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九章 淶水關之變
字數:6321 加入書籤
“好了,都不要爭了,南線的主帥交由馮大勇來負責,東線的主帥由折為成負責。回頭你們可以各點一些將軍隨行。記住了,不可大意,現在優勢在我,不僅要勝,還要大勝,最好是完勝,聽明白了嗎?”
“諾。”賈平安一言而決,雖然下麵有人還是不滿意,但卻是不敢說些什麽。
如今的賈平安,在他們眼中,不僅僅是秦王,同時還是上仙,誰敢忤逆?
......
慶都。
大夏皇宮。
夏光帝正伏案看著奏折,太監來報,客人到了。
沒一會,一位臉上帶著倨傲之色的高個男子走進了大殿之中。
“大涼羅漠然見過夏帝。”
羅漠然,大涼二品車騎將軍。
“來人,給羅將軍賜坐。”年輕的夏光帝臉上帶笑,似乎並沒有看到對方臉上的傲氣,以及沒有禮數的樣子。
連拱手都是如此的敷衍,分明就是看不起人。
但夏光帝雖然年輕,卻是從小就學習著帝王之術,深諳拳頭大才是硬道理的道理。
現在的大夏,情況並不好。
大統竟然學著自己,扶持宣國賢王登基成帝。使得接下來的大夏,要麵對著大統、越和宣的三國圍攻。
敵強我弱,夏光帝便想到了大涼,這個隻是戰爭初期支持了自己一把,但大戰一起,便退到了後麵看熱鬧的人。
大涼打的什麽心思,夏光帝心中門清。
無非就是想要坐山觀虎,等到他與大統打個兩敗俱傷的時候,他在出來獲取勝利果實。
背後有一條毒蛇在暗中盯著,夏光帝怎麽可能會睡得著?
必須要把對方給拉到戰圈之中,付出一些代價也要去做。
果然,足夠的利益下,大涼就派出了一位車騎將軍。
夏光帝要的就是他們下場來幫著自己,至於態度,嗬嗬,無所謂啦。
你可以在今天瞧不起我,我都會記在心裏。待明日...看我如何報複便是。
“夏帝不必如此客氣,我習慣站著了,有事說事吧。”
“好,與羅大將軍這樣的人說話果然是痛快。”夏光帝將不滿都放在了心裏,實則這些賬他回頭就會記在小本本上。
“是這樣,朕需要你們大涼騎兵的幫助,需要你們去攻打淶水關,給宣軍以重創。至於報酬,詔州三城會送給大涼。”
宣國不是要出兵五十萬,助力大統嗎?
我就先下手為強,給你們一個厲害看看。
至於為此要讓出去詔州三城?
嗬嗬,詔州又不是大夏的地盤,而是屬於齊國的。
拿別人的東西送禮,夏光帝一點也不心疼。
什麽?汪昂然很可能會不高興?
那又如何?
做為弱國,就要有弱國的覺悟。
你能被利用,證明你還是有些用處的。倘若有一天,你連利用價值都沒有了,那也就離死不遠矣。
“好,就這樣說定了。”羅漠然也是痛快之人,當場就答應了下來。
雙方都沒有提要寫盟約的事情。
在他們這些天生強者眼中,盟約就是用來撕毀的,根本沒有什麽意義。
最終,一切還是要看實力。
羅漠然相信夏光帝是不敢騙大涼的,不然他們百萬騎兵就會好好教大夏軍做人,告訴他們,敢騙自己的下場是多麽的淒慘。
羅漠然離開,看著對方身影消失在大殿之中,夏光帝臉上的笑容也收斂了起來。
看來大夏實力是弱了,一個大涼的二品武將而已,竟然都敢不把自己放在眼中。
很好,那我們走著瞧。
今天能用三個城池把你們拉下水,明天就可以用更好的條件,讓你們徹底的卷入到戰爭之中。
真到那個時候,誰吞並誰,還要兩說呢。
想著這些,夏光帝伏案寫了一道密信。大致內容就是大涼派人過來索要齊國的十座城池,還是自己一番的斡旋之後,才變成了三座。
信中的最後,夏光帝還向汪昂然承諾,暫時失去的,以後大夏一定會幫著齊國成倍奪回來。
挑撥離間。
實為最尋常的手段。
拿了人家的東西,回頭還要感謝自己。
此事之後,齊國與大涼就有了梁子,不用再擔心他們會聯合到一起來對付自己。
此為一箭雙雕之計。
或許,汪昂然能夠探知真相之一二。但那又如何?
