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舊時王謝堂前燕
字數:3823 加入書籤
大理寺那事,要不是魏征提醒,李承乾還真就給忘了!
關了四個月,也的確挺坑人的,正好今天出宮,他也是大理寺走一遭,看看那個醉鬼,成什麽鬼樣子了!
進牢區前,孫伏伽特意提醒他,這家夥是個半瘋,搞不清自己是誰也就算了,嘴裏還都是瘋瘋癲癲的話。那詞兒,他都沒法複述,簡直是大逆不道。
“是嗎?那孤更要領教一下了!”
剛走進甲等區號房,便聽到了謝文遠五音不全的歌聲:破爛命、破爛活,破爛彀中不知活,餓死的、凍死的是老實人,昧著良心發大財。........,人生春秋數十載,大夢回頭皆為空。
聽了這亂七八糟的歌,李承乾才明白,孫伏伽為什麽說他是個瘋子,這不就是個憤世嫉俗的憤青麽!
對張思政招了招手,李承乾就兩個字:揍他。
這種人就是欠揍,世間給他的鞭笞太少了,才讓他如此的肆無忌憚。揍他,就是在幫他,不僅能保他的小命,更是能讓其認清世間麵貌。
所以,不必留手,打的越狠越好!
張思政也真是好樣的,一拳就打了個滿臉桃花開,隨即薅著謝文遠的領子,像丟布袋一樣丟來丟去。
李承乾對這個力度很滿意,嘴角也不由微微上揚。
但他的這個表情,卻讓孫伏伽陷入臆想當中,聽說太子喜歡在校場讓侍衛模仿突厥人摔跤,他不會就喜歡這種調調兒。
不行,太暴力了,他得躲遠點,省的太子覺得不夠刺激,把他也丟進去,是以不由向後退卻兩步。
可孫伏伽不得不承認,這家夥嘴是真硬,都打成這熊樣了,還喊口號呢!
餓死的、凍死的,都是特麽心眼好的。
有錢的當官的,心特麽都是黑的。
成天給人當牲口,連口吃的都不給。
........
咱賣汗,咱們的女人賣肉!
可他罵的越起勁,張思政打的就越狠,直到他被打成一攤爛泥!
李承乾蹲下來,隨手拿了一根草棍,捅了捅謝文遠嘴角的傷口。、
“硬骨頭,見多了,但你這種又賤又硬的,倒是頭回見。
來,說說,你是什麽來頭?”
謝文遠努力睜開眼睛,但腫起來的眼皮,隻能睜開一條縫。
“你,你特麽誰啊?”
無禮!爆喝一聲,張思政又要下手,卻被李承乾抬手攔了下來。
“孫少卿,讓人給他收拾一下,洗幹淨了,帶到正堂!”
謝文遠的三觀碎了,把他打個半死不說,還讓人“好心”給他治傷。
大理寺醫匠會治傷嗎?把按到水桶裏,像禿嚕豬一樣禿嚕幹淨,搞他痛不欲生,比上刑還難受。
不等緩過神來,便是散發異味的,不知道何年何月的金創藥,再蟄一次他的傷口,這是治傷嗎?這是虐待啊!
“跪下,老實回話!”
孫伏伽純粹是好意提醒,再口無遮攔,怕是別想活著下去。
謝文遠也算識趣跪了下去,但卻沒忘折騰了半天,他的肚子還餓著呢!
他想要隻雞!
四個月沒見葷腥了,他現在看什麽都想上去咬一口!
得到李承乾會意,孫伏伽也是擺了擺手,立刻有差役應聲去做。
看到謝文遠風卷殘雲般消滅了一隻雞,李承乾笑了。
“人知道餓,就該知道怕!這世上的事,從沒有公平的,即便是你厭惡的權貴,也未必有你想的那麽自在。”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你是這麽想的,是吧!公平,從來都是相對的,你見過哪個王朝真正做到河清海晏窮寥廓了!”
王朝興衰,這個題目太大了,不適合在這裏討論!李承乾隻想知道,他從哪裏來,來長安幹什麽?
打了個雞嗝,謝文遠乖乖的做了自我陳述,他叫謝文遠,陳郡陽夏人,出自陳郡謝氏-四房宗信公一脈的子弟。
李承乾莞爾一笑,這小子其貌不揚的,來頭卻不小,竟然是烏衣子弟。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江左謝氏可是史跡勾沉之家,南僑四望之一,雖然沒能像蘭陵蕭氏那樣繁盛到唐朝,但在江南,也是數得上號的望族。
這謝文遠怎麽搞的,弄得這麽狼狽?
嗬嗬,謝文遠自嘲的笑了起來,是啊,陳郡謝氏的子弟,他這個樣子,說出去都沒人信。
可事實就是如此!
謝文遠從胸口掏出一塊玉牌,謝氏最公平的地方,怕也隻體現在這塊小小的玉牌上了。除了姓名,生辰八字,分屬哪房外,還有謝氏的族徽!
孫伏伽是狀元公,見多識廣,看過牌子後,對李承乾點頭,證明了東西是真的。
好吧,好吧!江左謝氏的公子,不在陳郡好生當的世家公子,怎麽跑到長安流浪呢?
“公子這麽年輕,就能大理寺少卿甘於居下,出身想必了得吧!”
既然出身權貴之家,不可能不了解士族門閥製度。哪怕是有了科舉製,世家大族依然把控著進士科的絕大數名額。
可他更該清楚,世家內部鬥爭的殘酷性,尤其是長幼嫡庶之間的是多麽殘酷的爭鬥。不是兄弟,不是父子,隻有血淋淋的“仇人”二字。
很不幸!謝文遠是庶出的庶出,在那個日薄西山,卻又固步自封的家族中,他與努力幾乎沒什麽區別。不僅要幹雜役,連讀書都要給嫡出的子弟當書童才行。
謝文遠五歲的時候,就懂怎麽看人臉色活著了。他的母親告訴他,知識改變命運,隻有金榜高中,才能改變他的人心。
從那時起,謝文遠就把這句話牢牢記在心中,哪怕他被人辱罵、痛毆,他也咬牙學了下去。在族學中,他的文章是數一數二的,更是能將二王的書法模仿的幾可亂真。
陳郡謝氏,是一直他所不齒的家族,他恨謝氏,更不想金榜題名給謝氏增光,所以在今年的大比中,他賣了一個寒門子弟名帖,想著靠幾篇擘窠大字,取得功名。
但直到放榜的那一刻,他才明白,才學遠比不上出身,主考官蕭瑀永遠不會取寒門的子弟入仕。
而這種典型的世家官員,以狹隘的方式取士的短視之徒,卻被聖人喻為板蕩誠臣,那這個國家的取士製度,還有何公平可言,那這個國家還有希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