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6章 失血過多
字數:2865 加入書籤
因為是跟著自己最得力的手下,所以抵達康老五的家裏的時候,謝燕來已經因為失血過多暈過去了。
馬華和李大山都非常的擔心,萬一隊長出什麽事情,這可真是不好交代的事兒,如果要是隊長出了事兒,哪怕是十個w機場也不夠。
“失血過多的原因,你們知道是什麽類型的血嗎?”
當見到康老五的姑姑的時候,這幾個人立馬就不樂意了,因為他的姑姑實在是太年輕了,看上去也就二十多歲,就算和他們以前行動隊的那位蘇醫生比起來,那也是太年輕了。
“問你們話呢,抓緊時間回答,別老盯著我不看。人家年紀雖然不大,但是有合格的醫學證書,而且是從南洋大學留學回來的,以前的時候不知道救了多少人,要不是因為你們是抗日的,我姑從來都不出手。”
康老五推了推李大山雖然他不知道眼前的人是誰,但是看著兩人如此重視,那在黨國內部的地位也低不了。按照現如今的軍銜兒,馬華和李大山都是上校軍銜兒的,在特務係統當中算是級別比較高的,兩人的長官至少是將軍。不管是軍統的還是國防部情報處的,自己要是把這個人給救了的話,誰還能說自己是漢奸。
“ A型血。”
對於謝燕來的血型,他們當然是記得非常清楚,而且馬華知道跟自己是相同的,正準備挽起袖子獻血的時候,這位康醫生從旁邊拿出來幾個血袋。
“不要用這些血,抽他的。”
馬華沒說什麽李大山過去攔住了外麵的這些雪到底是個什麽情況?我們沒有時間去驗證,但是謝燕來和馬華是同一個型號,這可是完全沒問題的。
“可是至少要八百毫升。”
康醫生並沒有多少驚訝,在抗戰時期有很多人都不相信他們這些醫生。華人不相信日本人也不相信,隻相信自己身邊的人,不過這也很正常,想活得久一點,那就不能夠相信太多的人。
“你隻管抽就行。”
馬華冷著個臉子說道八百毫升的確是超過一個人的極限了,但是對於他們這些人來說,也不是沒那個可能。
“我也是a型血,不然就偷我四百毫升,這對於我們兩個來說都沒有任何問題,要是不相信的話,可以去查我的資料。”
康老五想了想說道,馬華和李大山互相看了一眼,最終還是搖了搖頭。雖然知道你不是真正的反叛,但謝燕來的性命太過於珍貴,有些事情還是自己人比較好,你的熱心可以理解,但你現在還沒有度過觀察期。
看到兩人沒吭聲,康老五也就不吭聲了,看來這些人還沒有相信自己,都已經是到這份兒上了,這些人還不相信自己,當然他也沒有太過於難過,畢竟現在這個時候人家對你有猜測也是正常的,看看你身上的衣服就知道了。你曾經在日本國旗下宣誓,如何還能相信你是忠於華夏的呢?
有的時候康老五就比較恨這一切,明明自己是個抗日英雄,但為了全家人的生死,最終變成了這個人不人鬼不鬼的樣子,雖然自己是有苦衷的,但是在某些方麵也給日本人幫了忙。
現如今他反而倒是釋然了,能夠跟國內的抗日組織接上線兒,將來不管做什麽事情,那也算是對得起祖宗了,跟以前不一樣了,以前的時候不知道該做什麽,更不知道做什麽對日本人難受,現在有了馬華這些人,算是給自己了一個行動綱要。
手術進行的非常順利,李大山也懂一些戰場救護,這會兒就是副醫生了,不到一個小時的功夫,謝燕來身上的雜物就被取出來了。看著這身上大大小小的傷疤,康醫生做手術的時候還問了一句,這也是個英雄對嗎?
李大山並沒有回答,但臉上非常的自豪,在他們這些人的眼裏,我們隊長如果論英雄的話,那應該是整個華夏戰場上最大的英雄。當然或許有其他人比我們隊長更厲害,但是在我們這些人的心目中,他就是絕對的第一英雄。
康醫生也見過很多抗戰的官兵,但從來沒見過下屬對自己的長官如此維護,而且臉上那種自豪絕對不是假的,心裏默默的點了點頭。
“其實傷的並不重,隻是因為以前受傷的時候都沒有修養好,所以才引起了一係列的連鎖反應。好好的休息一段時間應該是沒有問題的,不過要是繼續奔波的話,那這身體就不好說了。”
從手術台上下來,又給謝燕來掛上一些消炎藥,這些消炎藥讓康醫生又傻眼了,因為其中的每一個都是非常珍貴的,但馬華從他們的包裏卻拿出來一堆。這些東西放在現如今的漢口,不知道能買多少房子了,至少半條街是沒有問題的。
“我這裏也不能說是絕對安全,但從目前這個情況來看,應該是沒人過來搜查的。後院裏有我挖了一個防空洞,裏麵有兩個出口,包括我手下的人在內都不知道,我準備把你們轉移到那邊去,隻是那邊的空氣不怎麽樣,但整個後院是安全的,平常沒事的時候可以打開通風,你們也可以帶你們這位長官上來透氣兒。”
康老五知道這些人住在這個宅子裏不安心,所以就準備把他們遷到後院的防空洞,那裏是全家人認為最安全的地方。
李大山和馬華互相看了一眼,事到如今也沒有別的辦法了,畢竟咱們在人家的地盤上,而且外麵全部都是鬼子,以他們的能耐單獨殺出去沒問題,可如果要是還帶著一個謝燕來的話,那恐怕就沒那麽容易了。
“把這個電碼發往山城小心點,別被發現了。”
把人挪到後麵的防空洞之後李大山從紙上抄出一些奇怪的數字,讓康老五有機會發往山城。特務科是有電台的,就看他的能耐了,我們想接納你也得試試你有幾斤幾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