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貞觀第一大案

字數:8262   加入書籤

A+A-


    站在李承乾的角度,阻礙他完全掌控洛陽的是誰?
    是李世民。
    是洛陽城裏那些三教九流,坑蒙盜匪?
    不,都不是。
    李世民鞭長莫及。
    三教九流,小偷小盜的,在軍隊麵前不值一提。
    最麻煩的,就是洛陽城內的世家。
    他們盤踞洛陽已久,根節錯綜複雜。
    洛陽城內的買賣,店鋪,房宅,幾乎都要被壟斷了。
    當時李承乾想在洛陽城內購置一批店鋪,卻發現幾乎大多數地方,都是同一家主人。
    這條街是陳家的,那條街是張家的。
    轉頭的另一條街,是孫家的。
    不是幾個店鋪,而是整整一條街道的鋪子,甚至一個坊內,幾乎過半的宅子,都是一個家族的人。
    隋朝到唐朝的改朝換代,嚴格意義上來說,並非是發生的階級變幻。
    也就是說,從漢末至今,多少家族,巍然屹立。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琅琊王氏跟陳郡謝氏,哪怕是沒落,那也不是普通人能夠相提並論的。
    當清楚這些情況後,李承乾就明白。
    如果有人想搞事,搞事的肯定就是洛陽城內這些世家。
    其中,最大可能的就是長孫家。
    他的娘家。
    所以,一開始進入洛陽城前,李承乾就已經在暗中開始進行收買了。
    不管多大的家族,族內都有數不清的矛盾跟差距。
    隻需要多耗費點心思,總是能找到人的。
    況且當時他的太子位還沒廢,暗中拉攏一批,很是簡單。
    現在被廢了,急的不是李承乾,而是那些收了李承乾好處的人。
    因為一旦暴露,就很難在族內生存,不如是一條道走到黑。
    當長孫無忌的信抵達洛陽,消息就上報了。
    後麵的情況,自然也一一報了上來。
    次日。
    微微有些烏雲,遮蔽了火辣的日光。
    洛陽城內最大的青樓中。
    多數世家代表齊聚。
    前堂歡聲笑語,賓客頻繁。
    後院則是一片寧靜。
    長孫家的幾個族老麵色不悅。
    畢竟他們年紀大了,對於青樓興趣不大了,多是年少風流,上了年紀就有心無力。
    對於世家子弟而言,都是過了紅塵關的。
    畢竟再是好玩,也已經玩膩了。
    “怎的選了這等地方,實乃有傷風雅。”
    一人麵露不悅,沉聲抱怨道。
    堂前坐著的皆是洛陽世家的年輕一輩代表,聞得此語,其中一名身著華錦長袍、麵容俊朗的公子哥輕哂一笑,說道:“孫老,這煙花之地雖非大雅之境,卻也最能叫人放鬆。”
    “且此處人多嘴雜,魚龍混雜,咱們在此商議要事,反倒不易叫人察覺。”
    “你老就暫且莫要計較這些了,今日我等齊聚於此,可是有天大的事要相商。”
    被稱作孫老的族中耆宿冷哼一聲,便不再言語。
    這時,長孫家的一位中年男子站起身來,此人目光如鷹,氣勢沉穩,正是長孫家在洛陽頗具話語權的管事。
    他環視眾人,清了清嗓子,朗聲道:“列位,如今天下局勢動蕩,廢太子李承乾擁兵自重,竊據洛陽,公然忤逆陛下。”
    “陛下已點齊大軍,不日便要兵臨城下,圍剿逆賊。我等身為世家,食君之祿,理應為君分憂。長孫司徒亦有令,著我等聯合起來,共討李承乾。”
    陳家的一位老者眉頭微蹙,緩緩開口道:“話雖如此,可那李承乾手握重兵,麾下將士亦非泛泛之輩。我等世家雖有些許勢力,但若與之抗衡,恐是力有未逮。”
    “貿然行事,萬一事敗,隻怕會累及家族啊。”
    對付廢太子李承乾,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可就難了。
    現在洛陽城的情況,誰還不知道呢。
    廢太子極其強硬,容不得半點貓膩,那些糧商,便是最好的見證。
    多少頗有錢財的大糧商,想要借此機會發一筆財,卻被廢太子無情抓捕,有些叫囂得厲害的,店鋪都被抄了。
    不開門營業,抓。
    借口說沒糧食的,抓。
    膽敢漲價者,抓。
    抓了這麽多糧商,世家這邊卻沒有人敢出來說話。
    倒也不是沒有,但凡敢說的,現在也在大牢裏麵了。
    對於這些生活在洛陽的小家族來說,他們是真心不想參與到陛下跟太子的爭鬥中去。
    因為對他們來說,隻要不參與,最後不管是陛下贏了還是太子贏了。
    他們生活依舊。
    不會因此多幾分錢財權勢,亦是不會少幾分。
    那這樣又有什麽意義呢。
    就算有功勞,那也是大家族的功勞,跟他們有什麽關係。
    “陳老,您有所不知。”張家的一位年輕子弟眼神中透著自信,搶話道,“洛陽城中諸多守將,皆出身於我等世家。隻要我等世家齊心協力,曉之以利害,動之以親情,那些守將豈會再死心塌地追隨廢太子?”
