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8章 圖書館奇遇
字數:3686 加入書籤
或許是上輩子是被餓死的,這一輩子曲悠對於屯東西有了很深的執念,雖然自己手裏的物資夠自己和季詩情吃上一輩子了,但是她總是覺得不滿足。
甚至是對於空間,她也想要變得更大。
更何況,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時間久了他們的狀態很明顯會跟餓久了的不一樣,一定會引起別人都懷疑,所以不管是自身武力值,還有武器,曲悠都得增強,這樣在麵對窮凶極惡的歹徒,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
本來計劃著先用衝鋒舟,離小區不遠的時候再換上橡皮艇,但是曲悠思索再三,最終還是換了橡皮艇。
雖然劃船辛苦,但是好歹更加安全一些。
仍然在下雨,濛濛水汽中曲悠艱難往前滑行。
曲悠在心中估算距離,離小區也就還剩個五六公裏了,但是平白突然起了一陣不小的風。本就是逆流比較吃力,一陣風將曲悠打得措手不及。
橡皮艇在水麵上起伏不穩,曲悠艱難掌握方向。
不行,得先找個地方避一避。
曲悠四處張望,一棟外牆通體玻璃的建築物映入眼簾。
是海北市圖書館!
這個圖書館是市裏文化工程重點建設項目,各級領導都很重視這件事,所以前幾年圖書館剛剛翻新,本來破敗的三四層小樓倏地搖身一變成為了現在這種現代化建築。
當年新圖書館剛落成開門的時候,曲悠還是苦歪歪的大四學生,聽說各方大佬紛紛捐獻圖書,一些名家甚至還送上了自己的私藏,所以曲悠經常來這裏找資料寫論文。
圖書館的位置雖然不算很高,但是為了凸顯它的恢宏大氣,前兩層全是台階,所以目測水也才沒過三四層的樣子。
曲悠奮力把橡皮艇劃過去,仔細觀察了一番,暫時還沒有被政府征用。
用破窗錘試了一下,打不開,密密麻麻的蛛網裂紋遍布整塊玻璃,曲悠猜測這個玻璃可能是跟自己家新安裝的玻璃一個材質。
真夠下本的啊!
架著橡皮艇沿著樓轉了兩圈,終於在樓後找到了。
是每一層的小陽台,本意就是為了讓人們看書之餘多多遠眺才設計的,現在給了曲悠可乘之機。
翻上陽台,陽台門沒有鎖,估計是工作人員粗心大意。
收好橡皮艇,曲悠直接進入了圖書館。
該說不說,新建成的圖書館外麵看雖然是輕易誰的現代化建築,但是裏麵的建築格局大為不同,書架在樓梯層層向上,果然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高中畢業多年的曲悠腦子裏立刻冒出來一個成語:汗牛充棟。
這可都是精神食糧啊。
紙質書更有讀書得氛圍感。
想到這裏,曲悠笑起來,甚至模仿起電視劇裏一些古代文人說話語氣自言自語。
看著書架上的書,曲悠也就直接收進去了。
除此之外,圖書館還收錄了一些科學雜誌,民俗怪談之類的書籍。
這個有意思,收起來。
再往上走,曲悠還發現不少食譜,心靈雞湯,養生**,經濟論壇,也都收起來。
挑挑揀揀,曲悠找到一些最實用的書籍,醫學類書籍,雖然人不會按照教科書上寫的生病,但是在這個沒有醫生的條件下,看書治病總也比天馬行空的想象好得多。
不僅是如此,越往上走,難度越高,幾乎都是曲悠看不懂的了,但是看著某些雜誌上奇怪的符號,繁瑣的數據,曲悠心想或許有用。
最後一層幾乎全是古書了,有一些甚至是博物館裏才能有的東西,古代竹簡,古代藏書。
真是書香氛圍濃鬱。
曲悠沒客氣,統統收下。
不出所料,空間又大了一些。
站在最頂樓往外看,外麵的樹已經隻剩下頂上一點點樹冠了,也就一些高大的梧桐還勉強能看到一些枝杈。
身後的圖書館被曲悠拿得七七八八了,剩下的不多,幾乎都是一堆沒用的廢話文學。
曲悠心中暗暗發誓,如果災後重建,她一定毫不吝惜,該捐出去的一定往外捐。
又掃了一遍辦公室,倒是找到不少瓶裝礦泉水,休閑區還有一小部分咖啡茶葉小麵包。
搜刮完物資,風也沒停,曲悠幹脆閑著沒事在屋裏亂溜達。
突然角落裏傳出一聲微弱的貓叫。
曲悠還以為自己聽錯了,仔細聽了一會才發現好像確實有些細微的貓叫聲。
循著聲音找過去,一隻小狸花趴在地上細弱地哀嚎,看樣子也就一個月大左右,似乎是餓得狠了,不遠處,還有貓媽的屍體。
看樣子,應該是暴雨前溜進來的,隨著水位上漲它們也一路往上走。
貓媽應該不止這一個孩子,或許都已經喪命,或許它體格比較強壯,才堪堪活了下來。
看到這副情形,曲悠趕緊從空間找出幹淨的毛巾包裹住小貓,想著從空間找出羊奶喂但是羊奶溫度太低了,隻怕喝了不好。想到空間有電,曲悠趕緊進入空間將羊奶加熱。
曲悠想起來之前在醫藥公司收了不少物資,翻了一通,果然有針管。
用針管給小狸花喂過奶,似乎漸漸恢複了一些精神,叫的聲音更大了一些。
過了好一會,小貓咪從毛巾上晃晃悠悠站起來,慢慢走向貓媽,聲音無助又淒厲,它似乎也知道發生了什麽。
曲悠眼眶中已經蓄滿了淚水,她並非冷心冷情的鐵疙瘩,看著這個小生命曲悠心中感慨萬千,這是她救下來的。
小狸花精力有限,沒多久又趴下了。
曲悠害怕它著涼,將它放到毛巾上,看著有氣無力的小狸花,曲悠低聲說道:“如果你願意跟我回家,就跟我握個手吧!”
看著曲悠放在旁邊的手掌,小狸花似乎聽懂了,緩緩將小爪子放到曲悠溫暖的是手掌上。
曲悠的心像是被羽毛輕輕摩挲過,癢癢的。
旺仔有妹妹了。
名字起什麽好呢,回家跟季詩情一起起一個吧,三口之家變成四口之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