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告訴林邑王,從此大唐不再進口他們的糧食!

字數:6684   加入書籤

A+A-




    接連海上航行半月有餘,更是不小心碰上了幾天風浪天。

    艦隊的水手們多多少少也需要休整一番。

    不過,雖說艦隊還是在此起航,航行到了登州港,進行此次外貿自吐蕃的糧食換船裝運。

    當金雕帶著此次關於艦隊回來,所攜帶的貨物賬目清單,飛到長安的時候,剛剛因為石見銀山而震驚了一波海外之利沒多久的朝堂諸公們。

    便再次被眼前這份清單上的內容,驚得呆若木雞。

    “奪少?!”

    “近,近一百五十萬石?!一百五十萬石?!”

    房玄齡激動的脖頸和額頭上的青筋都鼓了起來,嘶啞著喊出了這個連李承乾自己,都直呼震撼的數字。

    一百五十萬石是什麽概念?

    一支十萬人的軍隊,一天糧食的消耗也不過2000石。

    而就這一次從戒日王朝吐蕃殖民地運來的糧食,就足夠養活這支軍隊兩年多!

    “這,這怎麽可能殿下,這上麵寫得,怕是有誤吧?可是漢王殿下著急稟告,因而錯寫了內容?”

    戶部尚書封德彝吞咽著口水,眼巴巴的轉頭看向了此刻皇座之上的李承乾。

    頓時,整個太極殿中,所有人的目光都匯集到了李承乾的身上。

    李承乾淡淡笑了笑。

    “上麵寫的都沒錯,孤是專門再次和漢王確認過的就是一百五十萬石!此次我大唐出海,共計寶船36艘,中型貨運海船80艘,雲紋廣船110艘,另外還有幾十艘運兵船和補給船,共計將近三百艘船隻。”

    “除卻部分船隻裝運的乃是與阿拉伯商人們貿易後帶回的金銀珠寶等財貨外,此次剩下的空間全部用來運載糧食。”

    “眼下登州港那邊正在進行換船運載,不日糧食就可走內河及運河,運抵洛陽及長安各倉”

    “嘶!!!”

    封德彝胡須都在這一刻激動的顫抖起來,整個人宛若觸電一般,身子劇烈顫抖。

    “一百五十萬石,一百五十萬石啊這,這,這怕是長安周邊的糧倉都不夠,甚至加上洛陽倉也不夠啊”

    “哈哈哈,這下我大唐今後就再無糧食短缺的煩惱啦!哈哈哈”

    眾人看著這老貨竟然像是發了瘋般大笑起來,倒是沒有什麽意外之色。

    皇座之上,李承乾卻是在此刻開口。

    “等到糧食運抵長安,戶部著手開始對糧食進行查驗,漢王他們人手有限,隻是進行了大致的檢查和驗貨,對於糧食質量如何,還需戶部認真查驗一番。”

    “若是糧食質量不錯,便即刻封存入庫,再通知吐蕃那邊進行來年的糧食貿易。”

    李承乾話音剛落,一人從百官中走出。

    “臣戴胄有本要奏!”

    李承乾看向他,微微頷首。

    “太子殿下,如今不過一批之糧便足有如此恐怖之數,臣聽聞如今吐蕃在戒日王朝已經占據了一片不小的地盤,若按照如此產量,來年恐怕可交易給我大唐的糧食,至少還能翻番。”

    “殿下穀賤傷農啊!若大量采購吐蕃糧食,恐會讓皇家糧儲司資金緊張,而如今我大唐農戶皆稱道朝廷把控糧價,若廢除此策,我大唐諸多農戶恐會損失慘重”

    戴胄說得認真,李承乾卻是輕輕一笑。

    “不錯,你能在這個時候提出這個問題,不愧於你諫議大夫之職,不過此事不必擔憂,皇家糧儲司今後照價收購百姓的糧食,朝廷也不會壓低價格。”

    “皇家作保糧價,乃孤勘定新政之根本國策,絕不能動!”

    “至於穀賤傷農嗬嗬,諸位,貞觀元年降生的娃娃,如今也都該到了啟蒙的年紀了啊,如今我大唐僅貞觀元年一年的稚童有多少,諸位可曾想過?”

    “糧食太多?孤隻會嫌糧食太少!”

    李承乾大笑起來。

    “百姓手頭有錢了,生活水平自也不能一直停留在吃白麵饃饃和大米飯的日子,讓百姓們吃好,便是我等貞觀六年開始的新任務”

    太極殿中再次恢複了往日裏朝會議論的狀態。

    而與此同時。

    太子後宮這邊,經過一道道的檢查,在內侍的帶領下,噶爾東讚終於見到了他們吐蕃的讚姆薩瑪嘎。

    “外臣噶爾東讚,參見藏良娣”

    “藏”是李承乾給薩瑪嘎的封號,即便是將來繼位大統,封對方為妃子,也會被稱為“藏妃”。

    薩瑪嘎有些急切“聽聞漢王已經抵達廣州港,讚普他與漢王的交易可還順利?”

    噶爾東讚行禮“藏良娣放心,恰在今日,讚普已經差人送信,大唐並沒有在交易上壓價或為難我等,一切都是按照如今糧儲司收糧的價格走的。”

    薩瑪嘎這才安心了幾分。

    噶爾東讚左右看了看,隨後又小聲詢問。

    “藏良娣,讚普還想問您如今還沒有懷上大唐太子殿下的子嗣嗎?”

