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入朝!

字數:5004   加入書籤

A+A-




    朱允炆連忙接過報紙,黃子澄也湊過來看。
    看著看著,兩人的臉色,便皆是大變。
    隨即,黃子澄問送報來的下人:“你可知道,這報紙一共印刷了多少份嗎?”
    那人回道:“小的特意問過了,這《大明日報》今日是第一次發行,印刷了一萬份。”
    “這麽多嗎?”
    黃子澄倒吸了一口涼氣。
    在這個時代,印刷一萬份,絕對是一個堪稱恐怖的數字。
    “這報刊的第一版,講的陛下早年的往事,第二版則是刊印的大明律,唯獨這第三版……”
    黃子澄沉吟道:“這寫的是故太子之事。”
    “自故太子去後,陛下傷神過度,一直不讓人提及。”
    “可如今,吳王偏偏要提及。”
    “這也就罷了,但他這寫的什麽東西啊?”
    “居然寫陛下和故太子不和,陛下打罵故太子,還有故太子教訓他,這些宮廷秘事,怎麽隨便公之於眾呢?”
    “他就算要寫,難道就不能寫陛下和故太子父慈子孝的好事嗎?”
    “平民百姓,尚且知道“家醜不外揚”的道理。”
    “他堂堂吳王,連這一點都不明白嗎?”
    方孝孺冷笑道:“他這是哪壺不開提哪壺,自取滅亡。”
    “第一版也有問題,他寫陛下的往事,竟然都是一些不堪之事。”
    “陛下神武,多少豐功偉績,他皆隻字不提,卻寫陛下昔年乞討為生!”
    “正好給他罪狀,再添上一筆。”
    朱允炆道:“這份報紙,說不得要給皇爺爺獻上。”
    黃子澄以手撫須,道:“此議甚妥,那就帶去皇宮吧。”
    “時候不早了,我等也該去上朝了!”
    三人很快離開吳王府,一路直奔皇宮而去。
    一路上,不時有文官過來見禮詢問。
    自然都是衝著昨日藍玉被抓的事,來討一個信兒。
    黃子澄和方孝孺便都一一作了回複。
    及至到了宮門前,卻還沒有到開門的時候。
    然而,今日文武百官們都好像約好了似的,全部都早早到齊了。
    見到朱允炆的車子前來,文官們都擁了過來。
    黃子澄見狀,連忙將他們拉開,私下說話。
    雖說要作安排,卻不好太大張旗鼓,容易惹來非議。
    在朝中做官做事,最要緊的是謹慎。
    這一點,黃子澄還是十分清楚的。
    “聽說陛下昨夜下旨,賜了吳王殿下寶刀,還授予他號令百官,調度兵馬,便宜行事的大權,這是怎麽回事?”
    “吳王擅自抓了涼國公,為何不見陛下降旨嚴懲?”
    “三法司昨夜去吳王府索要罪人,卻無功而返,陛下究竟是什麽意思?”
    “今日上朝,我等該如何行事?”
    ……
    一眾官員將黃子澄圍得水泄不通,紛紛出言。
    雖然黃子澄早就暗中聯絡了不少官員,但主要也是一些信得過的心腹之人。
    可不是人人都會交待的。
    而那些暗中聯絡的人,自然也不會向外界透露消息。
    故而,才會有如此之多的官員前來問訊。
    當然,這些人,也全部都是文官。
    武將勳貴們此際站在另一邊,一個個正冷眼旁觀呢。
    “諸位,諸位,不要吵,一個個說!”黃子澄故意不回答,卻問道:“諸位大人,你們都是怎麽看呢?”
    “無旨意而抓涼國公,行事太過狂妄,我今日便準備參他一本。”有官員憤怒道。
    “陛下都沒有下旨斥責,那便默許,還怎麽參啊?”有官員反駁。
    “那也不見得吧。”有官員道:“陛下也沒有說他做得對啊。我看陛下是有意將此事在今日朝堂上公議。”
    “此言有理。”這名官員的話,立即得到了不少人的讚同。
    能在朝為官的,自然沒有一個不是人精。
    很多事情,普通人可能很久都想不通,他們卻是一眼就能看明白。
    “不過,他並不是儲君,卻得賜寶刀,授如此大權。今日上朝,我無論如何也要請陛下收回成命。”有官員開口道。
    “諸位,我覺得眼下最要緊的,首先是將涼國公藍玉的罪做實了。”有官員壓低了聲音,唯恐另一邊的武將勳貴們聽到。
    “說得好。雖然我也覺得吳王行事孟浪,但藍玉此人,囂張跋扈,早就應該治罪了。”不少人都深表讚同。
    “如今倒是一個不錯的契機。”有人說道:“吳王抓了他,我們就借力打力,幹脆都一起參藍玉,一舉將他搬倒。”
    大明立國不久,武將勳貴在朝堂上勢大,也素來不將他們這些文官放在眼裏。
    故而,隻要有機會能幹武將勳貴,文官們絕不會放過。
    更何況,藍玉行事一直是非常囂張的。
    朝堂上看他不順眼的官員,不知有多少。
    以前畏懼涼國公的權勢地位,不敢有任何表現。
    現在卻是忙著落井下石了。
    黃子澄隻是聽著他們的話,始終不發一言。
    這時,又有人說道:“今日的《大明日報》,你們都看了吧。”
    “看了,行文粗鄙不堪!”
    有人接言道:“怎麽能全用大白話寫文章,還好意思印刷出版,簡直有辱斯文!”
    “哈哈哈!”有官員打趣道:“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
    “聽說這《大明日報》是吳王殿下辦的。”
    “他可能是見到陛下發聖旨也用大白話,才故意如此,想討好陛下吧。”
    “殊不知,陛下也隻有給家人或者親近大臣下發中旨,才會用大白話。”
    “真正下達全國的旨意,那也絕不會這般的。”
    “他這個倒好,通篇大白話,還印刷了一萬份,這豈不是鬧大笑話了嗎?”
    眾官員一齊哈哈大笑了起來。
    待到眾人的笑聲停下來,黃子澄才終於開口道:“諸位大人,今日早朝,非同小可。”
    “關係著我大明江山的未來。”
    “還望諸位大人在朝堂上,皆能同心協力。”
    “可千萬不要再畏首畏尾,否則,悔之晚矣!”
    此言一出,原本快活的空氣仿佛在一瞬間消失。
    氣氛一下子就變得凝固起來。
    眾官員你看我,我看你,竟是一個個麵麵相覷。
    一名官員忍不住問道:“黃大人此言何意?不妨有話直說。”
    眾官員的目光也齊齊望了過來。
    黃子澄淡淡笑道:“昨天發生了那麽大的事,大家今早為什麽都來這麽早,原因還讓我說嗎?”
    “《大明日報》為什麽早不發行晚不發行,偏偏就趕在今日發行?”
    “諸位大人都是明白人,又何必揣著明白裝糊塗呢?”
    “很多話,黃某不方便說。”
    “但相信諸位大人心裏頭,都跟明鏡兒似的。”
    “這個時候,也別想著還坐著看戲,想著明哲保身了。”
    “要不然,大家都討不了好。”
    “是非輕重,我相信大家還分得清。”
    “好了,黃某言盡於此,先行告辭。”