    “屆時,我等裏應外合,助陛下大軍入城,平叛之事易如反掌。”
    “此乃我等立功的良機,若能成事,日後我等世家在朝堂之上的地位必能更上一層樓,榮華富貴唾手可得。”
    這話聽起來很振奮人心,可能站在這裏的,哪個不是人精。
    “話雖如此,可也不可掉以輕心呐。”
    孫家的一位老者撚著胡須,滿臉憂色:“李承乾既敢據守洛陽,豈會毫無防備?我等欲策反守將,還需謹慎行事,切不可叫其察覺我等意圖,否則一旦打草驚蛇,後果不堪設想。”
    長孫家的中年男子神色凝重,不慌不忙道:“這一點我亦有考量。”
    “我等可先遣族中與那些守將關係親厚之人前去接觸,旁敲側擊,探其心意。若見其有動搖之態,再許以厚利,曉以大義。”
    “且我等可多管齊下,一麵策反守將,一麵在城中散布流言,以亂其軍心民心。”
    卻有人害怕:“萬一事敗,也不知道廢太子會怎麽對付我們。”
    “那刀劍可是不長眼的。”
    張家的公子哥猛地一拍桌子,霍然起身:“怕些什麽!”
    “如今李承乾才是叛國之賊,我等助陛下平叛,乃大義之舉。”
    “況且我等謀劃周詳,又有眾多世家聯手,豈會輕易敗露?”
    “事成之後,陛下必當重賞我等,又怎會降罪於我等?”
    “退一萬步講,若我等按兵不動,待李承乾在洛陽站穩腳跟,我等這些世家遲早會被他清算,到那時才是大禍臨頭。”
    “大家好好想想,廢太子的新政,在遼東是如何實施的,那麽多的貴族,全都被他搞的那個大審查所抓捕,硬是沒留半點。”
    “要是太子在洛陽這麽一搞,請問在坐的諸位,誰能受得了?”
    眾人聽了,皆陷入沉思。
    太子在遼東搞的那些事情,聽起來真是叫人害怕,那可真是直接掘世家的根基。
    要是在洛陽這麽搞一遭,在坐的世家,大概是沒人能逃過的。
    倒是因為這事,先前太子那邊倒是說過,不會用來對付大唐世家,隻是對外邦的手段。
    說是這麽說,可真能信嗎。
    就在大家以為,要同氣連枝的時候。
    偏偏一直默不作聲的王家老者緩緩起身,長歎一聲道:“諸位所言雖有理,可我王家終究家小業微,根基皆在洛陽。”
    “一旦事敗,那李承乾必惱羞成怒,我王家上下豈有活路?”
    “再者,那李承乾手中握有霹靂火,此乃連陛下都忌憚不已的攻城神器。”
    “想當初,太子征討高麗,便是倚仗這霹靂火,勢如破竹,攻無不克,輕鬆蕩平高麗,而後又連下新羅、百濟,一統遼東之地。”
    “如今陛下大軍遲遲未發,想必也是忌憚這霹靂火的威力。我王家實在不敢貿然行事啊。”
    此言一出,堂中頓時一片寂靜。
    霹靂火的名頭,便是成就太子的豐功偉績。
    這可是陛下都羨慕的好東西,組建了火藥司,召了那麽多高門大道,前些日子還有魏王懸賞。
    可到現在,也沒聽說弄出來。
    還是隻有太子掌控。
    要是大軍攻城,被這霹靂火一炸,陛下的大軍,恐怕要真打下洛陽,也怕是要很費勁吧。
    當然,即便是說太子有霹靂火,眾人也沒覺得陛下會輸。
    隻是看耗費多少罷了。
    張家的公子哥麵色一沉,冷笑道:“王老伯,話可不能這麽說。如今我等世家聯合,本就是為了共同的利益。”
    “若你王家置身事外,坐享其成,日後我等事成,又怎會容你王家繼續在洛陽城中逍遙?”