    薩瑪嘎氣餒的搖搖頭。

    如今李承乾的後宮之中,除卻已經誕下一對子女的太子妃乾英英外,唯一一個如今懷有身孕的,便是那刑部尚書,任城王李道宗之女,和她同為良娣的李雪雁了。

    噶爾東讚斟酌了一下,最終還是壓低聲音“讚姆,讚普那邊希望您能夠盡快和大唐太子誕下子嗣,如今遮婁其王國國王來唐,說不定會影響我吐蕃吞並戒日的計劃。”

    薩瑪嘎頷首。

    隨著船隊越是靠近大唐京畿道地區,尤其是在進入到洛陽輻射範圍開始,那種由內而外的繁盛氣息,就已經是個人都能夠清晰感受到了。

    階級的表現是明顯的,彼此之間的差距也依舊清晰存在。

    但,大唐尋常百姓的生活落入補羅稽舍二世等人的眼中,卻已經能夠清晰的反映出,大唐這個國家如今國力的下限,對於他們遮婁其王國來講,都是何其的高?

    遮婁其王國氣候很適宜植被和作物的生長,也正是因此。

    遮婁其王國並不會出現糧食短缺之類的情況,但即便是如此,窮人依舊要忍受饑餓以及來自上層的壓迫。

    然而在大唐

    百姓們雖然不像是他們在廣州府見到的那些官員權貴們,穿戴綾羅綢緞,錦衣玉食,但也是一個個精神飽滿,與人交談,拱手行禮之時的那種氣度。

    比起他們遮婁其王國的貴族還要更像是貴族。

    貞觀五年除了太石鐵路之外,要說完工的浩大工程之一。

    從洛陽通往長安的通濟渠,也算是一個。

    在原本的基礎上經過多次改進和拓寬的通濟渠,儼然已經讓洛陽去長安的水路運輸效率,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戶部尚書封德彝,早早的在漢王他們所在的船隊,還未抵達洛陽的時候,就已經等候在了這裏。

    並且讓洛陽幾大官倉都提前將入庫的糧食,全部轉運到了其他周邊的州縣各倉。

    一副等待迎客的模樣。

    “臣封德彝,參見漢王殿下,漢王殿下您在洛陽稍作歇息,老夫很快便讓人將糧食卸下。”

    封德彝八十多歲的人了,此刻卻是一副精神奕奕的模樣。

    衝著漢王李恪恭敬行禮,那態度好似是遇到了財神爺。

    李恪點點頭,很快整個洛陽碼頭便徹底的沸騰了起來。

    “糧食!我去,都是糧食!”

    “娘嘞,這是哪兒弄來的這麽多糧食?這,這些船上都是糧食?”

    “快快快,排隊準備幹活兒嘍!”

    洛陽碼頭有著不少等待裝卸貨物的力工,此刻見到靠岸的船隻,聽著東家報上來的要裝卸的貨物數量,都是一個個震驚的瞪大了眼睛。

    而當一袋袋已經被脫粒好的稻米粒,出現在眾人眼前的時候,便是如今大唐糧食連年豐收,百姓們生活富足,也不由引得整個碼頭為之沸騰。

    力工們熱火朝天的開始了搬運。

    一些閑來無事的百姓和附近的商賈們,也是聞訊前來看起了熱鬧。

    “曲兄,你說這些稻米是從哪裏運來的?怎的如此之多?我估計的怎麽看都有個三四十萬石吧?”

    “嘖嘖嘖,三四十萬石?你怕不是在小瞧我大唐寶船吧?我可是聽人說了,這些稻米並非來自林邑,乃是漢王爺自南洋帶回來的。”

    “南洋?我咋聽說是從比南洋更遠的地方帶回來的?”

    “這些停泊等待卸貨的船上,估計都是糧食我表哥在登州港那邊做事,前一陣子還給我寫信,說了登州港那邊兩三百艘海船卸貨呢”

    商賈們議論這些糧食的來源,百姓們則更加在意,若是這些糧食都是自海外來的,那今年朝廷收購糧食的價格,會不會被壓低。

    “我們家今年可是專門申請又承包了一片土地,要是糧價跌了,豈不是要虧?”

    “嘶應該不會吧?我等種的大多都是麥子,這些從海外來的糧食都是稻米吃麥子的人似乎更多些。”

    眾人議論紛紛,然而還未等市場做出反應。

    早就有了提前預料的官府便已經立刻貼出了榜文。

    皇家糧儲司、戶部農事司、新政商務司

    另外《大唐新報》《大唐日報》《大唐民報》等等好幾家訂閱量極大的大唐報紙,紛紛頭版頭條刊印文章。

    《貞觀六年我大唐人口有望迎來超過1700萬新生兒!》

    《聖太子教旨糧價皇家作保此為勘定國策!不容有變!》

    《鼓勵農業向更高產,更多元,更格物的方向發展!大唐南方農業大學預計今年八月將於嶺南道廣州府正式招生》

    官府這邊一篇篇的文章,如同一顆顆定心丸般,從天而降,讓剛剛不過是升起些許憂慮的百姓們,頓時心思安定了下來。

    而背地裏還想著搞些小動作的老鼠們,也是紛紛不得不偃旗息鼓。

    貞觀六年七月二十,長安戶部突然在各大報紙刊登內容。

    《為保證我大唐糧食市場健康發展,穩定糧價,自即日起大唐中止對林邑進口糧食的貿易入境審批》

    嶺南道,廣州府。

    楚王府艦隊統領杜淩滿臉獰笑,看著準備完畢的艦隊,手中長刀一指。

    “揚帆!向林邑出發!”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