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唐僧欲奪解釋權,四聖相約齊下凡
字數:4869 加入書籤
豬剛鬣同樣也是對著孫悟空誇了一通,將孫悟空捧得喜笑顏開,好一會兒,孫悟空才回神問道:“師父,你說那如來到底是什麽意思?”
唐僧想了一會,心道鬼知道他什麽意思,不過還是裝作冥思苦想了一會兒,照還用拇指與食指做了個拈花的動作,剩下三指分立樹起,舉在眼前仔細觀摩了一會兒,突然興奮的道:“你們看,現成的答案,這不就送上門來了嗎。”
豬剛鬣開口道:“師父,這佛祖拈花而笑的典故,老豬我也是知道的,?當年釋迦牟尼佛在靈山會上,手拈大梵天王供養的金檀木花舉示大眾。當時百萬人眾皆不解其意,唯有摩訶迦葉尊者破顏微笑,領悟到世尊拈花示眾的妙旨。後來那摩訶迦葉果然證道成佛,所以這‘佛祖拈花、迦葉微笑’的事兒、也被傳為了一段佳話。”
他說到這兒笑道:“師父如今也解了這妙旨,想來證道成佛指日可待呀。”
於是幾個徒弟一時間都過來稱讚,把唐僧搞得多少有些不自然了,他能解個屁的妙旨呀!
他甚至嚴重懷疑這是如來懶得搭理他、嗬嗬一笑的結果,不過是因為其身份擺在那裏,被一眾徒子徒孫過度解讀了一番的結果。
不過他終究臉皮夠厚,裝作漫不經心的開口道:“這還用得著解,你們就是見識太少了,為師今天就教你們個乖,這個手勢在番邦化外,就是OK的意思,OK是夷人的語言,就是同意的意思,明白了嗎?”
孫悟空說道:“師父,這不對呀,如來可是先搖了頭,後做的這個手勢?”
唐僧一個腦瓜崩就敲了過去,恨鐵不成鋼的說道:“枉你叫做悟空,真是一點悟性都沒有,佛祖老人家的確是先搖了個頭,不過隨後不就立馬頷首微笑了嗎?加上這個OK的手勢,不是同意是什麽?”
豬剛鬣看上去一臉憨厚的嘿嘿笑著插話道:“師父,靈山那群和尚就是喜歡這樣打機鋒,別人一問,他們張口就是‘佛曰不可說’,哪裏比得上師父實在!”
孫悟空接嘴道:“不錯,俺老孫當時也是聽見如來道了句‘不可說’,隻叫我回來俱狀演說給你便是。”
唐僧和豬剛鬣一聽這話,心思就多了,如果是敷衍便不會特意叮囑,莫不是真有什麽別的意思在裏麵不成。
豬剛鬣怎麽想不去管他,但唐僧就越發的高興了,反正不管如來怎麽想,至少此時此刻,唐僧是有解釋權的,於是他開口道:“哼,為師今天就給你們把話說透了,‘不可說’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解釋,但總結起來就一句話——你隻管去做就對了!”
“所以,佛祖的意思已經很明白了,這事他心裏心裏有數,無需多言。”
領導嘛,都是這個樣子的,話從來都是不明說的,你幹出了成績,他冒出來了:沒錯,我當時就這意思,不枉我特意提點你一番!
可你要是栽了,他立馬搖頭:誰讓你這麽幹的,這話我可沒說過!
不等眾人反應,唐僧繼續說道“實不相瞞,為師讓悟空去走一趟,就是為了和如來他老人家通個氣,取經之路,不僅是一條成佛之路,也是一條鬥爭殺伐之路!”
“因為此後佛門將是我大乘佛法當道,加上玉帝要收回西牛賀洲,佛門哪裏還有小乘佛法的位置?那些修了這麽多年小乘佛法的豈能坐得住?”
“說的好聽點,他們是為了圓滿取經劫難、成就你我功德來了,實際上就是他們不甘心,破壞取經的大業來了!所以對於這些人,我們要予以堅決打壓,犯了小錯的咱們交給佛門自己處理就行了,但犯了大錯的、特別是那些吃人的,一定要找機會幹死,免得他們汙了我佛教的聲名!”
“這種事我師父如來他老人家不好做,所以派了我轉世下凡、帶著你們去做,你們自己想想,等清除了那些佛門敗類,到時要空出多少位置,你們又是佛祖嫡傳、又是取經的功臣,最差也得是個菩薩起步啊!”
吹嘛,怎麽也要往大了吹,至於以後怎麽圓,你隻管交給以後的自己便是!
豬剛鬣悶聲悶氣的道:“師父,佛祖他老人家真是這個意思?”
唐僧眼睛一瞪,說道:“廢話,這是我轉世前佛祖親自交代的,我叫悟空去靈山走一趟,就是為了確定計劃有沒有變動!”
