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大結局

字數:7083   加入書籤

A+A-


    最新網址:說是請天子決斷,其實就是走一個過場。
    現在的天子,還有自主選擇權嗎?
    他做什麽,不做什麽,還不都是曹操說了算?
    不過該演的戲還是要演的,畢竟曹操隻是魏王,還不是天子。
    對於孫權的處置,曹操也早有定論。
    隻要孫權願意配合,讓東吳集體投降,那曹操可以給孫權一個清閑的職位,一直養著他,讓他和劉璋一樣,安樂一生;
    但如果孫權拒不配合,不肯投降,還要處處跟曹操作對,那就別怪曹操不留情麵,讓關羽親自動手,送孫權上路了。
    好在孫權也是很識時務的。
    曆史上的孫權為了保全性命,甚至都能向曹丕稱臣,如今他落到曹操手裏,還能指望他有多少骨氣?
    孫權表示他願意配合,讓東吳投降。
    隻不過光有孫權的配合還不夠,還必須要有足夠的武力威脅,要不然東吳那些人,指不定會有什麽想法呢。
    所以曹操讓孫權親筆寫一封信,派人送到東吳,讓他們投降,同時還讓曹仁和張遼率領兩路大軍進攻東吳,在軍事方麵給東吳眾人施加了足夠的壓力。
    在曹操決定發兵東吳的時候,也沒有忘了他麾下最大的功臣,蕭尋。
    “越之,你立下了如此奇功,簡直太讓我意外了,你想要什麽封賞?”
    蕭尋已經吃過一次虧了,自然不會說他不想要什麽封賞的傻話,而是說出了他原本的設想。
    “魏王,我沒有別的要求,隻希望魏王能夠讓我去遼東,征伐高句麗,如果情況允許,我還想跨海討伐東部那個小島。”
    “討伐高句麗?”
    曹操對這個回答很是意外,絞盡腦汁也想不明白蕭尋為什麽會提這麽古怪的要求。
    但蕭尋都說了,曹操肯定不能駁了蕭尋的麵子,而且曹昂還在遼東,確實需要有人過去,讓曹昂回來。
    如今劉備已經死了,孫權被生擒,天下大勢也該變一變了,曹操也該再進一步了。
    曹操再進一步,那曹昂的身份也要跟著發生變化,一直讓曹昂留在遼東,是不合適的。
    讓蕭尋去遼東,把曹昂換回來,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所以曹操就同意了蕭尋要求,順便加封蕭尋為魏王國大將軍。
    之所以不加封蕭尋為大漢的大將軍,是因為曹操馬上就要邁出最後一步了,到了那個時候,大漢朝的一切官職,都將會成為泡影,所以曹操才決定直接加封蕭尋為魏國大將軍,一步到位。
    至於蕭尋的爵位,不光要平移過來,還要繼續給蕭尋加封食邑,賞賜各種金銀珠寶,絕對讓蕭尋滿意。
    蕭尋的去向已經決定了,接下來就是曹操最關心的事。
    “越之,如今劉備死了,孫權也落到了我的手中,你說這當今天子……”
    蕭尋明白曹操的心思,直接了當地說道:“魏王掃平環宇,重新實現大一統,實乃天下最大的功臣,自然應該榮登至高之位,我願意全力支持魏王!”
    不需要繞彎子,也不要跟曹操耍什麽心眼,蕭尋就這麽直白地說了出來。
    曹操笑了,因為他知道他沒有看錯。
    蕭尋,果然是支持他的。
    等到東吳投降,外敵盡去,內部也不會再有人反對,他就可以開始準備禪讓儀式了。
    至於天子怎麽想?
    這個重要嗎?
