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章 一網打盡
字數:5656 加入書籤
這就是所謂壓題壓中了。
而其實是因為刷題太多,除非碰到特別稀奇的,不然都可能會被壓中。
沒說的,既然會答,且標準答案佟維興和婁通聞早就給過了,七人這便開始了低頭奮筆疾書。
第二題——三十年春,王正月。夏,狄侵齊...要求補齊後麵的內容,並用自己的語言來闡述和描寫這件事情。
這是春秋左傳中僖公三十年原文,熟。
同樣刷過四次左右,說起來這就算是有些偏門了,但放在馮東陽等七人眼中,卻也是再熟悉不過的事情。
相較於他們的毛筆筆尖不斷落下,其它一些考生們就犯了難。
有的隻是聽過這句話,已經記不得出自於哪裏了。
更有的,連聽過的事情都忘記了。或許他們曾經看過,但時隔那麽久,怎麽可能還會記得清楚?
跟著是第三題,依然還是刷過的。此刻的馮東陽等人已經是信心滿滿,題全會,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怎麽工整的答出,準備求精了。
足足三天兩夜的大考,才算是考完了。
等到考生們出了考場之後,那是什麽樣表現的都有。
興高采烈者有之...
鬱鬱寡歡者有之...
捶胸頓足者有之...
又哭又笑者,同樣有之。
馮東陽七人自然是屬於最前者。
當他們發現,考題都是自己刷過的,都是刻在腦海中的那些之後,他們才知道這一回四個月的封閉學習收獲有多大了。
所以,即便是他們的府中已經有下人來接他們,但馮東陽七人都沒有第一時間回府,而是穿著因為考試,都有些味道的衣服直奔安平侯府而來。
賈平安,就在府中正廳,接受了馮東陽七人的跪拜認師大禮。
沒有賈平安提供的這一次機會,七人就不可能會如此簡單而從容的麵對這一次大考。
此時,說安平侯是他們的再生父母亦不過份。政治前途難道就不是二次生命了嗎?
“這也是你們個人努力的結果,接下來就等著發榜吧。現在,我們回去好好洗個澡,然後睡一覺,看看你們,身上都餿了。”
賈平安嗬嗬笑著,他對於這個結果一點也不意外。後世的經驗早就告訴了他,比刷題,華夏永遠是第一名。
大考之後,賈平安就將此事放在了一旁。這樣靠著程序化刷題出來的人才,他本人是不重視的。
真為官了,要麵對著問題怎麽可能會千篇一律?
要麽說,社會才是真正的大學,才會考驗出一個人能力的強弱呢?
再者,世家橫行的天下,即便是你被選中了,成為了宣國的臣子,甚至有被任職地方的機會。可是真到了地方,也要當地的大族與豪紳們配合你才行。
皇權不下鄉,這可不僅是說說,而是事實。
那個時候才是真正考驗個人能力的時候,大浪淘沙,是英雄還是狗熊,才會見個分曉。
但並不是所有人都像是賈平安這般的看法。至少在沒有更好的製度之前,科舉依然還是學子們最好的魚躍龍門方式。
而在五天之後,足足四萬多的考生,在近百閱卷官員的遮名批閱之下,成績終於出現的時候,令人驚訝的一幕發生了。
就在翰林院外的大牆之上,黃榜張貼而出,上麵寫有著從第一到三百中考的人名。
四萬多考生,最終隻錄取三百人。說不上幾率高低,但殘酷是真的。
隨著黃榜的揭示,下麵嘖嘖出奇的聲音是一浪高過於一浪,最終演變成了,全體嘩然,大家不語的一個場景。
無它,黃榜上的第一名,赫然就是賈平安名義上的學生之一,婁學義。
第二名,依然還是出自於安平侯府的學生——賈平浩。
第三名,亦然——孟北道。
第四名,也不出其左右——龐天韻。
第五名,也是——馮東陽。
第六名,還是——於歡伯。
直到第七名,終於有了插班生——翁木柳。
跟著是第八名,又回歸成了安平侯府的學生——席自珍。
至此,七名學生,占了前十的七席。其中還包得了前六名,和第八名。
杜溫起和呂元寧在家丁的保護下,站在黃榜之前,那是久久而無語。
兩人是有才學的,家中完全不差錢之下,所請的老師也屬於那種很有學問的人。他們個人同樣也很努力,但他們僅僅是呂元寧第九,杜溫起第十而已。
要說,這已經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成績。但兩人這一刻卻是怎麽樣也高興不起來。
之前他們可是都有些看不起馮東陽他們的,在他們眼中,自己應該是在前三之內,最差也是排於前五。怎麽著,就變成第九和第十了呢?