大夏對大涼,可以低頭,因為對方的軍事實力足夠強大。
可是齊國嘛,太弱小了,他是不敢與他大夏翻臉的。
且因為是自己推對方上位,就算是汪昂然現在想要投了大統,對方也不敢真的接納他。誰知道是不是來做臥底的。
齊國,大夏吃定了。
還有宣國,敢自稱大宣?當真是可笑,也不看看自己的斤兩。
大涼有屬於他們的驕傲,天下最強騎兵就在他們的手中,的確可以讓他們在很多時候不用看別人的臉色。
但因為地域的原因,大涼太窮了。
草原之上,風調雨順,水草茂盛還好。
可一旦出現了天災,他們連過冬都會變得十分困難。
經濟實力太弱,讓他們有時候想要硬氣,也做不到。
這一次,夏光帝拿出詔州三城,等於是點了他們的死穴,讓他們明知道要被人利用,也不得不做。
好在,要對付的不是大統軍,而是宣軍。
宣國,偏安一隅的弱小之國罷了,從未真正放在大涼軍的眼中。
羅漠然離開了皇宮之後,便有大夏官員與他接洽,送來了足足三千套大統軍軍服。
淶水關易守難攻,大統軍派出二十萬大軍,也未討得什麽好處,便已證明了一切。
強攻之策,便直接被否了。以假亂真,發起突襲的計劃便應運而生。
......
淶水關。
衛國公林四海的神色並不是太好。
昌都城內發生的事情早已經傳了過來,其變化之快,讓人應接不暇。
後來得知兒子和女兒早就跟著賈平安離開了昌都,去往了寧古塔,在這一場風波中並沒有被波及,他那高懸之心這才放下。
隻是他也知道,兒女的舉動,是一定會牽連到自己的。
這從賢王已經登基成帝,淶水關戰事也告一段落,但遲遲沒有聖旨招自己回京,就可以看出一二。
顯然,這是有人不放心自己了。
可是...他與賈平安真沒有什麽聯係。
相反,在開城的時候,他還和這個女婿鬧了一些的不愉快呢。
或許,有人會自作聰明,以為這是自己在與賈平安演的雙簧吧。
有口難辯。
林四海也不想去辯解什麽。
他是宣國的國公不假,但他效忠的是宣文宗,而不是現在的宣明宗。
前者對自己有知遇之恩,後者嘛,對自己抱有懷疑,這讓他心中不爽,索性就開始擺爛,把軍權交到了程然的手中。
但終究是靠軍功成為的國公,突然間閑了下來,林四海還是很不習慣的。
“父親,程將軍來了,說是有要事相商。”兒子林大順從外麵走了進來。
抬頭看了看天色,夜幕已然降臨,天已經黑了,不知道這個時候程然過來所為何事。
“請吧。”
程然出現在林四海的麵前,一見麵便一副著急的樣子說著,“還請衛國公教我。”
“哦,這是發生了何事?”
“衛國公,大統的使者到了,說是要去昌都與皇上商議大事,請我們開關放人。”
“商議大事,我們之間並沒有收到相關的情報呀。對了,他們來了多少了?”
“三千,足足三千騎兵。”程然說起這個數字的時候,臉上都被緊張所布滿。
怪不得程然會這般失態。
三千騎兵,的確是一股很強的戰力。加上之前並未收到相關的文書,如果把人放進來,真出了什麽事情,可如何是好。
現在的淶水關,在經曆了與大統禹王一戰之後,實力早已經大不如前。
賈平安在的時候,看似麵對大統軍的攻城,岌岌可危。可實際上,這不過就是人家在練兵而已。
讓普通的士兵上得城樓,與大統軍搏殺,活下來的,就是老兵,稍加培養,就會成為精銳。
林四海守關的時候,玩的卻是另一套,便是將能打的人都先派了出去,屢措大統軍,看似是占了上風。
實際上呢,老兵都拚光了,隻是剩下了朝廷後來補充的一些新兵,是沒有什麽作戰經驗地。
現在的淶水關,對外稱守軍還有三萬人,可實際上,隻有兩萬多一點罷了。且還以新兵為主,戰鬥力平平。
若是這個時候,有人打他們的主意,那的確是非常危險的一件事情。
“可以確定是大統軍騎兵嗎?”
“應該可以,他們穿著的都是大統軍軍服。”程然點了點頭。
他其實也不敢完全的確定,畢竟天已經黑了,隻能借助火把看到對方的大概樣子而已。
隻是程然完全就沒有懷疑過對方的身份。現在他擔心的是,接下來要怎麽辦。
淶水關外,大統軍已經開始罵罵咧咧,表示出了不滿。
想想朝廷,那明顯已經改了策略,這是要跪舔大統,那如果自己把人家給得罪了,弄得不高興了,朝廷知道了,會饒了自己嗎?
程然在邊關多年,打仗的能力是有的,但要說到對朝局的把握,就差之太多,這才求到了林四海的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