佛曰不可說,但是我可以說呀,你自己不說話,解釋權可不就落到我頭上了嘛!
“佛祖傳回來的消息,原計劃不變,繼續執行,明白了吧?”
強行解釋了一波,唐僧帶著熊、猴、豬、魚,幾個奇形怪狀的生物出了洞府,回到了岸上。
一到岸上,唐僧又成了那副沉靜的樣子。向沙悟淨問道:“徒弟,這河裏還有妖怪嗎?”
沙悟淨道:“師父,方圓八百裏再無妖怪。”
唐僧點頭表示知道了,又吩咐道:“悟空,你跳上雲頭看看這河有多寬,敖玉,你下水試試,看看能不能馱我過河。”
孫悟空聞言一個筋鬥翻在半空中,手打涼棚遠眺了一會兒,回來道:“師父,我這雙眼,白日裏常看得千裏路上的吉凶,這河長不到頭,寬也有八百裏左右。”
小白龍也下水試探了一下,回來又聽了孫悟空的話,這才說道:“聖僧,這河浮力弱,短行無礙,若要馱人過這八百裏隻怕不行。”
又不能帶著唐僧飛過去,小白龍說不行,別人一時間自然也沒什麽辦法。
莫非還得去找觀音?
唐僧自然知道原本唐僧是怎樣過的流沙河,那是靠著木吒的一個葫蘆,加上沙和尚脖子上掛著的九個骷顱、串在一起,綁成了個葫蘆船。
唐僧就是坐著這東西渡過河去的。
思索間又聽見小白龍說道:“聖僧,小龍倒是有一計可渡河,就是有些風險……”
唐僧擺手道:“無妨,說把。”
於是小白龍開口道:“我若是現出原型、以龍身下水,渡河自然不在話下,聖僧可以手緊握我頂上雙角、腳踩我的龍頭過河,隻是路程又遠、沿途風浪也大,怕聖僧一時脫力,跌入河中。”
孫悟空道:“這有何難,悟能、沙師弟,你二人水性好,不如沿途踩著水分列在師父左右,若師父脫力時,也好攙扶一二;俺老孫駕雲走在前頭探路;悟天師弟則負責斷後,如此,渡河不難。”
“好,就這麽幹!”
唐僧拍板道。
於是小白龍當即現出原型龍身,一頭紮進河中,不一會在岸邊冒出個碩大的龍頭。
唐僧舉步踏了上去,就此踩著龍頭,度過了八百裏流沙河。
話說自孫悟空從靈山回來後,觀音不久也回到了自己的珞珈山。
這一日,普賢、文殊二位菩薩來到南海做客,一番閑談後,二人向觀音稱讚道:“大士一向為佛法東傳事宜操勞,真是功德無量。”
觀音菩薩道:“我佛如來早與大天尊商議妥帖,菩薩不過是奉命行事罷了。”
普賢道:“雖是如此,一路要安排妥帖也還是不容易,不知那取經人如今是怎樣光景?”
觀音菩薩搖頭笑道:“前日揭諦來報,取經人如今已收了卷簾、度過流沙河了。”
普賢文殊二人都道:“過了流沙河就好,隻要過了流沙河,後麵就好辦了,恭喜大士,功德圓滿就在眼前了。”
觀音道:“現在說還為時尚早呢,難保不會出什麽意外。”
文殊菩薩道:“哦,可是取經人有什麽不當之處?”
觀音搖頭道:“也不是……”
“既是如此,有何擔憂,莫非不是好事?”
二人好奇的問道。
觀音歎了口氣說道:“那孫悟空本就是個桀驁不馴的,取經人也沒金箍套在他頭上,是以他前日裏還去靈山鬧了一場,好在發泄了一通私憤後,被我佛如來逐回了隊伍。”
“那取經人想來也是個不省心的,所以有此憂心。”
普賢笑著道:“孫悟空有本事、取經人愛收徒弟,左右都是廣大我佛門,卻也不必過於憂心。”
觀音歎道:“便是因此我才由著他呢,隻是我佛門如今本就飄搖,那孫悟空日前又得罪了靈山中不少人,佛祖又許他們下凡做劫,隻怕以後這取經之路,不好操持呀……”
這話也是正理,畢竟都是佛門的人,若是真在取經路上相遇,各不退讓,一個不慎,就有可能引起大的爭端,到時就難了了。
畢竟佛門之中,如今就分成了兩個大派別,分別是大乘佛教與小乘佛教。
小乘佛教的修行是通過嚴格的戒律和深度的禪修,追求個人的解脫,而不是像大乘佛教那樣強調普度眾生。
而大乘佛教的普度眾生又是一個極其宏大的概念,脫胎於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宏願而又超越了四十八大宏願。是大乘佛法修行者可遇而不求的功德,也是給廣大教眾畫的一張大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