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0章 戰區機關

字數:4731   加入書籤

A+A-


    “嗯,還挺襯的!”站在辦公室的整容鏡前,顧承淵看著鏡中的自己。
    一身板正的深綠色軍裝常服,兩肩上的一麥三星在熠熠生輝的同時,光芒中還暈染出一種莫名的厚重感。
    這種感覺就好像肩上扛的不是上將軍銜,而是整個周邦的蒼生萬物.....
    在自我欣賞了一會兒之後,顧承淵默默的又把上將軍銜換成了本來的少將。
    如此作為,自然是考慮到了今晚即將和南方戰區參謀長李雪謀的會麵,既然選擇了合作,那自然就要受到一些規則的束縛。
    這就跟權力與義務相統一一個道理,人不能既要又要,既要享受利益,又不願履行義務。
    而顧承淵對南方戰區需要履行的義務,就是盡量扮演好一個友軍的角色。
    畢竟不能早上見麵還是少將,晚上就成了上將吧?為長遠利益考慮,顧承淵還是打算演一下的。
    嗯,就等對方走了之後,再晉升上將吧!至於理由?前麵理由不是已經很清晰了嗎?
    既然秘密部隊都出來了,說和負責人還有特別通訊渠道很奇怪嗎?火線提拔很奇怪嗎?
    還奇怪,那你就跟我手下的部隊去說吧!
    作為一個內心溫柔的人,顧承淵願意給別人一個台階,但並不代表他會因此而活在別人的框架、和評價體係之內。
    現在的他,應當是規則的製定者,而不是規則內的人!
    顧承淵有種預感,在下一框架的戰區級模板內,他將能夠獲得不受任何現有規則束縛的絕對力量!
    那麽來吧,小統子,讓我看看你的極限!
    想到這裏,顧承淵直接查看起了獎勵“戰區機關”,想要看看和之前的集團軍機關有什麽不一樣。
    結果在係統打開詳情介紹的瞬間,顧承淵看著獎勵“戰區機關”,忍不住倒吸一口涼氣。
    “我滴個乖乖,統子哥大氣!”
    隻見在“戰區機關”的介紹當中,其部門構成和人員編製的複雜和龐大程度,簡直堪稱變態,整整有著15個部門,分別為:
    1.聯合參謀部、2.聯合政治工作部、3.戰區陸軍機關、4.戰區海軍機關、5.戰區空軍機關、6.戰區火箭軍機關、7.戰區戰略支援部隊機關、8.聯勤保障部、9.軍種代表機構、10.裝備技術部、11.火力協調中心、12.網絡空間與電子對抗局、13.戰略規劃局、14.紀律檢查委員會、15.軍事檢察院。
    其中,副戰區級單位總共有7個(主官為中將軍銜),分別是:
    1. 聯合參謀部、2.聯合政治工作部、3.戰區陸軍機關、4.戰區海軍機關、5.戰區空軍機關、6.戰區火箭軍機關、7.戰區戰略支援部隊機關
    正軍級單位有7個(主官為少將軍銜),分別是
    1. 聯勤保障部、2.裝備技術部、3.火力協調中心、4.網絡空間與電子對抗局、5.戰略規劃局、6.紀律檢查委員會、7.軍事檢察院
    副軍級單位有1個(主官為少將軍銜):1.軍種代表機構。
    戰區機關下轄部門:
    一、聯合參謀部(400人)
    下轄部門:
    1.作戰處(100人):製定戰區聯合作戰計劃,協調各軍種部隊行動,監控戰場態勢。
    2.情報處(100人):整合多源情報(衛星、偵察、電子戰等),提供敵情分析和決策支持。
    3.通信與信息化處(100人):保障戰區指揮信息係統、數據鏈和網絡安全,推動數字化戰場建設。
    4.訓練處(100人):組織跨軍種聯合演習,提升全域作戰協同能力(如海空聯合反導、登陸作戰)。
    二、聯合政治工作部(550人)
    負責統籌戰區各軍種的政治教育、戰時動員和軍民融合,管理聯合作戰中的獎懲、宣傳和心理戰事務。
    下轄部門:
