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世襲刺史製度
字數:3095 加入書籤
侍禦史馬周上書:三代及漢,曆年多者八百,少者不減四百,良以恩結人心,人不能忘故也。........皇太子生長深宮,不更外事,萬歲之後,固聖慮所當憂也。臣觀自古以來,百姓愁怨,聚為盜賊,其國未有不亡者,人主雖欲追改,不能複全。今朝廷唯重內官而輕州縣之選,刺史多用武人,或京官不稱職始補外任,邊遠之處,用人更輕。所以百姓未安,殆由於此。
馬周的意思很簡單,地方的州官刺史,大多都是行伍出身,打仗還行,要說治民,還是差了一些,這不利於國家的發展,更不利於太子將來管理天下。
當然,也有潛在的意思,那就是金州刺史李元亨的死。很顯然,李元亨縱然不是武人,但他也不是刺史的最佳人選,否則也不會遭此橫禍。
李世民深以為然,並表示,今後凡刺史以上用人,必要經過深思熟慮,廷議再三而用。
於是同時,李世民也對地方的戍衛,深感憂慮,認為是地方的軍製並不能保證州府的安定,遂下旨更命統軍為折衝都尉,別將為果毅都尉。凡十道,置府六百三十四,而關內二百六十一,皆隸諸衛及東宮六率。........,凡當宿衛者番上,兵部以遠近給番,遠疏、近數,皆一月而更。
先把軍隊的問題解決了,再談治理地方,才能穩妥一些,作為馬上皇帝,造反出身,什麽時候,他都會以軍隊為先。
本來,李世民的想法是署理完軍隊,慢慢再整治地方,但就在此時,蕭瑀向他獻了一策。
“長存之道莫若周朝,封邦建國而存世將近八百年,至若漢朝,封建諸侯後也得以享祚四百載。”
“秦朝廢除封建諸侯,才兩代就滅亡了,魏晉時期不重視諸侯,也不過幾十載的光陰就灰飛煙滅了。”
蕭瑀的意思,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要想使國祚綿長,那就必須要行封建之事,封宗親,也封功臣。
李世民一聽,頓時覺得蕭瑀說的挺有道理的,也全然忘卻了馬周的提醒,下旨以長孫無忌為趙州刺史,以趙為公國;房玄齡宋州刺史,國於梁;杜如晦贈密州刺史,國於萊;李靖濮州刺史,國於衛;高士廉申州刺史,國於申
侯君集陳州刺史,國於陳;李道宗鄂州刺史,王江夏;李孝恭觀州刺史,王河間;尉遲敬德宣州刺史,國於鄂;李勣蘄州刺史,國於英;段誌玄金州刺史,國於褒;程知節普州刺史,國於盧;劉弘基朗州刺史,國於夔;張亮澧州刺史,國於鄖。
此舉一出,朝野嘩然,而當即便引起了諸臣的非議,朝廷上下議論紛紛。
站在丹陛之下的都是學富五車、胸懷韜略的名臣,這幫人比猴子還要精明,他們深知,如果此事處置不好,他們可就被會被踢出權力的中心了。
什麽王國、公國,那就是個屁,哪有在長安舒心自在。況且,一旦從權力核心離開,子孫一代代的傳下去,那用不了幾代,飯碗都沒得了。
李承乾冷眼旁觀著這大臣們的舉動,他清楚這個時候,是鎖定居心不良者的最佳時期。
而魏征卻在此時上書,他是堅決反對世襲刺史製度的。相比於那些臣工的私利,魏征是以朝廷為中心出發,論述此一事的不妥之處。
首先是錢財,官員的俸祿都是要賦稅來收的,一旦把這些地方都封出去,那文武臣工的俸祿又該從哪來?大唐建國還不久,關中一帶還很貧瘠,拋去俸祿的開支,國家收入還剩幾何?
一旦有了什麽天災**,朝廷拿什麽救濟?邊境上有了戰事,國家又如何應對?指著諸侯國出兵?現實嗎?漢朝的七國之亂,晉朝的八王之亂,教訓還不夠慘烈嗎?
李世民這次沒有表態,還是想再聽聽其他臣工的意見。
禮部侍郎李百藥認為:國家運數長短,全部由上天決定。堯、舜、禹都是大聖人吧,可他們也沒法讓國運長久啊,。邦雖然出身低微,上天卻給了漢朝四百年的國運。
如今,陛下讓宗親功臣都有自己的封國,幾代之後,他們驕奢淫逸,互相攻伐,豈不是倒退回了春秋戰國的情況,那還不如朝廷隨時更換郡守縣令呢!”
李百藥也是個聰明人,挑撥離間的話不說,皇子、功臣們的壞話,他也是點到為止李唐
反正中心論調就是一個,皇帝此舉是逆曆史之變,難道陛下要與老天爺作對嗎?
李百藥的奏疏,將世襲刺史製度直接推向了**,文武大臣不斷接力,說得吐沫橫飛,這一次,大家不是因為政治利益鬥爭,而是將矛頭直接指向了李世民。
出身儒學世家顏師古,不愧是打太極的高手,他提出了一個折中的辦法。
世襲諸侯,可以,但諸侯國的官吏不能世襲,應該由朝廷直接委派,這樣能在最大限度上保證朝廷的權威,省卻聽調不聽宣的煩惱,還能保證稅賦,一舉兩得。
但李世民卻沒有表態,而是留中不發。他不是不明白諸臣所言的道理,但他這麽做也是有自己的目的,那就是針對世家門閥製度。
按照現今的形勢,朝廷各州的刺史、長史、司馬、縣令等職位大部分還在門閥手裏。寒門學子從下而上的晉升渠道被權貴再一次蠶食,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科考製度將會逐漸失去意義。
而建立封國,分而蠶之,其實不失為一個好的主意。蕭瑀這個人,雖然脾氣不好,但有些時候,他也是真為朕著想的。
但魏征等人說的也有道理,人心都是自私的。在政治利益的麵前,誰都敢鋌而走險,西漢的“七王之亂”,西晉的“八王之亂”,包括前隋的漢王“楊諒之亂”,還不能說明問題?
皇子王孫也好,國公朝臣也罷,他們是肯定願意在京畿待著,因為隻有在京畿,才能讓皇帝更直觀的看到成績啊!
對於這個世襲刺史製度,李世民甚為為難啊!
“傳太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