    天子不過就是一個工具人罷了。
    有生之年,能夠看到全國統一,能夠登上那至尊之位,曹操真的很激動。
    和蕭尋談完之後,曹操又分別召見了郭嘉、賈詡、董昭、荀攸、華歆等人,分明是要讓他們早做準備,不要到時候手忙腳亂。
    再然後的事情,蕭尋就不管了,因為他已經帶著龐德出發,前往遼東了。
    曹操這邊已經開始積極準備了,曹仁和張遼也沒有讓曹操失望,兩路大軍同時進發,逼近建鄴。
    東吳那些人分成了兩派,一派主張抵抗到底,一派主張趕緊投降。
    因為孫權已經被生擒,東吳已經沒有人能夠站出來做主了,雙方爭論不休,沒個結果。
    直到曹仁和張遼同時對建鄴發起進攻。
    慘烈的戰鬥讓那些主張反抗到底的人醒悟過來:都這個時候了,還妄圖用武力對抗曹操是多麽的不明智,所以他們很快就改變了主意。
    再不改變主意,他們就要親自登上城牆作戰了。
    這可不是他們想要看到的局麵。
    為了自己的小命著想,還是早點投降吧。
    東吳投降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許都,曹操大喜,次日便在朝堂上表露了野心。
    董昭在百官麵前進言,表示魏王曹操立下如此奇功,必須要有足夠的賞賜,要不然如何服眾?
    可曹操都已經是魏王了,還要怎麽賞賜?
    再賞賜的話,那就隻能是天子禪讓了。
    朝堂上眾人明白了曹操的意思,一個個噤若寒蟬。
    沉寂已久的荀彧想要站出來,公開反對曹操。
    他已經被冷落這麽久了,早就看開了。
    這個時候站出來,維護漢室最後的尊嚴,就算是丟掉性命,也還能落一個漢室忠臣的美名。
    但是,旁邊的荀攸卻拉住了他。
    荀攸的想法很簡單,你荀彧想要搏一個身後名,但也要為家族著想啊!
    要是真讓荀彧當眾反對曹操,那荀氏和潁川士族會有什麽下場?
    難道之前的教訓還不夠嗎?
    荀彧猶豫數秒,最終還是沒有站出來。
    連荀彧都沒有說話,其他人就更不敢反對了。
    龍椅上的天子慌了。
    天子這個身份,已經是他最後一層體麵了,可曹操連這最後的體麵都不想給他留。
    他想反抗,但是看到典韋和許褚就站在旁邊,他又不敢了。
    天子都如此反應,接下來的事情還有懸念嗎?
    曹操開始積極準備禪讓的準備工作,天子好像丟了魂一樣,整日在皇宮之中遊蕩,仿若行屍走肉。
    不過禪讓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準備好的,需要挑選合適的日子,需要三辭三讓走流程,這一套流程下來,怕是要幾個月的時間。
    反正曹操有時間,耗得起。
    另一邊,蕭尋進入遼東之後,很快就接手了遼東的事務,讓曹昂趕緊返回許都,免得錯過禪讓這件大事。
    在蕭尋離開遼東的這段時間,曹昂是真的沒有閑著,從中原地區調來了大量的官員,已經完全把遼東控製起來。
    不止如此,曹昂還收攏了大量的流民,就地屯田,積攢糧草,所以等蕭尋回來的時候,遼東和之前已經大不一樣了。
    雖然還有烏桓人時不時過來騷擾,但已經沒有太大的威脅了。
    曹昂早就想到了這一點,把公孫家族留下的軍隊改編了一番,隻要用來防禦烏桓人南下劫掠,也算是能保一方平安了。
    蕭尋看到這個情況,就放下心來,因為有一個穩定的後方,他才能放心征討高句麗。
    隻有在這裏滅掉高句麗,把高句麗變成自古以來就是大漢的領土,才能避免一千八百年後那群惡心的棒子在國際舞台上當小醜。
    不過在征討高句麗之前,蕭尋還有一件事要做。
    “司馬長史,直到我為什麽一定要在這個時候出來打獵嗎?”
    蕭尋笑嗬嗬地看向旁邊的司馬懿。
    司馬懿搖頭,“屬下不知。”
    蕭尋也不解釋,而是取下弓箭,將剛從樹林裏跑出來的一隻鹿射殺。
    司馬懿趕緊吹捧,“將軍果然好箭法!”