    1. 組織處(50人):管理戰區聯合作戰中的組織建設(如跨軍種聯合指揮部的委員會),統籌戰時動員,監督各軍種部隊落實戰區司令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原則。
    2. 宣傳處(50人):製定聯合作戰宣傳策略,管控戰時輿論(如對外發布戰報、對內鼓舞士氣);組織心理戰行動(如通過廣播、無人機傳單瓦解敵方士氣);管理戰區媒體資源和網絡輿情。
    3. 幹部處(50人):統籌戰區跨軍種軍官的選拔、任免與考核;戰時實施特殊人才調配(如緊急抽調精通信息戰的軍官);管理戰區聯合指揮崗位的資格認證。
    4. 保衛處(50人):負責戰區聯合作戰中的安全保密工作(如反間諜、防泄密);協調戰時戰場紀律監督與敵後反滲透行動;管理軍事司法協作(如戰時違紀案件調查)。
    5. 軍民融合處(50人):推動戰區與地方政府、企業的協同(如動員民用船隻參與渡海運輸);協調戰時群眾疏散、物資征用等民事行動;管理擁軍優屬政策落實。
    6. 文化工作處(50人):組織戰區部隊的文化活動(如戰地文藝演出、教育基地建設);通過文化產品(電影、書籍)強化軍隊榮譽感;管理軍隊博物館、紀念館等文化設施。
    7. 群眾工作處(50人):開展戰區駐地軍民共建活動(如扶貧、救災);戰時協調地方支援(如醫療隊、誌願者服務);處理涉軍信訪與軍民糾紛。
    8. 戰時動員處(50人):製定戰區軍民聯合動員預案(如預備役人員快速征召);組織戰時愛國主義教育,確保部隊士氣高昂;管理戰俘政策與敵方投降人員的政治處置。
    9. 心理戰與法律戰中心(50人):策劃對敵心理攻勢(如無人機投送勸降傳單);研究國際法規則,為軍事行動提供法理依據(如證明作戰合法性);應對敵方輿論抹黑,維護我軍國際形象。
    10.軍種政治工作聯絡組(50人):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聯勤保障部隊軍種政治工作部派代表常駐聯合政治工作部,確保政策統一執行。
    11.聯合政治工作指揮平台(50人):通過信息化係統實時監控各軍種政治工作動態,確保聯合作戰中的思想一致。如利用大數據分析官兵思想傾向,針對性開展心理疏導。
    三、軍種代表機構(250人)
    作為各軍種在戰區機關的聯絡單位,負責本軍種部隊與戰區聯合作戰指揮的對接,確保軍種能力融入聯合行動。
    下轄部門:
    1.陸軍局(50人)
    2.海軍局(50人)
    3.空軍局(50人)
    4.火箭軍局(50人)
    5.戰略支援局(50人)
    四、聯勤保障部(400人)
    統一調配戰區內各軍種的物資(彈藥、油料、醫療等)、運輸和維修資源,管理戰區聯勤保障中心,實現“一站式”後勤支援。
    下轄部門:
    1.財務處(50人):負責戰區聯勤保障的經費預算、分配與審計,監督軍費使用合規性。
    2.軍需能源處(50人):統籌被裝、食品、油料等物資的儲備與供應;管理戰備倉庫和野戰能源保障設施。
    3.衛勤處(50人):組織戰時醫療救護、衛生防疫和藥品器材調配;協調戰區軍隊醫院和野戰醫療隊。
    4.運輸投送處(50人):規劃戰區內陸、海、空運輸網絡;協調軍事運輸力量(如軍用鐵路、運輸機、運輸艦)。
    5.軍事設施建設處(50人):負責戰區內軍事基地、營房、機場、港口等設施的建設和維護。
    6.采購供應處(50人):統一管理軍民融合采購,優化供應鏈效率;對接地方企業保障戰時物資需求。
    7.聯合保障指揮中心(50人):戰時協調各軍種後勤需求,動態調整保障優先級;對接戰區聯合作戰指揮機構。
    8.軍民融合辦公室(50人):推動地方資源與軍隊後勤體係的銜接(如動員民用運輸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