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多事之秋
字數:3021 加入書籤
最新網址:吐番因唐拒婚,攻吐穀渾、黨項,兵鋒直指鬆州。聽到這個消息,李承乾也沒有表現過分的驚詫,因為他早就經曆過了。
吐蕃聽說吐穀渾都尚唐公主,便也派使臣到唐,並且帶來很多金寶,再次請婚,皇帝沒有準許。吐蕃以為大唐是被吐穀渾離間,於是發兵將吐穀渾趕到青海以北。吐蕃又進而攻破黨項、白蘭各羌,率眾二十多萬屯兵在鬆州境內。又派使臣進貢金帛,表示前來迎娶公主,同時進攻鬆州。
但與上一次的不同的是,北邊的薛延陀部,夷南立了小汗,提前了足足半年。薛延陀真珠可汗帶領部落在頡利故地建立牙帳,有強兵二十多萬,勢力日漸強大。真珠可汗讓他的兩個兒子分別統帥南部和北部,意圖恢複頡利的舊勢。
李承乾回宮時,正趕上軍師會議,而且李世民聽說房玄齡的意見,采取北撫西打的策略,承認真珠可汗的兩個兒子為小可汗,並賜給二人鼓纛,以分散薛延陀的力量。
同時,拜陳國公侯君集都主帥,以右領軍大將軍執失思力為白蘭道行軍總管、左武衛將軍牛進達為闊水道行軍總管、左領軍將軍劉簡為洮河道行軍總管,率步兵、騎兵五萬人出擊,馳援鬆州,迎戰吐蕃。
除此之外,西突厥東西分治,西部立欲穀設為乙毗咄陸可汗。欲穀設立後,與至利失大戰。結果東西分治,從伊犁河以西屬乙毗咄陸可汗,以東屬至利失可汗。李世民為了消除西突厥趁機襲擾邊境之憂,特意派遣使者,分化兩部,擴大他們矛盾,使其困擾於內訌當中,紛紛爭取大唐的支持。
今日議的事,果然沒有好事。
而到了傍晚,李世民、李承乾、李恪父子三人用膳時,高士廉、黃門侍郎韋挺、禮部侍郎令狐德葇、中書侍郎岑文本撰《氏族誌》成書奉上,算是給這一天的霧霾,添了一縷霞光。
李世民冷哼道:“山東人士崔、盧、李、鄭諸族,好自矜地望,雖累葉陵夷,苟他族欲與為昏姻,必多責財幣,或舍其鄉裏而妄稱名族,或兄弟齊列而更以妻族相陵。”
“朕修《氏族誌》,不單單是為了李家,更是為了整治,他們貪心。”
“漢高祖與蕭、曹、樊、灌皆起閭閻布衣,卿輩至今推仰,以為英賢,豈在世祿乎!高氏偏據山東,梁、陳僻在江南,雖有人物,蓋何足言?”
“況其子孫才行衰薄,官爵陵替,而猶卬然以門地自負,販鬻鬆檟,依托富貴,棄廉忘恥,不知世人何為貴之!”
正是李世民,慷慨激昂的噴那些,要著高價彩禮的時間之時,工部侍郎虞昶披麻戴孝入殿,進門就是嚎啕大哭,李世民一個踉蹌坐在龍椅上,他知道久病不起的虞世南,沒了!
想起過去的重重,李世民眼圈不由一紅,想當初武德四年,李世民滅竇建德,授虞世南為秦王府參軍,不久轉任記室參軍。後來,李世民受封天策上將,並建立館,虞世南被授為弘文館學士,與房玄齡共掌詔告文翰,為“十八學士”之一。
貞觀以後,虞世南年已衰老,上表請求辭官,李世民下詔不允,升他為太子右庶子,虞世南堅決推辭不受,才被授為秘書少監。
他編撰的《凶吉書儀》、《群書政要》、《聖德論》都是李世民早晚必讀的書籍。他們君臣之間,可謂相知甚深。
長歎一口氣,便對李承乾兄弟說:“虞世南對朕忠心一體,拾遺補闕,無日暫忘,實為當代名臣,人倫準的。朕有小失必犯顏直諫,而今亡故,朝廷上下,無複人矣!”
於是,又賜東園秘器,允許虞世南陪葬昭陵;加贈禮部尚書,賜諡號文懿。並命太子、吳王,至府邸親視喪事,以示皇室之重。
.........
唐朝的葬儀程序,從初喪到終喪,一般為停屍、招魂、殮殯、吊喪、服喪、送葬、居喪、墓祭等幾個主要儀節。
人死後,需將屍體安放在特定的地方,並在短時間內對屍體進行一係列處理。就是將死者抬放在靠近地麵的屍床上。在此前後,需按照古代的喪俗,依次履行各種喪葬儀節。
人瀕臨死亡時,用新絲綿絮置於臨死者的口鼻上,以驗呼吸之有無,稱之為屬纊。若不見新絮擺動,便可驗明已經斷氣。諸子及親屬、侍者皆哭。屬纊習俗,自周代開始,沿襲甚久。
李承乾兄弟隨著虞昶到府時,虞世南的女兒-虞秀姚,女婿-議郎行右衛府長史蕭鑒,正在幫老人家整理喪服。
看著蓋著絲綿的虞世南躺在榻上,李承乾也是長歎一聲。老實說,他並不喜歡讀書人,覺得他們懂的太多了,所以虛偽。
但虞世南這個人,不一樣,陛下曾稱讚虞世南有超世之才,身兼五絕:忠讜、友悌、博文、詞藻、書翰。
這個評價,可以說是非常高,但又毫不過分,畢竟人家的確是做到了。
兩兄弟默默向著虞世南的屍體,行了一禮,表示尊重,而虞家的兒女也是連忙磕頭還禮。
就是此時,起居郎褚遂良拿著一首禦詩進來,他說,陛下方才做了一首,追述往古興亡之道的詩文。
但又想到虞世南之死,便感歎說:鍾子期死,伯牙不再鼓琴。朕的這篇詩,將拿給誰看呢?
於是,命其拿詩到虞世南麵前,邊讀完後焚燒,希望他的神靈能感知。
虞家兒女聞言,無不悲哭異常,也不停的叩頭,叩謝陛下的隆恩。
當然,李承乾覺得這詩不怎麽樣,有點太假了的意思,但做皇帝就是這樣,有時候假不假的不重要,關鍵是要做,要做給死人看,也要做給活人看。要讓所有人都知道,他是個念舊,體恤功臣的皇帝,在這一點上,李世民可以說是為了他做足了榜樣。
李承乾呢,也是依著葫蘆畫瓢,親自提筆,為虞世南撰寫墓誌銘。盡可能的把他知道的所有好詞,都寫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