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熱得發燙的預熱
字數:4290 加入書籤
最新網址:2004年3月5日,最新一期的《花城》來到了讀者手中。
老訂戶們馬上就覺得不對,這一期怎麽厚了很多,翻開一看——嘖嘖,274頁,多了整整30頁。
《花城》最早每期定價1.2元,足足有340頁厚;到了1986年,純期刊的銷量就維持不住了,雜誌入不敷出,隻能縮減到240頁左右;再到了80年代末,又被迫把每期價格提到3.5元,頁數不變,並且開始接廣告。
如今15年過去了,物價不知道翻了幾番,《花城》也隻敢小心翼翼地把定價提高到9.9元,就這銷量每年還在崩。
幸好花城社是一個綜合社,圖書出版等其他業務能維持著雜誌運營;而雜誌又為圖書出版輸送血液,還算是良性循環。
這一期竟然舍得加印?趕緊看看加印了什麽。
看到《少年的巴比倫》和張潮這個名字,不少老讀者的眉頭就皺了起來。這些人都是很傳統的純、嚴肅的愛好者,對張潮的印象就是一個經常上新聞、浮躁、膚淺,與純沒什麽關係的弄潮兒。
“墮落啊!墮落啊!想不到《花城》也墮落了!”一個大學院教文藝理論的老教授,一把就把新一期的《花城》拍到了桌麵上。作為專業人士,他有著極強的審美潔癖。
老教授的動靜引起了家裏人的注意,他那剛上高中的孫女乖巧地給他倒了杯水,問道:“爺爺,誰又惹你生氣了?”
老教授一指雜誌,還是憤憤不平,道:“好好一本《花城》,讓這個混世魔王給弄髒了!”
孫女順直看過去,隻見雜誌正好翻到《少年的巴比倫》這一頁,大大的標題下麵,小小的作者名字引起了她的注意——
張潮!?
孫女按捺住心裏的激動和好奇,盡量用平靜的語氣問爺爺道:“這個張潮是誰啊?”
老教授歎了口氣解釋道:“一個比你大一點的高中生,整天就知道在報紙上炒新聞,專門寫一些博眼球的東西。就這,也被炒作成‘少年天才’,我看是‘少年魔王’!”
孫女心裏一喜,果然是他。於是伸手就把《花城》雜誌拿走了。
老教授好奇道:“你不是從來不看這些雜誌嗎?”
孫女朝他做了個鬼臉道:“您順順氣,我先替您批判批判他!”說完就拿著雜誌貓回房間去了。
少女沒有著急先看小說,而是打開電腦,撥號上網,登錄qq,再找到一個名為“一生愛潮汐15群”的群聊,發了一條消息:
“gg們,知不知道偶發現一個什麽東東。潮汐gg在《花城》雜誌上發小說啦,偶們不用苦苦等了……”
一句話炸出了上百條新消息,許多不明所以的群友都在問:
“酷斃了!”
“真的是潮汐gg寫的?”
“《花城》雜誌是什麽?去哪裏買?”
“小說叫什麽?”
“《少年的巴比倫》?好酷哦!”
“我現在去報刊亭看看……”
(寫著寫著,自己都冒雞皮疙瘩……)
這樣的對話,像病毒一樣,用很短的時間,就蔓延到了數以百計的聊天群裏。
少女的虛榮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回答完群友的提問後,才開始看《少年的巴比倫》。
咦,都是“少年”,怎麽和《少年如你》不太一樣啊?有些看不懂……
少女看了一千多字,感覺越看越迷糊,怎麽人物一下是小孩子,一下子是小青年;一會兒是這個誰在講故事,一會兒又變的那個誰……
這真的是張潮寫的嗎?
帶著疑惑,少女拿著雜誌,又找到了老教授,問道:“爺爺,這篇《少年的巴比倫》我怎麽,怎麽看不懂?你幫我講講唄,這個小說到底在講什麽故事啊?”
老教授沒好氣地接過雜誌,嘟囔地說道:“這小說能有什麽難懂的。平時讓你多看點書,你就知道上網……”
抱怨歸抱怨,但孫女的要求還是要滿足的。老教授又戴上眼鏡,認真看起了《少年的巴比倫》。
“……嗯?這真是那個‘小魔王’寫的?”看了開頭,老教授也迷糊了。
同樣迷糊的還有在羊城開報刊亭的老陳。這天一早,就有七八個小年輕——看樣子都還是高中生——來他這裏問有沒有3月號的《花城》賣。
《花城》這種純雜誌在報刊亭裏一向算滯銷品,要不是統一配送,他根本就不會進貨。在他這裏,《花城》賣上三年,都沒有《故事會》三天賣的多。
僅有的2本《花城》早就被買走了,想買的又源源不斷過來問。老陳慌了,趕緊向配送那邊打電話,讓再送10本《花城》過來。
結果人家告訴他:“你打晚了,早就被人搶光了。現在全羊城都找不到貨!”
最迷糊的是《花城》雜誌社,一大早辦公室的電話就被打爆了,全國各地要求增訂3月號的訂單,像雪花一樣飄了下來。
到中午稍稍一統計,就已經超過了10萬份,並且電話還沒停,訂單還在增加。
這一下可把主編兼社長蕭建國給搞懵了,一邊安排印刷廠加班加點,一邊把編輯們都叫到辦公室來開會,分析原因。
聽到同事們七嘴八舌地討論,朱妍玲隻是微笑、沉默。
田英眼尖,看到她這麽淡定,就問道:“小朱,你說說看。”
朱妍玲這才開口道:“原因是什麽,不是和尚腦袋上的虱子——明擺著嗎?這期雜誌和以前相比,隻有一個變化,它不是原因,什麽是?”
“你是說張潮那篇《少年的巴比倫》?太武斷了吧。”
“他是有點粉絲,可都是高中生,最大也不過二十幾歲吧?我們可是純雜誌。”
朱妍玲歎口氣,道:“你們都小看他了,也小看網絡了。”
“網絡?”
朱妍玲不說話,而是走到蕭建國的辦公桌前,在他的電腦上登錄了自己qq,然後點擊“按關鍵詞搜索qq群”,分別輸入“張潮”“潮汐”,再點確定——
頓時,帶著這兩個關鍵詞的qq群像瀑布一樣傾斜而下。
“一生愛潮汐1、2、3、4、5、6、7、8、9……”
“摯愛潮汐1、2、3、4、5、6、7、8、9……”
“潮言汐語1、2、3、4、5、6、7、8、9……”
最樸素的就是“張潮粉絲群1、2、3、4、5、6、7、8、9……”
點開來,每個群少則百十人,多則三五百人。大部分都在討論自己買到了或者怎麽買3月號《花城》的事。
看得圍觀的眾編輯頭皮發麻!
網絡之力,恐怖如斯!
朱妍玲說道:“早上我聽說這事的時候,就在琢磨是不是和張潮有關係。又聯想到我兒子最近喜歡玩的qq群,就試了一下,沒想到……”
這時候負責接電話的編輯推門進來了,匯報道:“社長,訂單又多了,印不過來了。”
蕭建國忙道:“我去協調,一定要抓住機會,不要讓盜版鑽了空子。”
田英哈哈笑道:“小朱,你當時說要用這個中篇給張潮要出版的長篇做個預熱,這個預熱會不會太熱了啊,熱得發燙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