    王家老者麵露難色,拱手道:“張公子,並非我王家不願出力,實乃我王家實力微薄,實在擔不起這等風險。還望諸位體諒我王家的難處。”
    陳家的年輕一輩代表也開口道:“王老伯,您若此時不參與,日後李承乾若是知曉,定會認為您王家與我等是一夥的,到時候您王家同樣難逃一劫。”
    “況且,如今陛下聖明,大軍壓境,李承乾覆滅隻是遲早的事。您又何必為了一時的安穩,而將王家置於萬劫不複之地呢?”
    孫家的老者也在一旁附和道:“是啊,王老弟,我等都是在洛陽城紮根多年的世家,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你王家若是不參與,我等為了確保計劃周全,也不得不防著你王家。”
    “到時候,可就別怪我等不念往日情分了。”
    王家老者聽著眾人你一言我一語的逼迫,臉上一陣紅一陣白,心中滿是苦澀。
    他深知,如今自己已無退路,若不答應參與,王家在洛陽城怕是再無立足之地。
    沉默良久,王家老者長歎一聲,無奈道:“罷了罷了,我王家便隨諸位一同行事吧。隻是還望諸位在謀劃之時,能多為我王家考慮一二,盡量減少我王家的風險。”
    長孫家的中年男子微微頷首,說道:“王老伯放心,我等自然會統籌兼顧,不會讓任何一家世家獨自承擔風險。如今我等既已達成一致,便需更加緊密地團結起來,共克難關。”
    “大家回去後,務必按照計劃行事,切不可有絲毫懈怠。”
    ——
    洛陽宮城裏,燭火搖曳,光影在牆壁上搖曳不定。
    洛陽都督柳懷瑾一身戎裝,神色肅穆,雙手捧著一份名冊,恭敬地呈遞給坐在主位上的李承乾。
    旁邊內侍文忠上前接過,而後轉交給李承乾手上。
    李承乾微微挑眉,目光掃過那泛黃的紙張,嘴角勾起一抹意味不明的弧度。
    “柳都督,你確定這上麵的人,皆是可能反叛本王的世家之人?”
    柳懷瑾拱手道:“殿下,卑職已派人仔細查探,這些人皆出身世家,且在洛陽城內占據要職。近日來,他們暗中往來頻繁,似有不軌之心。”
    “尤其是長孫家、張家等幾家,更是與城外朝廷勢力有所勾結,意圖裏應外合,打開城門,放朝廷大軍入城。”
    李承乾嘴角淡笑,沒有回答,而是翻看文冊看了起來。
    名字不算多,大約有數十人。
    上麵每個人還標注了出身,資曆,以及現居何職。
    簡單看了看後,李承乾開口道:“柳都督這名單還算比較嚴謹,就是這人數.”
    柳懷瑾以為是李承乾說人數太多,連忙解釋道:“殿下,這些人卑職絕對沒有私心暗害,皆是仔細打探得來,之所以有這般多人,是因為洛陽城內世家太多。”
    “以至於各個要職內,皆有世家之人,他們生得何種心思卑職不得知,然卻不可不防啊。”
    見李承乾不語,柳懷瑾繼續獻策道:“殿下,這些世家盤根錯節,勢力龐大,若是貿然動手,恐生變故。”
    “卑職以為,可先將這些人調離要職,再慢慢剪除他們的羽翼,如此方能穩妥。”
    李承乾嗬嗬一笑。
    “調離要職?他們豈會乖乖聽話?”
    “以孤看來,不如直接將他們一網打盡。”
    “且你這名單,也著實單薄了些。”
    說到這裏,李承乾微微一頓,吩咐道:“文忠,把名冊給柳都督看看,畢竟也需要柳都督好生配合。”
    文忠低頭道:“是,殿下。”
    說完,拿出另一份名冊,交給柳懷瑾。
    柳懷瑾有些莫名的接過名冊。
    很厚。
    翻看一看,洋洋灑灑怕是有兩三千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