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三章 宣國備戰

字數:4917   加入書籤

A+A-


    他允許自己的幾個皇子互相爭鬥,但前提是在自己可控的範圍之內去鬥。
    倘若是誰想掀桌子,那對不起,他第一個就不答應。
    “皇上聖明。”將一切的過程都看在眼中的太監總管布達春,於一旁連拍著馬屁。
    這更讓宣文宗心情大好。
    正當他想說,就是幾個娃娃,還能翻天不成的時候,突然外麵就傳來了小太監的急促的腳步之聲。“皇爺,邊關急報。”
    “報信的軍士呢?”宣文宗的臉色是陡然一變。
    涉及到邊關急報,那不用說,一定是發生了軍國大事。
    “人已經入了皇宮,正向政務殿而來。”小太監跪地說著。
    “不要阻攔,將人直接帶過來見朕。”宣文宗言說著的同時,雙眉也緊皺到了一起,他在想著可能會發生什麽大事。
    沒有讓他有機會去多想,報信的士卒已經一臉疲憊般地出現在了政務殿中,跟著一封急報被布達春接過,檢查了一下沒有問題之後,信件就送到了宣文宗的手中。
    將其打開,映入皇帝眼簾的就是四個大字——打起來了。
    就在大夏太子繼承了皇位,成為了夏光帝之後,大統突然出兵,接連偷襲了大夏的三個城池,其中還有一處屬於地位重要的重鎮。
    顯然,大統就是想在夏光帝剛剛上位,立足未穩的時候,發起攻擊,壞其根基。
    “哎!”
    看到急報上寫著,大夏軍兵已經開始動員,迎戰大統士兵的時候,宣文宗便歎了口氣,將急報放到了龍案之上。
    大地沉寂這才多久,竟然就要又起戰火了嗎?
    那做為實力偏弱的宣國,接下來要何去何從?
    這就是弱國的悲哀,大戰發起時,最先考慮的永遠是如何的保全自己,而不是找機會開疆拓土。
    “來呀,宣大司馬、兵部尚書還有戶部尚書來政務殿議事。”宣文宗決定先找幾位重臣了解一下自己的實力,不管是戰還是和,或是投靠哪一方,總是要先把家底弄清楚。
    以往倒是有奏折擺在了自己的麵前,但遠沒有把人叫過來當麵問得更加清楚。
    不久之後,大司馬袁克敵、兵部尚書許德勇和戶部尚書杜明慶三人便出現在了宣文宗的麵前。
    布達春走下去,剛將送來的急報給三位大臣一一過目,宣文宗的聲音隨即響起,“三位愛卿,大夏與大統兩個上國已經開戰,且這個形勢,怕是仗隻會越打越大,那你們來說說,我們這些年的準備都如何了?杜愛卿,你先說。”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打仗很多時候就是打錢,就是拚國力,戶部這個位置就顯得更加重要。
    “回稟皇上,現國庫中有銀餘三千萬兩,糧食一千餘萬石,倘若是與敵交戰,短時間內尚可支應,若是時間一長,怕就會出現捉襟見肘之勢。”杜明慶抱著拳,行著官禮,一絲不苟般的說著。
    看起來,一千餘萬石糧食是不少了,但實際上也不過就是十億斤糧食而已,按照一名士兵每天需消耗最低一斤主糧,外加其它輔食來算的話,那一名士兵一月最少也需要三十斤。三十萬名將士一月最少就需要少九百萬斤。
    但若是六十萬將軍呢?一月就要一千八百萬斤了,十億斤又能支持多久?四年嗎?可若是需要增加兵力呢?兵源一旦翻倍,那時間就隻能堅持兩年,這怎麽可行。
    古時交通不便,打起仗來光是準備就需要很長的時間,兩年也好,四年也罷,怕都無法保證可以堅持到大戰結束。
    這還因為杜老摳一項是精打細打的過日子,換一個手大些的尚書,怕是連這些剩餘都不會有。
    “隻有這些嗎?”對於杜老摳匯報上來的這個結果,宣文宗顯然是有些不滿意的。
    “回皇上,這已經不少了,這還是因為在去年冬天的時候,我們囤積了不少的低價糧,若是不然,這些也不可能會有。當然了,現在安平侯那裏弄出了高產糧食,若是能夠給我們十年八年,哪怕就是五年的時間,我們的糧食數量也會猛增,不至於眼下這般了。誰讓我們宣國的糧食一直就不夠,年年都要從其它國家買進呢。”
    杜明慶看似是解釋,實則又何嚐不是在發著牢騷?
    宣國非是產糧大國,想要國庫中糧食都給堆滿了,那明顯是不可能嘛。
