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八子各有自己的追求

字數:3332   加入書籤

A+A-




    第19章八子各有自己的追求
    其他八子聽說屈香火對三大問題有破解之法,都其他興奮,皆如老村長一般地齊叫:“快說快說!”
    屈香火想了想說:“第一個水很燙很冷的問題,原因是山穀底水很薄很少,且流程長、暴曬時間長,水溫易上升,甚至高出正常水溫,以至讓生物無法生存。
    破解方法:我們初中物理中有舉例子說:用水壺燒水,壺下麵的水受熱,變為熱水,便會上升,壺上麵的冷水下降,繼續受熱,最後整壺水水都燒熱了,水便開了。從密度上說,冷水比熱水高,當冷水和熱水混合時,熱水通常會在上方。
    我們大家也可以做個試驗:以顏色標記區分冷水熱水,並且緩慢地將熱水沿著杯子壁倒入冷水中,那麽熱水就會分布在上方。”
    老村長急了,不是很高興地說:“初中物理我們也學過,這個道理很簡單,我們怎麽會不懂呢!把攔截壩築高,積水就多起來,日曬升溫的熱水,隻能慢慢向下滲透,底層的水是不容易被曬熱的。同時,如果攔截壩處在水滿的時候,不斷流入的上遊的長時間暴曬的‘熱水’,易聚集在水體上層,並不斷溢出攔截壩,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但是……”
    八子齊問:“但是什麽了?”
    老村長回答說:“攔截壩漏水嚴重,攔不住水,都漏光了!後來我們用藤草作墊,幾天後藤草就爛了,水依然都漏光了!”
    “大家聽說過水泥沒有?”屈香火神秘地問。
    “課本和報紙上都有說!”其他八子齊說。
    董三步極其沉重地說:“水泥問題我們也想過,但村裏沒有水泥!安建義說縣城裏有水泥,但是我們沒有錢買,也運不回來!”
    屈香火聽了苦笑地說:“原來,我們是缺錢,不缺智慧!”
    “廢話!”大家鄙視地齊說。
    “我們六哥們到城裏去幹活賺錢!”屈香火異想天開地說。
    “我反對!”大家大聲齊說。
    屈香火樂了,腦中提示音:罪惡值+1+1+1連叫了八次。
    董三步搶著說:“這個問題我們也想過,安建義都可以到城裏打工,我們也可以呀。於是,我們也到城裏打工去,安建義熟門熟路的就被人家招走,因為他有木工手藝。偶爾人家也來招我們,一問我們隻有蠻力,人家就不要了。同時,一個攔截壩要用很多水泥的,所以我們就隻好放棄了。你們六哥們跟我們當年一樣,也是沒有手藝,你們能打到什麽工呢?即便打到工賺到錢,那水泥你們怎麽把它給運回來呢?”
    “所以,我們反對,這條路走不通!”程成文也馬上說。
    “嗯嗯!”大家齊說。
    屈香火終於很耐心地說:“我們不去打工,我們去城裏做幫工。”職專生城鎮他去過,知道城裏哪裏需要幫工。
    程成文搶著說:“我在老師的詞曲裏看到過,打工是指從事臨時性工作或零工。幫工則是指沒有特定原因的臨時幫助勞動的行為。這兩者的確存在差別。”
    包括老村長在內,都點點頭,同意程成文的解釋,又都狐疑地望向屈香火。
    “我們六人一齊去找工作,報紙上說,城裏農貿市場,大攤主常常需要幫工,我們去做他的幫工。他隻要管我們一頓午飯即可以了。”屈香火很實話實說。
    “到那地方去做事,的確不需要什麽手藝,有蠻力肯幹就行。但是你們六個人呀,哪個攤主需要你們六個幫工呀?”老村長同意的同時,也提出了新問題。
    大家也是這麽點點頭。
    公德值+1,屈香火腦中馬上響起提示音,屈香火趕快接著說:“我們六人不能都去打工,我們的開發區還得有人幹和領導才行呀!我們爭取每天輪流兩個上城做幫工,四個在家搞開發。同時,我們都得機靈,各自到城裏去學點能耐回來。”
    “這個想法好!”大家全都同意和支持。
    公德值+1+1+1……,屈香火滿臉都是笑。
    程成文搶著說:“我到城裏去學人家種植技術,看看人家的東西都怎麽種出來的!”
    “我看過的報紙上說:農業種植包括育苗、栽種、扡插、嫁接、護理、收成等等各個方麵……”屈香火認真地解釋。
    程成文很興趣,對屈香火說的都聽懂,但不知道是怎麽回事,便興奮地說:“所以我一定要去!”
    “好!我們村都是石頭山,但是山上花草樹木藤蔓不少,都能搞搞嫁接!將來有了攔截水,也可以用水或在水上搞栽種……”屈香火馬上結合實際地說。
    董興發也搶說了:“我也一定要去,我喜歡了解人家是怎麽搞運輸的,也好知道怎麽搞運輸!”
    “我喜歡弄吃的,我想學學人家城裏人是怎麽弄吃的!”胡逸明也搶說了。
    “我想學習城裏人是怎麽搞建築的!”顧鴻光也叫起來了。
    尹高軒最後撿到機會說話了:“我想學到城裏人是怎麽製造製作東西的。”
    屈香火最後說:“我想去了解人家是怎麽把生產給搞上去的。”
    董三步越聽越高興,看著六哥們,心裏開心極了,六人心裏都有了一份追求,不管這一份追求將來是否成功,都是好樣的!於是高興地說:“我沒有看錯你們!”
    “我也想去,有次我看到報紙上說,人家養豬隻要幾個月或一年,就能養出一頭大豬來,所以我想去了解一下,人家是怎麽養豬的。”董雙荷居然也叫起來了。
    安希蓉看到大家都說了,都要去城裏,都有他們想了解和學習的東西!自己呢?什麽都沒有?怎麽去呀?急得都快哭出來了。
    大家看著安希蓉的著急相,一個個都開心地等著她說。安希蓉心裏就更著急了,心裏大叫:“遇到這種情況,我媽會怎麽說呢?”一想到媽媽,就想到媽媽是校長,是搞教育的,安希蓉的思維一下子就大開了:“大家知道我媽我哥是搞教育的,我想到城裏去了解一下人家城裏人是怎麽搞教育的!”
    大家終於大鼓掌起來,為了安希蓉這一份應急反應而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