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蝸居》,要被禁了?

字數:5404   加入書籤

A+A-




    最新網址:春風社的單英琪最近是真的“春風得意”了。1月底《蝸居》發行以後,雖然因為春節淡季開局平平,但是在節後的春季圖書訂貨會上取得了極佳的成績。
    截止到3月初,《蝸居》首印的50萬冊,在渠道上已經全部銷完,各地的書商要求加印的訂單像雪片一樣飛向春風社。作為拿下這部的“頭號功臣”,她在社裏的地位明顯提高了。
    但是這天上班,單英琪就被叫到了社長韓鍾良的辦公室,並且遞給她一份《爭鳴》雜誌,說道:“你看看這一期的主編推薦。”
    《爭鳴》是國內重量級的文藝批評、文藝理論類雜誌,它的理事單位包含了燕大、複大、人大等頂尖院校的中文係,具有一定的風向標意義。
    單英琪打開《爭鳴》,翻到“主編推薦”,隻見是一篇標題為《:城市化夢魘下的鏡像與批判盲區》的文章。
    文章的開頭就來勢洶洶:
    【青年作家張潮的長篇《蝸居》,為我們展示了一個令人不安的圖景——對物欲至上的隱蔽頌揚、對男女感情的庸俗解構、以及對城市生活的陳舊批判……】
    【《蝸居》將城市青年的所有**具象成一間房子,忽略了人性當中更為複雜、幽微的一麵……】
    主體部分更是對《蝸居》進行了全麵的否定:
    【《蝸居》中的夫妻不像夫妻、情侶不像情侶,都像是房子而生的一個附件,可以為了房子放棄親情、愛情……】
    【這本當中,唯一讓人感到“安定”的情感描寫,竟然是女主人公海澡和她的情人宋思銘,因為聯結他們之間的紐帶最為牢固——房子和金錢……】
    【張潮試圖通過構建一個複雜的社會敘事,來完成自己的“成人禮”,但是卻無意中暴露了其幼稚的一麵。當他以為自己從青春的陣列中脫穎而出時,卻在現實社會這個紛繁複雜的迷宮中手足無措……】
    結尾還對張潮進行了嚴厲的批評:
    【張潮,在他褪去了其麵容上的青稚後,顯露出的不是成熟,而是庸俗……】
    【他和他的前輩——小四、韓涵——並無不同,隻不過更有隱蔽性……】
    【從《蝸居》這篇來看,張潮距離真正的“文壇”還很遠,他現在還是一個局外人,如果他繼續退步,將會離這裏越來越遠……】
    單英琪看完以後,韓鍾良問道:“什麽看法?”
    單英琪思索片刻道:“我覺得這是一篇比較正常的評論,雖然對張潮的批評嚴厲了一點,但這似乎不會對我們的的圖書銷售產生影響吧?”
    韓鍾良有些恨鐵不成鋼地道:“你啊,還是不夠敏感!”
    單英琪懵了,道:“不就是一篇批評嗎,哪個作家都被人批判過啊?社長您這有點危言聳聽了吧。”
    韓鍾良道:“作家和作品被人批評是正常的,但是這樣沒有任何一點正麵批評,隻有負麵批判的批評,你覺得正常嗎?”
    單英琪一愣,才發現自己忽略了這一點。通常來講,批評也是要講原則的,先肯定再否定算一種基本的社交禮儀,哪怕99%的篇幅都在痛罵,開頭那1%也要說句客套話。
    而這篇《:城市化夢魘下的鏡像與批判盲區》,作者像是與張潮有什麽私人恩怨一樣,薅住頭發就錘,完全不講武德。
    韓鍾良道:“你再想想看,張潮成名已經一年了,他的名字之前有出現在這些主流理論期刊上嗎?”
    這些都是社裏長訂的雜誌,作為編輯幾乎每期都要看的。單英琪回想了一下,搖了搖頭。
    韓鍾良道:“一個作家,以一個什麽樣的姿態進入理論界的視野,是非常重要的。《爭鳴》的這篇文章不會是個例,而是一個方向。張潮會受到衝擊,我們社恐怕也很難置身事外。你們,要做好準備。”
    單英琪臉色一變,有些顫抖地道:“您是說,可能會……像99年那樣?”
    韓鍾良沉重的點點頭。
    1999年,是春風社從上到下誰也不願意提及的一個年份。那一年,春風社出版了號稱“新新人類”一代的女作家衛惠的《滬上寶貝》,半個月就狂銷了11萬冊,引發了轟動。
    但由於《滬上寶貝》中有一些在後來看來,並不算過分的人與人連接的描寫,導致書很快就被禁止出版。
    春風社受到牽連,被罰停業9個月。停業9個月,對一家出版社來說,可以算得上是毀滅性的打擊。不僅準備出版的書籍全部花落別家,關鍵是失去了當時幾乎所有大作家的信任。
    作家的信任度,才真正是一個出版社的命根子。
    當時的春風社,外麵欠著幾千萬的外債,裏麵有幾十號員工等著發工資,可以說是風雨飄搖,幾乎倒閉。
