勞你們費心等候。”
    羅馬公主狄奧多西不用多說,對於金勝曼,到了這時候,也沒其他想法了。
    太子的女人,自然不可能隻有這些,日後還會越來越多。
    狄奧多西眨了眨碧藍色的眼睛,微笑著說:“姐姐能平安抵達,是我們最開心的事。這些日子,殿下一直憂心忡忡,如今姐姐來了,殿下也能安心些了。”
    金勝曼也輕輕點頭,柔聲道:“是啊,姐姐,這洛陽城今後我們姐妹也能相互作伴了。”
    金勝曼表麵溫婉,內心卻也有著自己的盤算,她深知在這複雜的局勢中,太子妃的支持很重要,自己若能與太子妃處好關係,不僅在宮中能有一席之地,也能為新羅在大唐的利益多做爭取。
    雖說,金勝曼比蘇玉兒還要年長,但這聲姐姐,叫的是心甘情願。
    這可是太子妃,若太子功成登基,便是皇後。
    蘇玉兒在狄奧多西和金勝曼的陪同下,走進宮城。
    宮城內,氣氛緊張而壓抑,士兵們來來往往,忙碌地進行著各種準備工作。
    在文臣的接引下,蘇玉兒來到書房。
    書房內,太子李承乾身著一身戎裝,正眉頭緊鎖地看著案幾的地圖,聽見腳步聲,他抬起頭,看到蘇玉兒,眼神中閃過一絲驚喜與安心。
    李承乾起身迎上,說道:“玉兒,你可算來了,路上沒受什麽苦吧。”
    蘇玉兒看著李承乾疲憊的麵容,心中充滿了擔憂,快步走到他身邊,說道:“殿下,我沒事。隻是這一路趕來,見你如此操勞,我很心疼。如今局勢如此緊張,你一定要保重身體啊。”
    李承乾笑著說道:“隻是最近日子有些忙碌罷了。”
    “你來了就好。”
    說到這裏,李承乾微微一頓:“我聽說魏王讓人為難你了。”
    蘇玉兒微微點頭:“還好有晉王幫忙。”
    這是人情。
    李承乾說道:“魏王這家夥,看來是真等不及了。”
    蘇玉兒輕聲道:“其實他也不敢如何,隻是想借此擾亂殿下心神。”
    之所以這麽說,蘇玉兒是不想李承乾在父子相殘後,又兄弟相殘。
    這不是說蘇玉兒大度,而是希望李承乾名聲好些。
    李承乾沒有多說,隻是握住蘇玉兒的手說道:“多日舟車勞頓,你且去好些歇息一下。”
    趕路確實是很累的。
    尤其是路上顛簸。
    蘇玉兒回道:“是,殿下。”
    李承乾如今卻是很忙。
    雖說民心暫且穩住,但官署這邊,問題還很大。
    文忠低聲道:“殿下,趙刺史來了。”
    李承乾道:“讓他進來。”
    不多時,趙節來了。
    之所以是趙節,因為漢王李元昌肯定是靠不住的。
    受到廢太子詔書的影響,洛陽的官員體係,基本上已經是呈現了半癱瘓狀態。
    這樣對於整個洛陽的管理,自然是十分不利。
    趙節其實本身是有能力的,雖說也是二代,但才學這塊,還算是不錯。
    最主要先前當刺史,有管理經驗。
    蘇定方那邊主要是負責軍事。
    軍政分離,是李承乾早就定下來的基調,所以即便蘇定方也能有管理的能力,但政務這塊的事情,李承乾是不會讓其全部接手的。
    權力一旦放任,很容易滋生問題。
    這跟忠誠關係不大。
    “拜見殿下。”
    “賜座。”
    “謝殿下。”
    跟李德謇不同,趙節父親早死,楊師道隻是他的繼父。
    而對於繼父,雖說關係不差,但可不會跟李德謇那樣受到影響。
    作為皇親國戚,長廣公主之子,造反這等事情,根本沒有多大的壓力。
    “此次官員離職人數多得超乎想象,洛陽城的諸多事務都陷入了停滯狀態,再這樣下去,局麵恐怕會失控。”
    李承乾淡淡說道。
    趙節遲疑回道:“臣可以去周旋一二,有些世家人才,還是願意支持殿下的。”
    高風險,高回報。
    不管是什麽時候,都不會缺少幹風險投資的人。
    世家亦是如此。
    李承乾搖頭道:“沒必要。”
    “我決定對洛陽城內的官職進行重新分配,公開招募官員,實行新的規章製度。”
    說完,李承乾示意內侍文忠,給趙節拿過去一份文書。
    這份文書,便是對如今洛陽城內官署的重新規劃。
    對於大唐如今的政治製度,李承乾不管是現在,還是以後等級,都沒想過要沿用。
    自然是要大方位改革。
    原本不想這個時候太多動蕩,先維持穩定,沒想到這些官員離職,到時給了機會。
    趙節看著文書裏的新政內容,越看越心驚。
    雖說根子上跟現在的三省六部製差不多,然而實際上,卻相差極大。
    首先是設立決策院。
    決策院由各領域專家、學者及資深官員組成,負責對國家重大政策和戰略進行研究、論證和提供決策建議,取代傳統的單一依靠宰相出謀劃策的模式,使決策更加科學、全麵。
    從某種層度上說,決策院跟明清事情的內閣製度差不多。
    能夠進入到決策院的,必然是李承乾的心腹,且具有真材實料。
    其次是監察院。
    構建垂直管理的監察體係,監察官員直接向李承乾負責,不受其他部門幹預。
    擴大了監察範圍,不僅監督官員的貪汙腐敗、違法亂紀行為,還對政策執行情況、行政效率等進行全麵監督。
    設立專門的舉報渠道,鼓勵民眾參與監督,對舉報屬實者給予獎勵。對於發現的問題,監察院有權直接進行調查,並提出彈劾建議,確保官僚體係的廉潔和高效。
    再就是翰林院了。
    主要教育體係,科舉考試。
    而科舉,自然是改為糊名製。
    舉薦製也沒有完全廢除,而是另設考試科目,針對公廨不同職位重新出具考試內容,減少儒家學說的影響。
    此外,還兼行招募製。
    也就說,部分公廨的官員,可以從民間的商人,匠人等群體中,進行招募。
    六部這塊,變化倒是不大,但增添了更多的官職,把權力分散開。
    對於六部的職能,也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優化。
    趙節看著手中的文書,心中五味雜陳。
    廢除丞相製,這無疑是將權力高度集中於太子一人之手,雖從文書上看,新的製度有諸多創新和製衡之處,但這巨大的變革,還是讓他感到一絲不安。
    “殿下,這新政雖有諸多精妙之處,可如此大的變革,推行起來恐有諸多阻力。”
    趙節抬起頭,目光看向李承乾,試圖從他的表情中揣摩其心意。
    李承乾微微頷首,神色平靜:“我自然知曉其中艱難,可如今局勢,若不進行變革,何以打破舊有格局,實現長治久安?這些官員的離職,看似是危機,實則是我們推行新政的契機。”
    皇帝本來就是獨裁者。
    這樣的製度,其實不適合時代相傳,一旦出現個昏君,那影響可就太大了。
    可對於現在的李承乾來說,他需要掌控所有的權力。
    因為隻有這樣,才能讓大唐長風破浪,更上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