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天竺半島親善委員會

字數:4435   加入書籤

A+A-




    讓楊政道去天竺擔任布政使?

    當這件事被朝中官員們知道之後,幾乎所有人的第一想法就是,這種決定也就隻有像太子殿下這般人物才能夠做得出來了。

    不過,對此朝中百官,便是如溫彥博、虞世南以及屈突通這等前朝老臣及武將,對此也皆是心中感動熱切,絲毫未有一人會有什麽光複大隋的想法。

    “大隋已經是過去了,既然太子殿下願意拋卻以往,重新啟用並重用你,今後你就當真正將自己視為大唐朝臣,不可有任何異心,你可明白?”

    宋國公府,前朝的蕭皇後,如今被大唐授予“隋朝懿德太後”,準許其以“蕭氏南梁房宗婦”的身份自由活動,如同尋常的大唐勳貴一般。

    此刻她看著麵前跪在地上的楊政道,語重心長的叮囑著。

    說著,還兀自歎息了一聲:“你當年跟我一同在突厥受難,寄人籬下的痛苦你是知道的,大唐皇室如今一未曾羞辱你我,二也不曾苛待和監禁,你可明白這其中究竟是多大的寬容?”

    楊政道神色恭敬。

    “孫兒明白,大母勿憂,孫兒從未有過異心,今後也絕不會有。”

    蕭皇後點點頭,心中鬆了口氣。

    斟酌沉吟片刻,她忽而看著麵前的楊政道,出聲詢問。

    “我今後會一直住在宋國公府,畢竟這裏有我的弟弟,但是你如今既然皇室給了你我體麵,你我也當恭順盡心.......我聽聞弘農楊氏丹陽房一係子嗣斷絕,當年你便是出身那一脈,我會奏請長孫皇後,讓她從中幫忙,讓你回去繼承。”

    “今後你稱呼我一聲大母,但卻是弘農楊氏丹陽房的家主,你可明白?”

    楊政道深吸一口氣,眼眶泛紅。

    對著麵前的蕭皇後恭敬再次拜禮。

    “孫兒明白,大母為孫兒計之深矣,孫兒今後必定謹言慎行,忠君報國。”

    .......

    蕭皇後的動作很快。

    畢竟眼下眼瞅著又到了皇家第一艦隊從阿拉伯返回的日子,最多兩三個月,艦隊就會回到大唐,屆時等到再次出發,楊政道也就要隨同赴任出發。

    她親自帶著禮物,來到宮中和長孫皇後商議這件事。

    長孫皇後心中自是高興的,蕭皇後回歸南梁蕭氏,楊政道歸回弘農楊氏,某種程度上便算是徹底的,在天下人麵前表達了徹底放下舊有皇權的意思。

    今後再無蕭皇後,隻有南梁蕭氏蕭老夫人。

    今後也再無隋煬帝孫隋後主,隻有弘農楊氏家主楊政道。

    這件事太子李承乾未曾有提過,但是當他任命楊政道為天竺布政使的那一刻,蕭皇後他們便已經做出了最聰明的回應。

    貞觀七年春,正月十九。

    值深天德合,利化解舊怨。

    江南道潤州丹陽縣。

    一場由大唐禮部親自派遣官員輔佐,且甚至皇室派遣代表觀禮的認祖歸宗的儀式,正在這人丁不興,家族凋敝的弘農楊氏丹陽房舉辦。

    禮樂吹奏,滿城宴請。

    弘農楊氏丹陽房位於丹陽縣練湖之畔,原本周圍景致錯落,往來賓客皆儒袍雅士,甚至於在武德年初的時候,這裏往來還有不少楊氏門客。

    然而如今,練湖之畔,湖田千頃,竹塢連綿,以往被剝削和欺辱的尋常百姓家歡聲笑語連成一片,稻豐魚香到處都透露著如今大唐奉行新政之策下,帶來的勃勃生機。

    反倒是曾經訪客不斷的弘農楊氏丹陽房,如今凋敝斐然。

    在長安太府寺任職的楊崇禮,以及前兩年才被調往嶺南道廣州府任職的楊德裔今日作為這場儀式的楊氏代表,在門前一左一右的迎接著賓客。

    “星分紫極,應赤符而啟唐祚;

    龍章改色,披玄冕以複宗祧。

    惟爾楊氏,肇基震旦,衍慶關西。

    太尉垂四知之訓,齊隋承五運之樞。

    今有裔孫政道,

    本隋室之遺胤,

    實海岱之英華。

    棄毳幕而冠章甫,

    裂狼纛而奉鸞旌。

    歸丹陽之故壤,

    續弘農之清流.......”

    楊政道認祖歸宗,這件事在民間沒什麽太大的反響,頂多算是在江南道潤州這邊,產生了一些動靜。

    更多的還是朝堂方麵的關注。

    新政這些年,早已經放下了前朝之事的隋朝舊臣們,如今看到大隋能夠有這樣一個體麵的落幕,心中對於李承乾這位太子,以及貞觀皇帝陛下,都是心悅誠服。

    曆朝曆代皇權更替,前朝的皇室甚至是臣子們,能夠有一個體麵的落幕,已經是分外難得。

    更不必說,太子殿下還給了楊政道天竺布政使這般一個官職。

    太子在天竺以及阿拉伯方麵的經略和想法,大家是有目共睹的,這個天竺布政使,也絕非是什麽閑散的無權官職。

    相反的,以那位太子殿下的胸襟和膽識,天竺布政使大概率會賜予一定程度的兵權。

    在楊政道認祖歸宗後大概半月不到,太子李承乾便在他再次歸京之後,親自召見了他。

    連帶著的還有滎陽鄭氏早先出使泥婆國,為大唐在高原合縱連橫的二房家主鄭德。

    “孤答應了遮婁其王國補羅稽舍二世,會協助他逐步拿下天竺東南的帕納瓦王國,因而天竺布政使的工作他們會全力協助,另外吐蕃讚普鬆讚幹布那邊,孤一直沒有言說他們在戒日王朝占領的那些土地的合法性,你們做什麽,他也會予以支持。”

    顯德殿,楊政道和鄭德一臉認真的看著麵前的黑板。

    在黑板之上,太子李承乾已經成體係的,早早的將天竺布政使麾下的官職體係,製定了出來。

    呈樹狀圖一般,呈現在他們兩人的麵前。

    最上麵的“天竺布政使,從三品”。

    往下便是“天竺左布政參讚,正四品上”掌軍事鎮撫和吐蕃關係,佩戴“吐蕃節製符”。

    “天竺右布政參讚,正四品下”,掌民政與三方貿易同協之事,持“恒河通商玉碟金印”。

    另外再往下,還有“鎮南都知兵馬使,從五品”,統轄唐蕃混編“迦摩縷波軍”,配備“象鎧監造使”專司戰象裝甲改良。

    “遮婁其鎮撫使,正六品”,常駐遮婁其都城巴達米。

    “雪山道巡查使,從六品”,巡視喜馬拉雅商道,監控吐蕃駐軍,攜“冰嶺堪輿圖”。

    另外還有諸如“恒河屯田使”“摩羯托市舶使”“迦屍梵學院監”等等職務。

    讓楊政道和鄭德都是不由心中倒吸一口涼氣。

    太子殿下,這是幹脆想要給天竺半島,施加一座巨大的五行山啊......(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