難道說,安平侯就真的這般厲害,有著點石成金的能力?
實力不過是中等水平的馮東陽等人,在他手中隻是學了四個月,就可以超過自己苦讀十幾年的成果?
不僅是杜溫起等人有著疑惑,在看到結果的時候,三皇子也曾懷疑過,甚至還調閱過馮東陽七人的答卷,可是不管怎麽看,他們的答案似乎都要更好一些。
答案上挑不出錯,三皇子就開始自我懷疑,甚至想過是不是提前漏題了。
也隻是一想罷了,他可是考官之一,若真出了這樣的事情,他第一個就脫不了幹係。而且考題可是父皇親自擬定的,是在考試的這一天上午才臨時所出,根本不可能存在泄題之事。
除非是皇帝親自作弊,但這就更加不可能了。
對於宣文宗而言,他需要的是真正的人才,是不可能做這種出力不討好的事情。再說了,不管怎麽做,最終還是按著排名來,馮東陽他們考不上,不是還有別人嗎?
最終,宣國都會因此而收獲一大批的人才,那又何必弄出這樣的事情來,讓人去詬病?
那如果都沒有問題的話,就是馮東陽他們真的有能力。
不!
應該說是賈平安真得有能力。
怪不得他敢收那麽高的學費,怪不得他隻收這幾名學生。
怕是他也知曉,如果收得學生多了,最終所有成績好的人才都是出自於他的手底下,那他隻會成為眾矢之的吧。
現在多好,拿了前六加第八,即可以顯示出他的能力來,又能夠不擾亂大局,讓大家承認他的所為,這才是真正的利益最大化。
佩服!
想通了這些之後,三皇子隻能對賈平安高高的豎起了一個大拇哥。
什麽是人才,這才是真正的人才。
三皇子並沒有被挫敗,相反讓他真正認識到了賈平安的厲害。然後也不用賢妃娘娘去催了,他就主動的找上了賈平安。無它,學習爾。
跟著聖人學能成聖人,跟著無賴學隻能是一個混混。
三皇子的突然改變和積極主動,被皇帝和賢妃娘娘所知,他們都是一臉欣慰的模樣。孩子終於長大了,知道做什麽事情是對的,這就很好嘛。
隻是麵對著三皇子的到來,賈平安卻有些懵。
他會搞出這些,除了想要多賺一些錢,拉攏與一些世家的關係之外,無非就是想要證明,眼前科舉製度的弊端罷了。
看看吧,我隻是隨便出了一招,就可以取得如此的成績,難道還不能說明什麽嗎?
顯然,並沒有人注意到這一點,相反大家對他還是十分的推崇,更有一些權貴已經盯上了他,想著等下一次大考之前,一定要把族中的青年才俊送到賈平安那裏去學習。
收再多的學費也沒有問題,隻要能取得一個好成績就行。
好吧,賈平安是醉了,他沒有絲毫解釋的意思。
大勢之下,他的個人能力會顯得微不足道。相反,如果他想以一己之力去抗衡整個製度的話,那最終隻會撞得頭破血流。
曆史早已經告訴了他,向來變法之人都是沒有什麽好下場。
即便是科舉製度的變法也是一樣。出力不討好的事,為何要做?
政治原本就是一個妥協鬥爭的藝術,你強勢的時候,可以借此來謀取自己的好處。但當你力不如人的時候,應該低頭就低頭。這可不是什麽丟臉的事情,相反是為了積蓄更多的力量,以後好獲取更大的成就。
......
東宮。
成績出來的那一刻,太子高興壞了。
這個賈平安果然沒有讓他失望,前十名,他的學生就占了七位。如此一來,這一屆優秀的考生隻會認安平侯為老師,將會大大削弱三皇子的影響力,這正是他想要的結果。
但在高興之後,他又有些後悔。
早知道賈平安真有這樣的本事,當初就應該讓母族的呂元寧也跟著他一起學習就好了,說不準就可以得一個狀元,那可是很露臉的事情呢。
隻是世界上從來就沒有什麽後悔藥,有些事情發生了就發生了,是不可能會更改的。而在太子得知三皇子竟然沒有氣餒,相反開始主動貼近賈平安的時候,他感覺自己也要做些什麽。
長福公主就被叫到了宮中,再然後她又回了一趟大司馬府後,便來到了安平侯府。
“什麽?讓我去軍中挑選護衛?”看向著來訪的三公主,賈平定以為自己聽錯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