    “嗯,杜愛卿辛苦了。隻是十年八年我們是等不了的,一旦大夏與大統互相奈何不了的時候,他們就會找幫手,那時就是我們做出選擇之時。這個時間不要說是五年,便是三年都不會有,所以還是不要奢望的好。許愛卿,說說兵部的情況吧。”
    “是。”兵部尚書許德勇已經五十多歲,為官多年,對於兵部的情況那是如數家珍,張嘴就來。
    “如今我們兵部有戰車兩千輛、可用作戰鬥的戎馬兩萬頭、運輸用田馬五萬頭、大型戰弩三千架、中型戰弩六千架,箭矢大約六百萬支,刀槍等兵器一百萬左右數量...”
    一個個數據由許德勇的口中給說了出來,看似是不老少,可實際上呢?
    就比如說箭矢吧,六百萬支而已。
    若是武裝六十萬的軍隊,一個士兵隻能帶十支,的確是太少了一些。
    但沒有辦法,這個時代科技不能說不發達,隻能說完全與發達不沾邊。所有的鐵器都要靠鐵匠一錘錘的砸下去才能成形,才能成為成品。
    而在這個過程之中,浪費其實也是蠻大的,很多辛苦打造出來的兵器,往往會出現不少不合格的事情,那就要回爐重創,使得各種器械的準備,想要加快也不行。
    之前誰也沒有想過大戰,兵器製造就是不急不緩的態度,現在乍一需要,哪裏能弄來這麽多呢?
    “大司馬,說說軍隊的情況吧。”宣文宗並沒有怪罪許德勇的意思。其實人家一直是上奏折要錢要人來著的,是他和杜老摳給壓了下來,不給馬兒吃草,怎麽讓馬兒快跑?
    “回皇上,現如今我們宣國有常備軍三十萬,地方兵六十萬左右,如果形勢需要的話,可以很快就從地方上再征召軍隊六十萬,如此除了各地必要的留守軍隊,能用來用於戰爭的大約有一百萬人左右。”
    終於聽到一個好消息了,對於兩千萬人口的宣國而言,可出征的兵力能夠達到一百萬,那是二十比一的比例,不能說是多高,但也不算是低了。
    就像是唐朝開國時,全國人口數量約為一千九百萬人,常備兵力八十萬,後因戰爭需要,兵力最頂峰的時候達到了兩百萬,那便已經把一個國家的底子給掏空了一半,使得後來用了很多年,人口缺失的這個窟窿這才慢慢恢複。
    宣國不是不能征集更多的士兵,隻是那樣一來,就要影響到地方上的正常發展。
    “好,兵力這方麵可以先考慮進行征兵,進行一些基本的訓練。而從即刻起,不允許一粒糧食向外售出,這件事情杜愛卿盯著點,同時你在與那些世家大族好好商議,看看能不能從他們手中多買一些糧食,以備急用。兵部要開足馬力,動用一切的力量多多打造兵器,需要多少銀子,送一個折子上來,朕來給批。”
    了解完情況之後的宣文宗,就做出了要開足馬力備戰的決定。
    備戰不一定就是要打,但後世那句話說得好,有劍不用,和手中無劍那是兩碼子事。
    三位重臣齊齊抱拳應是,而隨著三人出了政務殿,有關宣國開始備戰的消息也隨之而傳了出去。
    這屬於正常操作,是有備無患,其它大臣們知道後並沒覺得有什麽不對。要說,影響最大的還是那些真正的世家大族們。
    這些世家掌握著宣國大量的土地和人口。
    有個別的世家,光是族中的奴隸,便有十幾二十萬之多。
    論起家族的傳承,遠比宣國建立的時間還要長,這些人才是真正可以左右宣國未來之人,便是在很多事情上,宣文宗也要看他們的臉色行事。
    就像是備戰的消息一出,大世家們便一個個先都捂緊了手中的糧袋,大有一副坐等漲價的模樣。
    大戰一起,再想從外麵買糧食入宣境,那是不現實的,除非他們可以投靠大夏或是大統,不然的話,很多東西都隻靠自給自足,如此一來,商品漲價就是必然之勢。隻要世家大族操作的好,狠賺一波是沒有什麽問題的。
    要麽很多人說,一旦發生了戰爭,吃苦受罪的永遠都是百姓呢。
    ......
    東關街三十六號,安平侯府。
    賈平安正在授課。
    沒錯,賈大公子開課了。
    自從五公主找過來,把知道的事情都說了之後,一種叫緊迫感的東西就壓在了賈平安的身上。
    五公主如此的信任自己,賈平安不能負了對方。也可以說,對方的目的和自己的一些想法是不謀而合的,所以他要早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