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8章 又一大波戰爭紅利!
字數:4015 加入書籤
“倭王及倭國王室親眷,及大臣親眷,皆已經被押解登船,由梁王殿下親自負責押運登州港,最遲一月便可抵達長安!”
“東萊郡公帶領大軍,聯合我大唐在福岡,石見地區守軍,開始了對倭國其餘抵抗的餘孽展開了進攻,倭國餘孽根本不是我大唐一合之敵,在屬下傳信歸來之時,已有大小上百場勝利,斬獲無數!”
朝堂之中。
一名風塵仆仆的自登州港趕回來的八百裏加急傳信兵,亢奮的匯報著本次大唐對倭國的作戰戰果。
今日朝堂,百官齊聚。
就連已經開始著手退休,逐漸退出朝堂的魏國公裴寂,宋國公蕭瑀這些武德老臣,竟也紛紛到場。
不為別的,此刻一幅關於倭國及其周邊的放大版堪輿圖,正呈現在眾人的麵前。
雖是島嶼,但因為石見銀山和佐渡島金銀山的出現,朝堂的百官們,對於倭國早已經沒有了那些窮鄉僻壤的刻板印象。
“殿下,若是設立東瀛道,最好選福岡為首府,畢竟福岡如今已被我大唐經營多年,且隔海便是我大唐登州港,及新羅釜山港,若有變故兩地便可立即發兵援助.......”
“變故?我不明白!為何封尚書開口就是變故,如今我大唐兵鋒之盛,舉世皆無敵手,老夫倒是好奇了,你這變故是從何提起啊?就憑倭國餘孽?他們也配?!”
“要我看,這變故怕是出在一些心思詭詐之人的身上!”
“長孫無忌,你在信口胡言些什麽?本官隻是就事論事,你何故.......”
“殿下,臣以為,此事根本不需要那般複雜,什麽變故,什麽餘孽的,直接遷徙我大唐河北道,江南道及嶺南道沿海百姓,給他們分配東瀛道土地,讓他們在當地建立屯田農場,由倭奴及昆侖奴耕作.......”
“殿下,臣以為,長孫大人和封尚書所言,皆有漏洞,既是打算將我國改為我大唐之東瀛道,那自當應該以內土之征治之,何必非要將首府放在福岡和石見兩地呢?”
”臣以為,可直接在舊之大和國基礎上,新設一府,再建設更多的港口,東瀛道為島國,但本身物產不論是木材,亦或者我大唐現今消耗極大的硫磺,皆有極大產出。大唐新得一道,必定引來不少商賈進行投資.......”
李承乾以一副慵懶無禮的姿態,斜躺在龍椅之上,倚靠著扶手,一邊聽著在場這些大臣們彼此議論和爭吵,一邊時不時的點點頭,表示自己在聽。
手中卻是翻看著來自梁王李愔的金雕送回來的書信。
而在一旁龍案之上,還有一封來自高陽的書信。
這小妮子,卻是已經盯上了那些倭奴......
眾人爭吵個不停,東瀛道是一塊極大的蛋糕,並且不同於本身地理和環境對中原人不太友好,且已經有不少當地勢力的藏原道。
被公孫武達那幫想要軍功,已經想瘋了的殺才們犁過的東瀛道,可要比藏原道的情況清晰明了很多。
沒有主人的土地,沒有主人的礦產,沒有主人的店鋪和城池。
還有大量的木材,奴隸......
隻要現在入場進行投資,那便必定是一本萬利,並且能夠流傳給後世子孫的祖產基業。
這便是朝堂這些勳貴老爺們,也是無法淡定的。
《大唐新報》:“捷報!倭國之都破矣!經聖太子殿下決斷,百官朝議,將原倭國之土,盡數劃歸為我大唐東瀛道,朝堂諸部現已就東瀛道治理展開討論。”
《大唐商報》:“預計東瀛道將成為我大唐港口最多之道!”
《大唐證券報》:“登州造船、孫氏船業、富通船舶迎來大漲,漲幅超過30%。魯王地產、荊王木業、慕容商貿,漲幅皆超過20%,三家企業最新會議或將就東瀛道開發,展開項目計劃及商議。”
《大唐工報》:“太原鋼業最新公布消息,貞觀八年開年至今一月,訂單同比去年增長超過200%,太原鋼業表示,已與貞觀七年年末,徹底完成了對部分產業線的工藝改造,效率比之此前提升至少50%。此外,戶部及太原鋼業已就工部交付的第三期冶煉廠建設項目,完成交付接收。”
《大唐醫報》:“太醫署聯合大唐皇家醫學院,大唐國立醫學院,共同提交了《關於大唐國民醫療保險的議定方案及試行辦法》......”
“嗬嗬,自從當初拿下西域設立河西道之後,朝堂好像還是第一次這般熱鬧,這些個大臣,一個個的跟土匪似的,恨不得現在就能長了翅膀一樣的飛去東瀛道,劃分土地.....”
李承乾笑著搖了搖頭。
他是下朝了,但是內閣以及六部對關於東瀛道的戰爭紅利分配和開發的爭論,卻是愈演愈烈。
敏銳的資本市場反應最為迅速,為了防止出現什麽亂子,這幾日晉王李治親自去了太原府,坐鎮太原證券交易所那邊。
武士彠麵露難色,聽到李承乾的調侃卻是滿臉的苦笑。
“殿下,這東瀛道開發的確是大利,但若是處置不好,恐怕也會是大禍啊!”
李承乾看著他,一旁側妃武順讓人送來了點心和茶水之後,便是帶著人退了出去。
她倒是一點都不著急肚子沒有動靜。
甚至於,她不著急,就連應國公武士彠及其夫人楊氏,也都沒有半點的焦急和擔憂。
李承乾蹙了蹙眉,殿內如今就隻有他們兩人,李承乾說話倒也沒有再客氣和遮掩。
“嶽丈你的意思是,朝堂之中反應激烈?”
武士彠搖了搖頭,歎息著。
他是負責皇家銀行的,對於朝堂如今的錢財最為明了,而同樣的,對於勳貴們私底下的產業有多大的規模,手裏有攥著多少的財富,也是一清二楚。
他的大女兒是太子側妃,二女兒基本也是內定了晉王妃,他不需要搞什麽站隊,隻需要全心全意的為皇家做事便可。
“殿下,如今並非是朝堂反應激烈這般簡單,我大唐先今兵鋒正銳,也正是如此不論是朝堂亦或者民間,皆是一片火熱祥和之境,各地商賈和百姓的日子也多是紅火,但......卻也是因此埋下了隱患。”
他早有準備,將帶來的文書遞給李承乾。
“殿下此前處置了鄖國公,又狠狠地在江南道和河北道懲治了一批貪官汙吏,狠狠地彈壓了一些人的小動作,但這終歸是治標不治本,人若是時間久了,心裏的敬畏也總會開始消磨。”
李承乾接過文書,一看,眉頭便瞬間的皺了起來。
此刻文書之上記錄的,皆是一些勳貴背地裏的產業和財產情況,以及一些遊走在黑白之間的灰色手段。
“太上皇如今在河西道坐鎮,身邊除了幾個妃子跟著外,其餘皆在長安,而借著這些身份的便利,攫取利益最多的便是這些妃子的親眷。”
武士彠小心的看了一眼李承乾:“殿下,這些人參與經營一些如日用品和手工藝品的生產工坊倒是沒什麽,但,他們身份特殊,像是鋼鐵冶煉,金屬加工,還有造船等行業若是不加以限製,恐怕.......”
李承乾頷首,原本散漫的眼神也逐漸變得銳利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