    後來經過幾年時間,尤其是簽下了小四和他的《幻城》,春風社才一步步擺脫了困境。這也導致了春風社近年來,幾乎把寶全壓在了青春上,甚至成立專門的“布老虎工作室”。
    除了小四,春風社還簽下了張越然的《車厘子之遠》,首印也是大手筆的20萬冊,並且很快銷售一空。雖然這本書最終的銷量沒有小四那麽恐怖,但依然讓春風社嚐到了甜頭。
    現在小四已經自立門戶了,雖然“島嶼”工作室的出版物還是放在春風社,但是所有人知道,失去小四是遲早的事了。
    那麽賣好張潮的自然就成為春風社工作的重中之重,《蝸居》也不負眾望,在擺脫了“青春”標簽的情況下,銷量依然奔著百萬狂奔而去。
    這對於還有著沉重負債的春風社來說,無疑能解燃眉之急。畢竟韓鍾良也不願意看到大過年的自己辦公室裏還有幾個討債的大漢在等著。
    但是這篇批評,卻在春風社頭上布開了一片墨色的陰霾。
    單英琪有些遲疑地道:“您會不會……會不會太悲觀了……”
    韓鍾良冷笑道:“悲觀?那你等著看,這篇批評隻會是開始,不會是結束。”
    單英琪道:“那,那我們要不要和張潮溝通一下,讓他做好準備。”
    韓鍾良歎氣道:“也不要給他太大的壓力……可能事情確實沒有那麽嚴重。”
    單英琪點點頭,轉身走出了社長辦公室,開始斟酌如何給張潮打這個電話。
    《爭鳴》果然隻是一個開頭。隨後在半多月時間裏,國內的多家、文藝理論雜誌以及期刊,陸續發表了多篇針對張潮的評論文章,幾乎全部都是負麵,並且且將矛頭對準了《蝸居》——
    【《蝸居》中狹隘的物質觀,是張潮思想貧瘠的體現……】
    【《蝸居》不值得、也不應當被年輕人所追捧……】
    【張潮的“反城市化”思維,正在給年輕一代製造巨大的精神焦慮……】
    【《蝸居》僅僅是張潮對社會的臆想與捏造……】
    ……
    張潮3月初時接到單英琪的電話,還沒有把《爭鳴》上的文章當成一回事。但是事情的發展很快就超乎他的想象,等他有些回過味兒來的時候,理論界對他已經頗有積毀銷骨的架勢了。
    張潮不得不專門找時間重新看了一遍自己寫的《蝸居》,越看越覺得迷糊,自己的無論哪方麵都沒有值得這麽批判的出格描寫啊。
    就連其中人與人連接的部分,尺度也遠遠小於很多所謂的嚴肅作家的作品。
    但事情還在惡化當中——首先是《新芽》雜誌的趙常田給他打了個電話,隱約表達了一下他對《青春派》這本雜誌能否順利出版的憂慮,因為他現在也麵臨著一些壓力,具體是什麽壓力,不方便明說。
    然後是春風社。3月20號,張潮迎來了一個不速之客——單英琪——再次出現在他家的門口。依舊是風塵仆仆、疲憊不堪。
    張潮趕忙把她迎了進來,給她倒了一杯水,開玩笑地問道:“什麽風把您給吹來了?我最近可沒有能賣的書。”
    單英琪喝了口水,鎮定了一下情緒,才道:“我要給你看個東西,看完你可別急。”
    然後從包裏掏出一疊紙遞給了張潮。張潮接過來一看,第一行明晃晃的標題——關於《蝸居》的修改意見匯總。
    翻下來,一樁樁、一條條,都是對這本的內容提的修改意見,詳細到了頁碼和行數,加起來有300多條,可以說是從頭改到尾。
    甚至有些章節直接就要求全部刪除。
    張潮隻略翻了下,就放了下來,沉下臉道:“這是要按著我的腦袋改書?”
    單英琪長歎一口氣道:“我們社長昨天被叫去開了一個會,回來以後就給了我這份東西,讓我趕緊來燕京找你商量。”
    張潮道:“這是誰的意思?有關部門?”
    單英琪這時麵色變得古怪起來,道:“社長沒有明說,但我敢肯定不是。社長說,對方的意思是如果你不按照這裏的意見修改,那這本書很可能,很可能就沒有下文了。”
    張潮問道:“沒有下文,什麽意思?他們能禁止這本書出版?能耐這麽大?”
    單英琪道:“沒有下文的辦法有很多,不是隻有走官方路線這一條的。還可以,還可以……比如把你這本書按照預計銷量,把所有庫存都買下來。不讓它流通到市麵上。
    總之,他們辦法多得很,具體到時候會怎麽做,我們也不清楚。”
    張潮愣了,他以前從未聽說過這種操作。
    單英琪道:“你按照這裏麵的意見修改,對方會給你一大筆獎勵,具體多少,對方沒說,可能不低於版稅。”
    張潮道:“那你們春風社的意思是?”
    單英琪道:“我們現在的壓力很大。對方好像開出了一個讓我們社長很難拒絕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