    蕭尋失笑,“勞煩司馬長史把那隻鹿給帶回來,今天晚上我們加個餐!”
    “是!屬下願為將軍效勞!”
    司馬懿不疑有他,騎馬過去,想要把鹿帶回來,卻沒看到蕭尋在後麵搭弓,一箭射中司馬懿後心。
    司馬懿看著從胸前探出來的箭頭,滿臉的不解。
    為什麽?
    蕭將軍,為什麽要殺他?
    蕭尋收起弓箭,發出一聲冷笑。
    殺你司馬懿,還需要理由嗎?
    之前不能這麽做,是因為蕭尋還有顧忌,不能太任性。
    可如今曹操馬上就要完成統一大業了,蕭尋還有什麽好顧忌的?
    殺了也就殺了,曹操也不會多問一句!
    ……
    許都。
    東吳投降,全國一統,曹操也把禪讓的準備工作都做完了,隻等從天子那裏接過皇位,就可以返回鄴城,以鄴城為中心,建立大魏王朝了。
    在曹操等待禪讓的這段日子裏,蕭尋不斷有戰報送回來,大部分都是關於征討高句麗的戰報,裏麵夾雜了一份不起眼的消息:司馬懿外出圍獵,不小心墜馬而亡。
    曹操看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想到了那個裝病拒絕自己征辟的年輕人,搖搖頭,完全沒放在心上。
    在曹操接受天子禪讓的那一天,他又接到了蕭尋的戰報:征討高句麗非常順利,高句麗王族已經被蕭尋屠戮殆盡,高句麗王朝從此成為了曆史。
    連公孫康都能擊敗高句麗,換成蕭尋親自動手,直接滅了他們,有什麽難度嗎?
    更不要說蕭尋一開始就是奔著滅國之戰去打的,自然不會給高句麗王族留什麽情麵,隻要抓住就直接殺死。
    如此一來,就能震懾眾人,高句麗根本不敢反抗。
    滅掉高句麗之後,蕭尋將高句麗納入大漢版圖,然後就把目標放到了朝鮮半島上。
    朝鮮半島地方也不小,如今機會合適,當然先打下來,納入大漢的統治範圍之內,實現自古以來。
    要不然以後沒機會了,不知道又會有誰占據這裏,成為新的棒子。
    接到蕭尋的戰報,曹操非常高興,隻是禪讓儀式馬上就要開始了,曹操也顧不上太多,隻能先進行禪讓儀式。
    天子滿臉的委屈和不爽,但是在曹操的巨大壓力之下,還是硬著頭皮走完了整個禪讓的流程。
    自此之後,這個大漢最後一位天子,丟掉了最後一絲絲體麵,也成功丟掉了漢室江山。
    還好曹操沒有把他怎麽樣,依舊留了他的性命,讓他可以安樂終老。
    禪讓儀式結束,曹操正式稱帝,定都鄴城,開啟了大魏王朝的新紀元。
    等曹操返回宮中,第一件事就是給蕭尋寫信,把他稱帝的喜悅和蕭尋分享,而且還邀請蕭尋回來一起參加慶祝。
    畢竟曹操能夠完成統一大業,蕭尋是最大的功臣,而且還對曹操忠心耿耿,曹操怎麽可能不想著蕭尋?
    但是很可惜,曹操這封信,再也沒有得到回複。
    之後曹操派人前往遼東和高句麗尋找蕭尋的下落,卻沒有任何回報。
    一直跟在蕭尋身邊的龐德帶回來了一條消息,說蕭尋在滅了高句麗之後沒幾天,突然就消失了。
    沒有人知道蕭尋去了什麽地方。
    曹操沉默許久,最終隻能接受了蕭尋突然消失的現實。
    至於蕭尋究竟去了什麽地方,或許就隻有他自己才知道了。
    (全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