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28章 讓昭貴人出家

字數:5143   加入書籤

A+A-


    “你有什麽禮?”
    太後對慶貴妃,倒是和顏悅色。
    隻因慶貴妃平日裏十分規矩,大多時間都在自己宮裏養病,不常出來。
    但凡出門,都是去太後和皇後宮裏盡禮數。
    從來讓人挑不出錯。
    而且篤信佛教,與人為善,名聲極好,太後也是很喜歡她的溫柔和順的。
    “臣妾一衣一食,都是皇家恩澤,一時想不出可以敬獻太後的壽禮。於是,便從今年立春時候起,沐浴熏香,每日給太後抄一段經書。終於在壽誕前兩日,抄完了一部《大方廣佛華嚴經》。”
    此言一出。
    殿上再次響起驚歎聲。
    太後也不禁動容。
    “你抄了整部經書?”
    “是。”
    “經書現在何處?”
    “在宮中釋迦殿供奉,待三日後供奉圓滿,臣妾親自給太後送到慈雲宮去。”
    太後點了點頭:“難為你。哀家很高興,但你也要注意身子,以後不許做這樣事了。”
    “多謝太後體恤,臣妾自從靜心抄這部經,精神倒是覺著比往日好了一些。想是佛祖庇佑,保護著臣妾抄完此經,這也是太後的福澤,佑著臣妾。”
    慶貴妃行禮之後歸座。
    而皇帝,早在她說話時,就被賢妃陪著,送回禦座去了。
    吳想容不由暗暗欽佩。
    怪不得人家是貴妃,而她隻是個小婕妤呢。
    看看慶貴妃,就敢站出來給陛下解圍。
    而且人家平日的功夫確實做得紮實。
    幾個月的時間,硬是拖著病體,抄完了一部《華嚴經》!
    “那經書多少字來著?”吳想容悄悄問秋常在。
    秋常在悄聲告訴:“聽說,實叉難陀原本的經書上百萬字,精簡的版本也有六十多萬,到八十多萬之間的字數呢!”
    那也就是說……
    慶貴妃每天要寫好幾大千字,甚至上萬字!
    吳想容咂舌。
    這辛苦差事她做不來。
    當不上貴妃就當不上吧。
    眼下跟在昭妹妹身後喝湯也挺好。
    就是不知道櫻妹妹會怎樣……她默默犯愁。
    皇帝和慶貴妃帶頭之下,嬪妃、宗親、朝臣勳貴們,紛紛開始敬獻壽禮。
    吳想容的壽禮早在禮單上登記了,也不是什麽出彩的東西,中規中矩的,就沒出來現眼。
    秋常在也是。
    倆人和許多壽禮不出色的人一樣,始終默默坐著。
    看別人風光。
    “昭貴人敬獻壽禮,十樣錦抹額一條——”
    內侍的通報,頓時惹得倆人打起精神,也吸引了許多人注意。
    知情的都明白,昭貴人今天可是不能到場,被太後勒令養傷呢。
    還敢高調送壽禮?
    太後臉色不悅,看小宮女跪在座前,也不叫起。
    瑞王在旁一眼認出了茉莉。
    頓時眼露寒光。
    這不是跟昭貴人一起,把他吊在房梁上的小宮女嗎!
    “昭貴人是皇兄新寵,聽說平日得了許多名貴賞賜,卻隻給太後送一條抹額賀壽?”
    瑞王朝太後說笑。
    語氣隨意,似乎隻是閑聊,卻分明是在挑唆。
    “六弟對內宮的事,很清楚啊!”
    皇帝也含笑閑聊。
    瑞王連忙告罪:“皇兄誤會,臣弟是聽外頭人說的。京裏傳說宮中出了個極得寵的宮妃,還有禦史參奏,臣弟覺著他們真是閑得慌,皇兄寵愛哪個嬪妃是家事,他們幹涉什麽呢!”
    “瑞王這話不對。先帝在世時便說,皇家的家事,不僅是家事,也是國事。”太後搭腔。
    瑞王躬身:“兒子受教。兒子一介閑王,原不懂這些,望太後寬恕。”
    “不懂就不要亂說。”皇帝笑道,“朝政國事,你不該置喙,有時間多陪陪你的王妃。”
    這話說得重。
    等於當著群臣的麵指責他幹政。
    瑞王連忙離座跪下:“臣弟失言!”
    低頭藏住眼神陰沉。
    太後皇帝母子兩個借著他交鋒,他卻隻能低頭認錯。
    若是早生幾年……
    哪會這樣屈辱!
    話說回來,昭貴人既然也成了皇兄母後交鋒的靶子……
    瑞王暗暗盤算。
    以後找機會弄死她,興許會很容易。
    他狠狠剜了不遠處同樣跪著的宮女茉莉一眼。
    被茉莉察覺,側目白了他一眼。
    兩人都低頭跪著,眼神交鋒,沒人知道。
    卻都生了尋機收拾對方的心。
    “六弟起來。你替太後看看,這條抹額,做得如何?”
    偏生皇帝不知情,叫瑞王點評緋晚的壽禮。
    瑞王站起來,走到茉莉跟前,拿過了盛放抹額的錦盒。
    送到太後桌麵上放了。
    “皇兄,臣弟說實話了?”
    “說。”
    “這抹額的針線實在粗鄙。料子倒是不錯,盒子也不錯。”瑞王笑道,“母後看在昭貴人的麵子上,收了它便是了。雖然戴不出去,到底也是她一番心意。”
    瑞王妃跟著湊趣,笑問:“針線粗鄙的心意麽?”
    太後笑罵:“你們兩個促狹鬼。罷了,哀家看在皇帝麵上,收下它了。隻是皇帝以後提攜宮嬪,要提些能上台麵的人。家事即國事,你是皇帝,要明白。”
    最後一句是叮囑皇帝。
    “太後聖明——”
    臣子席位裏,有個言官忽然高聲附和。
    也不知道隔著老遠,還有絲竹聲,他耳力怎麽就那麽好,聽到了太後的話。
    這正是上折子規勸皇帝不要肆意提拔宮婢、亂了後宮規矩的人之一。
    “昔日武朝末年,妖妃亂國……”
    這人開始曆數前朝宮闈禍患,引發國家動蕩的典故。
    相繼,又有兩三個人站起附和。
    都是曾經上過折子非議宮廷新寵的。
    太後慢慢飲酒,端然聽著,目光掃過場中,對上了虞夫人的視線。
    虞夫人微微點頭示意。
    太後明白,眼底閃過滿意之色。
    剛才陸龜年指責她僭越幹政。
    她怎能容忍。
    暗中讓人授意了虞夫人。
    想讓虞聽錦過得更好些?
    簡單,做一些有利於虞聽錦的事就好了!
    她自然會在背後撐腰!
    看來虞夫人很識趣,也夠聰明,眼下出聲的那些人,顯然是虞夫人私下聯絡的了!
    看看下麵幾人說得差不多了。
    太後才出聲:“哀家壽誕,你們不要太過分,還不退下!”
    幾人告罪,偃旗息鼓。
    太後語重心長地轉向皇帝:
    “既然物議沸騰,皇帝,還是以國事為重,把昭貴人送出宮去吧。”
    “哀家看她在抹額上繡心經,也是個有佛緣的,就讓她在大相國寺的配寺出家修行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